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科学技术  2022, Vol. 44 Issue (17): 185-189    DOI: 10.3404/j.issn.1672-7649.2022.17.039   PDF    
美国及其盟友发展“闪电航母”对印太地区的影响
赵杨1, 苏翔2, 苏强2, 刘佳3     
1.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中心综合计划办,北京 100197;
2.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 100101;
3.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 “闪电航母”是指搭载F-35B战斗机的中、轻型航母和搭载约20架F-35B的大型两栖舰。美“闪电航母”和平时期能“替补”大型航母执行任务;以英、日、韩为代表的美国盟友大力发展搭载F-35B的中、轻型航母,构建“闪电航母”作战力量,提升美盟装备互用性、协同作战能力。但受限于财政及国家战略等因素,美盟“闪电航母”难以在印太地区的高端战争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从发展态势、作战运用、威胁研判等方面梳理“闪电航母”作战概念,分析指出“闪电航母”将有效提升美海军战备水平、作战响应速度,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海战作战样式;美盟友“闪电航母”的存在使得印太地区海上作战环境更复杂,作战决策更加困难。
关键词: 美盟     闪电航母     作战运用     威胁    
The impact of the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o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ZHAO Yang1, SU Xiang2, SU Qiang2, LIU Jia3     
1. Project Management Center of CSSC, Beijing 100197, China;
2. The 714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Beijing 100101, China;
3. The 722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The medium and light carriers with F-35B fighters and large amphibious ships with about 20 F-35Bs are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The US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can replace large aircraft carriers in peacetime. The US allies, such as the UK, Japan and the ROK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medium and light aircraft carriers carrying F-35B and build the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combat force, which has enhanced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quipment and cooperative combat capabilities of the US and the allies. However, due to financial and national strategic constraints, the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of the US-allies cannot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high-end wars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In this paper, the operational concept of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is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situation,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threat analysis and other aspects. It is believed that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wil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bat readiness level and operational response speed of the US Navy, and to some extent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yle of future naval warfare. The existence of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has made the maritime combat environment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more complicated and made it more difficult to make operational decisions.
Key words: US-allies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operation     threat    
1 “闪电航母”发展 1.1 背景及概念发展

美国《国家防务战略》指出美国部队不能仅为争端地区的冲突而做好准备,而必须提升应对未来高端战争的联合杀伤能力。例如,未来可能在中国南海发生的战争,美海军将难以独自完成制海作战,因为美需要抵近中国海岸线并通过放飞舰载机压制并击毁其反舰武器系统,这是美大型航母打击群所不能完成的。因此,美需复制在二战时期组建海军-海军陆战队联合作战群的模式,利用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空中优势、远程精确火力打击、控制关键海域等能力。与历史不同的是,海军陆战队发挥的作用将不仅是护航,而是要像海军一样制空、制海。

20世纪30年代开始,制空已成为两栖作战的必备能力,如果不与制空结合,制海将变得毫无意义。美海军用两栖攻击舰搭载垂短起降战斗机作为制海、制空平台的探索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制海舰”−改装“硫磺岛”级“关岛”号两栖攻击舰,搭载“海鹞”战斗机,执行反潜、护航、防空和水面打击任务;1981年的“鹞式航母”−“塔拉瓦”级“拿骚”号两栖攻击舰搭载30架“海鹞”战斗机,以满足海军陆战队近距空中支援需求。

随着五代机F-35B逐渐取代AV-8B,美海军在2017年发布的《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规划》中首次正式将搭载约20架F-35B的“黄蜂”级和“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重新定义为“闪电航母”[1]。2021年10月29日,约翰·布拉德福德研究员发表名为《“闪电航母”在亚洲战争中是无足轻重》的文章,将“闪电航母”概念扩展为搭载F-35B战斗机的中、轻型航母[2]

图 1 LHA-6“闪电航母”甲板布置 Fig. 1 LHA-6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deck layout

图 2 “闪电航母”在搭载16架F-35B条件下,在15小时作业周期内可实现不低于40架次的出动能力[1] Fig. 2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with 16 F-35B,the sortie rate is more than 40(15 hours)
1.2 “闪电航母”性能特点及发展计划

“闪电航母”具有两栖攻击舰作为海上基地的全部作战优势,还可利用F-35B战斗机相对于AV-8B隐身突防、电子对抗、探测感知能力更强,超音速飞行、大航程、更大载弹量等优势,为美海军海上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纵深目标打击等提供新能力。

虽然“闪电航母”不能完全替代大型核动力航母,但其效费比更高。首先,3艘“闪电航母”可搭载并维持与1艘常规航母相同的舰载机。其次,美国“福特”号航母总耗资150亿美元、建造时间8年;“黄蜂”号两栖攻击舰耗资15亿美元、建造时间2年。因此,除美国外,很多国家通过改装两栖攻击舰使其可搭载F-35B以作为航母使用,如澳大利亚“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韩国“独岛”级两栖攻击舰、日本“出云”级直升机母舰等。此外,英国、意大利的轻型航母也将搭载F-35B,而非常规起降型舰载机。

目前,已服役的有美“美国”号、“黄蜂”号、“埃塞克斯”号;正在改装的有美“好人理查德”号(2020年7月因火灾事故退役)、“拳师”号(计划2021年底完成),日“出云”号(完成F-35B舰上起降试验,后续开展第2阶段改装)、“加贺”号(计划2021年底进行甲板改装);规划中的有韩CVX(预计2031年交付)。

表 1 典型“闪电航母” Tab.1 The list of typical lightning aircraft carrier
1.3 “闪电航母”编配形式

根据美海军2016年发布的《未来舰队结构》,美“闪电航母”(时称“轻型航母”)主要有2种编配形式:作为旗舰单独编队、编入航母打击群组成增强型航母打击群。前者的编队组成为1艘闪电航母、1艘船坞登陆舰、1艘船坞运输舰,必要时配以驱逐舰、护卫舰执行编队护卫任务;后者的编队组成为1艘核动力航母、1艘闪电航母、5艘驱逐舰、2艘濒海战斗舰(反潜专用),传统航母作为决定性打击力量,“闪电航母”为其力量补充,与分布式小型舰队配合作战[4]

日本发展“闪电航母”主要是与直升机母舰轮流作为一年一度印太部署的旗舰,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开展前沿存在行动和国防外交。参考直升机母舰,其编队属舰主要是多艘“宙斯盾”舰和反潜型舰艇。

根据韩国披露的CVX概念,韩国将以“闪电航母”为旗舰组建航母打击群遂行低烈度环境下的海上对抗任务,属舰主要有KSS-III型常规潜艇,KDX-2型、改进型KDX-3、KDDX型“宙斯盾”驱逐舰以及AOE-II“昭阳”级后勤支援舰等。

2 “闪电航母”作战运用探索分析 2.1 美“闪电航母”不能完全取代大型核动力航母,但将是未来联合作战力量的关键组成

“闪电航母”难以完全/简化替代大型航母,因其不能搭载E-2D预警机、EA-18G电子战飞机和加油机,不具备空中预警和指挥、空中加油能力,综合作战能力有限。但“闪电航母”将提升美海军-海军陆战队联合编队兵力构成及作战样式的多样性。

2.1.1 “小航母前伸、大航母后撤”成为新的常规作战形式

面对未来“美军客场作战”的战争环境,“闪电航母”是美在敌海岸线附近放飞战斗机对抗敌反舰导弹的海上平台。当大型航母不能抵达对抗区域时,“闪电航母”可为分布更广泛的水面行动群提供高端对抗能力。

当与大型航母编队作战时,由两栖攻击舰改装而来的“闪电航母”可在靠近对手海岸线的区域起降F-35B,达到前出作战的目的,并通过其搭载的情报监视侦察平台−MQ-8无人直升机配合大型航母上起飞的E-2D预警机在强敌威胁区域内/外为“网络化作战”提供超视距目标指示和实时态势感知。此时,大型航母可在威胁区域外通过由MQ-25A无人加油机空中加油的F/A-18E/F,F-35C,EA-18G提供远程火力打击,降低高价值大型航母的风险[5,6]

与此同时,“闪电航母”还可为前往/退出战场的有人/无人平台提供弹药补充、加油平台[7]

2.1.2 “闪电航母”是美“分布式杀伤”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下,美海军海上舰队编组已将重点从单个航母打击群转向大规模、分布式舰艇编队,根据任务需求,灵活编成可大范围分散部署的小型水面编队,拓展作战空间、提高作战隐蔽性和欺骗性、增加对手探测打击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美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格表示,海军、海军陆战队需组建更多轻型、灵活的作战单元以支持在太平洋发生的高端战争。相对于成本更高、风险更大的大型航母,同样投资的情况下,“闪电航母”将为海军“分布式作战”提供更多的水面编队。相对于两栖攻击舰和大型航母,“闪电航母”更不易被敌探测,它们可更低成本的独立或依靠极少量护航舰艇作战,在更广阔的海域分布火力和装备,消耗敌人更多的侦察、跟踪、目标指示资源[8]

在最高烈度的高端战争中,必要时可重组海上广泛分布的“闪电航母”及常规大型航母,大幅提升常规大型航母打击群的规模和能力。

此外,大卫·伯格还表示“闪电航母”还可将海军陆战队的力量分散、多形式部署。通过改变“闪电航母”搭载装备的模式,给对手情报、监视、侦察和目标指示带来困难,延缓其作战决策,如同1艘“闪电航母”的2次部署可搭载不同飞机,同时部署的多艘‘闪电航母’也可搭载不同的飞机[4]

2.1.3 “替补”执行通常在和平时期分配给超级航母的任务

“大国竞争”背景下,美海军为维持全球海上控制,需要3~4艘航母处于前沿存在状态,但受作战需求增加、建造和维护成本过高、维修能力不足等影响,美海军航母战备水平严重下降,不能满足其战略需求。

“闪电航母”在海上装备体系中是介于大型航母和驱护舰之间的高价值装备。虽然不具备360°覆盖的空中预警和控制能力、空中加油能力,大幅限制了“闪电航母”的整体独立作战价值。但和平时期,以其为旗舰组建打击群可有效替代大型航母执行关键地区的前沿存在部署任务。如“美国”号在印太地区的前沿存在,可充分缓解“里根”号及美国西海岸航母的部署压力。

2.2 美与盟友装备互用性增强,丰富美“不可预测性打击”样式

兰德公司报告称,美军的作战行动已变得过于可预测,对手可预测美军何时、何地、如何行动,美海军需联合盟友通过不规则部署、多域战能力、欺骗性行动形成“不可预测性打击”。

2.2.1 美及盟友海上高价值平台互用性更好,美可在盟友航母上实现F-35B起降及加油挂弹等作业

英、日、韩、新、澳等美国盟友不断采购F-35B等空中作战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搭载F-35B的航母,向以高价值平台为旗舰的海上编队作战模式发展,大大提升美及盟友海上高价值平台互用性。一方面,美可在盟友航母发展前期给以技术支持,如美海军陆战队F-35B战斗机参与了英“伊丽莎白女王”号、日“出云”号、意“加富尔”号的舰机适配试验,即证明了盟友航母具备操作F-35B的能力,也证明美海军陆战队具备借助盟友航母开展协同作战的能力。另一方面,美海军陆战队可“跨中队、跨国家、跨平台”起降F-35B战斗机,具备两栖戒备群、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与盟友航母打击群的联合作战能力,如英“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首次全球远征巡航时,混合搭载了英空军和美海军陆战队的F-35B战斗机。混合联队于6月从“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起飞战斗机执行打击伊斯兰国的任务,8月“大规模全球演习(LSGE)21”期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起飞的F-35B降落在“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上。

2.2.2 盟友“闪电航母”全球存在,有助于美集中主要兵力于军事热点地区

在大西洋、中东地区、西太地区逐步形成作战能力的盟友“闪电航母”(包括英国2艘常规航母),虽然不直接参与美海军的海上作战行动,但其可搭载美海军、海军陆战队的F-35B,为美在全球重要战略海域保持海上兵力存在提供平台,美可集中可用兵力,用于热点军事地区的军事行动。如2021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进入中国南海,增强了美将驻日本“里根”号航母派往中东支持阿富汗撤军计划的信心。“里根”号航母打击群赴中东期间,美依靠英航母打击群、美水面行动群在印太地区保持了海上力量。

2.2.3 美盟联合作战将是印太地区冲突的核心样式,“闪电航母”将大幅提升美海军“不可预测打击”能力

纵观美海军在印太地区的重大演习,美更强调与盟友开展互用性演练,强化前沿部署、征用盟国基地、实施联盟反导、共享情报信息、增强联盟威慑力等联盟军事行动,检验美在持久多域攻击下的持续性、分布式后勤保障能力。“大规模全球演习(LSGE)21”期间,F-35B战斗机从英航母起飞后着陆美两栖攻击舰、澳军C-17运输机投送美军“海马斯”火箭炮、海军/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反舰打击等行动,反映了美对“不可预测打击”的探索。

在中国东海其周围可能爆发的战争中,日韩陆基远程飞机、更具弹性的分布式陆上兵力及其陆上基地将是美依靠的重要盟友力量。但在中国南海的冲突中,日韩的陆上兵力将难以为美提供直接作战支撑,因该海域远远超出了日韩陆空装备的作战半径。“闪电航母”一方面将成为日韩挑战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并抵达南海战场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将为美海军开展盟友联合作战提供重要的海上平台,扩展美海军可用的海上作战力量及兵力分散性,大幅提升“不可预测打击”能力。

2.3 “闪电航母”是美盟友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应对印太地区争端的最佳选择

对于美盟来说,单一国家大规模发展“闪电航母”的概率较低,但根据F-35B的采购计划看,未来不排除更多美盟国家会参考日本模式建造或改装“闪电航母”,如已采购F-35B战斗机的韩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

2.3.1 “闪电航母”是日本印太地区前沿存在和国防外交的重要保证,但“不动航母”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为提升海上力量、威慑近邻的潜在威胁,日本正将2艘“出云”级直升机母舰改装为“闪电航母”。2021年10月初,“出云”号直升机母舰使用美海军陆战队F-35B战斗机完成舰载机适配试验,这是其转变成“闪电航母”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日本自二战以来首次拥有航母(“闪电航母”),这也是“闪电航母”作为亚太地区新型主力舰道路的一个里程碑。但自二战以来,日本就没有发展固定翼飞机母舰的计划,因此他们必须从头开始制定训练、条令和战术,这将耗费巨大的财力。

相较于大肆发展航母,日本可以选择以更低的成本发展“不动航母”−陆上机场。日本琉球群岛拥有20多个适合F-35A和F-35B起降的陆上机场,且F-35B可在任何较小的商业机场起降,将其变成潜在的前沿基地。陆上机场损坏的跑道可以相对较快的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对手极不可能让所有可用的跑道持续停止活动,因此,陆上机场是日本在第一岛链内投资分布式和弹性作战能力的更优方案。

2.3.2 韩国为应对印太地区中日海军崛起而筹谋

在印太地区,韩国发展“轻型航母”的战略依据最不明确。韩海军设想了一支与该国作为主要贸易国和世界三大造船国之一的地位相称的远洋舰队,但韩最直接的威胁仍是朝鲜。韩航母近-中期的作战职能侧重于为海军提供一个具备高生存能力的移动机场,并可为打击朝鲜境内目标提供额外路线。受限于朝鲜半岛地理条件,改善空军基地防御能力和弹性、投资更大有效载荷的长航时战斗机等,可以更高效费比实现同样效果。

韩海事战略家将发展CVX的目标聚焦在为日益激烈的未来海上战争做准备,虽然这一决定反映了以国家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要素,但韩发展与周边大国类似的能力也有道理。

2.3.3 英航母大概率将以“联合编队”形式执行部署任务

英《2021年综合审查》和《竞争时代的国防》两份政策文件概述了英政府向印太地区“倾斜”的外交政策。“伊丽莎白女王”号与姊妹舰“威尔士亲王”号将作为英海军支持“全球英国”外交政策的先锋,以其为旗舰的航母打击群将展示英国重新崛起的海上力量,并有助于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但一方面,航母建造、航空兵重建、航空训练与装备维护成本高昂、技术复杂,受限财政问题,英海军难以短期内重建具备全部作战能力的航母打击群;另一方面,英海军现役6艘驱逐舰、13艘护卫舰,在兼顾应对俄罗斯复兴、承担日益增多的盟友作战任务的情况下,英海军难以独立组建护航编队。短期内,英海军2艘航母前往印太地区执行部署任务的概率会远低于预期,英海军为保持全球力量存在而会加强与美及其他盟国的紧密联系,以联合编队的形式开展航母作战部署行动。

3 结 语

未来,大型航母仍是主导印太地区大国高端战争的决定性打击力量,美及盟友的“闪电航母”将丰富美“不可预测打击”样式、增加美作战指挥难度、提升我作战决策难度。

3.1 “闪电航母”显著提升美航母打击群作战能力,其目标特性亟待深入研究

未来,增强型航母打击群将具有绝对的制空、制海权,传统航母的70余架舰载机,每日230架次的舰载机出动能力保证其绝对的空中优势和对陆打击能力。“闪电航母”的20~25余架舰载F-35B战斗机,将进一步增强空中作战能力和对陆打击能力。

过去很长时间里,对美航母开展了大量的目标特性研究,具备了一定的“打航母”手段,但针对机动性更好、近海作战能力更强的美两栖攻击舰或“闪电航母”的目标特性研究相对较少,亟待加强。此外,美F-35联合攻击机具备高航速、强隐身、远航程的特点,自防御、打击能力均比F/A-18E/F有较大提升,且其可作为全方位战场态势感知的重要节点,研究F-35战斗机的目标特性将成为破敌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3.2 联盟联合作战复杂性骤增,给美作战指挥、战争成本带来较大挑战

未来的高端战争面临日益复杂、动态演进的作战环境,美及盟友的联合作战将产生“参战国家多、战场跨度大、兵力部署散、行动样式多”的复杂局面,为美联合全域指挥控制、联合作战行动协同带来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大规模全球演习−2021”中,美军运用LVC引入虚拟作战节点、增加场景设计难度,特意拓展实际战场演习范围,以利“观察部队如何在复杂场景下作战”。演习中发现,联盟联合作战决策者尤其是高层指挥官,很难在全球大规模作战演习中跨多个时区交互,应对时空不一致、作战单元分散等难题。

此外,美军追求“不可预测打击”,达成行动突然性,但实际运行中面临分散部署成本高、作战资源耗费大、多域打击效费比低等问题,在给自身带来额外压力的同时,也可能给盟友带来误解。

3.3 美及盟友装备互用性不断提升,美盟友在印太大国高端战争中的态度严重影响对手作战决策

1)盟友可在不参战的情况下像和平时期一样派“闪电航母”替代美军在其他关键地区执行前沿存在任务,进而美海军可解放该地区部署的海上兵力、集结所有可用兵力于战场。

2)盟友“闪电航母”可有限参战。一方面,盟友兵力可在非战场区域牵制美军对手的兵力,影响对手作战决策;另一方面,凭借装备平台的通用性,从情报系统、作战系统等方面为美作战指挥提供有效备份,同时为美提供可用的岸上保障、支援设施。

3)盟友“闪电航母”或陆上F-35B直接参战。一方面,直接极大补充了美海上作战兵力,丰富美海军作战样式、任务,同时美及盟友的支援保障基地更加分散,有效干扰美对手决策。另一方面,盟友兵力可为美海上持久作战提供持续、有效的兵力补充,如美在印太地区发生战争且F-35B战斗机损耗的情况下,日、韩、新、澳等国的F-35B可直接补充至美航母打击群执行作战任务,为从本土补充F-35B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
U. S. Marine Corps. Marine Corps Aviation 2017-2027 [R]. 2017.
[2]
BRADFORD J, SUORSAOCTOBER O P. Lightning carriers’ could be lightweights in an ASIAN war[R]. 2021.
[3]
RONALD O'R. Navy Force Structure and Shipbuilding Plan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R]. CRS, 2019.
[4]
Department of the Navy. Navy future fleet platform architecture study [R]. 2016.
[5]
CLARK B, LEMON A. Regaining the high ground at sea transforming the U. S. NAVY′S carrier air wing for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R]. CSBA, 2018.
[6]
CLARK B, HAYNES P. Restoring american seapower a new fleet architecture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vy [R]. CSBA, 2017.
[7]
ROBBIN L. USMC’s Digital Interoperability Initiative and Effort [R]. Defense. info, 2020.
[8]
MAJOR N C. H. Fighting our way in: how the marines should assist the navy in gaining sea control[R]. DTIC.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