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评审十年回顾

我自2004年开始(通信)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掐指算来至今恰好10年。情况总结如下:

1)评审数量:2004年评审了2项科学基金申请书,此后逐年增多至目前基本稳定在13项左右。类别涉及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培育)、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人中既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杰青”入选者等“大牛”,也有初出茅庐的博士或博士后。

2)评审过程:早期是将项目申请书打印后逐字细读,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就查找文献,大约3~5天评审1项;后来就习惯坐在电脑屏幕前阅读PDF版本了,同时评审速度达到1天3项左右。如果做个近似分界线,前5年只看题目基本可以判断资助与否,后5年则不同,仅看题目感觉除个别很差之外似乎都应该资助。这说明更多人开始注重基金申请书的撰写技巧了。所以,现在的评审过程是:(1)先通读全文,希望有个整体感觉或者第一印象;(2)细看摘要,目的是明确研究的重点及创新性;(3)看研究内容及技术部分,目的是通过项目申请者要做什么进一步了解及评价其项目。这样就可以大致判断是否建议资助了。

3)评审意见:最早的评审意见往往撰写满满一页,同时语言尽量做到准确及言之有物。现在我写得少些,主要针对研究价值、创新性、技术路线和研究能力4个部分给出具体意见。我写评审意见的原则是:同意资助的意见稍“狠”点,不同意资助的意见稍“柔”点,但让申请人心服口服。我同意资助一般仅给到良的成绩(可能要适当检讨);不同意资助的只要说得过去一般给中的成绩(仍担心评判误伤好人)。

4)评审成绩:至2012年,我不同意资助的,最后仅有1项获得资助。当时认为申请人“连续在研的2项基金都宜进一步发展,且申请书有翻译美国报告嫌疑”,给出的意见是良。但在2013年,我不同意资助的4项最终获得了资助。前段时间,我重新审视评审意见,除1项我不敢肯定外(当时就仔细评审了1天多时间),其他仍坚持自己的意见。评审人应该有独立的学术判断。

5)基金撰写建议:选题和逻辑性很重要。据说科研选题动机有2类,一类是基于兴趣或好奇心的研究,另一类是工程需要。统计结果更有趣:前一类选题更容易拿到诺贝尔奖。我个人的选题一般倾向于工程需要,强调结合工程实践开展主流的研究。对于我认为选题很好而未能获得资助的年轻教师,总是安慰说:“基金(选题)是你的,早晚一天是你的!”他们不懈地申请也一般能验证这句话。谈到逻辑性,很简单:让你的家人也能看明白。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妇听,不懂就改,就有了老妪能解这句成语。

文/王立龙
作者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