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社会不良行为开始涌现,科技丑闻和学术不端事件亦不时见诸报端,这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陈章良
《中国科学报》[2014-04-10]

当前,中国能源消费居高不下与工业过快发展脱不了干系。我认为,这两者都必须遵循统一、平衡、协调和综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翟光明
《中国科学报》[2014-04-08]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我国在发展集成电路时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为此,现在每年进口芯片所花的费用达到2000多亿美元,超过石油的进口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制定实施自主国家标准当成高效配置市场资源的重要抓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
《中国科学报》[2014-04-08]

中国现在发展的核电三代,按照理论计算,安全程度要比过去国外搞了40多年的核电厂提高了10倍。中国核电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法规安全等诸多方面,都有可靠的安全保证。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
新华网 [2014-04-05]

建设水源涵养林是提高水源保障能力、保护水源区水质安全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对改善整个库区生态环境和保护库区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杨忠岐
中国科技网 [2014-04-10]

即便我们现在停止所有的排放,不吃饭、也不喝水,海平面上升还要持续1000年。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排放,那么很快就会把地球搞成火星。极有可能的情况是,人为影响是造成目前观测到的20世纪中叶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
《中国青年报》[2014-04-08]

纯粹做基础学科研究的人,需要些人文学科的补充。不论是做科研还是看事情,都要站在更广阔的角度上,比如当我研究环境问题时,并不是只关注污染本身,还会考虑经济形态、社会构架等因素的影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张霖
《科技日报》[2014-04-09]

量子世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未知,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它的状态会变成什么。这让你有探知的欲望。希望未来能够在中国建设世界领先的量子物理中心,我们朝着这个梦想已经付出了也将继续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陈宇翱
中国科技网 [2014-04-02]

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颇为遗憾的地方。除了一些学科发展未能尽如人意外,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多数学生也未能脱离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大学校训应包括独立、自由和责任,然而,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们,我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在此,我要就我的沉默向他们表示歉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
《科技日报》[2014-04-02]

大学的“学”字实际上包含了3方面要素:学生、学者和学术。学生是立校之本,学者是立校之道,学术是立校之魂。这三者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大学是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和学术的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
《人民政协报》[2014-04-09]

从2002年回国孤身一人,到现在带领130多人的研究团队。从白手起家,到与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民用软件。回国12年来,我有过失落,有过委屈,但更多的是做事的成就感。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颜永红
《中国科学报》[2014-04-04]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几千年前,科学以实验为主要手段描述自然现象;过去数百年,科学出现理论研究分支,以模型和归纳方法进行论证;过去数十年,科学出现计算分支,对复杂现象进行仿真模拟;今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理论、实验和计算仿真等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新的科学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
《中国科学报》[2014-04-10]

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做企业,都必须专注地做出最好的成果或产品,基础研究更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宋延林
《科技日报》[2014-04-09]

现在的大学承担了过多“补中学课”的责任,本应中学解决的素质教育问题直到大学还占用大量的课时。教育问题是总体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不是教育系统自己能够完成的,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工程。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孙禺
《中国青年报》 [2014-04-08]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