热点排行
(新闻时段2014-06-21至2014-06-30)
1 天河2 号全面运行 广州跻身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行列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
2 “丝绸之路”“大运河”联袂入遗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

29 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应用推广大会召开。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2 号超级计算机在广州全面开通运行,向国内外用户开放使用。23 日,天河2 号在德国莱比锡世界超级计算机大会上发布的最新TOP 500 排名中再次位居榜首,喜获世界超算3 连冠,实现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4 次问鼎世界超算之巅。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22 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首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后,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顺利通过评审。它们先后成为中国第32 项和第33 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2。

3 日本拟在南极建新基地采集百万年前远古空气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8/30]
4 美国私人龙飞船有望在2026 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6/30]

23 日消息,日本政府的南极地域观测统合推进本部计划从2016 年开始,用6 年时间在南极建立新基地,通过挖掘冰床,采集冰床气泡里100 万年以前的远古空气,对过去的地球气温和CO2浓度进行分析,解明地球的环境异变。目前为止,人类在南极成功采集到的最古老空气是约80 万年前的。新基地将成为日本继1995 年开设的“富士圆顶基地”以来的第2 个有科考人员常驻的基地,预计会有10 名左右科考人员常驻。



图片来源:资料图

22 日消息,美国龙飞船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表示自己的太空公司SpaceX 有望在2026年将第1 批人类送上火星,无论NASA 的火星探测成果如何。在接受美国媒体CNBC 的采访时,马斯克认为这完全有可能实现。但是从长远来看,问题的关键是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让人们能够在多个星球上生活。

5 国内首条8 英寸IGBT 专业芯片线投产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6/30]
6 水稻衰老调控分子机制获揭示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5/30]

21 日消息,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全球第2 条8 英寸IGBT 专业芯片线在株洲全面建成投产,首期预计实现年产12 万片8 英寸IGBT 芯片,配套生产100 万只IGBT 模块,年产值近20 亿元。这意味着,我国成功打破国外公司在高端IGBT 芯片技术上的垄断,并实现了产业化突破。

126 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梁成真等人通过对一早衰突变体ps1-D(prematurely senile1,“未老先衰”之意)的研究,在水稻中发现了ABA 介导植物衰老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分OsNAP,揭示了水稻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发现,Os⁃NAP 受到ABA 的特异性诱导,通过直接调控叶绿素降解、营养再转运及其他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叶片的衰老进程。

7 找到希格斯玻色子直接衰变成费米子证据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3/30]
8 科学家发现最早动物礁石距今5.48 亿年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2/30]

24 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REN)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直接衰变为费米子的证据。在此之前,希格斯粒子只能通过其衰变成为玻色子来探测。这项新成果为2012 年发现这种行为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预测方式一致的粒子再添佐证。新的数据分析研究由欧核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紧凑缪子线圈(CMS)小组的科学家进行。他们结合希格斯向底夸克和陶子(轻子的一种)的衰变,分析了LHC 于2011—2012 年间汇集的数据后最终得出结论。



图片来源:Fred Bowyer提供

127 日,英国爱丁堡大学地质学家Amelia Penny 称,动物造礁本领的进化比之前所想的要早几百万年的时间。已发现的化石表明,动物礁石最早大约出现在距今5.48 亿年前,这比之前的评估早了约700 万年。而这也意味着,这些多细胞动物的出现要早于寒武纪大爆发,后者发生在距今5.42 亿年前,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源泉,促进了造礁动物的增殖。

9 内蒙古赤峰现古生物三眼恐龙虾距今2 亿年历史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2/30]
10 蛟龙号母船首次测试国产新型高精度水下定位系统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1/30]

22 日消息,内蒙古赤峰市市民发现一种长得像蝌蚪,腹部长满小腿,3 只眼睛的生物,被专家证实为古生物3 眼恐龙虾,距今已有2 亿年历史,主要吃水里的腐蚀物,对人体和农田无害。该古生物长约3 cm,背上有硬壳,呈椭圆形,腹部细长,非常柔软,有许多小腿,还有长尾巴,成叉状。

29 日,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第1 航段首阶段任务在南海工作区结束,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自主研制的国产高精度超短基线系统首次在母船“向阳红09”船进行试验,获得成功,将为蛟龙号开展的后续试验性应用提供定位服务。

(排行依据:本刊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