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唐山开元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200;
3. 华北理工大学 冀唐学院,河北 唐山 063200
2. Tangshan Kaiyuan Autowelding System Co., Ltd., Tangshan 063200, China;
3. Ji tang Colleg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200, China
水下无人航行器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自主执行任务的无人机器人。它使用船体设计合理的结构,搭载各类传感器、动力设备和通信系统,能够在水下环境中进行自主导航、数据采集、测量调查、监测控制等任务。水下无人航行器可以通过自主潜水、漂浮或者水下推进等方式在水面和水下大深度区域进行工作。它具有灵活多样的功能和应用,常见的任务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勘探、水下生态监测、水下考古、海洋环境监测、海底管线巡检、搜救与打捞等。水下无人航行器在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研究和海底探索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意义。然而,水下无人航行器受复杂环境的影响,使得航行准确度降低[1],为此,通过实时轨迹跟踪控制的研究,可以使水下无人航行器在复杂的环境中更精准地航行,从而提高航行的效率,降低航行错误率[2 − 3]。
对于水下无人航行器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有很多,滕建平等[4]提出无人水下航行器全局路径规划及有限时间跟踪控制方法,采用改进人工势场法,得到全局路径,利用Serret-Frenet坐标系,设计用于路径规划的视线制导方法。使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对无人水下航行器控制律进行设计,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验证控制方法的稳定性。李文魁等[5]提出自主水下航行器自适应S面三维轨迹跟踪方法,对三维轨迹变前视距离视线导引律进行设计,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证明该导引律的稳定性,利用自适应S面控制算法,控制自主水下航行器的航向角、纵倾角以及纵向速度,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导引律的有效性。但是上述方法操作困难,而且泛化性低,所以控制过程存在漏洞。
贝叶斯神经网络具有很高的泛化性和适应性[6],将其运用到水下无人航行器实时轨迹跟踪控制中,并结合水下无人航行器运动学模型,形成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无人航行器自适应控制器,完成水下无人航行器实时轨迹跟踪控制,提高其在实时轨迹跟踪控制中的实用性。
1 水下无人航行器运动学分析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机械结构由机器人主体、传感器、处理器、执行器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水下无人航行器当前移动速度和旋转的角速度分别用
[˙ex˙ey˙eθ]=[vrcoseθ−vc+(l+ey)βcvrsineθ−l−exβcβr−βc]。 | (1) |
用
根据实际操作,并且使运算和理解容易,设定已知航行的参考速度
{e_o} = {o_d} - o 。 | (2) |
式中,
{o_d}\left( t \right) = {e_o} - {v_1}t。 | (3) |
设水下无人航行器动力学参数
{e_\mu } = {\mu _0} - \mu。 | (4) |
式中,水下无人航行器动力学参数预估值为
M = {e_o}{e_x} + {o_d}\left( t \right){e_y} + {e_\mu }{e_\theta }。 | (5) |
水下无人航行器运动学分析为实时轨迹跟踪控制方法设计提供了运动轨迹和预设航行位的基础,通过分析其运动过程,设计自适应控制器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航行参数,以保证航行质量。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7 − 8]的水下无人航行器自适应控制器如图1所示。
![]() |
图 1 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无人航行器自适应控制器 Fig. 1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underwater unmanned vehicles based on bayesian neural network |
图中,
控制系统复杂性在于,输入量由指定输入量与扰动量组成,按图1所示,输出是贝叶斯神经网络的输出力矩
{\sigma _n} = Mn\left( {{o_d} + {\sigma _d}} \right) 。 | (6) |
式中,
{E_0} = \frac{1}{2}\sum\limits_{n = 1}^Q {{{\left( {{\sigma _n} - {{\sigma '}_n}} \right)}^2}} 。 | (7) |
式中:
{E_D} = E\varphi 。 | (8) |
式中:
P\left( {{\varphi _1},{\varphi _2}\left| D \right.,{N_h}} \right) = {E_D}\frac{{P\left( {D\left| {{\varphi _1},{\varphi _2},{N_h}} \right.} \right)P\left( {{\varphi _1},{\varphi _2}\left| {{N_h}} \right.} \right)}}{{P\left( {D\left| {{N_h}} \right.} \right)}}。 | (9) |
式中:
{\varphi _{1MP}} = \frac{\rho }{{2{E_D}\left( {{W_{MP}}} \right)}},{\varphi _{2MP}} = \frac{{N - \rho }}{{2{E_D}\left( {{W_{MP}}} \right)}} 。 | (10) |
式中:
为验证本文实时轨迹跟踪控制方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将某水下无人航行器作为实验对象,选取船上450个轨迹特征点用于实验。水下无人航行器动力学参数以及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无人航行器自适应控制器参数如表1所示。
![]() |
表 1 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器参数 Tab.1 Dynamic model and controller parameters |
由图2可知,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无人航行器自适应控制器的直线实时轨迹跟踪控制稳定,跟踪轨迹精确,而且跟踪控制的速度很快。由图3可知,水下无人航行器在曲线实时轨迹跟踪控制时,跟踪轨迹也很快与跟踪轨迹吻合,并具有很高的鲁棒性。图4结果表明在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无人航行器自适应控制作用下,预设航行位误差曲线能很快收敛,且曲线平滑,波动次数少。结合图2~图4,可看出贝叶斯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实时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实用性好,能精确稳定地实现实时轨迹跟踪控制。
![]() |
图 2 直线轨迹跟踪控制 Fig. 2 Linear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
![]() |
图 3 圆形曲线轨迹跟踪控制 Fig. 3 Circular curve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
![]() |
图 4 航行点与预设航行位误差曲线 Fig. 4 Error curve between navigation point and preset navigation position |
为验证本文方法中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对比本文方法、文献[4-5]方法,在相同噪音、湿度和气压干扰因素下轨迹跟踪控制误差,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
![]() |
图 5 3种方法轨迹跟踪控制误差对比表 Fig. 5 Comparison table of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errors for three methods |
可以看出,本文方法的贝叶斯神经网络在干扰因素影响下,水下无人航行器实时轨迹跟踪控制误差波动范围很小,控制在−0.1~0.1 mm内。而对比方法的波动范围较大,由此说明,本文控制方法的精确性很高,其控制有效。
因为现实中轨迹具有多样性,轨迹特征点多种多样,为验证本文方法对复杂轨迹跟踪控制的适应能力,根据航行规范,航行误差低于0.31 mm时,符合要求。现采用上述3种不同方法,针对450个轨迹特征点进行跟踪控制实验,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 |
表 2 3种方法轨迹特征点跟踪控制误差对比表 Tab.2 Comparison of trajectory feature point tracking control errors for three methods |
分析可知,本文方法有415个轨迹特征点的跟踪控制误差低于0.31 mm,符合航行要求。而对比方法的轨迹特征点跟踪控制误差普遍高于本文方法。由以上可得,本文方法对复杂轨迹跟踪控制的适应能力强,能适应多种环境的要求,泛化性和适应性高。
4 结 语针对水下无人航行器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本文依据水下无人航行器运动学模型,利用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无人航行器自适应控制器,用于实现水下无人航行器实时轨迹跟踪控制。实验证明此控制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1] |
黄鹤, 李潇磊, 杨澜, 等. 引入改进蝠鲼觅食优化算法的水下无人航行器三维路径规划[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2, 56(7): 9-18. DOI:10.7652/xjtuxb202207002 |
[2] |
李奔, 黄哲敏, 何斌, 等. 自主水下航行器变浮力系统研究现状及控制技术[J]. 中国舰船研究, 2022, 17(5): 134-147. |
[3] |
郭琳钰, 高剑, 焦慧锋, 等.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主水下航行器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控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3, 41(5): 871-877. DOI:10.1051/jnwpu/20234150871 |
[4] |
滕建平, 梁霄, 陶浩, 等. 无人水下航行器全局路径规划及有限时间跟踪控制[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22, 43(1): 1-7. |
[5] |
李文魁, 周铸, 宦爱奇, 等. 自主水下航行器自适应S面三维轨迹跟踪的仿真验证[J]. 中国舰船研究, 2022, 17(4): 38-46+91. |
[6] |
毕春光, 王金龙, 胡楠, 等. 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玉米病害预警模型[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3(2): 189-195. |
[7] |
胡城豪, 胡昌华. 考虑多种贝叶斯神经网络分布形式组合的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J]. 电光与控制, 2021, 28(11): 79-83. |
[8] |
王子涵, 杨秀芝, 段现银, 等. 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机床热误差建模[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22(1): 14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