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勇于展现自我,让科研之花绽放——记我的实验室seminar收获

自从在我院工作的2位美国哈佛大学特聘教授建议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必须每周出席并参与在seminar上演讲近期科研进展及遇到问题后,这种seminar取代了以前的实验室组会。在这半年多的seminar讨论中,我积极参与交流,展现自己的成果与不足,获得了很多收获。

我虽然每天都在医院临床科室,然而并不是实验室的临床专业型硕士,只是我的科研课题以临床为主,在第1次seminar中我跟大家分享了我在核心期刊上投递“心尖球形综合征误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例”一文的经过,我的博士后及博士师兄给我提出建议,这几点建议在我论文返修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使我顺利收到编辑部采用稿件的来信,这是收获之一。此外,一位师弟听了我的演讲后,也意识到在临床中发挥科研思维的重要性并发现了一例疑难杂症,他觉得我在seminar中分享的一篇病例报告非常有价值,于是向我请教并主动邀请我为第2作者,以便一起探讨和写作,最终我们完成了“心肌淀粉样变性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这是收获之二。在我们探讨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上述疾病易被误诊且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临床医生对其早期诊断依据认识不足,我思考着为何不做一个此病全国性的Meta分析呢(查阅资料后发现至今没有人做此课题),于是我跟大家分享了想法,并立即组织课题的调研工作,经过6个月的共同努力,我写成了“国人心肌淀粉样变性的Mate分析”一文,这是收获之三。

通过以上经历,发表的文章是我直接的科研成果。然而,我最大、最重要的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学习奋斗的科研好友(徐丽敏、黄桢钧、胡明、王静、付大伟、徐如芹等),是他们给了我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启发了我的灵感,我们一起熬夜整理数据、一起讨论论文写作、一起享受这煎熬而快乐的过程,令人难忘和庆幸。感谢导师刘世明教授对我论文的修改和对我的指导。

在此建议大家好好把握好实验室里的seminar这种展现自我的机会,把自己的科研思考、进展、问题都勇敢表达出来,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硕士研究生 伍崇海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