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新闻时段 2014-04-11 至 2014-04-20)
1 雪龙号完成首次环南极航行考察历时160天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
2 世界最长高原铁路隧道贯通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

15日,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员乘坐雪龙号回国。此次考 察历时160天,完成30项科考任务、15项后勤保障任务。雪龙号 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2万海里,并抵达南纬75°20′ 开展大洋科学考察,这是我国船舶迄今到达的最南纬度。科考队 在南极建立了我国第4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进行了冰雷达 探测、天然地震观测、生态环境、冰盖进退与古气候事件等考察。


图片来源:新华社

15日16:00时,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双 线正洞全线贯通。该隧道位于青海省天峻 县和乌兰县境内的关角山,青藏铁路天棚站 至察汗诺站之间,设计时速160km。新关 角隧道最高海拔3497.45m,全长32.645 km,正式运行后,列车穿越关角山将由现在 的2h缩短为20min。

3 天文学家首次于宜居带发现地球“堂兄弟”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8/30]
4 世界最大口径望远镜落户贵州:占地30个足球场大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7/30]

17日,天文学家借助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第1颗和地球体 积近似、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它是地球的“堂兄弟”。这颗行星 被命名为“开普勒-186F”,围绕距地球约500光年的红矮星运 行。此星系共有5颗行星,开普勒-186F是最外层的一颗行星, 位于可保有液态水的宜居带外层。此发现具历史性意义,首次证 实恒星宜居带中确实存在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


图片来源:国家天文台

19日,媒体称,中国正在建造 的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工程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 治州平塘县实现圈梁合龙。该望 远镜口径500m、占地约30个足球 场大。此项目预计在2016年9月 初步投入使用。该望远镜预计在 国际同类设备中至少可保持20年 以上领先地位。

5 美国探测器高速撞月自毁许多零件因高温汽化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6/30]
6 全球首个全碳等离子激光器问世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5/30]

图片来源:资料图

1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称,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按计划高速撞击了月球背面,但没 有人或探测器捕捉到其最后旅程。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18日00:30至19日01:22在月球表面坠落并 瓦解,许多零件由于撞击时产生的高温而汽化。LADEE于2013年9月发射升空。近期,研究人员将利 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寻找LADEE的撞击地点,以判断具体撞击时间。

18日,媒体称,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科学家研发出全球首个 完全由碳基材料制成的等离子激光器。该技术有望在提高运行 速度的同时,彻底改变电子产品外形。此外,该激光器还有望在 癌症放射疗法上获得应用,结合纳米标记技术,石墨烯和碳纳米 管产生的高强度电场能将癌细胞各个击破而不伤及健康细胞。

7 吉林大学考古学家证实汉民族为“混血民族”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5/30]
8 科学号发现海底黑烟囱线索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5/30]

17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表示,正在进行 的《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证实,汉民族为多民 族融合而来的“混血民族”。研究发现,中原地区汉族体质特征古 今差异明显,从宋代开始进入“混血”状态。此成果为丰富中国汉 民族形成过程中各个古代民族的迁徙和融合模式,及多元一体的 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等问题的阐释,积累了科学证据。

17日,我国最新一代科考船科学号在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科考 时,利用其搭载的水下揽控潜器(ROV)发现海底黑烟囱线索。科 学号第1航段的任务即是寻找海底黑烟囱。考察船抵达目标海 域,15日成功下沉ROV,观测到海底生物群落。科学号还将在西 太平洋海域进行1周科考工作,预计5月2日完成第1航段任务。

9 中国科学家发现5.2亿年前新物种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5/30]
10 智能响应磷光材料首创实现光子信息加密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2/30]

16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赵方臣等发现一种 距今约5.2亿年的新物种,将其命名为“冠尾海丰虫”,此物种的发 现为探寻虾、蟹、蜘蛛、蚊、蝇、蜈蚣等节肢动物的祖先提供了重要 线索。研究人员推测,冠尾海丰虫生活在距今大约5.2亿年前的 寒武纪。

17日,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团队首创一种多功能磷光金属配合物,并利用其电刺激响应特征开发出全新的光信息加解密技术,为下一代光子计算机加解密创造了新路径。此技术突破开辟了有机光电子学研究的新方向,今后可被广泛应用在智能光电器件和生物传感等领域。

(排行依据:本刊遴选出的 30 家核心影响力媒体报道频次)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