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应届博士生如何求职?

应届博士生会面临许多求职选择, 但多数倾向于高校或科研院所,“万人过 独木桥”使求职成为一道难题。笔者 2012 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虽然 最终选择在海外高校从事研究工作,但 先后在国内申请过多个高校教职,对此 深有体会。诚然,不同学科的情况可能 不同,但国内高校人事处一般统管招聘, 基本上都会遵循类似的程序和要求。

1 漫天撒网还是用情专一?

应届毕业生在选择第1 份工作时,往 往会漫天撒网投简历,注意力严重分散; 或者紧盯某几个单位,非此莫属。我的 经验是沙漏式筛选,综合考虑就业兴趣、 职业规划、单位情况、城市状况、家庭生 活等因素,不断缩小选择集。一旦确定 若干目标单位,就应该全神贯注。但是, 不要将选择限定在家乡、毕业城市或其 他某个心仪城市,这样会影响你的初次 选择范围。

我刚开始先在科学网和主要高校人 事处网站浏览招聘信息。相对来说,公 开招聘往往为缺乏人际关系的求职者提 供更多机会,“近亲繁殖”的单位是不会 昭告天下的。给单位领导如学院院长发 “冷信”也很有用,附上简历和求职意向, 虽然多数情况下会石沉大海,但被拒绝 或未收到回复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它说 明人家对你不感兴趣或者不重视人才, 单相思没用。

导师对你和各个单位的情况一般更 了解,参考他(她)的建议,有时候会事半 功倍。一些老师会热心为你牵线搭桥, 但你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不能全 盘接受。朋友推荐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而这需要你在求学期间建立自己的学术 圈,尽可能多地了解各个单位的情况。 与此同时,目标单位的朋友可以提供第 一手的信息,会方便你更全面地评估其 就业价值。至于究竟哪个单位最理想, 我的观点是并没有一个完美的选择,而 只有一个最适合你的选择。一开始不要 太在意待遇,总有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欲速则不达。

2 如何呈现自我价值?

高校和科研院所最注重的是博士生 的科研潜力和教学能力,因此这2 个方面 需要突出呈现。一般来说,首先会在学 院或系进行初试和面试,通过后参加人 事处面试。前者评审的专业性强,应在 面试时讲一些深入的内容。后者评审的 专业性弱,需要讲得通俗易懂,不要拘泥 于细枝末节。

科研潜力的呈现需要突出最重要的 研究成果,特别是博士论文的主要发现 和贡献。如果某些研究获奖,则效果更 佳。一定要诚实定位自己的科研水平, 它能反映你对这个领域的熟悉程度。发 表记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科 研独创性和独立科研能力。潜力反映在 对未来科研计划的构想,对此应慎重选 择,明确1~2 个主攻方向,并说明你的理 由、优势和积累。如果评审专家的观点 与你龃龉,不要正面驳斥或冲撞,而应委 婉地表达你的观点及其可能性。任何观 点都是可证伪的,强词夺理只会让你给 人留下偏执傲慢的负面印象。

科研潜力的呈现需要突出最重要的 研究成果,特别是博士论文的主要发现 和贡献。如果某些研究获奖,则效果更 佳。一定要诚实定位自己的科研水平, 它能反映你对这个领域的熟悉程度。发 表记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科 研独创性和独立科研能力。潜力反映在 对未来科研计划的构想,对此应慎重选 择,明确1~2 个主攻方向,并说明你的理 由、优势和积累。如果评审专家的观点 与你龃龉,不要正面驳斥或冲撞,而应委 婉地表达你的观点及其可能性。任何观 点都是可证伪的,强词夺理只会让你给 人留下偏执傲慢的负面印象。

应届生入职后往往需要承担许多服 务工作,如组织会议或协调事项,因此应 突出自己的沟通与管理能力。求职过程 中会有很多非正式的交谈,你的言谈举 止都会不经意间地影响招聘者对你的看 法。不要像个“闷罐子”,尽管科学可能 艰深晦涩,但科学家不应该孤僻冷漠。 礼貌是最起码的要求,包括与具体办事 人员的邮件和电话往来,因为任何人都 会影响你的求职。应做到不卑不亢,而 不是卑躬屈膝,让人感觉需要怜悯你。 许多单位对女性有偏见,无论是否成家, 都应强调自己平衡家庭——事业冲突的 能力和家庭发展计划。

3 书到用时方恨少

常常是到了该找工作的时候,才发 现许多方面准备不足。这提醒博士生应 更加注重平日积累,不能寄望于“临时抱 佛脚”。比如,科研潜力的培养可以从参 与的科研项目、出席的学术会议、撰写的 研究报告、发表的科技论文、获得的科技 奖励等方面反映,而这些都需要平日积 累。教学能力的历练也有赖于平日积 累,特别是课题组或学术研讨会的讲演, 以及参与助教工作,都有助于锻炼能力。 博士求学期间应尽可能多地搜索机会提 升自己,而不局限于所属的课题组或课 业要求。比如,出国访学、挂职锻炼、学 术会议、专业团体、期刊审稿、科技志愿 者等,都可以丰富你的简历,使你能够接 触学术前沿、积累人脉并获得科研历 练。学术界的许多工作都是义务劳动, 机会很多,往往是工作找人而不是人找 工作。尽管它们会耗费你的精力,但这 些公共服务会使你受益良多。比如,就 此结识的学界前辈,就可以给你写出非 常漂亮的推荐信,为你的求职经历添彩。

4 结语

本文针对的是科研单位就业,政府 和企业等的就业过程和要求会有所不 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士生应未 雨绸缪,从一入学就考虑其就业去向,并 为此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求学时间 虽长达3~5 年,但其实一晃眼就过去。 如果不善加规划,就会后悔莫及。尽管 有很多策略可选,但开放、兴趣、专注、勤 奋和乐于助人,却是通用的法则。

文/马亮
作者简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
理研究生院,研究人员。
栏目主持人  马臻,电子信箱:zhenma@fudan.edu.cn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