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信息系统系,辽宁 大连 116018
2.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Operation, Dalian Naval Academy, Dalian 116018, China
浅海波导简正波是描述声场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简正波理论,浅海声场可表示为一系列简正波的叠加,每阶简正波都包含丰富的目标和环境信息,通过简正波模态分离提取单号简正波是解决目标距离估计、目标深度参数获取、海洋环境反演等重要水声问题前提。因此,简正波模态分离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简正波模态信息提取可利用覆盖整个水体深度的垂直阵,对接收数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去提取简正波的垂直模态函数从而进行模态分离和信息提取。Neilsen等[1 - 2]利用垂直线列阵从单频信号中提取了简正波的垂直模态函数,并在交叉光谱密度矩阵(CSDM)上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了简正波的本征向量和本征值,杨怡青[3]基于快速迭代方法利用短垂直阵分离了各阶简正波,提高了声源定位的精度的同时减少了垂直阵的长度,在青岛海域的实测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然而,垂直阵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阵列受实际环境影响,很难保持垂直,对垂直模态函数的估计也尤为困难。利用时频分析分离简正波是主要方法之一,时频分析方法可以正向利用简正波的频散特征从而在时频域内分离各阶简正波,且仅需单个水听器即可完成。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包括短时傅里叶变换、希尔伯特黄变换、压缩小波变换等。Yang[4 - 5]基于简正波理论,利用时频分析从接收信号中提取不同模态声信号,提出了模态匹配定位法。张德明等[6]给出了一种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对海水深度、沉积层深度、声速和密度等参数给出了可靠的反演结果。李宁等[7]通过对时频分析分布图进行哈希技术与匹配,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水下目标深度距离估计方法。但传统时频分析的方法受制于其自身分辨率的限制,时域和频域分辨率的乘积为一定值而相互制约,因此在此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Warping变换这一概念被引入并被学者们广泛研究。LU等[8]分析了海洋波导中的频散特性,验证了Warping变换分离频散曲线的可行性。牛海强等[9]给出了适用于典型浅海波导的对应的Warping算子,更加适用于浅海波导的简正模态的分离。鹿力成等[10]基于波导不变量,给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Warping变换,数值仿真和实际海域均验证了此方法提取频散曲线的可行性。梁玉权等[11]在Warping变换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水平阵列信号压缩感知分离简正波的方法。基于波导不变量估计的消频散变换也是简正波分离的热点方法之一,其本质依旧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GAO等[12]给出了一种浅海波导消频散变换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抵消多阶简正波的频散,使每阶模态均得到了增强,在仿真和海洋实验数据验证中均可将简正波各阶模态分离。随后,郭晓乐等[13]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导不变量对接收信号消频散处理的方法,并通过模态匹配实现了目标深度估计。F-K变换广泛应用于地声测量和探伤领域,祝捍皓等[14]将F-K变换运用于水下领域,给出了一种分离近场简正波的方法,并通过水池实验进行了验证,方法通过F-K变换解决了近场信号模态混叠,但其在频域波-数域内得到的依旧是瞬态信号的各阶简正波,未对接收信号进行时间修正,当阵列接收信号为连续信号时,通过该方法处理连续信号依然存在模态混叠。魏尚飞等[15]同样利用F-K变换分离了脉冲瞬态信号的各阶简正波,并实现了声源深度估计。上述时频分析、F-K变换等方法所处理的接收信号均为宽带脉冲瞬态信号,而当接收信号为连续信号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模态混叠,各阶模态难以清晰有效分离,限制了对连续信号各阶模态信息的提取。
本文以简正波理论为基础,讨论了简正波模型的模态分布以及频散特性,对比分析了时频分析方法处理连续声信号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F-K变换的对连续声信号各阶模态进行分离的方法。
1 简正波频散特性及时频分析方法局限性 1.1 浅海波导简正波的频散特性根据简正波理论,浅海波导声场可表示为各阶简正波模态的叠加:
$ p(r,z)\simeq \frac{j}{\rho \sqrt{8{\text π} }}{e}^{-j\rho /4}\sum _{m=1}^{\mathrm{\infty }} {\psi }_{n}\left({z}_{s}\right){\psi }_{n}\left(z\right)\frac{{e}^{j{k}_{rm}r}}{\sqrt{{k}_{rm}r}}。$ | (1) |
式中:
![]() |
图 1 简正波模态变化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of normal mode variations |
各阶模态的相速度
$ {c}_{pm}\left(\omega \right)=\frac{\omega }{{k}_{rm}\left(\omega \right)},$ | (2) |
$ {c}_{gm}\left(\omega \right)=\frac{d\omega }{d{k}_{rm}\left(\omega \right)}。$ | (3) |
式中:
![]() |
图 2 群速度和相速度曲线 Fig. 2 Group velocity and phase velocity curves |
由式(2)和式(3)可知,相速度和群速度均体现了频率与波数之间的关系,这为后续F-K变换应用于水下简正波模态分离提供了思路。同频率的各阶模态,阶数越高,群速度越小,在传播过程中各阶模态会由于群速度不同逐渐分离开来,导致模间频散。同阶模态,频率越高,群速度越大,从而发生模内频散。
1.2 时频分析方法的局限根据简正波的频散效应,可以通过时频分析方法将接收信号表示在时频域,从而正向利用频散特性,实现简正波各阶模态的分离。但时频分析方法具有自身局限性,且在处理连续信号时存在模态混叠。Warping变换本质上是对瞬态脉冲信号的相位进行处理,当其作用于连续信号时,依旧不能避免模态混叠。同样,消频散变换虽可同时抵消多个模态信号的模内频散,但随着信号持续时间的增长,模态依旧会出现混叠。因此,无论是短时傅里叶变换、希尔伯特黄变换、压缩小波变换等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或Warping变换、消频散变换等优秀时频分析方法,在处理连续信号时都难以消除信号在时频域的模态混叠,存在局限性。
2 连续声信号简正波模态分离方法为解决连续声信号在时频域内的模态混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水听器阵列的目标方位估计和F-K变换相结合的连续声信号模态分离方法。由式(2)和式(3)可知,简正波各阶模态群速度和相速度均与信号频率与波数有关,因此简正波的频散特性与简正波各阶模态的频率和波数也紧密相关。利用水平线列阵接收连续信号,可将接收信号视为一个时空域函数,线列阵中每一个阵元接收信号均可看作一个时间函数,而在同一时刻上,各阵元接收数据则构成了一个空间函数。对水平线列阵接收的时间-距离二维数据分别沿时间方向和空间方向做傅里叶变换,便可将信号表示在频率-波数域从而消除时域延拓而带来的模态混叠,实现对声信号各阶简正波的分离。在工程实现中阵列需在时间采样和距离采样方向上均满足快速维傅里叶变换的要求,需根据目标声源频率特性设置阵元个数和阵元间距。
从时域到频域需满足分辨率:
$ {\mathrm{d}}t \leqslant \frac{1}{2f_{\max}}。$ | (4) |
从空间域到波数域需满足分辨率:
$ {\mathrm{d}}r\leqslant \frac{\lambda_{\min}}{2}。$ | (5) |
式中:fmax为信号频率上限,λmin为信号最小波长。在声源深度和接收深度一定时,对线列阵各阵元同时采集的多道声压信号
$ \begin{split} & P_fk_rm(k_rm,z,f)=\left|\int_r^{ }\int_t^{ }p\left(r,z,t\right)\right.\\& \left.\mathrm\mathit{\mathrm{exp}} \left(-2{\text π} {\mathrm{i}}\left(\mathit{ft}-\mathit{k}_{\mathit{r}}\mathit{mr}\right)\right)\mathrm{d}t\mathrm{d}r\right|。\end{split} $ | (6) |
真实海洋环境模型种,水平线列阵各阵元接收信号数据时是存在时延而并非同时刻的,因此在进行F-K变换前,需要先行对二维信号矩阵进行时间修正。如图3所示,远场条件下各阵元接收信号的时延与目标方位有关,因此需利用阵列先行对目标进行方位估计计算时延,对线列阵每一阵元接收信号时间进行修正。
![]() |
图 3 水平线列阵接收信号示意图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horizontal line array receiving signals |
$ p(r,z,t_r) = p\left( r,z,t+\frac{nd \sin \theta}{c_z} \right) 。$ | (7) |
式中:n为水听器号数;cz为线列阵所处深度的声速;
$ \begin{split} & P_f k_r m (k_r m, z,f)= \\ & \left|\int_r \int_t p\left(r,z,t+ \frac{nd \sin \theta}{c_z}\right){\rm exp} (-2{\text π} i(ft-k_r mr)){\mathrm{d}}t{\mathrm{d}}r\right| 。\end{split}$ | (8) |
由式(2)和式(8)可知,
![]() |
图 4 连续声信号简正波模态分离方法流程图 Fig. 4 Flowchartof the normal mode separation method forcontinuous acoustic signals |
仿真环境模型如图5所示,水深50 m,水体密度为
![]() |
图 5 Pekeris波导仿真海洋环境示意图 Fig. 5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ekeris waveguide simulation marine environment |
在上述仿真海洋环境的基础上,分别用单水听器(线列阵第一个阵元视为单水听器)和海底线列阵接收不同声源信号进行分析,因浅海波导条件下高阶模态对声场计算结果影响较小,取接收信号的前四阶模态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如图6~图7所示。
![]() |
图 6 瞬态脉冲和连续信号短时傅里叶时频分析 Fig. 6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transient pulse and continuous signal |
![]() |
图 7 瞬态脉冲和连续信号Warping变换 Fig. 7 Warping transform of transient pulse and continuous signal |
如图6(a)、图6(b)所示,当接收信号为瞬态脉冲信号时,经短时傅里叶变换后信号的各阶模态在可以在时频域内被分离,而在图6(c)、图6(d)中,当接收信号为连续信号时,信号在时域上发生延拓,各阶模态在时频域上发生模态混叠,单号简正波不能被分离出来。
如图7(a)、图7(b)所示,当声源辐射信号为瞬态脉冲信号时,经Warping变换后信号的各阶模态在时频域内被压缩为近似于单频信号,模态分离较短时傅里叶变换更加清晰,而在图7(c)、图7(d)中,当声源辐射信号为连续信号时,经Warping变换后的各阶模态依旧在时频域上发生严重的模态混叠,单号简正波同样不能被分离出来。
如图8所示,无论声源辐射信号为瞬态脉冲信号还是连续信号,经本文提出的方法处理变换后,信号的各阶模态均可以在频率-波数域内被清晰的分离。
![]() |
图 8
瞬态脉冲和连续信号修正 |
仿真环境模型如图9所示,海底沉积层密度ρ = 1.8 kg/cm3,海底声速为
![]() |
图 9 声速恒定波导仿真海洋环境示意图 Fig. 9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nstant sound speed waveguide simulation marine environment |
在上述仿真海洋环境的基础上,声源持续时间分别为
![]() |
图 10 时频分析 Fig. 10 Time-frequency analysis |
当声源为持续时间
由图11可得,声源持续时间
![]() |
图 11 不同声源持续时间的修正F-K变换 Fig. 11 Corrected F-K transform for different source durations |
为了探索本方法对连续信号模态分离的稳定性,在信噪比−15~15 dB 这一区间内以 1 dB为间隔,每一间隔点对
![]() |
图 12 声速恒定波导中不同信噪比分离成功率 Fig. 12 Success rate of separation at different signal-to-noise ratios in a constant-speed waveguide. |
可知,方法受信噪比影响较大,在声速恒定波导信噪比较小时成功率较低,当信噪比为3 dB,方法分离成功率趋于90%,当信噪比为5 dB时成功率达到94%,且随着信噪比的提高,模态分离成功率也随之提高。
3.2.2 青岛海域实测浅海波导仿真青岛海域声速剖面实测数据如图13所示,在海深15~42 m处存在声速跃层,海底衰减为0.2 dB/λ,海底声速为
![]() |
图 13 青岛海域仿真海洋环境示意图 Fig. 13 Schematicdiagram of the simulated marine environment in the qingdao sea area |
同样在上述仿真海洋环境的条件下,用单水听器接收声源信号,声源持续时间分别为t=0.1 s、t=1 s、t=5 s和t=10 s,对接收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将其表示在时频域内,实验结果如图14所示。
![]() |
图 14 青岛海域波导时频分析 Fig. 14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the waveguide in the qingdao sea area |
可知,在实测浅海海洋波导条件下,信号的第3、第4阶模态经远场传播后相比于声速恒定波导中有着明显的衰减,接收信号经短时傅里叶变换后在时频域内各阶简正波均无法分离,并随着信号在时域的延拓混叠越严重。
与3.2.1节相同,依旧使用海底水平线列阵对声源信号进行接收,并取信号的前四阶模态进行仿真,结果如图15所示。
![]() |
图 15 青岛海域波导中不同声源持续时间的修正F-K变换 Fig. 15 Corrected F-K transform for different source durations in the waveguide of the qingdao sea area |
可以看出,在实测浅海波导条件下,用海底线列阵接收的二维接收信号矩阵经本文方法处理后依旧可在频率-波数域内实现各阶简正波模态分离,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模态在频率-波数域分离的更加清晰。
同3.2.1节相同,在实测浅海波导条件下方法稳定性实验结果如图16所示。
![]() |
图 16 青岛海域波导中不同信噪比分离成功率 Fig. 16 Success rate of separation at different signal-to-noise ratios in the qingdao sea area waveguide |
在青岛海域浅海实测波导信噪比大于5 dB条件下,方法分离成功率大于92%,方法依然随着信噪比的提高而趋于稳定。
4 结 语1)时频分析具有局限性,除其自身分辨率局限性外,无论是传统时频分析法还是Warping变换等改进时频分析方法,都难以分离连续声信号的各阶简正波。
2)与时频分析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分离连续声信号的各阶简正波,且方法对脉冲瞬态信号在满足分辨率条件下同样适用,且方法在满足一定信噪比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仿真结果表明,在浅海声速恒定波导及浅海海域实测波导信噪比大于5 dB的条件下,方法能够有效的化解由频散特性和时域延拓带来的模态混叠,利用满足分辨率条件的水平线列阵,在信号持续10 s内的条件下,能够较好地分离100~200 Hz宽带声信号的各阶简正波。
[1] |
NEILSEN T B , WESTWOOD E K , UDAGAWA T . Mode function extraction from a VLA using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J].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7, 101(5): 3025.
|
[2] |
NEILSEN T B , WESTWOOD E K . Extraction of acoustic normal mode depth functions using vertical line array data[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2, 111(2): 748.
|
[3] |
杨怡青. 短垂直阵简正波分解新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声源定位中的应用[D].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1994.
|
[4] |
YANG T C. A method of range and depth estimation by modal decomposition[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87, 82(5): 1736-1745. DOI:10.1121/1.395825 |
[5] |
YANG T C. Effectiveness of mode filtering: A comparison of matched-field and matched-mode processing[J].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0, 87(5): 2072-2084. DOI:10.1121/1.399334 |
[6] |
张德明, 李整林, 张仁和. 基于自适应时频分析的海底参数反演[J]. 声学学报, 2005, 30(5): 415−419. DOI:10.3321/j.issn:0371-0025.2005.05.005 |
[7] |
李宁, 韩东, 张浩, 等. 基于时频分布图相似度匹配的水下声源定位方法[J]. 舰船电子工程, 2023(11): 184−188. DOI:10.3969/j.issn.1672-9730.2023.11.037 |
[8] |
LU LC, MA L. Analysis of waveguide time-frequency based on Warping transform[J]. Acta Physica Sinica, 2015, 64(2): 297−302.
|
[9] |
牛海强, 张仁和, 李整林. 典型浅海波导中的warping变换[J]. 声学技术, 2013(S1): 65−66. |
[10] |
LU L C, MA L. 基于Warping变换的波导时频分析[J]. Acta Physica Sinica, 2015, 64(2): 297-302. DOI:10.7498/aps.64.024305 |
[11] |
梁玉权, 周士弘, 宫在晓, 等. 水平阵信号压缩感知用于简正波分离[J]. 声学学报, 2020, 45(5): 609−624. |
[12] |
GAO D Z, WANG N, WANG H Z. A dedispersion transform for sound propagation in shallow water waveguide[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coustics, 2010, 18(3): 245-257. |
[13] |
郭晓乐, 杨坤德, 马远良, 等. 一种基于简正波模态消频散变换的声源距离深度估计方法[J]. 物理学报, 2016, 65(21): 213−222.
|
[14] |
祝捍皓, 朱军, 郑广学, 等. 一种浅海声简正波近场分离方法[J]. 声学学报, 2019, 44(1): 39−48. |
[15] |
魏尚飞, 韩东, 杨美娇, 等. 基于模态滤波的水下声源深度估计方法[J]. 电声技术, 2021, 45(8): 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