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海军工程大学 军用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33;
3. 武汉融声奇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ecial Electr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uhan, 430033, China;
3. Wuhan Ronshengqi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430000, China
水下航行器的隐身性是其在海战场对抗环境下最基本的战技术性能,其中声隐身性能则是决定其隐身性的关键。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包含自身的声场辐射和对抗声探测设备的声散射场辐射。现有的公开研究文献指出,若水下航行器声散射场强度降低10 dB,则被声呐探测发现的距离可缩短32%;更进一步,若我方声呐平台自噪声降低5 dB,则对水下目标的探测追踪距离可增加60%,搜索目标海区面积可扩大到原来的3倍。隐身性能差的水下航行器将难以及时完成其的作战使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降低水下目标散射声场对水下航行器自身生存力和作战力的重要性。水下航行器的声隐身性能历来被认为是头等重要的问题[1-12]。
国际上对水中目标识别技术十分重视,在理论和实验方面均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多采用专家系统和模板匹配的方式进行水中目标识别,且特征库已建到个体,甚至可以识别到具体的型号,并已装备于现役声呐。如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拉菲特”级、“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等分别装备BQQ-SD综合声呐系统、BQQ-3 目标性质识别声呐和 AN/BQQ-6 综合声呐系统。主动声呐是检测安静型水下目标、各种水雷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水下目标检测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对于低噪声目标检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工作方式,所使用的频率都在向低端移动。一般将1000 Hz左右定义为中频工作频率,100~1000 Hz定义为低频工作频率。目前主动工作频率已明显向低频/甚低频段移动,因此,有效水下航行器的低频声散射声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战术模型中,常采用被敌发现概率作为评估水下航行器隐身性的重要指标,它刻画了水下航行器在活动海区内被敌搜索到的可能性[13-19]。但传统模型中,采用较为简单的算法,没有考虑敌、我双方的复杂对抗环境对战场态势的影响,给出的被发现概率指标也不是十分科学。
基于敌方潜艇使用艇载声呐探测我水下航行器时的假想情况,综合考虑海战场对抗环境,计算了水下球形壳体目标的声散射特性,并通过在壳体外敷设粘弹性材料阻尼层降低水下目标声散射强度,改善水下目标的声隐身性能。在有无敷设粘弹性材料阻尼层的水下球形壳体的声散射特性研究基础上,对传统水声对抗特性评价模型进行改进,给出了一种海战场环境中水下航行器水声对抗特性评价方法。
1 敌反潜潜艇搜索航行器的数学模型在面积为
$ {p_{sn}} = 1 - \exp \left( { - \frac{{{u_{sn}}{N_c}{T_n}}}{{{S_c}}}} \right) 。$ | (1) |
式中:
$ {u_{sn}} = 2{d_{sn}}{v_c}{P_k}{K_{sn}}。$ | (2) |
式中:
$ {K_{sn}} = \frac{{\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1}^n {{t_{ind}}} }}{{{T_n}}}。$ | (3) |
式中:
由式(1)~式(3)可得航行器的被发现概率为:
$ {p_{sn}} = 1 - \exp \left( { - \frac{{2{d_{sn}}{v_c}{P_k}\left( {\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1}^n {{t_{ind}}} } \right)}}{{{S_c}{\text{ }}}}} \right) 。$ | (4) |
工程中水下航行器大部分可简化为类球体或椭球体结构腔体,以球体结构为例进行仿真计算。模型几何结构如图1所示,球形钢壳内部为空气,外侧敷设粘弹性阻尼层,阻尼层外部为水。其内部声学结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对水下壳体进行声散射特性分析时,首先需要划分声学计算网格,然后基于有限元软件Actran建立声散射计算模型,设置合适的计算边界条件,分别计算弹性球壳和敷设覆盖层弹性壳的散射声场,并将其计算结果与理论解进行比较。图3为基于有限元计算方法的分析流程。
建立声散射计算分析有限元网格模型,如图4所示。单元及属性如下:
1)钢壳
三角形壳单元,总数2364,单元尺度80 mm;
2)粘弹性阻尼层
实体壳单元,总数2364,单元尺度80 mm;
3)内部空气
四面体网格,总数36163,单元尺度80 mm;
4)外部水介质
棱柱体网格,总数55075,单元尺度80 mm;
5)无限元
面网格,总数2364,单元尺度80 mm。
设置相关材料属性如表1所示。其中,f为频率,单位Hz。
将球壳外部的流体外边界定义为无限元,以便实现无反射边界条件的模拟以及辐射声功率的自动统计。在无限元外侧即空间位置(0,0,−30)施加平面波单位声载荷,如图5所示。
根据仿真结果计算壳外声场中有限距离内任意点声压值(包括散射声压和入射声压),计算频率范围0~5000 Hz。考核以通过球心沿声波入射反向距壳外表面15 m处目标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定义为:
$ TS(r) = 20 \times {\log _{10}}\left( {r\frac{{\left| {{p_{sc}}\left( r \right)} \right|}}{{\left| {{p_{in}}\left( r \right)} \right|}}} \right) 。$ | (5) |
其中:psc(r)为r处的散射声压;pin(r)为入射声压。
3 计算结果分析考虑弹性光壳和弹性光壳上面敷设覆盖层2种情况下,在若干频率点处的声散射声压场,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为540 Hz处(即目标强度曲线峰值处)的声散射声压云图。显然,在平面波入射下,敷设粘弹性阻尼材料层的声压场比弹性光壳均匀得多。同是球形目标后的平面波声场,敷设粘弹性阻尼材料层的声场干扰程度明显小于弹性光壳情况。
图8为弹性光壳和壳体上面敷设覆盖层2种情况下的目标强度曲线。可以看出:分别为图中虚线和点实线所示,最大目标强度出现在500 Hz附近,最小目标强度出现在1340 Hz附近;在1340 Hz以上频率,目标散射强度曲线略有上升趋势,并在若干频率点附近出现散射值峰谷;在弹性光壳上面敷设覆盖层后,目标强度在整个分析频段都有一定的降低(个别频段除外),平均降低4 dB左右,特别是低频段的目标强度有了较大的衰减,最大衰减值可达10 dB。同时,目标强度低谷略向低频偏移。
将仿真计算结果代入式(4),并假设敌潜艇活动区域的面积
但本方法在低频段,其被探测特性还会有所增加,原因是粘弹性阻层材料层对低频段声波的吸声能力有限,难以对500 Hz以下的声波进行有效吸收。另一方面,敷设覆盖层增加水下声目标的尺寸,加大了被敌探测概率,使得目标强度总体略向低频偏移。粘弹性阻层材料在超低频段的声散射场消减性能,还需要持续的探索研究。
4 结 语在航行器表面敷设弹性阻尼层可以提高其声隐身性能,但传统模型大部分是通过计算其声散射特性或被敌发现概率作为评价指标,没有考虑到海战场复杂对抗环境下其对战场态势的影响,给出的评价指标也不是十分科学。本文计算分析水下球形壳体结构敷设粘弹性阻尼层前后的声散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海战场对抗环境下水下航行器声隐身特性的评估模型,分析评估了其声隐身性能。
研究表明在球形壳体外敷设粘弹性材料阻尼层后,被发现概率在分析频段内大部分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特别是在500~1000 Hz频段有较大程度的减小。分析结果说明,敷设粘弹性阻尼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下目标的被发现概率,改善了水下目标在海战场对抗环境下的隐身性能。但由于目标强度会略向低频偏移,后期将进一步探索粘弹性阻层材料在更低频段的声散射场消减性能,使其更有工程应用价值。
[1] |
SHEN H, PAΪDOUSSIS M P, WEN J, et al. Acoustic cloak/anti-cloak device with realizable passive/active metamaterials[J].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2012, 45(28): 285401. DOI:10.1088/0022-3727/45/28/285401 |
[2] |
沈惠杰, 温激鸿, 郁殿龙, 等. 基于主动声学超材料的圆柱声隐身斗篷设计研究[J]. 物理学报, 2012(13): 236-243. |
[3] |
熊宏锦, 苑秉成, 詹昊可, 等. 基于Kirchhoff近似法的目标声散射场仿真[J]. 鱼雷技术, 2013, 21(5): 375-377. |
[4] |
魏克难, 李威, 雷明, 等. 基于耦合边界元法的水下目标低频声散射特性[J]. 舰船科学技术, 2014(10): 32-36.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14.10.008 |
[5] |
赵伟松. 基于FDTD的水下宽带信号声散射建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1): 111-112. |
[6] |
王汝夯, 李冰, 魏强. 基于板块元的水面舰船远场声目标强度预报方法[J]. 声学技术, 2015(1): 6-10. |
[7] |
陈鑫, 罗祎, 李爱华. 水下弹性角反射器声散射特性[J]. 兵工学报, 2018, 39(11): 159-165. |
[8] |
高丹妮, 余海廷, 华宏星. 流体激励下泵喷推进器声振耦合响应数值分析[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5): 34-39. DOI:10.3969/j.issn.1006-1355.2018.05.006 |
[9] |
钱枫. 基于声学超构材料的声束调控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8.
|
[10] |
张国良, 俞翔, 何其伟, 等. 舰船异常噪声振动的识别和消除研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3): 115-119. DOI:10.3969/j.issn.1006-1355.2018.03.021 |
[11] |
周思同, 何琳, 帅长庚, 等. 基于远场线阵的大型结构体声场重建技术研究[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8, 30(4): 109-112. DOI:10.7495/j.issn.1009-3486.2018.04.021 |
[12] |
陈磊磊, 赵文畅, 陈海波, 等. 基于直接微分法的水下结构声学快速敏感度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7, 36(13): 166-171. |
[13] |
沈惠杰. 基于声子晶体的海水管路系统声振控制[D].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 2015.
|
[14] |
朱子旭, 朱锡, 李永清, 等. 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研究现状及其在船舶工程的应用[J]. 舰船科学技术, 2018, 40(2): 1-7.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18.02.001 |
[15] |
裴秋秋, 朱 锡, 张焱冰, 等. 复合材料圆柱壳声目标强度数值分析[J]. 舰船科学技术, 2016, 38(4): 23-27. DOI:10.3404/j.issn.1672-7619.2016.04.005 |
[16] |
徐文, 鄢社锋, 季飞, 等. 海洋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及融合前沿研究评述[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6, 46(8): 1054-1085. |
[17] |
余依伦, 许弘雷, 谢翔, 等.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水下吸声覆盖层结构参数优化设计[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 17(2): 5-10. DOI:10.3969/j.issn.1671-1815.2017.02.002 |
[18] |
盛军德. 水下预警探测体系建设初探[J]. 国防, 2017(12): 37-41. DOI:10.3969/j.issn.1002-4484.2017.12.010 |
[19] |
刘云路, 曾竟成, 杨金水. 橡胶水下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J]. 橡胶工业, 2016(63): 506-510. |
[20] |
汤智胤, 徐荣武, 何琳. 基于反潜潜艇声呐探测的潜艇被发现概率算法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0, 34(3): 435-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