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科学技术  2022, Vol. 44 Issue (3): 38-41    DOI: 10.3404/j.issn.1672-7649.2022.03.007   PDF    
船舶转弯过程中的形态结构仿真研究
马大勇, 李安卓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 船舶转弯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是船舶运动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船舶转弯过程中会受到波浪的影响,所以在对船体形态结构仿真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海况下,波浪对船舶转弯的影响程度,以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船舶转弯过程中航向角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为此,围绕航线角的变化展开对船舶转弯过程中船体形态结构的仿真研究,为船舶总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船舶     转弯过程     形态结构    
Simulation research on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ship turning process
MA Da-yong, LI An-zhuo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Ship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large-scale mechatronics-hydraulic integration equipment, and ha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osition in water transportation.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the ship's turning process is one of the main topics of ship motion control research. Since the turning process of the ship will be affected by waves, when simulating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consider the impact of waves on the ship's turning under different sea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 results. The heading angle of the ship will change to a certain extent during the turning process. Therefore, the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the ship turning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around the change of the course angl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ship structure.
Key words: ship     turning proces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0 引 言

船舶在水面上航行时,当航向发生改变后,需要通过转弯使船舶始终保持在指定的航向上。由此使转弯过程成为船舶运动控制的关键,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和基础[1-3]。为了深入研究船舶转弯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可以采用仿真的方法,选择适宜的控制算法,结合不同的海况,对航向角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此得到仿真结果。

1 船舶转弯过程运动模型的构建

船舶转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船体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能够为船舶优化设计提供依据[4-6]。本文运用船舶转弯过程运动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描述船体在转弯时的形态及结构特性。

1.1 坐标系

在研究船舶运动时,一般采用的都是大地坐标系(惯性坐标系),如图1所示。

图 1 大地坐标系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大地坐标系可用于描述船舶航行时的位置及姿态变化,而附体坐标系的作用是研究船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船舶运动有六自由度,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船舶转弯过程中的形态结构问题,所以可将六自由度简化为三自由度,即纵向、横向和首摇。

1.2 构建模型

为使模型满足研究要求,并简化建模过程,建模前可做以下假设:船舶为刚体,不考虑水动力与频率的关联,按照动量守恒定理,可以得出船舶的平面运动方程,具体如下:

$ \left\{\begin{aligned} m\left(\dot{u}-v r-x_{c} r^{2}\right) =X,\\ m\left(\dot{v}-u r-x_{c} \dot{r}\right) =Y ,\\ L_{z z} r+m x_{c}(\dot{v}+u r) =Z。\end{aligned}\right. $

式中:m为船舶的质量;xc为船体质心在附体坐标系内的横坐标;Izz为船体环绕z轴的转动惯量。研究船舶转弯过程的形态时,要将船体、舵机、螺旋桨等结构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变换后,便可获得船舶非线性运动模型[7-8]

波浪是水在平衡位置处产生的震动运动与能量传播,只要船舶处于水面上就会受到波浪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将波浪作用在船体上的力分为以下2种,即干扰力和漂移力。前者为一阶波浪力,具有频率高、幅值小的特点,当波浪干扰力作用于船体时,会使船舶产生相应的运动;而波浪漂移力的频率低、时变性慢,数量级相对较小,作用于船体后,会使船舶的航向产生偏移。不规则是波浪最为突出的特性之一,由此使得波浪建模难度大,在研究船舶转弯过程的状态时,可以用简谐波的线性特征,对不同形态的波浪参数进行拟合。当船舶处于不规则的波浪中进行转弯时,会受到波浪干扰力的影响,可以通过如下方法予以表示:余弦系序列权重系数法、成形滤波器法等。

2 船舶转弯过程的控制

船舶转弯过程中的形态结构研究的目的是为船舶转弯控制提供依据,确保船体在海面上能够克服波浪的影响,顺利完成转弯。在波浪的作用下,船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振荡,这样一来,常规的控制算法无法对船舶转弯过程加以控制。船舶转弯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运动特性及相应的控制算法,另一类是转弯点的环境,如风浪等。针对上述问题,业内的专家学者展开大量的研究,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选择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开发转弯过程控制器,在设计时,对恶劣的海况予以充分考虑,增加预补舵角,并通过动态航向设定的方法,实现船舶转弯控制。利用VB程序设计语言,在不同海况下,对船舶转弯过程中的形态结构进行仿真研究,以此检验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2.1 控制算法

船舶转弯过程与操纵性能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操作性能的重要指数有2个,分别为KT,其中K是指船舶转弯过程中决定力矩系数与阻尼系数之比的常数,而T是指船体绕重心竖轴的惯性矩与阻力力矩系数之比。KT还是船舶运动模型的关键参数,在转弯运动控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用于这2个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对较多,比如统计法、回归法等,实际计算中,这些算法的精度不高,影响了KT在船舶转弯过程控制中作用的发挥。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船舶的运动模型作为基础,通过模拟法,获取精确度高的KT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 \varPsi_{1}=r_{0} \cdot T,$

ψ1r0为已知量时,便可求出T值。由模拟回转实验结果可知,r0为船舶的回旋角度,在航向达到稳定状态后,ψ1即为航向值,据此便可求出T值。按照同样的方法,可求出K值。

2.2 保向舵角

假设保向为理想状态,此时船舶的转角速度X(1)为0,航向X(2)为定值。由于船舶在水面航行,不可避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为确保转弯过程中船体能够始终保持平衡状态,船舶要打一个比较小的舵角,可用δ表示,与此同时还会出现一个横漂速度,用X(0)表示,X(0)与舵角δ之间为耦合关系。波浪的出现会使原本简单的风力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可以采取模拟试验的方法,获得保向舵角。在没有数据库的前提下,利用内插法能够求出分方向的舵角,有数据库时,可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取。船舶在风浪之中处于保向航行的状态,由此可获得控制器的设置航向。在模拟试验中,将风力设为5级,分方向为0度,船舶转弯时,在没有预补控制的情况下,不同级别的风力下预补偿控制前后的保向曲线如图2所示。

图 2 不同级别的风力下预补偿控制前后的保向曲线 Fig. 2 Direction-maintaining curves before and after pre-compensation control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wind
2.3 转弯鲁棒控制

对于船舶而言,转弯控制的关键是航行方向保持控制,这个过程需要借助闭环增益成形算法来实现,该算法能够直接用于船舶转弯控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直接控制的效果不佳,究其根本原因是船舶转弯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多,如风浪流、转向角度等。为使船舶转弯过程得以简化,可对转向角分类,按照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如转向角度小时,可采用航向保持策略,而转向角度大时,要先打大舵角,当船舶转过一定的角度后,再采用航向保持策略,使船舶能够平滑完成转弯过程。除此之外,还可对船舶适时跟踪,连续不间断给出设定航向,并按照转向角度确定航向大小。航行数据输入和输出的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图 3 航行数据输入和输出的拓扑结构 Fig. 3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voyage data input and output
3 船舶转弯过程形态结构仿真

以船舶的运动模型为基础,选用Matlab软件,对船舶转弯运动过程中的形态结构进行仿真。用于仿真的船体长为171.8 m,宽为23.17 m,吃水8.23 m,波浪谱选用的是P-M波谱,运用先进的滤波算法对船舶三自由度进行优化。由于机械舵角δ受到实际限制,|δ| $\leqslant 35 $ °。当状态量给定时,输入值可以通过观测方程直接获取,而输出值由于会受到观测噪声的影响,可对传感器收集到的运动速度进行降噪处理,分别对不同海况下船舶转弯过程的形态进行仿真分析。

3.1 一级海况

在一级海况下,采用2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粒子滤波,另一种是无滤波,船舶转弯过程在2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最后均稳定在某个角度。当船舶的航向角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时,舵角会保持为0°,此时的船舶能够保持直航运动。船舶运动过程中,经过粒子滤波处理后得到的航向角与舵角的值要大于未滤波的情况,这主要与高斯分布有关,因粒子群会对权重不断调整,最终逼近各个变量的概率分布,从而得到船舶转弯运动过程中主要变量的真实值。在粒子滤波处理后,船舶航向稳定在0°,由此说明船舶处于直线航行状态,受到二阶波浪的作用,使未经滤波处理的航向角出现稳态误差。由此可知,在一级海况下,波浪虽然会对船舶的转弯过程造成影响,但程度相对较小。

在粒子滤波后,可以得到船舶航向的最大误差,当航向时间t为700 s时,航向角的偏差约等于0,说明船舶在转弯运动前处在指定的航向上。舵角的误差为4.2°,偏差绝对值<1°,据此可结合鲁棒控制,对船舶的转弯运动过程加以控制,在转弯时,减小舵机的操舵幅度,降低能耗。一级海况中,2种不同处理方式下船舶转弯运动的航向角度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图 4 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下船舶转弯运动的航向角度变化 Fig. 4 Course angle variation of ship turning motion under tw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船舶转弯的过程中,航向角会发生变化,在2种处理方式下,航向角与指定的航向角比较接近,当角度从0°变为10°后,船舶在闭环增益成形算法控制下开始转弯,当舵角达到25°后,船舶的航向被调整为新的航向角。在这一过程中,波浪对船舶转弯过程产生的影响非常小,滤波和未滤波的情况下,航向角都与指定航向接近,说明在一级海况下,经过控制,使船舶具有了良好的航向保持性能。船舶在直航运动时,整个船体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此时的航向角误差为0°,航向保持性能良好。当航向角从0°变为10°后,航向角出现了9°的误差值,这是因为在控制算法的作用下,航向角需要缓慢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逐步缩小,并在达到一定的时间节点后,航向角误差完全消失,此时说明船舶转弯完成,航向调整为新的航向角。舵角在航向角误差为0°时,它的值为1°,且保持不变,之所以会出现1°的舵角,是因为船舶需要克服波浪的影响,当舵角的误差达到25°时,通过操舵能够调整船舶的航向,并使舵角达到稳定状态。

2种处理方式下,船舶的航向都与指定的航向角接近,由此说明,一级海况下,波浪对船体形态结构的影响较小。

3.2 二级海况

在二级海况中,船舶做直航运动的过程中,当指定的航向角为0°时,在无滤波处理的前提条件下,航向角会在较大的范围内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变化的最大幅度为±8°。而经过粒子滤波后,航向角的变化范围比较小,采用鲁棒控制,可使航线角保持在±2°以内。为使船舶在二级海况下的航向靠近指定航向,需要大幅度操舵,最大舵角为25°。滤波后,舵角的幅值显著降低,通过鲁棒控制,能够使船舶在更小的舵角下,接近指定航向。与一级海况相比,二级海况对船舶的转弯运动过程影响较大,在未滤波的前提下,船舶会产生较大的航向波动,无法使航向角达到稳定状态。为控制船舶的航向角,使其接近指定航向,需要大幅度操舵。经过滤波后,船舶的航向在指定航线角的附近呈现为较小范围的波动变化,通过小幅度操舵,便可使船舶的航向得到控制。船舶在二级海况下,做转弯运动时,航向角会发生改变,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图 5 二级海况中2种不同处理方式下船舶转弯运动的航向角变化曲线 Fig. 5 Course angle variation curve of ship turning motion under two different treatment modes in secondary sea state

图5可知,船舶在2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做航向0°转弯运动时,在某个时刻将指定航向角调整为10°,通过相应的控制算法,可实现船舶从0°到10°转弯运动。受到波浪的影响,航向角出现较大的波动变化,做直航运动时,航向角最大达到8°,这是未经滤波处理的结果。经滤波后,航向角小于0.2°,航向控制性能良好。

3.3 三级海况

在三级海况下,船舶做转弯运动时,航向角会发生改变,在未经滤波时,受到波浪的影响,船舶的航向角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变化,做指定航向角为0°的直航运动时,航向角最大达到16°。通过控制算法虽然能够达到控制船舶转弯运动过程的效果,但精度略显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波浪的影响。粒子滤波后,航向角的波动变化范围在±0.2°以内,达到较好的航向控制性能。指定航向角调整为10°,实际航向角会逐渐逼近设定值,由此说明船舶的航向跟踪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转弯过程的需要。由于三级海况的波浪影响非常大,所以需要通过大幅度的操舵,才能使船舶的航向角得到有效控制,使船舶顺利完成转弯。

4 结 语

船舶转弯过程中的形态结构仿真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实际研究中,要考虑不同海况下,波浪对航向角的影响,经滤波处理后,可以消除影响,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保证船舶转弯过程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安存刚. 船舶转向速率指示器在超大型船舶港内操纵中的应用[J]. 中国水运, 2021(4): 123-125.
[2]
李小强, 程凤娟. 基于EM算法的船舶大转向航向路径跟踪控制方法[J]. 舰船科学技术, 2021(8): 43-45.
[3]
王宗开, 齐冬林, 戴官全, 等. 基于操纵试验参数下船舶运动模型动态仿真研究[J].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2): 6-13.
[4]
黄庆波, 龙望. 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在船舶转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舰船科学技术, 2019(2): 40-42.
[5]
贺益雄, 张晓寒, 胡惟璇, 等. 基于航向控制系统的船舶动态避碰机理[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8(5): 988-993,1027.
[6]
钟诚, 蒋仲廉, 初秀民, 等. 基于雷达影像的船舶转向角计算方法[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6): 983-987. DOI:10.3963/j.issn.2095-3844.2016.06.009
[7]
傅大平, 邵志伟. 满载超大型船舶在弯道突遭浓雾时的安全转向[J]. 航海技术, 2019(1): 43-47.
[8]
吴琦. 船舶转向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J]. 中国水运, 2017(4):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