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期刊亮点·
科学家发现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新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课题组,4月18日在Science 上发表了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与功能调控方面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该课题组发现一种选择性表达于人树突 状细胞中的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通过一种新的作用机制,调控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抗原提呈 功能与激活免疫应答的效果。

曹雪涛院士课题组的研究,用基因芯片和深度测序技术,首次发现了一个选择性存在于人树突状细胞 的lncRNA,并将此功能未知的新lncRNA命名为“树突状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nc-DC)。研究发现,存 在于树突状细胞细胞浆中的lnc-DC,能够通过直接结合信号转导蛋白分子STAT3并调控其磷酸化状态的 新方式,发挥其维持与促进人树突状细胞激活免疫应答的能力。

《科技日报》[2014-04-20]

科学家揭示Y染色体演化历程

4月24日,Nature 发表了2篇关于雄性Y 染色体演化和功能方 面的论文。这2篇文章 共同指出,由于剂量原 因,这些基因被“精心” 保留下来,因为它们的 功能和其他基因以及其他基因的产物具 有相互作用。

由于有着大量的重复序列,Y染色体 的重建并不容易,但是瑞士洛桑大学的Henrik Kaessmann和同事开发出一种 新测序技术,帮助他们探索15种具有代 表性的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演化历程。 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有些Y染色体基因演 化出新功能,但大多数Y染色体基因可能 受剂量限制,保留了原来的功能。

在另一项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Dan⁃ iel Bellott等进行的对8种哺乳动物Y染 色体的独立研究,同样展示了剂量限制 是保留Y染色体上祖先基因的重要选择 压力。该研究团队提出,Y染色体除了参 与形成睾丸和生成精子外,对于雄性的 存活也是必要的。他们认为,Y染色体基 因在两性的健康与疾病的区别上有重要 的作用。

《中国科学报》[2014-04-24]

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高比能室温钠-硫电池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 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对硫属元素(S、Se)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在 锂二次电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 究。在新型高比能室温钠-硫电池研究 方面又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发表在近 期出版的Advanced Materials上。

鉴于锂-硫电池 与室温钠-硫电池之 间的相似性,研究人员 开创性地将小硫分子 正极应用于钠-硫电 池中,并配合钠负极和 碳酸酯电解液组装出 室温下即可工作的原型电池。由于该链 状小硫分子室温下具有非常高的对钠电 化学活性,放电过程中可完全被还原为 Na2S,从而使得其基于硫质量计算的正 极首圈放电容量是传统高温钠-硫电池 中硫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的3倍。此外, 该室温钠-硫电池还具有良好的倍率和 循环性能。

科学网[2014-04-23]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迁移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 代力学系教授姜洪源与美国约翰·霍普 金斯大学合作,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验 证,提出了癌细胞在受限空间内迁移的 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4月24日出版 的Cell上。

基于此前提出的关于动物细胞体积 和压力动态调控的基本模型,姜洪源等 通过理论预测和实验验证,进一步发现 并证实了与二维表面上的细胞迁移截然 不同的、不依赖于细胞黏附的一种癌细 胞迁移新机制:即在细小管道内,水分子 和各种离子由癌细胞前端进入细胞,从 后端离开细胞,从而推动癌细胞整体向 前运动。这表明水分子和离子的输运对 癌细胞迁移起到了重 要作用。研究人员还 表示,该成果有助于 了解癌细胞在体内的 迁移扩散过程,对癌 症的预防与治疗等方 面研究有着非常重要 的科学意义与临床应 用价值。

《中国科学报》[2014-04-28]

科学家揭旗鱼用尖嘴攻击猎物的秘密

旗鱼因其旗状的背鳍而得名,游动速度可达每小时110km。科学家并不理解其尖嘴的作用,尽管一些 人认为旗鱼在猎取鱼群时会将其作为武器。为检验这种说法,一个研究团队潜入海中,对旗鱼跟踪和捕食 沙丁鱼群的行为进行了4个多小时的记录。

通过逐帧分析录像,该团队获得了显示旗鱼使用尖嘴攻击猎物的首个直接证据。在录像中,一条旗鱼 将沙丁鱼困在一起,然后用锋利的嘴刺向鱼群,并砍伤一些鱼,从而产生了大量被撕裂的鳞片。这种切砍攻 击方式使用了记录水生脊椎动物最高的加速度,沙丁鱼几乎不可能躲避。

4月22日,研究人员将报告在线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该团队还发现旗鱼 很隐蔽地刺穿沙丁鱼,而并没有惊动鱼群中的其他个体。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先使猎物受伤,旗鱼将其成功 捕猎沙丁鱼的几率提高了3倍多。

《中国科学报》[2014-04-28]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