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11
2. Marin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anghai 200011, China
弹药海上补给单元,是面向海军发展,以满足弹药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为前提,考虑海上直升机垂直补给、舰船横向补给等环境条件与作业要求,设计实现的弹药集装化、标准化储运单元。现代化海战背景下,海上补给弹药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保障要素复杂,气候、机械和电磁环境适应性要求高[1],弹药储运和补给作业时效性强等特点,标准化的弹药海上补给单元,是弹药海上机械化装卸和安全高效补给的技术基础,是舰船编队保持远洋战斗力的物质条件,更是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
自1945年美国弹药船AE-6在太平洋为航母CV-20实现弹药横向补给以来,又发展了多代弹药海上横向补给和垂直补给技术,研制了多型综合补给船(AOE)和干货弹药船(T-AKE)[2],拥有成熟的弹药海上补给装备与技术;相应地,美英等老牌海军强国也较早地研究、颁布和实施了较为完备的弹药海上补给单元设计标准体系。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宋强等[3]分析了航母编队远海作战弹药海上补给特点和保障需求,提出了加快编队远海作战弹药补给装备发展的建议;边浩然等[4]结合海军专用弹药保障实际,提出研究新型结构弹药包装和开发储运一体化集装平台的建议;秦潜聪等[5]分析了单元化物流内涵,指出单元化军事物流有利于打通军事物流供应链与军地物流壁垒,可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和提升部队战斗力;索浩良[6]进行了弹药海上垂直补给运动有限元仿真分析和模拟冲击试验;相关研究为弹药海上补给单元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弹药海上补给单元系列化标准,力图阐述弹药海上补给单元的设计,应兼具联勤保障的高度和基础标准的深度,充分考虑弹药海上补给作业环境,明确各型弹药补给单元的集装方案与物理要素,并以此带动补给作业的标准化水平。
1 国内标准基础弹药海上补给单元,是指为便于海上机械化储运和集装化补给,将若干同类弹药打包成的运输件。弹药海上补给单元设计,涉及到弹药及其包装、弹药储具和弹药包装运输件3个层面,是立足弹药及其包装、弹药储具的标准化,以及弹药包装运输件的集装化与联勤化,综合考虑海上垂直补给与横向补给作业条件,提出的弹药码放和单元绑扎、起吊、尺寸、重量、耐冲击、标识等标准化要求。
国内在弹药包装方面,GJB1444、GJB4403规定了弹药包装定型试验的要求与方法,为弹药包装设计提供了标准依据;在弹药储具方面,GB4995、GB4996规定了联运通用平托盘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JB183A确定了军用平托盘优先选用尺寸;在弹药包装运输件方面,GJB1918规定了军用托盘单元货载设计与试验要求,但该标准还不适用于弹药托盘单元货载,GJB2711参考1977版MIL-STD-
美国长期注重其军事影响力全球存在,为支撑弹药陆海空联运及海外投送能力,于1972年颁布了标准MIL-STD-
美国标准MIL-STD-
现行MIL-STD-
小型弹药通常使用标准托盘打包为海上补给单元。例如,标准MIL-STD-
![]() |
图 1 干扰弹及海上补给单元 Fig. 1 Flar, Decoy MJU-22 & unitload for underway replenishment |
中大型弹药通常基于自有包装箱或储运架打包为海上补给单元。例如MIL-STD-
![]() |
图 2 AIM-120A海上补给单元 Fig. 2 AIM-120A unit load for underway replenishment |
标准MIL-STD-
在设计方面,该标准提出应尽可能将弹药海上补给单元打包为长方体,考虑到陆海空和集装箱联运,弹药单元货载宜至少有一个水平尺寸不大于1.07 m,全重应不大于
在测试方面,该标准要求海上补给单元应通过1 h4.88 m堆码、2~3 h振动、棱角面冲击、20°倾翻、叉车和托盘车叉运、2 min吊运试验和拆解检查,以通过模拟海上补给及储运环境,检验弹药海上补给单元的承载能力、自身稳定性和弹药防护能力(见图3)。
![]() |
图 3 70 mm航空火箭弹补给单元堆码、冲击测试 Fig. 3 70 mm rocket in stacking & incline-impact test |
英国标准DEF-STAND-00-814《军用弹药单元货载》[15]首版发布于2006年,修订于2010年和2016年,规定了弹药单元货载通用要求,结合JSP 422规定的弹药单元配置与数据,明确了各型弹药海上补给单元的设计方案,同样体现了弹药集装化、联勤化和标准化设计与补给理念。
相较于美国的弹药海上补给单元标准,一是英国标准采用了公制单位。规定标准弹药托盘尺寸为1.2 m×1 m,弹药单元全重不大于
弹药海上补给单元涉及到弹药及其包装、弹药储具和弹药包装运输件3个层面。其中,弹药及其包装是弹药海上补给单元的内储物,现行标准已对弹药包装提出了堆码、压力、跌落冲击、公路运输、振动、湿热、盐雾、霉菌、密封性、防静电、高低温贮存、淋雨贮存、太阳辐射等试验要求,符合标准规定的弹药及其包装是弹药海上补给单元设计的内在安全条件。
弹药储具是弹药海上补给单元的物理载体,常见的弹药储具形式有托盘、储运架、集装箱(框、笼)等,现行标准已对弹药储具提出了抗弯、叉举、垫块或纵梁抗压、堆码、底铺板抗弯、翼托盘抗弯、气囊抗弯、静态剪切、角跌落、剪切冲击、顶铺板边缘冲击、垫块冲击、静摩擦系数和滑动角等试验要求,符合标准规定的弹药储具是弹药海上补给单元设计的平台条件。
考虑到我国优先使用与包装模数0.6 m × 0.4 m相匹配的1.2 m×1 m标准托盘[17],建议国内弹药包装和弹药储具的外形尺寸,优先使用与包装模数0.6 m × 0.4 m相匹配的约数或倍数,以保证货物码放的规整性和托盘容积利用率。
4.2 以弹药集装化与联勤保障为基础集装化是机械化装卸的前提和标准化补给的条件,实现弹药集装化储运和机械化装卸,是弹药海上补给单元的主要功能;设计弹药海上补给单元的直接目的,是将若干同类弹药打包为一个更大的组合体,以便于使用叉车、起重机、车辆、补给装置等机械装备或直升机一次性装卸或运输更多弹药。针对尺寸较小的弹药,可将其码放在标准或专用托盘上,结合护楞、隔板、盖板等适配件,使用绑扎件将弹药与托盘打包为一个补给单元,炮弹、炸弹、枪弹、干扰弹、火工品等宜使用此类集装形式;针对尺寸较大的弹药,可基于其自有包装箱或储运架,通过堆码及紧固件连接,将若干弹药打包为一个补给单元,导弹、鱼雷等宜使用此类集装形式。
适用于海上补给的弹药,还需经历出厂运输、中转装卸、仓储管理等作业环节,从运输工具种类来说,补给弹药宜适应基于卡车的公路运输、基于火车的铁路运输、基于船舶的水路运输和基于飞机的航空运输,有必要统筹确定弹药码放方案和弹药单元绑扎、起吊、尺寸、重量、接口等标准化要求,以适应弹药从地方到部队、从陆地到海上乃至空中的多式联运,并满足弹药码头吊装、直升机垂直补给和舰船横向补给作业需求。
4.3 全面考虑弹药补给作业环境要求避免弹药在海上补给中遭受损坏或发生意外,是弹药海上补给单元设计的首要考虑。弹药海上补给单元本质上是弹药包装、储具、绑扎件及有关配件构成的包装运输件,相对于公路、铁路和集装箱包装运输件,弹药海上补给单元需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要求:1)直升机垂直补给时旋翼产生的风动、弹药吊放时与甲板的冲击、吊杆和消旋装置释放时对弹药的砸击、单元侧倾可能造成的弹药直接撞击甲板等;2)舰船横向补给时单元吊挂的稳定性、单元落至甲板时的冲击、单元与接收柱的撞击、并联弹药的摇摆碰撞、海浪拍打或海水飞溅等;3)弹药在舰装卸作业,甲板面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冲击,仓储堆码载荷与气候环境等。
弹药海上补给单元的设计,应根据弹药种类、物理要素和安全特性,以实现弹药稳定、可靠、高容积率码放为前提,确定弹药储具种类及弹药在储具上的码放方式、防护加固件配置和绑扎方案,采取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保护弹药在多式联运、存取装卸和舰上储运、横向补给、垂直补给中免遭损坏或发生意外。
4.4 充分开展弹药补给单元试验测试考虑到弹药自身安全风险与补给时的复杂任务剖面、环境剖面和较多的人在回路作业,弹药海上补给单元应通过充分的试验测试,包括但不限于:1)通过堆码测试,检验弹药补给单元在舰堆叠承载能力;2)通过振动测试,评定弹药补给单元耐受运输振动和保护弹药的能力;3)通过棱冲击、角冲击测试,评定弹药补给单元耐受旋转棱跌落、旋转角跌落和保护弹药的能力;4)通过斜面冲击或吊摆冲击测试,评定弹药补给单元侧面抗冲击能力;5)通过倾翻测试,评定弹药补给单元的稳定性和倾翻防护能力;6)通过人力叉车和机动叉车测试,检查弹药补给单元的易叉取性和运输稳定性;7)通过吊运测试,检查弹药补给单元的起吊连接性和稳固性等。
4.5 持续提升弹药补给标准化水平实现弹药海上补给单元标准化设计,可进一步提升弹药海上补给作业的标准化水平,持续提高弹药联勤保障效能。一是能推动弹药联勤保障中集装具、转运装备、吊索具、绑扎系固件等通用化设计与生产;二是能促进各种弹药包装运输件的型谱化与系列化发展;三是能实现结构简洁、界面清晰、功能高效的模块化部套件设计与配置;四是能降低弹药保障装备研制采购、使用保养及维修保障等费用;五是能进一步提高弹药联勤保障管理水平和海上补给作业效率及安全性。
5 结 语舰船编队携行弹药种类多、数量大,弹药海上补给时效性强、安全风险高;标准化的弹药海上补给单元,是弹药海上安全高效补给和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弹药海上补给单元设计,既要充分考虑海上补给时复杂的气候、机械环境和人在回路作业,又需将弹药补给单元纳入多式联运和完整供应链中系统规划;借鉴美国和英国成熟的弹药海上补给装备与技术,从标准技术基础的深度展开研究,提出适应多式联运和海上补给的弹药运输件设计、检验及作业规范,从弹药联勤保障的高度统筹实施,建设完善的弹药海上补给信息化与标准化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弹药海上补给效能与军事物流体系水平。
[1] |
李冠峰, 叶又东, 杨建军. 航母弹药贮运安全技术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15, 37(11): 164-168. LI G F, YE Y D, YANG J J. Research on the safety of ammunition stowage and handling aboard aircraft carriers[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37(11): 164-168. |
[2] |
WILLIAM J S. Optimal loadout of the supply class(AOE 6) fast combat stores ship[D]. Monterey: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1995.
|
[3] |
宋强, 赵建忠, 许宜贺, 等. 航母编队远海作战弹药补给装备发展分析[J]. 中国修船, 2022, 35(2): 70-73. SONG Q, ZHAO J Z, XU Y H, et 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mmunition supply equipment for far-sea operations of aircraft carrier formation[J]. China Shiprepair, 2022, 35(2): 70-73. |
[4] |
边浩然, 祁德元, 安建宾, 等. 海军战术弹药仓库托盘化、集装化保障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1): 217-222. BIAN H R, QI D Y, AN J B, et al. Palletized and containerized supply of navy tactic ammunition depot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 217-222. |
[5] |
秦潜聪, 王丰, 李大保, 等. 单元化军事物流分析[J]. 物流科技, 2021, 44(5): 157-160. QIN Q C, WANG F, LI D B, et al. Analysis of the unitized military logistics[J]. Logistics Sci-Tech, 2021, 44(5): 157-160. |
[6] |
索浩良. 集装弹药垂直补给着舰缓冲分析与设计[D]. 北京: 中国舰船研究院, 2023.
|
[7] |
MIL-STD-1660, 08 April 1977. Ammunition and ordnance unit loads[S]. Department of Defense.
|
[8] |
MIL-STD-1320, 1972, Truckloading of ammunition and explosives[S]. Department of Defense.
|
[9] |
MIL-STD-1325, 1972, Unit railcar loading of hazardous materials[S]. Department of Defense.
|
[10] |
MIL-STD-1386, 25 June 1974, Loading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n milvan containers[S]. Department of Defense.
|
[11] |
MIL-STD-1323, 16 January 1979, Unit load for underway replenishment[S]. Department of Defense.
|
[12] |
MIL-STD-1320E, 25 May 2021, For designing unit loads, truckloads, railcar loads, and intermodal loads for ammunition and explosives[S]. Department of Defense.
|
[13] |
MIL-STD-1323-338, 13 January 1987, Unit load for underway replenishment flar, decoy MJU-22(XCA-1)/B in ammunition box M2A1[S]. Naval Weapons Handling Center.
|
[14] |
MIL-STD-1323-360A, 26 OCT 1993, Unit load for underway replenishment amraam, AIM-120A in S/S/C, CNU-415A/E[S]. Wpnsta Earle.
|
[15] |
DEF-STAND-00-814, 30th July 2010, Unit Load of Ammunition for Military Use[S]. Ministry of Defence.
|
[16] |
李冠峰. 弹药安全上舰设计分析[J]. 舰船科学技术, 2022, 44(2): 166-169. LI G F. Design analysis about ammunition boarding safely[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44(2): 166-169.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22.02.030 |
[17] |
张天宇, 罗凯文, 肖骅, 等. 基于标准化托盘的单元化军事物流系统保障研究[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3, 45(1): 41-45. ZHANG T Y, LUO K W, XIAO H, et al. Unitized military logistics system supporting based on standardized trays[J]. Command Control & Simulation, 2023, 45(1): 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