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厦门工学院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2. School of Data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Xiam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00, China
船用网络主要是依据卫星通讯、无线网络等技术,实现船舶内部各设备之间、设备与陆地数据中心之间的通讯,以此保证船舶在任何位置都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和通讯。该网络涵盖船舶监控系统、船舶维护系统、船舶安全管理系统以及导航系统等,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支撑。然而,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当受到网络攻击、设备故障、软件漏洞等影响后,会导致船舶网络出现异常信息[1],如数据包丢失、延迟增加、非法访问等;这些异常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如船舶失控、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因此,必须及时发现船用网络异常信息,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网络的通信安全。
杨春霞等[2]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舰船网络安全状态识别方法,该方法能深度挖掘网络数据潜在特征以实现状态识别,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时,其识别结果可靠性欠佳;车丽娜等[3]通过环境干扰因子识别滑动窗口中的异常数据、计算异常度、判断异常数据来源,再结合通信半径划分和相对熵计算结果完成异常节点检测,此方法能有效应对环境不确定性进行异常检测,但网络环境动态变化时,算法稳定性受影响,进而影响检测效果;张兵等[4]利用时间滑动窗口划分处理数据流以去除误差值,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数据维度,并借助FW-PSO算法提取数据有效特征,该方法可有效处理网络数据流并提取关键特征,不过该算法在应用时需进行参数设计以满足网络动态变化检测需求,参数设计过程会降低算法实时性;李道全等[5]通过互信息进行特征筛选,将筛选后的特征输入机器学习算法并结合集成投票完成异常检测,该算法能利用多种特征和集成策略提高检测准确性,但集成投票适用于固定结构网络检测,当网络拓扑变化时,无法可靠检测网络异常流量变化情况。
改进C均值聚类算法是在基础的C均值聚类算法上,对其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进行改进后形成的一种优化聚类算法[6],该算法可在没有先验标注信息的情况下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数据中的潜在结构,并且具备多维特征的处理能力,对异常模式敏感,从而识别出异常信息。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改进C均值聚类算法的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方法。
1 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 1.1 船用网络传输特性船用网络通常结合有线和无线2个网络组成,2个网络通过网关和总线相连接,以此保证不同距离下船舶的通信需求[7]。无线网络部分主要用于短距离通信,并且能够结合船用需求灵活组网,而有线网络部分则主要用于保证船舶远距离通信,确保远程通信的稳定性。船用网络传输特性示意图如图1所示。
![]() |
图 1 船用网络传输特性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network |
船用网络在进行数据通信时,具备多输入多输出特点,则网络流量
$ x\left( t \right) = {Re} \left[ {{f_n}\left( t \right){e^{ - 2{\text{π}}{f_o}\Delta t}}s\left( {t - \Delta {t_n}} \right){e^{ - 2{\text{π}}{f_o}\Delta t}}} \right] 。$ | (1) |
式中:
船用网络的通信节点能够通过多个传输链路进行通信,则网络的多链路流量传输函数式为:
$ \xi \left( t \right) = \sum\limits_{i = 1}^M {{L_i}M\left( {t - {t_i}} \right)}。$ | (2) |
式中:
结合上述式可计算船用网络的流量传输函数
$ \left\{ \begin{gathered} \tilde \xi \left( t \right) = x\left( {t - {t_0}} \right) \Rightarrow {\eta _{\tilde \xi }}\left( {t,k} \right) = {T_\xi }\left( {t - {t_0},k} \right),\\ \tilde \xi \left( t \right) = x\left( t \right){e^{2{\text{π}}{k_0}t}} \Rightarrow {\eta _{\tilde \xi }}\left( {t,k} \right) = {T_\xi }\left( {t,k - {k_0}} \right)。\\ \end{gathered} \right. $ | (3) |
式中:
通过重构的方式对船用网络流量特征分布空间进行处理,分析该网络的流量传输过程,其式为:
$ \overset{\lower0.5em\hbox{$\smash{\scriptscriptstyle\frown}$}}{\xi } \left( t \right) = {\tilde f^{\frac{1}{2}}}x\left( {\tilde ft} \right),\tilde f > 0,$ | (4) |
$ {T_{\tilde \xi }}\left( {t,k} \right) = {T_\xi }\left( {\tilde ft,\frac{k}{{\tilde f}}} \right) 。$ | (5) |
式中:
如果船用网络发生异常,各个传输链路的损失和时延均会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x(t)的传输流量发生变化,因此,为保证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获取网络在通信过程中的流量数据x(t),构建流量数据集
对船用网络传输特性进行分析后,为保证网络异常信息的识别效果,以
$ {f_z} = \frac{{{{\tilde x}_m}}}{{\left( {1 - \chi } \right){{\bar f}_n}\sigma }}。$ | (6) |
式中:
将Fz定义为船用网络传输数据原始频率进行异常特征挖掘,获取船用网络传输数据流量特征的信号的包络值Yz,其式为:
$ {Y_z} = \frac{{{{\tilde x}_m}{{\left( {1 - \frac{1}{z}} \right)}^q}}}{{{f_z}}} 。$ | (7) |
式中:
依据上述内容完成
完成船用网络传输数据流量特征的信号的包络值特征
$ \left\{ \begin{gathered} {g_{i,m}} \in \left[ {0,1} \right] ,\\ \sum\limits_{i = 1}^s {{g_{i,m}}} = 1。\\ \end{gathered} \right. $ | (8) |
式中:
为更好地描述包络值特征
$ {F_m} = \frac{{{N_m}}}{{{N_{\max }}}} 。$ | (9) |
式中:Nm为包络值特征点数量;Nmax为特征的最高模态阶次。
结合Fm设定船用网络异常信息的聚类识别目标函数,其式为:
$ {H_m}\left( {G,c} \right) = \sum\limits_{i = 1}^c {\sum\limits_{s = 1}^n {{F_m}g_{i,m}^s} } {\left\| {{y_s} - {c_i}} \right\|^2}。$ | (10) |
式中:
确定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聚类识别目标函数后,在满足式(8)的条件下,获取最小Hm(G,c)值,对式(10)进行拉格朗日乘数法和偏微分计算,结合Fm获取最佳的包络值特征ys的隶属度gi,m和聚类中心的结果ci,其式为:
$ {g_{i,m}} = {\sum\limits_{i = 1}^c {\left( {\frac{{{{\left\| {{y_s} - {c_i}} \right\|}^2}}}{{{{\left\| {{y_s} - {c_j}} \right\|}^2}}}} \right)} ^{ - \frac{2}{{m - 1}}}},$ | (11) |
$ {c_i} = \frac{{\sum\limits_{s = 1}^n {{F_m}g_{i,m}^s{y_s}} }}{{\sum\limits_{s = 1}^n {{F_m}g_{i,m}^s} }} $ | (12) |
依据式(11)和式(12)进行算法迭代,满足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后确定包络值特征ys的隶属度gi,m和聚类中心的结果ci后,即可得出最佳的Hm(G,c)值,依据该最佳值即可完成所有包络值特征
为验证本文方法在船舶网络异常信息识别中的应用效果,以大型集装箱货船中的通信网络为例展开相关测试。该船舶船长为141.93 m,船宽为22.5 m,型深为11.4 m,航行速度约为18 kn。该船舶需通过船用网络实现整体通信覆盖,实现机舱系统、航行系统、作业系统、安防系统以及中心控制系统之间的全面通信,保证船舶整体航行安全和运输情况。该船舶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网络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 |
图 2 船舶的网络拓扑结构 Fig. 2 Network topology of ships |
![]() |
表 1 网络的相关参数 Tab.1 Relevant parameters of the network |
本文方法在进行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时,需提取网络流量数据的信号包络特征。为测试本文方法的特征提取结果,获取相同采集周期内的流量数据,通过本文方法提取其包络特征值,提取结果如图3所示。可知,本文方法提取船用网络流量的包络特征后,能够获取该特征的变化情况,并且特征中涵盖重叠流量突变流量的变化趋势。因此,本文方法具备较好的包络特征提取能力,并且,依据流量数据的包络特征值能够较好地描述网络信息的变化情况。
![]() |
图 3 网络流量数据的信号包络特征提取结果 Fig. 3 Signal envelope feature extraction results of network traffic data |
本文方法利用模态稳定函数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为分析该算法的分类识别性能,本文采用分离性作为评价指标,该指标能够衡量算法对流量数据类别的划分能力,值在0~1之间,值越大表示分类效果越佳。因此,在不同的流量数据重叠程度下,通过本文方法进行异常信息识别,获取识别后各个类别的分离性结果,如表2所示。可知,通过文中方法进行不同大小数据流信息异常时,数据流中数据重叠程度的不断增加,本文方法的异常信息识别后的分离性结果均在0.94以上。因此,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
![]() |
表 2 各个信息类别的分离性结果 Tab.2 Separability results of various information categories |
为进一步验证文中方法的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效果,在网络传输动态波动下,通过文中方法进行异常信息识别,获取其在不同通信时间下,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结果,如图4所示。可知,通过文中方法在进行异常信息识别时,能够结合稳定函数完成船用网络异常信息分类识别,并且能够依据该函数确定不同异常信息的类别。
![]() |
图 4 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结果 Fig. 4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abnormal information in marine network |
本文方法适用于各类船舶通信网络,无论是大型集装箱货船,还是其他类型船舶,只要存在类似的网络通信需求,如保障各系统间通信以实现航行安全与任务执行,均可应用该方法进行异常信息识别。该方法不局限于特定的网络拓扑结构或参数设置,对于不同的网络初始能量、节点数量、数据分组长度、通信量以及传输协议等条件,均能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实现有效的异常信息识别。此外,在面对网络流量动态变化、数据重叠等复杂情况时,该方法依然能保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可为船舶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 结 语本文围绕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展开研究,提出将功率密度谱函数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特征提取上表现出色,能精准获取船用网络流量包络特征变化,涵盖多种流量变化趋势。在异常信息识别性能方面,以分离性为指标,在不同流量数据重叠程度下,识别分离性结果均超0.94,且在网络传输动态波动时,能结合稳定函数完成分类识别并确定异常类别。此外,该方法应用场景广泛、普适性强,不局限于特定网络拓扑与参数,面对复杂网络情况仍能保持高识别准确率。综上所述,本文方法有效满足了船用网络异常信息识别需求,为船舶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支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
陶华宁, 刘荣才, 刘荣超. 基于5G通信技术的船用网络防拥塞机制研究 [J]. 舰船科学技术, 2024, 46 (16): 166−169. TAO H N, LIU R C, LIU R C. Research on anti congestion mechanism of ship network based on 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6 (16): 166−169. |
[2] |
杨春霞, 陶可瑞, 宋永生. 深度学习算法的舰船网络安全状态识别 [J]. 舰船科学技术, 2023, 45 (21): 193−196. YANG C X, TAO K R, SONG Y S.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for ship network security state recognition [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45 (21): 193−196. |
[3] |
车丽娜, 任秀丽. 基于滑动窗口和置信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异常检测算法[J]. 传感技术学报, 2023, 36(11): 1801-1807. CHE L N, REN X L. Anomal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liding windows and confidence for WSN[J].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 2023, 36(11): 1801-1807. DOI:10.3969/j.issn.1004-1699.2023.11.019 |
[4] |
张兵, 卞利. 基于FW-PSO的大区域无线传感网络流量异常检测算法[J]. 传感技术学报, 2023, 36(7): 1116-1121. ZHANG B, BIAN L. Traffic anomaly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large are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FW-PSO[J].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 2023, 36(7): 1116-1121. DOI:10.3969/j.issn.1004-1699.2023.07.016 |
[5] |
李道全, 李腾, 李玉秀. 基于机器学习的SDN异常流量检测架构[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23, 44(7): 1928-1936. LI D Q, LI T, LI Y X. SDN abnormal traffic detection architecture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23, 44(7): 1928-1936. |
[6] |
刘东, 焦玉超, 宋晓男. 基于AHP-灰色聚类模型的舰艇自身抗损能力评估方法 [J]. 船舶工程, 2024, 46 (4): 54−59. LIU D, JIAO Y C, SONG X N.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elf damage resistance of naval vessels based on AHP grey clustering model [J]. Ship Engineering, 2024, 46 (4): 54−59 |
[7] |
叶志祥. 基于模糊聚类的情报侦察指挥要素能力评价 [J]. 舰船电子工程, 2024, 44 (2): 14−19. YE Z X.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command element capability based on fuzzy clustering [J].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24, 44 (2): 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