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周,山东平原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 技学院名誉院长、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方向为草业科学。

·卷首语 Foreword·
农业结构必须适应食物结构的转型

正当国内为动物性食品是否应该大幅度提高争论不休时,动物性食品消耗量一路径直攀升,而粮食消耗量逐年减少,食物结构的转型 与我们不期而遇。从1986年人均口粮207.1 kg到2010年的148.0 kg,降幅为28.5%。而城镇人口的口粮消费约为80 kg,只有农村人 均口粮消费的一半。每减少1个农村人口,可省出2个城镇人口的口粮,畜产品消耗上升与粮食消耗下降的幅度形成鲜明对比。

人均粮食与畜产品的消耗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历史性转折。这无疑是一场食物革命,它没有人为组织,甚至没有被人察觉,社 会的自组织功能悄悄完成了。社会发展,尤其城镇化起了作用。粮食这个“主食”在食物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动物性食品一路飙升。如 果把人的口粮和家畜的饲料统一折合,称为“食物当量”,中长期内中国人口粮需求约为2亿“t 食物当量”,家畜饲料需求为5亿“t 食物当 量”,两者共需约7亿“t 食物当量”,我们称为2+5模式,饲料是口粮的2.5倍。这是我们传统的“耕地农业”无法承受的重负。

我们对西方的大量动物性食物结构颇多忌惮,同为东方食物模式的日本和韩国应可借鉴。据黄季焜等人(2012)的研究,我国2010 年食品消费结构相当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末和韩国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此后,韩国和日本的食品消费结构都经历快速转变,谷物 在人均食物能量、蛋白和脂肪等摄取比重快速下降,而动物产品和植物油的比重快速上升。根据日本和韩国的食品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以 及现阶段我国与日韩人均食物消费结构的差异来看,在未来15年,我国动物产品的人均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然后还将进入一段相当长 的人均动物产品消费缓慢增长时期(黄季焜等,2012;杨军等,2013)。近期我国的奶粉抢购风可为警示。畜产品需求告急,意味着饲料的 需要量急剧增加。

目前,饲料危机威胁我国食物安全。如将口粮和家畜的饲料分开来计算,我国口粮早已满足,而饲料则严重不足。且从发展趋势看, 饲料缺口将越来越大。这个缺口需要牧草(含饲用植物)来填补,而不是粮食。这里需明确一个基本概念。饲用植物是以植物全株,即以 植物的营养体为产品的,粮食则是植物的籽实。适时收获的营养体,其营养物质比籽实多3~5倍。我国以稀缺的水土资源在保证粮食自 给而略有盈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生产数倍于粮食营养物质的优质牧草(含饲用植物),以满足饲料的亟需。就拿饲料转化效率最高的猪 为例,肥猪的肉料比大约是1:3,即每1 kg猪肉,需花费3 kg饲料的“食物单位”(包含粮食和牧草)。要维持一个可以产生足够数量肥育猪 的群体,即包括大、小、公、母,其肉料比约为1:3.5。我国2011年人均猪肉消耗37.7 kg,需要饲料为131.95 kg的食物当量。如果全用粮 食做饲料,仅此一项就比人均粮食消耗量124.7 kg 还要多出1 成。何况同年还消耗了牛羊肉7.8 kg,禽肉21 kg,蛋20kg 和牛奶33.5 kg。其饲料需要食物单位总量是人均口粮的2.5倍,即我们的食物结构是1份粮食和2.5份饲料的组合。 这是2011年的状况。今后如以韩国或日本为例,动物饲料需要量还要随动物性食品增加而上升。除了牧草(含饲用植物),世界上没 有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能够承受如此重负。

出路在牧草(含饲用植物)。优质牧草粗蛋白含量达20%左右,而小麦蛋白质含量为12%,大米蛋白质含量8%。在一定面积土地上 种优质牧草做饲料,相当于3~5倍面积土地所种的小麦营养源,而蛋白质则多出4~8倍。因此美国中西部缺水地区,水浇地不是种苜蓿就 是种饲用玉米,而麦田只采取免耕法等保墒措施,并不浇水。连荷兰那样与海争地、寸土寸金的国家,也不吝良田种草,随处可见栽培草地 上放牧的奶牛。而我们却不以有限的水土资源去种牧草补救饲料的奇缺,令人遗憾。

2012年进口饲料玉米520万t,大豆5750万(t 相当作饲用豆粕4500万t),还有44.2万t苜蓿干草。由于玉米价格比小麦高而且供应 不畅,我国多数饲料公司已经改用小麦代替玉米来配合饲料。这个口子一开,就打开了“粮食自给”的无底洞。我们暂不讨论进口粮食、饲 料和畜产品是否合理。在一定条件下,进口上述物资,可减轻我国对土、水、动力资源压力,无可厚非。值得警惕的是增幅惊人。近5年来 玉米进口增长了104倍,大豆1.5倍,苜蓿干草2.5倍。此外进口猪肉增长1.4倍,牛羊肉1.8倍,乳品2.8倍。13亿人口大国,粮食不能靠 进口。而饲料世界贸易量的无法满足,比粮食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认为,为了适应我国食物结构的改变,“耕地农业”应逐步改变为世界行之有效的“草地农业”。所谓草地农业就是把牧草(含饲用 作物)和草食家畜引入农业系统,把耕地和非耕地的农业用地统一规划,把牧草作为基质,除了天然草地以外,在耕地上实施草粮结合、草 林结合、草菜结合、草棉结合、草菸结合等等,通过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技术,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土地的生产潜势。它可在满足社会基本 农产品需求(例如粮食)的同时,生产足够的饲料,创造较高产值。草地农业含有前植物生产(即生态功能层)、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后生 物生产(即加工流通)4个生产层。它功能全、分支多、产业链长,可容纳较多的科技含量和就业岗位,兼顾生态安全和生产发展,是建设现 代农业的正确道路。

草地农业是兼顾人的口粮和家畜饲料的籽实-营养体复合农业系统,施行草地农业好处是多方面的。可利用农用土地将比现有耕地 增加5倍;可保持水土,培肥地力,维护生态安全;比传统农作物营养物质产量高出十几倍的牧草不在少数,草地农业系统的蛋白质产量相 当于进口大豆豆饼的蛋白质还有余,仅此一项就相当于节约耕地面积0.2亿公顷,我国将彻底突破蛋白质 缺乏的瓶颈;充分发挥气候(水热)资源潜力,尤其节约水资源;可把农村劳动力外流而全荒或半荒的耕地 利用起来,从而至少增加当前耕地面积的10%,即相当于0.12亿公顷耕地的生产力;多年生牧草一次播 种,多年收获,节约劳力、种子、化肥、农药、机具、动力等,一般提高农民收益2~3倍;可以更多吸纳就业人 员,提高人民收益。毋庸置疑,草地农业是兼顾生态和生产,粮食和饲料,适应时代发展,迎接城乡统筹,面 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系统。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