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借助前人之力攀登科学之颠

科学巨匠牛顿系统总结并深入研究 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 发现了3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 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 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人类科技发展 史表明,凡是善于利用前人积累的经验和 知识之人,大多都能在科学研究中少走弯 路并有所突破、有所成就。诺贝尔奖获得 者中就不乏这样的聪明人。

故事之一: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夏,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 现霉菌分泌的某种物质能抑制葡萄球 菌,称该抑菌物为“青霉素”。1939年,生 物化学家钱恩提取较纯的青霉素并注射 给被细菌感染的2只老鼠,老鼠康复了,这 使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产生兴趣,组织包 括钱恩在内的研发队伍,利用弗莱明提供 的青霉菌种,研究青毒素的分离纯化问题, 获得成功。钱恩和弗洛里借助弗莱明之 力,登上科学之巅。1945年,他们3人共 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事之二:心导管检查术的发明

1929年,德国外科医生福斯曼突发 奇想:用触及心脏内部的方法代替传统 的心脏检查方法,以使诊断更准确有 效。福斯曼将导管插入自己的肘部静 脉,并将导管沿着静脉血管向前推到了 右心房,摄下了X射线照片。1941年,美 国医生理查兹和库南德改进了福斯曼的 心导管术并将其应用到血流动力学及循 环呼吸生理学研究中。20世纪50年代 以来,这项 技 术 日 趋 成熟,在临 床 上 得 到 广 泛 应 用。理 查 兹 和 库 南 德“善假于物”的睿智之举,使他们和福 斯曼于1956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

故事之三: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1950年,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伽夫 发现:DNA分子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 啶(T),鸟嘌呤(G)与胞嘧啶(C)比值接 近1:1。1951年,沃森和克里克借鉴鲍林 建立蛋白质α-螺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 DNA三链螺旋模型。1952年,富兰克林 拍摄到B型DNA晶体X射线衍射图,威 尔金斯向沃森提供了这张照片。其后, 在沃森和克里克意识到查伽夫碱基比的 重要性并邀请英国数学家格里菲斯计算 出A吸引T、G吸引C、A+T的宽度与G+ C的宽度相等以后,终于创造出DNA双 螺旋模型。1962年,沃森、克里克与威尔 金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沃森和克里克能够捷足先登的原因之一 就是,他们善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正 如托尔斯泰所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 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这3个曲折、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后来之人能够充分挖掘、利用前人通 过艰难打拼取得的有效资源而不是将其 毫无意义地浪费掉,哪怕它看起来微乎 其微。科学研究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科技 工作者不断积累知识、深化认识、发现真 理的过程。科学发现与科学创造一定不 会偶然出现,之前必定有前人付出巨大 代价的艰苦探索与外围清扫。因此,在 科学探索与科学发现中,我们要善于借 鉴和甄别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敢于树立 跨越和超过前人的勇气和决心,并在此 基础上建立自己独到的研究体系。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开拓思路、打开视野,才 能少走歧路、少走弯路,才能沿着正确的 轨道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沈阳医学院社科部教授孙英梅; 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学生 戴嘉宁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