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发电机组性价比高且运行稳定,在陆地及船舶电力系统中均被广泛应用。融合船舶动力系统与电力系统,可优化船舶结构[1-3],降低能源消耗,对于促进船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船舶的多样化发展,既要求其电力系统在各种各样水域环境中保持稳定运行,还要求电力系统具备能源消耗低的功能。汽轮发电机组是通过蒸汽的热能实现发电[4],具备能源消耗低的优势,因此汽轮发电机组在船舶电力系统中应用颇多。但船舶行驶过程中,负载功率改变与输出功率的波动性,会导致汽轮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和需求功率不匹配[5],出现负荷扰动情况,影响发电机组稳定运行。为确保发电机组稳定运行,需构建发电机组控制模型。朱永欣等[6]选取模型可有效抑制机组转速与供气压力波动幅值,令发电机组快速恢复稳定运行;于国强等[7]选取模型在负荷扰动时,可有效控制发电机组,降低能源消耗。但这2个模型在控制器参数估计与修正过程中,计算量均较大,影响控制时间,不符合船舶发电机组频率控制要求。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具备较快的计算速度,可迅速按照输入数据获取输出结果,可塑性强、灵活性佳,在控制模型中应用效果较优。本文依据深度强化学习,构建船舶汽轮发电机组负荷扰动控制数学模型,确保船舶汽轮发电机稳定运行。
1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船舶汽轮发电机组控制模型 1.1 船舶汽轮发电机组负荷扰动数学模型船舶航行时,在主推进电机与其螺旋桨启/停和变负荷运行情况下,会形成负荷扰动,对汽轮发电机组产生较大的冲击[8-9]。负荷扰动情况下,汽轮发电机组内发电机的电转矩出现改变,导致汽轮机机械转矩与电转矩出现失稳情况,造成发电机运行时转速出现改变,令汽轮发电机组的频率开始波动和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的波动较大。确保汽轮发电机组功率平衡的公式如下:
$ \Delta P = \frac{1}{T}\left( {\Delta {P_{d} } + \Delta {P_b} - \Delta {P_l} - \Delta {P_e}} \right) 。$ | (1) |
其中:T为汽轮发电机组的惯性时间常数;
负荷扰动下,对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频率控制,就是对发电机的转速展开控制,无需考虑发电机转速调速时对发电机励磁的影响,汽轮发电机组各组件经过拉式变换后,通过一阶惯性模型代表汽轮发电机组的频率控制模型,公式如下:
进气量变化模型为
$ \Delta {Z_g}\left( s \right) = 1 + \frac{{\left[ {\Delta u - \dfrac{{\lambda \Delta f\left( s \right)}}{R}} \right]}}{{s{T_g}}},$ | (2) |
压水堆输出的原始动力变化模型为
$ \frac{{\Delta {P_d}\left( s \right)}}{{\Delta {Z_g}\left( s \right)}} = 1 + \frac{1}{{{{T'}_g}s}} ,$ | (3) |
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模型为
$ \frac{{\lambda \Delta f\left( s \right)}}{{\Delta {P_d}\left( s \right) + \Delta {P_b} + \Delta {P_l} + \Delta {P_e}}} = \frac{1}{{Ms + D}},$ | (4) |
区域控制误差模型为
$ \Delta {f_a} = \Delta {P_e} + B\lambda \Delta f\left( s \right)。$ | (5) |
其中:
利用PRDDQN-AD算法设计船舶汽轮发电机组负荷扰动控制数学模型,在建立奖励函数值r时,添加发电机组频率控制质量标准指标CPS,确保汽轮发电机组负荷扰动控制效果达到最佳。该数学模型包含两部分,分别是离线预学习与在线应用2个阶段,离线预学习阶段,可获取智能体迭代更新的全部汽轮发电机组负荷扰动控制参数,每次迭代时,智能体均会展开负荷扰动控制动作搜索,并和汽轮发电机组负荷扰动控制环境(式(2)至式(5))展开交互,获取智能体的全部参数,即汽轮发电机组负荷扰动控制参数。
针对汽轮发电机组两区域负荷扰动控制模型,设汽轮发电机组负荷频率偏差为
$ \left\{ \begin{gathered} r = - {\left| {\Delta {Z_g}} \right|^2} ,\hfill \\ r = - \left[ { - \left[ {{\tau _1}{{\left| {\Delta {f_a}} \right|}^2} + {\chi _1}{{\left| {\Delta {P_e}} \right|}^2} + {\omega _1}{{\left| {\Delta {Z_g}} \right|}^2}} \right]} \right],\hfill \\ r = - \left\{ {{\tau _2}\left[ {{{\left| {\Delta {f_1}} \right|}^2} + {{\left| {\Delta {f_2}} \right|}^2}} \right]{{\left| {\Delta {f_a}} \right|}^2} + {\chi _2}{{\left| {\Delta {P_e}} \right|}^2} + {\omega _2}{{\left| {\Delta {Z_g}} \right|}^2}} \right\}。\hfill \\ \end{gathered} \right. $ | (6) |
其中:
在奖励函数内添加
在Matlab仿真软件Simulink环境内,构造船舶汽轮发电机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汽轮发电机组关键性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
![]() |
表 1 船舶汽轮发电机组关键性能仿真参数 Tab.1 Key performance simulation parameters of ship turbogenerator set |
阶跃响应负荷扰动幅值在0.06~0.09 pu之间,周期是100 s的不间断阶跃负荷扰动信号,阶跃负荷扰动信号如图1所示,本文模型的控制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本文模型控制前的发电机组频率控制质量标准指标CPS1值低于100%,且波动幅度大,说明汽轮发电机组功率分配控制已超出范围,本文模型控制后的CPS1值处于100%~200%之间,且波动较小,并在100 s以内完成控制,CPS1值保持平稳。实验证明,在舰船汽轮发电机组出现阶跃响应负荷扰动时,本文模型可有效控制负荷扰动,汽轮机进气量与发电机输出功率等均在100 s左右完成控制,控制速度较快,且超调量较小,确保汽轮进气量快速达到标准值,发电机输出稳定功率。
![]() |
图 1 阶跃响应负荷扰动信号 Fig. 1 Step response load disturbance signal |
![]() |
图 2 本文模型阶跃响应负荷扰动控制效果 Fig. 2 Step response of the model in this paper to load disturbance control effect |
在构造船舶汽轮发电机组模型内添加白噪声负荷扰动、方波负荷扰动、正弦负荷扰动,分析本文模型在控制不同负荷扰动时的控制效果,3种负荷均在汽轮发电机组正常运行200 s时突然加入,发电机转速及汽轮发电机组频率偏差控制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发电机转速超调量低于1 000 r/min可确保发电机正常运行。根据图3可知,本文模型可有效控制白噪声负荷扰动、方波负荷扰动、正弦负荷扰动,3种负荷扰动控制时间基本控制在100 s以内,符合负荷扰动控制标准,确保汽轮发电机组正常运行,且3种负荷扰动下,发电机转速的最高超调量仅有500 r/min左右,明显低于超调量最高标准值。实验证明,在不同负荷扰动下,本文模型均可有效控制负荷扰动,快速调整发电机转速,且超调量较小,确保汽轮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由图4可知,在3种负荷扰动下,本文方法均可有效控制负荷扰动,令发电机组频率偏差在100 s内降至0 Hz,保证船舶汽轮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
![]() |
图 3 发电机转速控制效果 Fig. 3 Control effect of generator speed |
![]() |
图 4 汽轮发电机组频率偏差控制效果 Fig. 4 Frequency deviation control effect of turbine-generator set |
为确保船舶汽轮发电机组稳定运行,构建船舶汽轮发电机组负荷扰动控制数学模型,有效控制发电机组负荷扰动,确保汽轮机进气量达到标准值,发电机输出功率稳定,降低发电机组区域控制偏差与频率偏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备较优的负荷扰动控制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保障。
[1] |
许国瑞, 郝夏婧, 刘炳辰, 等. 汽轮发电机快关汽门大扰动过程中转子各部分阻尼强弱对比[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20, 24(2): 20-27. |
[2] |
詹锦皓, 李维波, 高佳俊, 等. 基于串级前馈PID协调控制的汽轮发电机组建模方法[J]. 中国舰船研究, 2020, 15(S1): 149-156. |
[3] |
王龙, 郭寅远, 杨博, 等. 永磁同步发电机自适应分数阶变桨距角控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1, 49(20): 92-103. |
[4] |
朱永欣, 张晓锋, 黄靖. 船舶汽轮发电机组阀门独立控制与低频振荡[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0, 32: 74-80+86. DOI:10.7495/j.issn.1009-3486.2020.02.013 |
[5] |
戈宝军, 姜超, 吕品, 等. 大型核电汽轮发电机非全相运行转子动态电磁力分析[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21, 25(5): 26-35. |
[6] |
朱永欣, 张晓锋, 黄靖. 基于SDM-H_∞的船舶汽发机组多指标非线性鲁棒控制[J]. 计算机应用, 2020, 40(S1): 253-258. |
[7] |
于国强, 刘克天, 胡尊民, 等. 基于Ziegler-Nichols优化算法的火电机组负荷频率PID控制研究[J]. 热力发电, 2021, 50(9): 137-144. |
[8] |
武玉才, 马冠华. 核电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定子环流特征[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20, 24(3): 45-52+61. |
[9] |
陈爱志, 马怀腾, 周昊. 船用柴油发电机组负荷突变轴系瞬时扭转振动研究[J].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0, 47(5): 60-63+69. DOI:10.12177/emca.2020.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