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水动力研究中心,湖北 荆门 448035
2. China Special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Hydrodynamic Research Center, Jingmen 448035, China
与常规滑行艇不同,为改善滑行艇的阻力性能,双断级滑行艇通常会在艇底设置2层断级,艇体高速滑行状态下水流越过断级后会在艇底形成一个较大的气穴,导致水气分离,增大滑行面的展弦比,降低艇体浸湿面积,在保证升力的情况下能进一步提高滑行艇的阻力性能。因此,近年来双断级滑行艇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2]。
目前,针对双断级滑行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模型试验而进行。沈小红等[3]根据船模试验数据,对双断级滑行艇的阻力回归公式进行了总结。霍聪等[4]基于双断级滑行艇阻力性能开展了系列模型试验,讨论了艇体各参数对静水阻力的影响规律。孙华伟等[5]通过缩比模型试验对三体断级滑行艇的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蒋一[6-7]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开展了双断级滑行艇水动力性能的数值模拟,对双断级滑行艇的减阻机理进行了探索。
尽管双断级滑行艇的阻力性能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艇体线型的优化改进仍然依赖于水动力试验,模型的改型加工与循环试验较大程度地延长了研制周期,增大了研制成本。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FD的双断级滑行艇阻力性能优化方法,对原始线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初始结果,并根据各线型的阻力性能进行滚动式优化,将最优艇型投入模型试验,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1 数学模型在STAR-CCM+流体分析软件中,建立数值粘性水池,对双断级滑行艇的绕流场进行模拟。假定流体不可压缩,则粘性流场的连续性方程与RANS方程如下:
$\frac{{\partial {{\bar u}_i}}}{{\partial {x_i}}}{\rm{ = }}0{\text{,}}$ | (1) |
$\rho \frac{{\partial {{\bar u}_i}}}{{\partial t}} + \rho {\bar u_j}\frac{{\partial {{\bar u}_i}}}{{\partial {x_j}}} = \rho {\bar F_i} - \frac{{\partial \bar p}}{{\partial {x_i}}} + \frac{\partial }{{\partial {x_j}}}\left(\mu \frac{{\partial {{\bar u}_i}}}{{\partial {x_j}}} - \rho \overline {u_i'u_j'} \right){\text{。}}$ | (2) |
式中:
选择带旋流修正的(Realizable
本文选用的双断级滑行艇原始模型如图1所示。艇底沿纵向设置2个断级,从首至尾称之为前断级和后断级。船模总长L为2600 mm,折角线宽B为629 mm,断级高度h为1.8%B,且前后断级高度相同,断级总长l为36%L,模型重心纵向位置距尾封板为44%L,前断级至艇尾段的底部斜升角β为21°,至艇首段的艇底呈扭曲型。
考虑到双断级滑行艇在高航速下会有较大的纵倾和升沉,若采用传统的整体网格进行计算可能会因较大的旋转和平移使得计算无法进行。因此,采用重叠网格对滑行艇的粘性流场进行计算。采用区域运动的方式,为滑行艇模型建立一个小型嵌套域,在受外力之后仅小型嵌套域发生平移和转动,通过改变流场参数在计算网格中的分布,从而插值获得船体发生位移后的流场参数与网格对应关系。
图2为双断级滑行艇阻力性能的计算域,采用计算软件自带的切割体网格。由于滑行艇线型沿中纵剖面对称,为提高计算效率,计算模型选用1/2艇体。艇首距离速度入口1L,艇尾距离压力出口4 L,艇体距上边界和底部边界距离分别为1L和2L,计算域宽度设置为2L。将流场入口和尾流出口分别设置为速度入口和压力出口,艇体表面设置为无滑移壁面,流域的上下边界及侧面均设置为滑移壁面,中纵剖面设置为对称面,最大限度与艇模水池试验保持一致。
为了更精细地捕捉壁面附近流动的物理特性,需要对艇底断阶处网格进行局部加密,同时将艇体表面第一层网格节点的无因次长度y+值控制在100左右[9]。计算域网格总数为495.4万,计算时间步长选取为ΔT=L/200V(V为航速)。
2.2 计算有效性验证以双断级滑行艇原始模型的阻力试验工况作为计算初始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计算所得的结果与相应的试验值进行对比。该模型试验在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高速拖曳水池完成,通过2种结果的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可信度。
将艇模航速用无量纲化的体积傅汝德数
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对比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二者的吻合度较高,尤其是在
原始双断级滑行艇最大阻力系数达到0.291,基于最大航速
选取
将3个改型方案模型导入数值计算域进行静水阻力计算。由于优化型是在原型艇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空间外形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可在计算文件中直接将艇体作几何替换,维持原计算域的网格布置形式不变,最大限度地减小网格差异带来的计算误差。
图6为原始线型与1号优化方案的阻力系数曲线。1号方案将原始滑行艇模型尾部斜升角减小3°,并将原斜断阶改为直断阶,其余参数均保持不变。可以看出,改型后的滑行艇阻力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中低航速下效果并不明显,在
斜升角的减小及断级形式的改变对减阻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对艇底气穴并未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最高航速下减阻不超过2%。为改善艇底通气性能,考虑增大1号方案的断级角度。将断级高度由1.8%B增大至2.2%B形成2号方案,其余参数保持不变,计算所得的阻力系数曲线与1号方案进行对比,如图7所示。
图8为
2号方案最大阻力系数为0.243,考虑到计算误差的因素,仍需对艇型开展进一步优化。在验证了断级角度的增大对减阻有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将保持断级角度不变,使前断级适当前移以增大断级总长,继续增强艇底通气性,增大气穴长度。3号方案的断级总长由36%L增大至40%L,为保持断级角度不变,断级高度将从2.2%B增大至2.4%B。
提取3号方案在
通过对双断级滑行艇的原始线型进行三轮优化,3号双断级滑行艇的艇底通气性较原型得到了较大的增强,滑行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最大阻力系数计算值减小了约14.1%。将3号方案的线型投入模型试验,对滑行艇的静水阻力性能及阻力优化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从图11所示的阻力对比可知,优化计算得到的阻力曲线与模型试验结果变化趋势相同,吻合度较高,平均误差为5.21%,最大误差为9.68%。在
通过调整部分艇型参数,对各轮方案开展数值模拟计算,最终得到了满足技术要求的合理线型。艇体参数优化对阻力性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效果,而重心位置、断级高度、断级角度和断级长度等对滑行艇的阻力性能的影响是交互的[3-7],通过系列优化可能获得性能更佳的艇体线型。由于本文旨在验证数值优化方法的可靠性,因此在满足滑行艇技术指标的基础上仅优化至3号线型。
4 结 语针对双断级滑行艇的静水减阻问题,本文提出基于CFD的阻力性能优化方法,对双断级滑行艇进行多参数滚动式优化,最终得到了满足技术要求的艇体线型。通过最优线型的模型水池试验,验证了最优艇阻力性能的计算准确性及数值优化方法的可靠性。建议双断级滑行艇的艇尾斜升角不超过18°,断级高度不低于2.4%B,断级总长不低于40%L,由于各参数对双断级滑行艇的阻力性能存在耦合影响,参数的取值可以根据具体的艇型及其技术指标展开深入优化。
对于高航速的双断级滑行艇而言,数值计算结果较试验值普遍偏小,基于计算精度的考虑,建议为最大阻力系数的计算值保留至少10%的误差裕度,以满足实际艇体的阻力指标。此阻力性能优化方法的提出,将对双断级滑行艇在型线设计阶段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数值优化方法将大幅度减少模型加工次数及循环试验周期,对缩减滑行艇的研制成本和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
GARLAND W R. Stepped planning hull investigation[J]. Transactions-Society of Naval Architects and Marine Engineers, 2012, 119: 448-458. |
[2] |
MICHAEL V M. Numerical modeling of cavity flow on bottom of a stepped planning hull[C]//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vitation. Ann Arbor,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12: 903-907.
|
[3] |
沈小红, 吴启锐, 肖笛, 等. 双断级滑行艇的阻力回归公式[J]. 中国舰船研究, 2010, 5(2): 59-63. |
[4] |
霍聪, 杨俊, 董文才. 双断级滑行艇静水阻力性能影响因素[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2, 24(5): 21-24. |
[5] |
孙华伟, 黄德波, 邹劲, 等. 断阶3体滑行艇阻力试验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40(1): 86-89. |
[6] |
蒋一, 孙寒冰, 邹劲, 等. 双断级滑行艇水动力特性数值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4): 74-78. |
[7] |
蒋一, 杨东梅, 孙寒冰, 等. 断级对三体滑行艇水动力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2): 12-16. |
[8] |
约翰D. 安德森.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及其应用[M]. 吴颂平, 刘赵淼, 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
[9] |
王硕, 苏玉民, 庞永杰, 等. 高速滑行艇CFD精度研究[J]. 船舶力学, 2013, 17(10): 1107-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