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新闻时段2013-12-20至2013-12-31;★为热度指数
1 南海大洋钻探再起航首次由中国科学家主导
[热度指数:★★★★★]
2 机遇号新发现:早期火星淡水或足以支持生命
[热度指数:★★★★★]

23 日,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的南海第2 次大洋钻 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 航次(IODP349 航次),于1 月28 日从 香港起航。同济大学教授李春峰、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教授 林间联合担任此航次首席科学家,参与考察的约30 位科学家中, 中国科学家达13 人。本次钻探计划,将在南海水深4000 m 左右 的深海盆完成3 个钻孔,最深钻孔将深入海底岩层近2000 m,首 次钻取南海形成时期的玄武岩样本。

23 日,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项目科学家对火星某陨石坑边缘岩 石样本分析表明,早期火星表面曾流淌着足以支持微生物存在的 淡水。机遇号进行采样的“奋进”陨石坑有37 亿年历史,是迄今 在火星上发现的有水活动的最早证据。马蒂耶维奇山较年轻的 顶部岩石表现出超咸、高度酸性水的特征;较古老的底部岩石则 表现出对生命或生命起源有利的环境特征。这说明在陨石坑形 成前后,水曾经冲击过该陨石坑的边缘岩石。

3 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神秘的“宇宙网状体”
[热度指数:★★★★★]
4 中国岩石圈时空演化框架建立
[热度指数:★★★★]


图片来源:腾讯科学网

21 日,天文学家首次拍摄到宇宙漫射气体网络,它连接宇宙中所有星系。美国加州大学塞巴斯 蒂诺-坎塔卢波等通过凯克I望远镜观测到神秘的宇宙网络体,目前他们探测到超级巨大发光气体细 丝在星际空间延伸200 万光年,正如之前理论预测的结果。宇宙网状体的分支使星系凝聚在一起, 天文学家希望通过揭晓宇宙网络体的秘密,进一步解释宇宙结构和银河系等星系的进化。

2 月7 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等主持的“中国岩石圈三 维结构”研究获得突破,科学家总结了全国及重点区段岩石圈结 构构造及其演化、地球物理场及地球化学场的基本特点,划分了 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初步建立了中国岩石圈的时空演化框架。 这一研究成果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岩石圈的研究水平,将在地质工 作规划、资源勘查及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评价上得到广泛应用,并 为三维地质填图及深部探测计划奠定了基础。

5 中国南海可燃冰研究近日通过验收
[热度指数:★★★★]
6 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苏醒后传回首个信号
[热度指数:★★★★]


图片来源:凤凰网

2 月1 日官方消息,南海天然气水合 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通过验 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基础 研究系统理论。此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 物样品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 度高的特点。通过实施23 口钻探井,控 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面积55 km2,将天 然气水合物折算成天然气,控制储量达1000 亿~1500 亿m3,相当 于特大型常规天然气规模。

21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地 面站接收到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苏醒后向地球传回的首个信 号,罗塞塔已结束31 个月的休眠期,将开始对一颗彗星进行探 测。该探测器于2004 年发射升空,任务是在2014 年追上丘留莫 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并在彗核上着陆、探测,寻找与太阳系形成 和生命起源有关的信息。

7 中国完成7000 m 级深海机械手压力试验
[热度指数:★★★★]
8 发现中国古代生物“庞贝城”
[热度指数:★★★]

23 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7000 m 级深海 机械手在无锡进行了整机压力试验,试验指标均到7000 m 设计 要求。机械手是蛟龙等潜水器水下作业的首选工具,可独立完成 水下布放、回收、拾取、机构触发等任务,并可与其他工具配合开 展水下采样、测量等作业。机械手末端还可作为摄像机支点获取 多视角视频信息。该试验完成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深海机械 手已突破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7000 m 深海机械手设备空白,为 我国深海作业提供了装备支持。

2 月5 日,在冀北-辽西地区以湖泊相夹火山碎屑岩沉积为 主的早白垩世地层(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南京大学姜宝玉等发现 古代生物被埋葬在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高温液化气体和岩石 下,其遗骸拥有相同埋葬姿势和被烧焦过的痕迹,与庞贝古城人 类遗骸相似。

9 欧核中心首次成功制造出反氢原子束
[热度指数:★★★]
10 中国第1 艘水下考古船首航南沙执行任务
[热度指数:★★★]


图片来源:人民网

22 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SACUSA(低速反质 子原子光谱和碰撞)实验首次成功制造出反氢原子束,并在产生 反氢原子地下方2.7 m 范围内检测到80 个反氢原子。迄今为止, 科学家在宇宙中从未观测到原始的反物质,CERN 在实验中通过 将反电子(正电子)和由反质子减速器产生的低能量反质子混合, 产生反氢原子。

24 日,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1 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在重庆举行下水仪式。该船体 总长56 m,水线长53 m,型宽10.8 m,型深4.8 m,设计排水量900 t,采用全电力推进动力方式,船 体造价6000 多万元。该船在唐家沱下水后,将被拖到南京装载物资,然后开到上海在海上试航,交 船后将开赴南沙群岛执行首次考古任务。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