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部分的水声通信、定位及导航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多系统共同作业时,这种功能单一的工作模式会经常出现不能兼容、作业距离受限等问题[1]。除此之外,在海上试验过程中目前还难于实现对水下航行目标的指挥通信功能,难以满足水下长时复杂任务的作业需求[2]。
本文通过设计具有主/被动水下兼容定位技术的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潜标装备,搭配浮标平台组成浮-潜标,形成水声定位、导航和通信一体化组网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区域快速部署组网,面向百平方千米级海域提供水下定位、导航和通信服务。
1 系统组成与方案设计 1.1 系统组成水声定位、导航和通信一体化组网系统将4个浮-潜标布设在一个正方形海域的4个顶点上。相邻节点间距10 km,可对10 km×10 km范围内的多个用户提供导航定位通信功能,最大通信区域范围为20 km×20 km。该网络系统的规模也可以较充分地验证网络化水下导航技术,以及对水下多目标协同作业环境的保障能力。系统由浮潜标通信定位分系统、指挥控制分系统和用户终端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作为基本构成单元的“浮-潜标”是由浮标体、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潜标、无线电通信设备、太阳能电池供电模块、航标灯等部分构成[3],如图2所示。其中,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潜标是实现水下通导一体的关键设备。该设备将采用通信与导航共用、功能集成、信号兼容、模块化的方法进行设计,实现通信与高精度导航功能的集成。
指挥控制分系统是该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通过对水面水下工作平台的信息汇集、拓扑规划、态势显示、状态管控,形成系统信息的一体化综合管控能力及水面、水下作业平台的指挥能力。
用户终端分系统为用户终端设备提供信息传输和定位服务[4]。用户终端设备进入通信导航网络的覆盖范围后,即通过浮潜标与指挥中心建立通信链路,指挥中心通过模块式水声通信定位设备获取用户位置信息。
1.2 系统组网方案系统网络架构由水下自组网和水上无线电通信两部分组成[5]。水下自组网通过水声通信技术进行组网,水上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浮标与岸基的通信,系统组网示意图如图3所示。
1)水下自组网
如前所述,4个浮标分别布设在正方形海域的4个顶点。浮标间通过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潜标设备实现水声组网通信[6],相邻节点间距10 km,可对10 km×10 km范围内的多个用户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通信功能,最大通信区域范围为20 km×20 km。
2)水上无线电通信
浮标是实现水下通信和水上通信的枢纽,每个浮标都配置无线电通信设备。水声通信定位设备获取的信息通过水下电缆发送至浮标平台,再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转发至船载指控系统。水上无线电通信示意图如图4所示。
百平方千米级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的典型功能流程如图5所示。指挥控制中心的管控指令通过卫星链路传输至海面浮标,再通过浮标将信息转入水下,潜标之间通过水声通信进行多跳转发,最后到达水下用户终端。反之,水下用户终端的状态信息与感知数据也可反向传输至指挥控制中心。
系统被部署在指定海域后,浮标北斗设备测量得到的浮标位置信息,通过有缆方式传输至浮标下的水声通信定位设备,完成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潜标位置标定。水下网络最初的拓扑关系建立后,水下用户进入网络的覆盖范围,当需要向船基或岸基上报位置信息时,声学唤醒潜标上的水声通信定位设备并经身份认证后接入水下网络,所需传输的信息在水下直接或以多跳方式达到某个浮标节点,再通过水面以上的无线电方式发送至船基或岸站,完成主动导航功能。水下用户通过水声通信技术获得潜标的位置信息,通过时延测距技术获得水下用户与潜标之间的距离,解算出水下用户自身的位置,实现水下被动定位功能。
2 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潜标设计 2.1 潜标功能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潜标是实现组网系统的核心装备,其中水下数据通信定位单元由换能器、数字电路、功放电路、前放电路、接口电路、电子舱体等组成。在浮标端,由浮标体内电池向水声通信定位设备供电。其主要功能有:
1)水声通信
对信息进行编码、调制、组帧,实现通信信号发射;对接收信号进行复带移、同步、解调和解码,实现通信信号接收。
2)水声组网
达成岸船监控中心与潜器或潜标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具有冲突避免媒质接入控制功能,以及支持多跳和路由重构功能。
3)水声定位
包含主动定位与被动导航2种模式。
2.2 潜标组成一体化潜标系统硬件包括浮标、潜标和外部电池。系统主体为潜标,包括收发合置水声换能器、信号处理部件(模拟预处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电源模块)、协议处理部件(协议处理板、深度计及水听器)、收发转换及匹配板、功率发射板[7]。系统结构如图6所示。
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潜标内部结构包括电子舱、电池组、收发合置换能器、水听器、深度计和接口等主要部件,由浮标体内电池通过水密缆给潜标供电。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
一体化组网系统具有主动导航、被动定位2种定位模式。
3.1 主动导航工作方式潜器周期性发射询问信号,接收4个浮潜标返回携带位置信息的应答通信信号,通过应答测距获得与各浮潜标间距离
$ \left\{ {\begin{array}{*{20}{c}} {{{({x_1} - {x_s})}^2} + {{({y_1} - {y_s})}^2} + {{({z_1} - {z_s})}^2} = d_1^2}\text{,}\\ {{{({x_2} - {x_s})}^2} + {{({y_2} - {y_s})}^2} + {{({z_2} - {z_s})}^2} = d_2^2}\text{,}\\ {{{({x_3} - {x_s})}^2} + {{({y_3} - {y_s})}^2} + {{({z_3} - {z_s})}^2} = d_3^2}\text{,}\\ {{{({x_4} - {x_s})}^2} + {{({y_4} - {y_s})}^2} + {{({z_4} - {z_s})}^2} = d_4^2}\text{。} \end{array}} \right. $ |
潜器不发声,4个浮潜标在同一时刻
$\left\{ \!{\begin{array}{*{20}{l}} {{{({x_1} - {x_s})}^2} + {{({y_1} - {y_s})}^2} + {{({z_1} - {z_s})}^2} = {c^2} \times {{\left( {t_1^{}{\rm{ - }}{t_0}} \right)}^2}}\text{,}\\ {{{({x_2} - {x_s})}^2} + {{({y_2} - {y_s})}^2} + {{({z_2} - {z_s})}^2} = {c^2} \times {{\left( {t_2^{}{\rm{ - }}{t_0}} \right)}^2}}\text{,}\\ {{{({x_3} - {x_s})}^2} + {{({y_3} - {y_s})}^2} + {{({z_3} - {z_s})}^2} = {c^2} \times {{\left( {t_3^{}{\rm{ - }}{t_0}} \right)}^2}}\text{,}\\ {{{({x_4} - {x_s})}^2} + {{({y_4} - {y_s})}^2} + {{({z_4} - {z_s})}^2} = {c^2} \times {{\left( {t_4^{}{\rm{ - }}{t_0}} \right)}^2}}\text{。} \end{array}} \right. $ |
本文设计集水声定位、导航和通信一体化组网系统,描述了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该组网系统的核心设备—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潜标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供主动导航及被动定位2种定位模式的解算方法。利用该组网系统最大可形成100 km2范围内海域的定位导航和400 km2范围内海域通信能力,为区域内水下有人/无人、固定/移动多类水面水下作业平台提供通信及定位导航服务。
[1] |
周磊, 张锴. 水下综合通信定位识别一体化技术研究[J]. 现代导航, 2015, 6(3): 310-312. |
[2] |
许昭霞, 王泽元. 国外水下导航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 舰船科学技术, 2013, 35(11): 154-157.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13.11.035 |
[3] |
Benedetto ALLOTTA, Andrea CAITI, Riccardo COSTANZI, et al. Cooperative navigation of AUVs via acous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field experience with the Typhoon vehicles[J]. Autonomous Robots, 2016, 40(7): 1229-1244. |
[4] |
刘林泉. 水声综合测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
[5] |
张光普, 梁国龙, 王燕, 付进. 分布式水下导航、定位、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J]. 兵工学报, 2007(12): 1455-1462. DOI:10.3321/j.issn:1000-1093.2007.12.011 |
[6] |
Dale GREEN.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and modem-based navigation aids[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7, 4809(1): 474-481. |
[7] |
房伟, 水下通信网络及其自定位的系统设计与实现[D].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 2015
|
[8] |
孙宗鑫. 分布式远程水声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
|
[9] |
Thomas GLOTZBACH, Teuku Reza Auliandra ISMA and Christohp AMENT. An approach to combine methods for cooperative navigation and optima sensor placement in marine robotics[J]. IFAC-PapersOnline, 2015, 48(16): 10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