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科学技术  2024, Vol. 46 Issue (24): 186-189    DOI: 10.3404/j.issn.1672-7649.2024.24.032   PDF    
国外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发展研究
朱炜1, 张大中2, 孙明月2     
1. 海军装备部广州局,广东 广州 510000;
2.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 近年来,美英德法印澳等国均启动了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研制项目,将其视为变革未来水下战的关键装备。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可为海军提供多种战时部署选择,使对手面临的探测、识别和跟踪挑战更加复杂,同时可增加海军舰队模块化和重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海上作战需求。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美英德法印澳6国的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发展现状,然后总结了通用的总体特征,随后研究了国外军方、智库提出的超大型无人潜航器作战概念。最后提出了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 无人潜航器     国外装备技术发展     水下战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extra large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ZHU Wei1, ZHANG Dazhong2, SUN Mingyue2     
1. Equipment Department of PLA, Guangzhou 510000, China;
2. The 714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Germany, France, India,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launched ultra-large unmanned submarine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regard them as key equipment to transform future underwater warfare. Ultra-large unmanned submarines can provide the navy with a variety of wartime deployment options, making the det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challenges faced by opponents more complex, and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modular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naval fleet to adapt to the ever-changing needs of maritime operations. This article first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ultra-large unmanned submarines in the six countr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Germany, France, India and Australia,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general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studies the ultra-large unmanned submarine combat concepts proposed by foreign military and think tank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inspirations.
Key words: UUV     foreign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underwater warfare    
0 引 言

当前,潜艇等先进水下平台由于建造和使用成本高昂,数量上无法完全满足作战需求,而超大型无人潜航器能够有效补充并拓展有人水下系统的能力。超大型无人潜航器主要指直径超过2.13 m的水下航行器,此类装备凭借超长航时、超远航程、超大载荷能力,代替潜艇独立前出作战,显著提升水下优势,引发多国竞相发展。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美英德法印澳6国启动了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研制计划,各潜航器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 1 国外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基本情况表 Tab.1 Basic information table of foreign XLUUV
1.1 美法澳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处于原型机水下测试阶段

美国海军于2019年2月启动“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研制项目,聚焦攻势布雷任务,首批建造1艘测试样机、5艘原型机,首艘测试样机于2022年5月首次亮相,2023年8月完成首轮水下测试,同年12月正式移交海军,开始作战测试[1]

法国海军于2016年开始设计制造超大型无人潜航器,首艘原型机于2020年11月下水,2021年10月首次对外展示,现阶段重点开展作战概念论证、载荷选型等工作。

澳大利亚于2022年启动“幽灵鲨”超大型无人潜航器项目,计划制造3艘不同方案的原型机,用于技术、作战概念验证,首艘已于2024年4月交付澳大利亚海军。

1.2 英德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处于原型机制造阶段

英国海军于2022年12月开始建造“鲸鱼座”超大型无人潜航器,聚焦载荷投送、战场环境数据搜集、反水雷等任务,总经费1924万美元,现已完成主体建造,正在开展载荷集成工作,预计2025年交付。

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于2017年启动“可改装水下母舰”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研制项目,主要以民用用途为主,也可改装后执行军事任务,2020年验证了技术可行性,2021年开始建造原型机,现阶段正在开展主体集成工作。

1.3 印度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处于方案论证阶段

印度于2023年4月启动超大型无人潜航器论证,目前尚未确定任务类型、采购数量、承包商和具体参数,预计2025年完成原型机研制工作,未来计划采购12艘。

2 总体特征 2.1 采用模块化开放式体系架构,便于快速迭代升级

除法国未公布具体架构设计外,国外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均采用模块化开放式体系架构,基本结构分为3个部分:前部为控制舱,包括导航、制导与控制,自主系统、态势感知等功能模块;中部为模块化有效载荷舱,可根据作战任务需求,搭载不同有效载荷模块;后部为推进舱,包括能源和动力等模块。该架构具备3项优势:一是未来可快速实现模块的迭代、扩展与集成,降低技术升级成本,进一步扩展任务能力;二是采用统一的通信接口标准,有助于实现无人集群、有人-无人协同等作战样式;三是降低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研发难度,便于其他企业参与有效载荷的研制集成工作[2]。美海军“无人海上自主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图 1 美海军“无人海上自主体系架构”示意图 Fig. 1 Navy UMAA
2.2 采用多种推进方案,具备续航久、航速快等优势

超大型无人潜航器主要采用“锂电池+柴油机推进”和“燃料电池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2种方案。美国采用第一种方案:柴油机可在水面航行时为可重复充电的锂电池充电,使潜航器能够连续在海上作业6个月;英德澳等国采用第二种方案:“燃料电池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显著提升了潜航器声学隐身性能,可在水下持续作战15天左右,续航时间和航速远高于中小型无人潜航器。以美国“虎鲸”为例,其最大航程可达12000 km,可从冲绳基地布放,自主航行至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并在目标区域长期巡游。

2.3 采用长方形或扁平形设计,最大限度提升装载能力

为提升有效载荷装载能力,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大多放弃航行阻力最小的“鱼雷形”外形,采用“长方形”或“扁平形”设计。如德国“可改装水下母舰”的有效载荷舱段允许2个标准集装箱大小的模块并排布放,提供数吨的运载能力;美国“虎鲸”的有效载荷舱段可一次性携带16~32枚“锤头”水雷,推测可携带64~80枚“隐蔽投送水雷”。

2.4 采用原型机验证技术方案可行性,显著降低研制风险

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属于新质作战力量,目前尚无成熟的研制与运用先例,且研制费用高昂,相关国家多措并举降低项目风险:一是参考已有的大型无人潜航器或潜艇构型,开展进一步设计,有效降低总体设计风险;二是通过小批量建造原型机,并率先开展技术、方案、概念等验证,有效控制后续建造风险。

3 作战概念

近5年,国外军方、智库密集论证超大型无人潜航器作战概念,以期变革水下战。

3.1 进攻性反潜

针对区域反潜依赖驱逐舰、攻击型核潜艇等高价值、多任务平台,而广域、持久反潜效能低、成本高的问题,2020年9月,哈德逊研究所发布《维持水下优势:利用自主系统颠覆反潜战》报告,建议运用超大型无人潜航器、中型无人艇等实施进攻性反潜。进攻性反潜作战概念示意图如图2所示。①咽喉要道立体探测。在对手潜艇途径航道部署立体传感器,包括电子情报或光电/红外卫星、SOSUS固定传感器、由无动力无人艇或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拖曳的被动声呐阵列、由中型无人艇拖曳的“水面拖曳阵列警戒系统”。②大洋广域跟踪。发现对手潜艇后,中型无人艇、MQ-9B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在开阔海域实施跟踪,为减少对搜索平台的威胁,以中型无人艇作为发射源,由有人或无人平台拖曳的被动声呐阵列接收返回信号。③压制与摧毁。中空长航时无人机、中型无人艇使用小型、廉价空射鱼雷、深水炸弹进行压制攻击,迫使对手改变航路或干扰其行动;在必须摧毁时,由提前部署的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发射重型鱼水雷,击毁对手潜艇。据测算,典型场景下,反潜战装备成本由200亿美元降低至18亿美元,而反潜模式从区域、短时、依赖有人装备,转变为广域、持久、协同反潜[3]

图 2 进攻性反潜作战概念示意图 Fig. 2 Offensive ASW strategy
3.2 海底战

为实现对敌隐蔽打击,2018年6月,美海军研究生院发布《海底战与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报告,建议利用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构建海底杀伤箱。海底战概念示意图如图3所示。①环境勘察。超大型无人潜航器隐蔽抵达感兴趣海底区域,收集深度、地形、海底淤积物、水文、声学特征,并将信息回传指控中心,确定杀伤箱最佳部署区域。②部署固定式情监侦系统、移动式海底系统。确定部署区域后,超大型无人潜航器进入目标区域,部署固定式情监侦系统、移动式海底系统;随后,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情监侦系统、海底系统向指控中心实时反馈数据。③部署武器系统。指控中心根据情监侦系统数据,确定在敏感区域部署武器装备;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前出部署水雷、声学、电磁设备、海底发射器;随后,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情监侦系统、海底系统、武器系统、指控中心等组网通信,构建形成杀伤箱,实时监视敏感区域。④目标打击。对手高价值目标进入杀伤箱后,海底系统持续跟踪、分类、识别目标,并将评估信息传输至指控中心;指控中心评估威胁后,指示武器系统予以打击。据测算,超大型无人潜航器能顺利完成海底战的全部4项任务,最佳的杀伤箱面积为860 km2 [4]

图 3 海底战概念示意图 Fig. 3 Seabed warfare strategy
3.3 诱骗反潜

为组合运用新研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智能水雷,2021年6月,美《打击吊舱系统》网站提出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引诱+“锤头”水雷伏击的新型反潜战概念如图4所示。①前沿部署。依据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抵达指定海域后,通过负载舱部署“锤头”智能水雷、海底传感器和诱饵无人潜航器,其中,4枚“锤头”智能水雷组建形成反潜杀伤箱,1艘诱饵无人潜航器环绕杀伤箱外围开展巡逻。②持久侦察。根据预编程指令,海底传感器、“锤头”智能水雷持久探测对手潜艇;探测到对手潜艇后,使用低可探脉冲信号向周边水雷及“虎鲸”发送信息。③欺骗诱导。“虎鲸”启动水声发生器,诱使对手潜艇跟踪,同时通过水面通信节点将潜艇信息发射给己方反潜平台;“虎鲸”按照设计路线,将对手潜艇引入“锤头”水雷杀伤箱。④隐蔽打击。“锤头”根据对手潜艇机动参数、各雷相对位置等,形成最佳攻击方案,释放一枚或多枚鱼雷,确保对敌潜艇杀伤。据测算,杀伤箱杀伤范围可达1600 km2

图 4 诱骗反潜作战概念示意图 Fig. 4 Deception ASW strategy
4 思考与启示 4.1 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研制多面临技术、供应链等多重难题

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研制涉及领域广、前沿技术多,是对国家技术研发、工业生产、组织协调能力的综合考验。即便是综合技术能力全球领先的美国,其“虎鲸”项目也存在严重的进度延误和成本增加问题,较原始计划延迟3年、预算超支2.42亿美元[5]。“虎鲸”虽已基本克服技术挑战,但后续或将面临供应链延误导致建造进程缓慢、交付推迟等问题;其他国家超大型无人潜航器进度和基础技术能力均落后于美国,项目延误可能性较高[6]

4.2 美原型机评估标准及指标指导文件缺失,导致利用效率不高

美政府问责署指出,“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项目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缺乏原型机性能指标指导文件,导致美海军无法在原型机阶段获取所需技术细节;二是缺乏从原型机阶段向采购阶段转化的评估标准,导致“虎鲸”长期处于原型机阶段,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利用原型机开展装备研制时,可充分借鉴“虎鲸”项目经验,制定研制阶段时间表,明确各阶段技术验证细节,并规定原型机阶段转入采购阶段的具体要求,以提高原型机利用效率[7]

4.3 对手列装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将压缩我海上控制区域

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具备较强智能化水平和机动力,成本较潜艇等大型平台更低,可深入我控制区域作战。一方面,该型潜航器可运载布放水雷、中小型无人潜航器等载荷,封锁关键航道,牵扯我更多人力物力进行反制,大幅缩小我海上力量安全机动区域;另一方面,该潜航器可秘密开展情监侦活动,收集我港口、关键航道舰艇通信情况、作战舰艇部署情况等关键信息,提前向对手指挥中心报告我军事行动。我应尽早发展反制手段,争取先发优势。

参考文献
[1]
RONALD O'ROURKE. Navy large unmanned surface and undersea vehicle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R]. 2021.7−11.
[2]
U.S. Gorernment Accountability. Autonomous undersea vehicle requirement for 2025 [R]. The Secretary for The NAVY, 2016.
[3]
U.S. Gorernment Accountability. Sustaining the undersea advantage: disrupting anti-submarine warfare using autonomous systems [R]. Hudson Institute, 2020.
[4]
U.S. Gorernment Accountability. Seabed warfare and the xluuv [R]. Calhoun, 2018.
[5]
U. S. Navy Christens and conducts first in-water test of ORCA XLUUV [M]. Navalpost. 2022.5−7.
[6]
The Navy is starting to put up real money for robot submarines". Los Angeles Times, [M]. 2019.
[7]
U.S. Gorernment Accountability. Navy needs to employ bet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ensure swift delivery to the fleet [R]. GAO,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