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科学技术  2023, Vol. 45 Issue (23): 96-99    DOI: 10.3404/j.issn.1672-7649.2023.23.017   PDF    
新型AUV转舵机构设计与试验
吴哲, 谢建国, 陈俊, 杜廷朋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 在微特航行器领域,受尾部空间限制,航行器无法使用常规舵机驱动舵片的方法进行操控。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一种电磁推杆式AUV转舵机构,较好地利用了航行器尾部锥形空间,并采用非对称结构实现了横滚控制。在配装A尺寸航行器平台后,项目团队针对该机构进行了湖试试验,验证了操控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微特航行器     电磁推杆     试验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new AUV steering mechanism
WU Zhe, XIE Jian-guo, CHEN Jun, DU Ting-peng     
The 715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miniature AUV technology, limited by tail space, the vehicle could not use steering gears to drive rudder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type of steering mechanism utilizing electromagnetic push rods. The mechanism makes effective use of the cone space in the tail of the vehicle and implements roll control with asymmetric structure. After attaching the mechanism to AUV, the project team conducted a lake test, which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trol method.
Key words: miniature AUV     electromagnetic push rod     experimental    
0 引 言

受海洋勘探、军事对抗等需求牵引,水下航行器技术在21世纪发展迅速。在操纵方式上,目前航行器主要以舵机带动舵翼形式为主,调节快精度高且方法成熟,如美国Hydroid公司的Remus系列、挪威Kongsberg Hugin系列航行器都采用该种方法[1]。也有部分航行器采用无鳍舵矢量推进的形式,如Bluefin系列航行器等[2]

但在低成本小型化的微小型航行器领域,上述常规操控方式受空间所限往往难以实施,目前可见的实例较少。根据俄罗斯学者对航行器的分类,直径低于200 mm的可称之为微型AUV。为了追求任务响应度,微小型航行器中有相当一部分尺寸缩小为A尺寸(北约声呐浮标标准)以内,以空投或鱼雷管形式进行布放。其平台总尺寸含附体最大直径不大于ø124 mm,最大长度不大于914.4 mm,这对操纵机构的设计提出了巨大挑战[3]

为解决A尺寸水下航行器的操控问题,以低成本、高可靠为原则,本文提出一种推杆转舵型操控实现方案,制作了样机,并配装航行器通过湖试对实际操控效果进行研究。

1 机构设计 1.1 总体结构

受A尺寸限制,本文提出的航行器操舵机构不同于传统的舵机驱动舵片方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电磁铁、推杆、舵片、导管组成,可全湿式浸泡于水中。

图 1 电磁推杆式转舵机构 Fig. 1 Mechanism utilizing electromagnetic push rods

在舵片分布上,外部的固定舵片与导管支架融合设计,用于增加控制面投影面积,提高平台稳定性。活动舵片内置安装,避免了舵片的外凸与总尺寸超限,主要用于控制平台的操纵运动。活动舵片的上下舵/左右舵连为一体,可绕过盈敲入固定舵片的转轴旋转,其中心圆环结构用于推杆驱动。注意活动舵片安装时呈前后形式,避免旋转时中心圆环区域相互干涉。

在驱动方式上,装置舍弃了成熟的舵机形式,创新地采用了电磁铁装置驱动推杆进行转舵的方法。为降低使用要求,电磁铁使用硫化方法进行了水密封堵,为自承压结构。通过上下电,航行器可主动控制电磁铁装置的吸合,进而控制舵片的转动。4个电磁铁在吸合状态下分别控制方向舵与俯仰舵的4个方向运动,实现操控需求。

相对于舵机,该套机构结构紧凑,更适合空间局促的微小型航行器。尤其是推杆的布置,充分利用了航行器尾部锥形结构,使得操纵装置不必占用平行中体段,将空间留给其他模块。

1.1.1 数学模型

由于2个舵片的转舵机理相同,在进行数学模型建立时可只对单舵进行分析。转舵机构数学模型如图2所示,为降低力损失,将电磁铁直接沿推杆轴向布置。推杆通过推动与舵片弦长垂直的驱动面改变舵角。

图 2 转舵数学模型 Fig. 2 Mathematical model of steering

在转舵过程中,驱动单个舵实现预定角度β的旋转需要满足2个条件:

1)吸合状态下的电磁铁驱动装置对推杆产生的线性驱动行程LP应能使舵产生β角度的转动;

2)自由状态下的电磁铁装置及推杆与自由态的舵存在不小于LR长度的间隙,以避免干涉;

图2可知,在舵转动β角度时,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易计算得到LRLP的尺寸公式为:

$ LP \geqslant \frac{{LD \cdot \tan \alpha \cdot \sin \beta }}{{\cos (\beta - \alpha )}},$
$ LR \geqslant \frac{{LD \cdot \tan \alpha \cdot \sin \beta }}{{\cos (\alpha + \beta )}}。$

其中:α为电磁铁布置角度; $ LD $ 为推杆中轴线交点到舵片驱动面的垂向距离。

1.2 电磁铁驱动装置

所设计的电磁铁装置工作机制如图3所示。在平台对电磁铁供电后,电磁铁内部线圈瞬间形成磁通,产生电磁吸力吸合外部衔铁结构,形成直线位移。电磁驱动使得整体的密封变得简单,不再涉及复杂的格莱圈、密封圈、泛塞封等动密封结构,结构更为轻巧。同时由于电磁铁直接浸泡在海水中,温升情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类似结构常见于空间受限的水下驱动装置[4]

图 3 电磁铁工作机制 Fig. 3 The working method of electromagnet

根据不同的应用状态,设计时可对衔铁材质进行适应性选取。如在大推力、一次性工作的情况下,可选取导磁性较好的低碳钢材质,增大瞬间推力,但相对的防腐能力较差;若对防腐性能要求较高,则可选用具有高导磁性能的不锈钢衔铁。

本文设计的电磁铁主要配装对象为一次性设备,因此选用了低碳钢作为主要材质。通过机翼升力公式推算,在设计航速下舵片所需推力为2 N,而实际电磁铁达到的最大推力经测试可达5 N以上,满足水下转舵所需的推力要求。

1.3 抗横滚结构

该操控机构上下舵及左右舵均为固连形式,无法通过舵角差动来调节航行器横滚,在航行器高速航行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横滚角。为此,在设计时引入非对称导管支架结构来平衡螺旋桨产生的力矩。这种非对称结构在导管桨航行器上应用广泛,如Bluefin系列航行器导管支架就有明显的偏斜[5]

设计阶段,通过CFD方法预先对配装该种操纵机构的AUV进行自航计算,在迭代后使得设计航速下平台横滚力矩接近于0。

图4可知,航行器在前向水流的作用下,抗横滚结构两侧流场具有非对称性,产生了一个不可忽略的侧向力,可有效平衡当前航行器的螺旋桨反向扭矩,限制航行器在大航速下产生较大横滚。

图 4 流场分布 Fig. 4 The flow field division
2 试验研究

在千岛湖水域进行推杆操舵型航行器的航行性能试验。航行器平台总尺寸符合A尺寸要求,最大直径不大于ø124 mm,最大长度不大于914.4 mm。在控制过程中,该型操纵机构因极简的操舵设计,舵角只具备3种状态,左满舵、右满舵及自由态。在自由态时,舵片不与推杆接触,处于随动状态,不产生操控力。

图 5 电磁推杆式转舵机构样机 Fig. 5 The prototype of steering mechanism
2.1 电磁铁性能

试验中,对电磁铁进行了测试。所采用的单个电磁铁阻值约为35Ω,根据平台电源管理上传功率,打舵消耗功率接近15 W。该功率量级与小型舵机功率相当。

在空气中,电磁铁经测试具有较大的温升,这会导致磁性的减弱,也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在水下航行过程中,由于水体的散热,电磁铁温度上升较小,经测试温度不超过50℃,可长期开启,运行稳定。

2.2 控制精度

平台控制方法采取了经典PID法,执行水下定深定向航行任务。最终通过调参优化,航行器深度、横滚、航向、俯仰控制结果如图6图9所示。图中3200 r/min电机转速对应平台航速6 kn,1600 r/min对应航速3 kn。

图 6 横滚角曲线 Fig. 6 The curve of rolling angle

图 7 航向角曲线 Fig. 7 The curve of yaw angle

图 8 深度控制曲线 Fig. 8 The curve of depth

图 9 俯仰角曲线 Fig. 9 The curve of pitch angle

在横滚角控制上,经过抗横滚结构的抑制,航行器横滚角控制在了一个小值,6 kn下横滚角幅值不超过5°;在航向角控制上,平台也体现了较好的稳定性,单边振荡幅值不超过2°;在深度与俯仰角控制上,深度稳定能力较好,仅在期望深度附近±0.25 m范围内波动,而俯仰角波动稍大,在±4°范围内波动。

推杆式的航行器只能实现固定舵角的控制,无法进行指定舵角的操纵,因此在进行航向与俯仰控制时,对不同的角度误差及角速度误差无法进行对应的舵角响应,导致了控制精度的下降。但试验的最终控制结果还是优于对平台的预期值,证明了该种控制方式的可行性,表明该种操控形式可应用于一些对控制精度无较高要求的任务场合。

3 结 语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电磁推杆式转舵机构,进行了湖试测试。相关结论如下:

1)该型操舵机构在水下打舵响应迅速,运行稳定,单个电磁铁功耗约为15 W;

2)该型操舵机构可有效自平衡螺旋桨产生的横滚力矩,使航行器在大航速前进时横滚角控制在5°以内;

3)由于结构简化,该型操舵机构舵片状态仅有左满舵、右满舵及自由态3个状态。通过试验测试,对比前期舵机驱动式操舵结果,发现平台操控精度稍有下降,但仍可满足大部分的航行任务需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钱东, 唐献平, 赵江. UUV技术发展与系统设计综述[J]. 鱼雷技术, 2014, 22(6): 401-414+419.
[2]
吕建良. AUV两自由度矢量推进机构的设计与控制算法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3]
康帅, 俞建成, 张进. 微小型自主水下机器人研究现状[J/OL]. 机器人: 1–20[2022-10-20].
[4]
杨川. 基于电磁驱动仿生金枪鱼快速运动机构及控制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
[5]
武建国, 武天龙, 张敏革, 等. 泵喷推进器扭矩自平衡优化分析[J]. 舰船科学技术, 2022, 44(12): 10-15.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22.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