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科学技术  2022, Vol. 44 Issue (12): 169-172    DOI: 10.3404/j.issn.1672-7649.2022.12.035   PDF    
AIS与雷达信号数据融合在船舶避碰系统中的应用
赵仓龙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摘要: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雷达系统是船舶的关键设备,在船舶导航、目标探测、航迹管理等场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船舶碰撞过程的运动学特性,建立船舶会遇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及模型,然后分别从AIS信号解码、雷达信号滤波等方面出发,建立数据融合船舶避碰系统,从AIS系统与雷达系统的坐标转换、时间配准和航迹融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 AIS系统     雷达信号     解码     数据融合     避碰    
Application of AIS and radar signal data fusion in ship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ZHAO Cang-long     
Jiangsu Shipping College Marine Technical Institute, Nantong 226010, China
Abstract: Ship AIS and radar system are the key equipment of ships.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ip navigation, target detection, track management and other scenes.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ship collision process, establishes the dynamic parameters and model of ship encounter process, and then establishes the data fusion ship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AIS signal decoding and radar signal filtering. It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from the aspects of coordinate conversion, time registration and track fusion between AIS system and radar system.
Key words: AIS system     radar signal     decode     data fusion     collision avoidance    
0 引 言

近年来,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船舶导航与通信技术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装机量不断提高,新兴的助航设备如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雷达等成为使用量最广泛的安全助航设备。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导航雷达在导航信息采集、信号处理等方面各有优、缺点,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成为一项非常有必要的措施。

本文结合船舶避碰过程的数学模型,重点研究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导航雷达的数据融合技术[1],包括AIS信号的解算、数据融合算法、时间、坐标和航迹关联融合等,可以有效地将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导航雷达的优点集中起来,提高船舶导航系统的性能。

1 船舶障碍避让的数学模型

在船舶避碰领域中,影响船舶发生碰撞危险的要素有很多,包括船舶载重、长、宽、吃水量等静态参数,和船舶航行速度、航行方向、相对速度等动态参数。

在进行海上船舶的避碰分析时,将整个避碰过程分为3个阶段:

船舶会遇阶段:对方船只进入会遇范围,采集船舶的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

判断阶段:确定两船的安全距离,判断碰撞风险;

控制阶段:采取避碰措施。

建立船舶避碰过程的运动坐标系如图1所示。

图 1 船舶避碰过程的运动坐标系 Fig. 1 Motion coordinate system of ship collision avoidance process

避碰过程需要采集的参数包括:

1)速度矢量

本船速度矢量为:

$ \left\{ {\begin{array}{*{20}{l}} {{V_{ox}} = {V_o} \cdot \sin {C_o}},\\ {{V_{oy}} = {V_o} \cdot \cos {C_o}} 。\end{array}} \right. $

目标船只的速度矢量为:

$ \left\{ {\begin{array}{*{20}{l}} {{V_{TX}} = {V_T} \cdot \sin {C_T}},\\ {{V_{TY}} = {V_T} \cdot \cos {C_T}} 。\end{array}} \right. $

式中: $ {V_{ox}} $ $ {V_{oy}} $ 为本船的航行速度 $ {V_o} $ 在2个坐标轴方向的分量; $ {C_o} $ 为本船的航向角; $ {V_{TX}} $ $ {V_{TY}} $ 为本船的航行速度 $ {V_T} $ 在2个坐标轴方向的分量; $ {C_T} $ 为目标船只的航向角。

2)相对速度矢量

$ \left\{ {\begin{array}{*{20}{l}} {{V_{Rx}} = {V_{TX}} - {V_{ox}}},\\ {{V_{Ry}} = {V_{TY}} - {V_{oy}}} 。\end{array}} \right.$

相对速度的大小为 $ {V_R} = \sqrt {{V_{RX}}^2 + {V_{RY}}^2} $ ,方向为 $ {C_R} = \arctan \dfrac{{{V_{RX}}}}{{{V_{RY}}}} $

3)两船距离

$ {l_{ab}} = \sqrt {{{\left( {{x_T} - {x_o}} \right)}^2} + {{\left( {{y_T} - {y_o}} \right)}^2}} 。$

4)会遇转角

两船的会遇转角表示为:

$ \sin \alpha = \frac{{{l_{ab}}}}{{{R_1}}} ,$
$ \alpha = \arctan \frac{{\sin ({C_0} + {\alpha _1}) - \sin \theta }}{{\cos ({C_T} + {\alpha _2}) + \sqrt {\dfrac{1}{2}{{\sin }^2}\theta } }}。$

式中: $ \alpha $ 为交叉相遇的转角; $ {\alpha _1}/{\alpha _2} $ 分别为2艘船的相对转向角; $ {l_{ab}} $ 为2艘船之间的距离; $ \theta $ 为交叉角。

5)最近会遇距离和会遇时间

$ \begin{gathered} {D_C} = D \times \sin \left( {{C_R} - B} \right),\hfill \\ {T_C} = \frac{{D \times \cos \left( {{C_R} - B} \right)}}{{{V_R}}} 。\hfill \\ \end{gathered} $
2 基于AIS和雷达数据融合的船舶避碰技术 2.1 AIS系统原理和信号解算

典型的AIS系统[2]包括VHF发送/接收机、信号处理器、通信接口、显示终端等,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 2 AIS系统的结构图 Fig. 2 Structure diagram of AIS system

在AIS系统中,信号处理器是系统的核心,其功能包括:

1)AIS信号处理器的存储单元负责存储本船识别码、船型、航迹等静态信息和船舶航行速度、方位船舶吃水等动态信息;

2)进行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获取船舶的航行状态;

3)接收来自AIS系统VHF天线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来自周围船舶的航行数据、地面基站的航行数据等,进行VHF信息的解码和存储;

4)将处理后的VHF信息以及船舶自身的静态和动态信息进行编码,并通过VHF天线发送至周围船舶和基站。

5)将本船和附近船舶的AIS数据发送至AIS终端显示器,供用户查阅和读取。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通信协议为IEC61162,输出和输入接口采用RS232/485,信号发送方式为异步串行方式,信号的波特率为38500 bit[3],数据报文分为明码和暗码2种。

AIS系统的数据报文如图3所示。

图 3 AIS系统的数据报文示意图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data message of AIS system
2.2 AIS系统和雷达系统的信号互补特性

AIS系统和雷达系统信号具有互补特性,主要体现在:

1)目标跟踪的精度和稳定性

雷达系统在进行目标跟踪时,由于自身技术的限制,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盲区,且雷达系统的信号探测易受海上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比如恶劣气象、海况等,导致雷达接收信号的分辨率低,目标跟踪精度差。AIS系统恰好能弥补雷达系统目标跟踪的缺陷,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且精度较高的目标跟踪信息。此外,AIS系统的稳定性较高,不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存在目标跟踪的盲区。

2)探测范围

AIS系统是一种无源设备,不受数据传输距离的限制,可在空间范围内进行障碍绕行,从而能够探测雷达系统探测不到的区域,比如被礁石等障碍物遮蔽的小船等。同时,AIS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对安装了AIS设备的目标进行跟踪和探测。雷达系统通过发射和接收雷达电磁波进行目标探测,不需要被测目标装载雷达设备。因此,雷达系统也可探测岛屿、航标等静止的设施等。

3)避碰信息解算

在船舶发生会遇状态时,如果仅仅依靠雷达系统进行参数解算,那需要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非常多,这些静态和动态参数的采集和解算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采用AIS系统配合雷达系统就可以提高避碰信息采集和解算的效率,AIS系统可直接获取安装该设备终端的目标船数据,采集会遇避碰所需要的参数要素,确保船舶会遇的安全性。

2.3 AIS系统和雷达系统的信号融合算法

本文是将AIS系统和雷达系统进行信号融合,提升导航系统精度,信号融合整体流程如图4所示。

图 4 AIS系统和雷达系统信号融合整体流程 Fig. 4 Overall process of signal fusion of AIS system and radar system

1)坐标变换

AIS系统和雷达采用不同的坐标系对目标位置描述,AIS的位置信息使用地球坐标系表示,原点为地球中心,OZ轴指向北极,OX轴指向本初子午线,OY轴地心指向赤道,而雷达系统的目标位置在空间中以极坐标形式表示[4]

为了提高坐标转换的效率,建立雷达与AIS系统的位置坐标系如图5所示。

图 5 雷达与AIS系统的位置坐标系 Fig. 5 Position coordinate system of radar and AIS system

当目标船舶的方位角为 $ {\theta _t} $ ,则目标在雷达坐标系中表示为:

$ \left\{ \begin{gathered} x = \rho \sin {\theta _t},\hfill \\ y = \rho \cos {\theta _t}。\hfill \\ \end{gathered} \right. $

雷达探测的距离方差为 $ {\sigma _l} $ ,角度方差为 $ {\sigma _s} $ ,可得目标位置的雷达系统探测的误差为:

$ \begin{gathered} {\sigma _l} = {\sigma _0}\cos {\theta _t} + \rho \sin {\theta _t},\hfill \\ {\sigma _s} = {\sigma _0}\sin {\theta _t} + \rho \cos {\theta _t} 。\hfill \\ \end{gathered} $

目标的极坐标形式为 $ \left( {\rho ,{\theta _t}} \right) $

目标船舶在AIS系统的目标位置为 $ \left( {{x_0},{y_0},{z_0}} \right) $ ,可得AIS系统与雷达系统的目标坐标转换矩阵:

$ {\left( {{x_0},{y_0},{z_0}} \right)^{\rm{T}}} = \left[ \begin{array}{c} \cos {\theta _t} \\ 1 \\ \sin {\theta _t} \\ \end{array} \right] \times {\left( {\rho ,{\theta _t}} \right)^{\rm{T}}} \times \left[ \begin{gathered} {\sigma _l} \hfill \\ {\sigma _s} \hfill \\ \end{gathered} \right] 。$

2)时间关联

由于雷达系统的扫描周期与AIS系统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时间配准,建立时间配准阈值为:

$ \left| {{t_{ais}} - {t_{radar}}} \right| < C。$

式中: $ {t_{ais}} $ 为AIS系统的信号扫描周期, $ {t_{radar}} $ 为雷达系统的信号扫描周期,C为阈值。

3)信号滤波

采用高斯低通滤波器进行AIS和雷达系统的信号滤波,滤波器的模型如下式:

$ H(f) = \exp \left[ { - \left(\frac{{\ln 2}}{2}\right){{\left(\frac{f}{{\text{B}}}\right)}^2}} \right] ,$

式中:B为滤波的带宽[5] $ f $ 为滤波频率。

滤波器的响应特性方程为:

$ h(t) = \frac{{\sqrt {\text{π}} }}{\alpha }\exp \left[ { - {{\left( {\frac{\text{π}}{\alpha }t} \right)}^2}} \right] ,$

其中, $ \alpha = \sqrt {\dfrac{{\ln 2}}{2}\dfrac{1}{B}} $

图6经过高斯滤波器后的信号时域与频域曲线图。

图 6 高斯滤波器后的信号时域与频域曲线图 Fig. 6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curve of signal after Gaussian filter

4)航迹关联

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2个系统的航迹关联,定义 $ x\left(t_{t}\right) / y\left(t_{t}\right) $ 为当前时刻AIS系统和雷达系统的航迹,可得航迹关联模型为:

$ \left\{ \begin{gathered} x\left( k \right) = x\left( {{t_i}} \right) + \sin \left( {S\left( {{t_i}} \right) \cdot \left( {t - {t_i}} \right)} \right) ,\hfill \\ y\left( k \right) = y\left( {{t_i}} \right) + \cos \left( {S\left( {{t_i}} \right) \cdot \left( {t - {t_i}} \right)} \right) 。\hfill \\ \end{gathered} \right. $

式中, $ S\left( {{t_i}} \right) $ 为当前时刻 $ {t_i} $ 的融合航迹。

本文分别采集使用融合算法和未使用融合算法的船舶航迹,得到船舶避碰过程的航迹数据采集对比曲线如图7所示。

图 7 船舶避碰过程的航迹数据采集对比曲线 Fig. 7 Track comparison curve of ship collision avoidance process
3 结 语

从会遇船舶的避碰运动建模出发,分别研究AIS系统和雷达系统的信号特性,从信号过滤、坐标转换、时间和航迹配准等方面实现了船舶AIS系统和雷达系统的数据融合,显著提升了船舶避碰系统的信号采集精度。

参考文献
[1]
齐林, 崔亚奇, 熊伟, 等. 基于距离检测的自动识别系统和对海雷达航迹抗差关联算法[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5(8): 1855-1861.
[2]
赵蔚, 王安印. 基于Zynq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研究[J]. 数码设计, 2021, 10(11): 1.
[3]
袁赣南, 董景均, 卢志忠. 雷达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应用科技, 2010, 37(4): 52-55.
[4]
刘爱国. 雷达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J]. 电光系统, 2001(2): 25-28.
[5]
周斌, 卢凌, 向京. 雷达杂波时间序列信号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2, 26(1): 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