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4;
3. 北京中安航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95
2. China Ship Research and Design Center, Wuhan 430064, China;
3. Beijing Zhongan Hangxi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95, China
冲击振动是船用运行环境中的常见现象,船体受到波浪的拍打而引发振动和摇摆,发动机工作引起船体振动,现代舰船在海战中必然会面临非接触爆炸引起的冲击破坏问题[1],或其他条件、环境因素等形成冲击力等,给船上的电子设备带来严峻考验。对于船用定向强声装置分系统转台来说,只有掌握了其运行的动力学状态和参数之间的整体内在关系,才能有效控制机器运行在最佳的状态。
船用定向强声装置根据船用环境要求研制,其具有精准的定向能力,以一定角度(±15°)发射难以承受的刺激性声波,而在其他角度却无不适。为使其能够发挥最大效用,需要配合分系统转台使用。转台作为定向强声装置的关键部件,其抗振性能直接影响船用定向强声装置的应用效果。
转台在陆地机场等固定场所的定向强声装置中,已成熟应用。对于船用定向强声装置的分系统转台,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抗振设计和验证,由于转台样机生产试验周期长、费用高,因此在样机设计阶段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转台整体结构开展模态计算、谐响应分析、瞬态计算和疲劳分析等仿真计算[2],为转台能满足船用振动冲击的环境要求提供理论依据,缩短转台的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1 构 成船用定向强声装置由2套强声设备和1台控制台组成,单套强声设备包含扩音器、功率放大器、转台和摄像系统。
转台可支撑扩音器并转动,仰角以零位(水平方向)为基准,移动范围≥±45°;方位角以零位(强声设备正前方)为基准,移动范围≥±170°、转台带负载能力为最大载重80 kg。
2 装置应用环境船用定向强声装置需要在振动、冲击和颠震等方面,考虑机械可靠性。在振动、冲击和颠震等方面的环境试验,均有相关国家军用标准可以参照。
1)振动[3]
2)冲击[4]
冲击试验条件见表3。
3)颠震[5]
在总颠震次数3000次、脉冲持续时间16 ms、峰值加速度70 m/s2 的颠震环境下正常工作。
3 转台结构设计转台是两轴传动设备,采用精密机械轴系,带动扩音器实现俯仰和方位方向的转动。转台的技术指标中对转台的角位置、角速度范围提出了一定要求。为了达到技术指标要求,技术路线为选择合适的台体结构形式和驱动方式、高性能的执行和测量元件、模块化的控制系统结构和模块化的控制软件等。
转台由机械台体、控制系统和负载3部分组成。转台外形如图1所示。
1)机械台体
转台的机械台体为立式2轴转台,由框架、基座和内部硬件组成。内部硬件包括俯仰和方位2个转动轴系、驱动电机、位置反馈元件等硬件部分。考虑到试验环境以及产品周期的要求,转台的框架全部采用铝合金铣加工而成,铝合金通过氧化处理后防盐雾及霉菌性能好,生产周期短。水平轴和俯仰轴采用高强度合金钢40Cr加调质热处理,通过电镀防腐处理后防盐雾及霉菌性能良好。
2)控制系统
控制元器件安装在台体内,设计为机控一体式结构。
负载为扩音器,设计重量75 kg。转台轴系为立式U-T结构。方位框架为U形结构,运动范围±170º;俯仰部件框架为负载,运动范围±90º。负载扩音器作为转台的俯仰框,其两侧各有一个安装盘,与俯仰轴连接。俯仰轴系安装于方位框的耳座内,方位框与方位轴系连接,方位轴系安装于底座内。
4 转台抗振仿真分析转台试验要求中,转台需要做振动、颠震、冲击等试验,因此需要在尽量减轻重量及转动惯量的基础上提高框架的强度。转台结构需具备良好的刚强度以提高其抗冲击性[6]和抗振动性能。在三维实体造型的基础上,给出符合实际工况、实际载荷、边界条件、材料特性等参数,可以准确计算出整个零部件的自然频率、应力、变形、位移、应变以及零部件的动态响应、瞬间响应、动力学分析等结果。从而减少设计周期,增加设计的可靠性。
转台材料属性如表4所示。
以上述转台三维结构图和材质列表为基础,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转台进行仿真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1)分析项目
① 进行横向、垂向、纵向随机振动分析,评估设备结构强度;
② 进行横向、垂向、纵向扫频振动分析,评估设备结构强度;
③ 进行横向、垂向、纵向定频耐久振动分析,评估设备结构强度;
④ 进行垂向颠震分析,评估设备结构强度;
⑤ 进行横向、垂向、纵向冲击响应计算,评估设备结构强度。
2)分析思路
依据实际试验类型及试验条件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类型与试验类型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
3)评估准则
① 结构强度评估
结构强度评估准则为转台结构整体应力最大处的Von Mises等效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
② 有限元简化几何模型[7]方法及假设
仅考虑材料的线弹性物理性质,不考虑材料的塑性和应变率效应;电机组件采用实体模拟,并且根据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不考虑构件安装的初始应力,不考虑加工误差;设备内负载、电路板采用质量点模拟;轴承简化为内外2个圆环实体,并采用绑定连接;对设备的小孔和倒角进行简化处理。
4)模型建立
① 对转台进行了有限元离散处理,划分有限元单元节点数目为298004个,有限元单元网格数目为151943个。
② 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对转台底部施加固定约束。
5)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的目标是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8],对转台模型进行30阶模态分析,模态阶数及对应的固有频率见表6。
6)随机振动分析
根据试验大纲的要求,转台随机振动试验的条件见表7。
对设备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得到转台位移云图和应力云图(见图2),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及最大应力部位(部件)分析结果见表8。
可知,各部件的受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值。
7)谐响应分析 (扫频振动分析)
转台扫频试验的条件见表9。有限元加载曲线见图3,加载位置在转台底部。
对转台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转台响应点对应的响应加速度曲线、位移云图和应力云图见图4所示,得到转台在X,Y,Z三个轴向扫频振动的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及最大应力部位(部件),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
可知,各部件的受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值。
8)谐响应分析(定频试验)
耐振试验条件见表11。有限元加载位置转台底部。在谐响应的基础上,根据模态分析前3阶的结果,发现第1阶模态频率为35.783 Hz,振型变化方向为X向,第2阶模态频率为38.086 Hz,振型变化方向为Y向,第3阶模态频率为78.504 Hz,大于60 Hz。故得出X、Y、Z方向的定频条件见表12。
计算结果表明,转台最大位移量及最大应力与扫频振动的结果相同。
9)转台颠震试验分析
转台颠震试验条件见表13。有限元加载曲线见图5,加载位置转台底部。
对设备进行瞬态分析,得到转台在Z轴向颠震的位移云图和应力云图(见图6),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及最大应力部位(部件)分析结果见表14。
其中Z方向最大应力为44.079 MPa,各部件的受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值。
10)摆锤冲击试验分析
其中,A0和V0的计算公式为:
$ {A}_{0}=98.1\frac{19.05+{m}_{a}}{2.72+{m}_{a}} ,$ | (1) |
$ {V}_{0}=1.52\frac{5.44+{m}_{a}}{2.72+{m}_{a}}。$ | (2) |
式中:ma为设备的模态质量,t;A0和V0为标称加速度谱和速度谱,m/s2和m/s。
对设备进行谱分析,得到转台位移云图及应力云图,如图7所示。转台在X、Y、Z三个轴向冲击的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及最大应力部位(部件),分析结果见表16。
其中X方向最大应力为145.6 MPa,Y方向最大应力为131.42 MPa,Z方向最大应力为289.62 MPa。其中关键部件为水平轴套,水平轴套选用40Cr材质,各部件的受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值。
5 结 语本文根据典型的船舶应用环境,梳理了GJB 150.16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十六部分:振动试验》、GJB 4.8-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颠震试验》、GJB 4.9-1983《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冲击试验》等国家军用标准在振动、颠震、摆锤冲击等方面的试验要求,对船用定向强声装置的分系统转台进行了针对性的结构设计,并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转台结构进行仿真,得到关键部位的应力云图。结果表明,各部件的受力均小于屈服极限值,符合设计要求,可开展样机生产验证工作。
[1] |
尹群. 水面舰船设备冲击环境与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D].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
[2] |
都待尧. 基于Ansys的舰船贮运架虚拟振动试验方法[J]. 舰船科学技术, 2022, 44(4): 165-169. DU Dai-yao. Research on virtual vibration test method of ship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rame with Ansys[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44(4): 165-169. |
[3] |
GJB 150.16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十六部分: 振动试验 [S]. GJB 150.16A-2009. Laboratory environmental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equipment-part 16: Vibration test [S]. |
[4] |
GJB 4.9-1983. 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 冲击试验 [s]. GJB 4.9-1983. environmental testing of shipboard electronic equipment: Impact test [S]. |
[5] |
GJB 4.8-1983. 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颠震试验 [S]. GJB 4.8-1983. Environmental test conditions for shipboard electronic equipment-shaking test [S]. |
[6] |
朱曾辉, 孟庆芹. 舰载雷达TR组件冲击计算方法分析[J]. 舰船科学技术, 2021, 43(12): 155-160. ZHU Zeng-hui, MENG Qing-qin. Analysis of shock computation method for TR module in shipborne radar[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43(12): 155-160. |
[7] |
胡海峰. 基于实体的有限元建模技术[J]. 机械, 2003, 30(5): 78-80. HU Hai-feng. Solid-base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technology[J]. Machinery, 2003, 30(5): 78-80. DOI:10.3969/j.issn.1006-0316.2003.05.028 |
[8] |
傅志方, 华宏星. 模态分析理论与应用[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0.5: 4−5.
|
[9] |
GJB1060.1-1991. 舰船环境条件要求—机械环境[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