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实验室的苦与乐
那一年,怀着梦想踏入北京化工大学,跌跌撞撞地开始了科研生活。
曾经以为实验室是一尘不染、终年常温、敞亮开阔的地方,等到身临其境,才知道研究橡胶材料的哪个不与炭黑打交道,开炼机旁的PM2.5哪天不是爆表。舒适的环境是留给精密仪器的。于是,在夏天忍受着至少100多摄氏度的硫化仪散发出的热量,不怕苦不怕累地做实验。就这样,科研以它最朴实的样貌走进了我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高端大气和优雅,更没有期待中那般光荣崇高和神奇。科研道路上更多的是为了寻找创新点、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而看不完的中英文文献;是为了获得实验结果夜以继日奔波在校园各个实验室中的忙碌身影;是为了分析产生不理想数据的原因而四处请教的谦虚面孔。
等到慢慢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才发现,课题进行的越久越难以看到最初拿到题目时的美好设想,实验越做越聚焦在某个细微的点上——为了让样品纯净反复清洗容器,为了精确实验时间 披 星 戴月,为了实验结果准确一遍遍调试仪器……渐渐地,感觉自己的生活节奏被琐事打乱,甚至,有时候看不到自己所做工作有何意义。终于一轮完整的实验坚持做下来,该进行数据处理了,才发现束手无策。于是开始学习各种处理软件,作图、拟合、分析,机械般的动作伴随着对数据规律的急切期待,竟发现实验结果毫无规律,于是手颤抖了,心凌乱了,默念着“Trial and error”,开始新一轮奋战。
也许这就是褪去面纱、呈现在我面前最真实的科研。虽然过程艰难,然而,当一块发脆的白色生胶经过自己的双手变为有弹性有韧性的成品,就像市场上售卖的一样,甚至性能会比那些更出色时,那种成就感是其他事情无法替代的;当如繁星的实验点经分析处理最终成为有意义的指标时,那种喜悦是难以言喻的;当一个未知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探索找出其中规律并将其向前推进的时候,那种充实感足以让人感到振奋。
喜欢“熵”这个字,它代表一种混乱程度,熵值低的时候体系才够稳定。其实,科研的过程就像亲手理清课题的熵,让它变得更加有序。而今,临近毕业的我,开始整理这几年的劳动成果,忽然发现一直以来的辛苦还是得到了回报:项目任务完成了,论文发表了,还有幸参加了一场高分子界的盛会,聆听了资深科学家对这门学科前沿方向的看法。
曾经作过一篇命题作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当时面对这句《礼记》箴言,我乱加评说,以为自己真正理解了,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磨砺,我才真正知道玉是怎样被雕琢的,这期间要付出多少努力,要承受多少困惑。时间以它的方式运转,我们花费它来摸索科学规律,路途是布满荆棘的灌木丛,是充满石子的河流,走得很艰辛,但这一切却教会我们自信、勇敢和认真;教会我们如何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寻找新的出路;教会我们不经历风雨就欣赏不到彩虹的美丽。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 燕楠
(编辑 石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