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考研的日子,读研的成长,科研的乐趣

近日看到主流媒体上关于“考研基 地”的报道,令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心里 无比牵挂那些刚刚从考研战场上下来又 被无端推上风口浪尖的孩子们。我愤怒 并声嘶力竭地为他们呐喊,尽管我知道 在报道所带来的洪水决堤一般的恶劣影 响面前,这样的努力收效甚微,可是,我 还能为无辜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呢?那就 再写写我自己读研究生以后成长的亲身 经历吧,也许能给“水深火热”中的孩子 们送去一点儿温暖和希望:成长是一辈 子的事,读研是可选的一条成长之路!

20 多年前,大学时候的我和今天很 多迷茫的大学生一样,不知道自己喜欢 什么,也不清楚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学习 虽然不错,但是平时调皮贪玩、漫无目 的。大四上学期,突然想挑战一下自己: 考研究生!当我把要考研的决定告诉朋 友时,他们很惊讶(那时大学毕业还是分 配工作,考研尚不流行,而且一般人认为 很难):张海霞疯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 个一起看球的朋友,他得到消息后第一 时间给我写了一封信:

“海子,听说你要考研,我相信你一 定能成功,因为你很聪明,好好学习一定 会考好;即使你考不好,批卷子的老师也 会批错试卷;即使没有批错,录分数的老 师也会录错分数;即使没有录错,发通知 书的老师也会发错……总之,你一定会 考上的!”

收到信,我笑得喘不过气来,朋友们 都说这是最有创意的一封信,正是这样 的鼓励和友谊,陪我走过了那段孤独而 难忘的考研岁月。也真如大家希望的: 我成功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又 蹦又跳,我真的考研成功啦!

开始读研的时候,我什么也不懂,一 进学校就受到欢迎,老师和师兄师姐们 都很照顾我,每天跟在他们后面,一来二 去他们把该教的都教了,实在教不会的 就帮我做了。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给我 这样的新学生解释、上课,还常请我们到 他家去吃饭,关系相当融洽。就这样,我 学会了使用仪器设备,学会了软件,做了 有意思的项目,快乐顺利地完成了毕业 论文。此时,又面临毕业,下一步做什么 呢?找工作依然不是问题,那时候硕士 生在北京的研究院所找工作较容易,我 也没有特别的想法,就准备找工作、找对 象。因为很多玩伴都是本科毕业以后就 工作成家,可我还没有男朋友,大家实在 担心极了:怕我这样的假小子,嫁不出 去!

暑假,我在家偶然看了一期《东方之 子》节目,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那期 节目采访的是杨叔子老师。我清楚记得 杨老师在电视里说的那些教书育人的 话,很少能安静下来的我,一下子就安静 了。我跟妈妈说:“妈,这就是我想找的 老师,我要读杨老师的博士!”没几天我 就去了趟武汉,虽然没见到杨老师,却见 到风华正茂的吴雅老师,她热情接待了 我,还带我参观了实验室等,这更坚定了 我读博士的决心,必须读!我学习的专 业是自动化,并不是机械,可是没关系, 我一定要读杨老师的博士!于是紧张的 考博准备开始了,很多东西需要自学,这 难不倒我,只要是我决心做的事情,哪怕 再难也一定努力做好。博士生入学考 试,我一样做到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 时候,我乐不可支地走在校园里,还发生 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一个很久没见的老师拦住我:张海 霞,你快毕业了吧?工作找哪儿了?

我乐颠颠地回答:我不工作,要去读 博士啦。

他大吃一惊:什么?你读博士?那 你怎么找对象?

可见,很久以前关于女博士的偏见 和成见就存在,不仅是家长,连高校的老 师也不例外!

我也不知道哪来的机灵劲儿:您别 担心,尼姑庵的后门对着和尚庙呢,我一 定会找到的。

哈哈,大家当时都笑喷了。玩笑归 玩笑,我还是很当真地抓紧时间在博士 入学前找到了现在的老公,不仅了却老 师和家长的心愿,也拣到了人生最大的 宝贝(这当然是后话)。

读博士很有挑战性,因为我换了专 业,硕士期间那点儿积累几乎用不上,要 学的东西太多,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怎 么办?努力赶上!读文献不是问题,但 是做实验却有很大问题,毕竟我没有经 过机械专业的科班训练,基本设备都不 会用,还好,老师和师兄们耐心地手把手 教我,可是对于不是很细心且没有耐心 的我来说,自 己操作总是 出错。那时 候年少轻狂, 一出问题就 与做实验的 老师争吵,把 老师气得够呛。可是,老师就是老师,他 总能理解我这个坏脾气的学生,等有好 结果的时候,他又会来表扬我。师兄师 姐们更不用说,特别照顾我这个小师妹, 至今他们都这样叫我,总是让我感动得 掉泪。经历过无数折磨后,终于向国外 期刊投出了第1 篇论文,那时候投递论文 要打印成2 行间距的稿件,从邮局寄到国 外,等待半年以上才有反馈消息。就这 样,毕业前发表了2 篇SCI 论文(那时候 没有明确要求,也没人说SCI 的事),总算 是努力做出了一些成绩,可以堂堂皇皇 毕业了,毕业答辩委员会现在想起来真 是奢华呀:周济老师是主席,还包括杨老 师等,整个团队都是院士!

读博期间的进步、成长带给我了很 大的转变,我从对科研有朦朦胧胧的感 觉到有了兴趣,之后去做博士后,渐渐有 了自己的想法,到工作之后不断地寻找 和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再到在科研中 找到创新带给人的激动与快乐!屈指算 来,从科研的初学者,到真的在科研中找 到快乐,我整整用了20 年。从当初那个 毛手毛脚的假小子、到现在“上有老、下 有小”的中年女教授,这是一个多么漫长 的过程啊。其中经过了多少折磨、历练 甚至是蜕变,才有了走向科研的机会。 所以,现在考研的孩子缺乏科研能力和 经验十分正常,20 多年前的我们难道不 是这样懵懵懂懂和一无所知吗?回想自 己20 多年前站在老师面前的生涩情景 吧,再比较今天的你和同一年龄段老师的 工作成绩,你怎能判断站在你面前的年轻 人就不能超越今天的你呢?对每个人来 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读研是成长的一 种经历,不读研也是成长的另一种历练, 只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心, 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自己愿意开始,你的 人生随时都是起跑线。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张海霞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