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通俗的科普之作深刻的理性思考
2014年清明假期,当人们缅怀先人、
拥抱自然之际,笔者利用假期读完了美
国作者迈克尔·桑德尔著的《反对完美:
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桑德尔是美
国哈佛大学政府管理学讲习教授,哲学
家,曾担任过小布什总统的生物伦理委
员会委员。他在哈佛大学讲授的“公正”
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该课程被制作成哈
佛公开课后在网络广为流传,成为风靡
全球的哲学公开课。他已出版的《公正》
和《金钱不能买什么》闻名于多个国家,
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21世纪科技迅
猛进步,人类逐步开展“普罗米修斯式”
工程,以改造人类基因并追求完美,这也
使人类深陷道德和伦理的种种困扰之
中。该书作者从社会热点入手,通过对
基因技术由浅入深的科普,激发我们通
过理性思考更深刻地把握现实问题,这
也是桑德尔尝试通过提问、探讨和辩证
来激发我们思考的动因所在。
在这本看似科普的小册子中,作者
讨论了基因改良的道德标准、生化运动
员、父母打造定制婴儿、新旧优生学以及
支配与天赋等人们在科技活动中难以回
避的问题。在具体论题上,作者针对的
是人类试图以科学技术尤其是基因技术
改善自身之自然性质的问题;而从深层
次剖析的是,人类如何对待不确定的未
来。作者敏锐地指出,随着科技的高速
发展,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追求完美正
在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父母将可
以在基因超市中自由定制其子女的先天
特质,运动员将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提升
赛场的成绩,学生将可以通过服用记忆
药片代替寒窗苦读……这些看似技术进
步的福祉究竟会带来个体的彻底解放,
还是社会的无限混乱?
桑德尔不容置疑地对万能的“科技”
持批判态度,所选的案例给人留下极深
印象:有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均为聋人,她
们认为耳聋是一种文化认同,而不是需
要治疗的残疾。因此特意选择了5代皆
为失聪的精子捐赠者,成功地获得了一
个天生失聪的孩子——通过基因定制获
得婴儿是对生命的亵渎,这不仅剥夺了
一个生命自然发展的权力,而且极有可
能为其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由于增加
运动员红细胞浓度可以提升耐力,于是
输血、注射红细胞生成素、使用类似“高
原屋”的低氧房间等多种手段在竞技场
中应运而生——“科技的干预不但破坏
了竞赛的公平公正、也渐次侵蚀了体育
中颂扬天分和禀赋、讴歌人类付出不懈
努力的核心价值,使体育逐渐沦落为表
演。”野心勃勃的父母利用基因工程来控
制子女的性状,从而把对子女的爱转化
成对他们成就上的掌控——“基因革命
侵蚀了我们对人类力量和成就中天赋特
质的感激,它将会改变我们道德观中谦
卑、责任和团结的关键特征”。
人类的神话有无极限?按照休谟原
理:无论人类有多少知识,未来还是深不
可测。尽管技术的合理应用无可厚非,
但技术对自然进行改变应该是有限度
的。作者的基本立场是,希望人类的神
话在其极限处能够戛然而止。他试图说
明,自然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我们无法
预知的生命冒险。科学无法确保人类故
事不会带来自食其果的厄运,所以作者不
断强调人有必要尊重自然。以基因工程
为例:增强肌肉或记忆力、增加身高和选
择性别不但可能,甚至超越原有的修复创
伤、治疗疾病之医疗初衷,在体育界、音乐
界、优生和遗传领域乃至教育界大行其
道,为求表现优异不断进行基因和药物干
预。这些技术手段使得人类能够操控自
身的自然状态,在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使
人类深陷道德和伦理的困境。
希望生命变得更完美,更符合期待,
是全人类的共同诉求。追求完美是否有
错?这与对完美的界定息息相关:古人
认为上帝或者自然就是完美的标准,而
现代人却把观念与自然的关系颠倒,要
求自然去迎合观念。试想,如果存在一
个足够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彻底平
等的后果无外两种:一种是人人千篇一
律的“完美”,一切差异根本性消失,多样
性文化也不会再有;另一种是没有公认
的完美概念,每人宁愿自己是唯一,个人
的偏好都具有等同价值,这意味着一切
价值在普遍承认的同时也被普遍否定。
[美] 迈克尔·桑德尔著,黄慧慧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定价:36.00元。
作者与我们心有灵犀的观点来自于
“经验”对生命的意义,人生由经验拼凑
而成。经验、特殊的个人经历、无法预知
的生命历程、在不确定中成长的体验,才
是生命意义的基础。即使科学技术研究
领域捷报频传,也仍然有其死穴。当基
因工程以及各种技术在预制人生时,计
划剥夺了经验,同时也就剥夺了生命历
程无法还原的意义。
与其他对现代性的反思有所不同,
桑德尔对完美的反对更加具体,思辨的
角度更独辟蹊径。他坦承,对于科技使
用的价值判断难有普适标准,但这并不
意味着要放弃判断,而有所敬畏和保持
谦逊或许正是做这些判断时应恪守的底
线。总而言之,桑德尔反对的是优生学
和基因工程等在科学上看起来可以使人
类更完美的东西——当然他也对此做出
了一个界限的划分,完全赞同单纯地作
为治疗以恢复人体健康的各种手段。究
其缘由,即优生学和基因工程的问题代
表了意志对天赋、支配对敬畏、塑造对守
望的绝对胜利。
在大数据时代的当下,本书探讨了
可能导致争议的热门话题。窃以为,拥
有哲学的思辨对于日益“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的科技工作者更为重要。尽管越
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限发展、无限解放
所蕴含的危险,但很少有人能够抵御发
展和解放的巨大诱惑,即使饮鸩止渴,也
要飞蛾扑火。桑德尔一针见血地指出:
人们利用科技的进步病态化地追求完美
蕴藏着深深的危机,可能导致人类道德
基础的坍塌。通过深入分析发生在身边
熟视无睹的典型事例,经过深刻的理性
思考,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自己反对
完美的立场。或许读者会对桑德尔的分
析和论证看法迥异,但值得人们尊重的
是其贯穿于全书的哲学思考,这使得作
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跃然纸上。
文/游苏宁
作者简介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主任;
编审。
栏目主持人 尹传红,电子信箱:asimov@126.com。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