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任何建筑设计,都要以人为本。设计,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检验一个设计的成功与否,也是看是否满足人的需求。这也是一种意境。我不喜欢奇形怪状的建筑。我也不赞成搞只有造型、没有意境的建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何镜堂 《新快报》[2014-04-12]
我们祖祖辈辈留下的民居中蕴含着
很多节能的“绿色密码”。从传统民居看
似朴素的设计中,研究总结出节能原理,
再将其提炼成方法论用于新的生态民居
建设,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刘加平 中国科技网[2014-04-16]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世界8000m以上高山有多少,分布
在何处,它们的地形地貌如何?——从
青年时代起,绘制世界8000m雪山地图
集的想法就像一粒种子,深深根植在我
心里。世界8000m以上雪山有17座,
其中3座为新的地理发现,它们分布在喀
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其山势峥嵘,冰
雪皑皑——这粒种子从落地生根到最终
长成参天大树,用了整整50年时间。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 米德生 《中国科学报》[2014-04-14]
大数据流行,大家就“言必称大数
据”, 可这并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不要碰到
大量的数据,就给它戴上一顶“大数据”帽
子。20年前,系统工程很时髦。哪怕是做
报告谈到一个比较大的工程,都说是系统
工程。可系统工程又怎么样呢?“那是很
难的”——往往就没有下文了。我们应该
敞开思想,研究实际问题,切忌空谈。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闵应骅 《中国科学报》[2014-04-16]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突破农村、农业、
城市化、交通、能源、环境几大瓶颈,而交
通是取得突破的焦点和“抓手”。交通问
题事关国计民生,当前“限号”等手段不
是治拥堵之本,而建设汽车移动物联网
可以实现交通的零堵塞,实现以科技治
堵代替当前行政治堵的管理策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 刘经南 《中国科学报》[2014-04-15]
中国教育界当下过于浮躁,急需静
下来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位,但这个“躁”
因更多来自于社会舆论压力和政府不正
确的引导。教育要“守正创新”,守住我
们育人为本的正道,所有的“新”都是因
为时代发展了,对人提出了新要求,才有
新手段和新内容。
——南开大学校长 龚克 中国评论通讯社[2014-04-14]
“卓越”理解上的歧义缘于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大学走向“大众化”,改变了
原有的取向和格调,其重要特征就是世
俗化,即走出象牙塔,贴近现实,更多地
服务于社会。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尤小立 《中国科学报》[2014-04-17]
包括我在内,很多中国科学院院士
虽然是农家子弟,但也取得今天的成
就。与富二代、官二代学生相比,我更青
睐平民学生,因为我相信这些孩子相对
更能吃苦,会更珍惜学习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 丁仲礼 人民网[2014-04-17]
不关心流派之间的纷争,只关心人
类思想的进步、世界发展的逻辑。科学
家就是要发现事实、解析原理、创造工
具,然后改进社会。这才是科学家的本
分。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何传启 《中国科学报》[2014-04-11]
实践证实,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
展的条件下,一定要保持中医的整体思维优势,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临床
疗效,对所有创新药物要做随机、双盲、
多中心的临床循证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 吴以岭 《中国科学报》[2014-04-17]
一所大学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始
终秉承大学精神,坚持真理,以其特有的
创新追求,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社会进
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杰 科学网[2014-04-13]
我的研究在清华大学,我教的学生
在清华大学,我自己回国最主要的目标
也是在清华大学培养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施一公 中国科技网[2014-04-16]
章开沅先生请辞资深教授是一件意
义非凡的“自我革命”,体现了高尚的道
德境界和恪守的学术良知,为学术头衔
回归本真开了好头。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马敏 《中国青年报》[2014-04-17]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在科研领域搭建关系网络并不是最
重要的,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更应该专
注于课题研究,成功的研究成果一定会
引起别人的关注,功到自然成。我的秘
诀就是忘掉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一切从
头开始,绝不轻言放弃。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教授 庄小威 《中国青年报》[2014-04-18]
(编辑 石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