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舰船通海管路系统中,海水泵运转、介质流动等因素常常导致较大的振动能量向船体结构传递,从而降低舰船声隐身性能[1]。而隔振器作为舰船领域的重要减振降噪元件,可以有效地阻碍激励力向隔振器下端的传递,降低振动能量向船体结构传递,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舰船通海管路系统中[2-4]。虽然隔振器在实际使用前,从隔振参数、布置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多重考虑[5-6],但是在以往舰船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现隔振器实际变形值超过允许变形值,导致隔振效果不好,进而影响通海管路系统的整体声学性能[7]。因此,本文选取通海管路系统中不同型号隔振器为对象,分别测量了隔振器在不同阶段的变形情况,掌握隔振器的变形规律,从而为制定浮筏及双层隔振设备与管路安装工艺奠定技术基础。
1 隔振器型号和安装方式本试验中选用的隔振器共有4种型号,分别为BE-160,6JX-200,BE-85,6JX-70,如图1所示。每种型号的隔振器各取2个,将BE-85型隔振器编为1号和2号,6JX-70型隔振器编号为3号和4号,6JX-200型隔振器编号为5号和6号,BE-160型隔振器编号为7号和8号。
为了减小25 t和100 t海水泵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舱壁的程度,在双层隔振装置和舱壁之间侧挂安装BE-85型隔振器,双层隔振装置和25 t海水泵之间垂向安装6JX-70型隔振器,浮筏和浮筏基座之间垂向安装6JX-200型隔振器,以及海水泵和浮筏之间侧挂安装BE-160型隔振器。隔振器的具体安装方式,如图2所示。
本次试验工况参照实艇工况进行,共分为2种工况,如表1所示。
本次采用跟踪仪和游标卡尺2种工具进行测量,首先,架设跟踪仪,建立统一坐标系如图3所示。其中沿船体宽度方向建立X轴,沿船体长度方向建立Y轴,沿船体高度方向建立Z轴。然后,利用跟踪仪对隔振器上各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分阶段进行采集。同时,结合试验现场情况,若跟踪仪无法采集数据的测点,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补充测量。
与隔振元件变形阶段相对应,本次测量共分3个阶段完成,即第1阶段为设备安装后管路安装前,分4次测量隔振器变形情况;第2阶段为设备及管路安装后系统运行前,分3次测量隔振器变形情况;第3阶段为系统运行后,分3次测量隔振器变形情况,即本次试验共分10次进行。
4 试验测量结果分析 4.1 25 t海水泵安装所用隔振器变形测量结果分析25 t海水泵安装过程中涉及到的隔振器有BE-85型和6JX-70型,对应的隔振器编号为1~4。现将工况1情况下3个阶段的10次测量变形数据进行整理,如图4和图5所示。
由图4可知,第1阶段,设备安装后管路安装前,1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均不大,即变形幅度在±0.4 mm范围内,2号隔振器在X,Y两方向先发生压缩变形后发生拉伸变形,Z向的压缩变形逐渐增大,但是变形幅度均在−0.5~0.3 mm范围内。在该阶段,尽管1,2号隔振器都承受设备、双层隔振装置的重力作用,但是1,2号隔振器的安装位置不同,导致2个隔振器的受力情况不同,变形情况也不同,但是变形值均较小。
第2阶段,在管路刚安装完成时,从第4次与第5次的变形值对比结果得知,1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值突然增大,即1号隔振器在X,Y向受到明显的拉伸变形,在Z向受到明显的压缩变形,其最大压缩变形值为1.28 mm。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1号隔振器在X,Y向的拉伸变形值慢慢地增大,在Z向的压缩变形值慢慢地减小。2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均受到拉伸变形,其中X,Y向的拉伸变形非常显著。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2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拉伸变形值均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其中Y向的变形值达到0.8 mm。由此可以看出,在管路安装过程中,由于受到强烈的施工外力作用,使得1、2号隔振器发生明显地变形。同时,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由于整个海水管路系统的设备、管路等安装位置趋于稳定,因此隔振器的受力逐渐趋于定值,变形也逐渐趋于稳定。
第3阶段,系统刚开始运行时,1号隔振器在Y,Z两向的变形趋势均无明显变化,而在X向的变形值突然减小,但是减小幅度仅为0.16 mm。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1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慢慢地发生拉伸或收缩变形,但是变化幅度不大。2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变化幅度均很小。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管路系统海水的运动、2号隔振器上各种作用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2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值均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在该阶段,
最后,综合分析1号和2号隔振器在3个阶段的变形情况,得知1号隔振器的最大变形为2.238 mm,2号隔振器的最大变形为0.7791 mm。
从图5可知,第1阶段,即设备安装后管路安装前,3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幅度不大,均在−0.8~0.2 mm范围内。4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幅度也不大,均在−0.3~0.5 mm范围内。这表明设备质量、双层隔振装置质量等因素对3号和4号隔振器变形影响不大。
第2阶段,在管路刚安装完成时,对比第4次与第5次的变形值,可以得知3号隔振器在X,Y两向受到明显的拉伸变形,而在Z向受到显著的压缩变形,其压缩变形峰值达到−3.65 mm。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3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也会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4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均受到拉伸变形,其中X向拉伸变形非常显著,拉伸值达到2.08 mm。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4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也会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
第3阶段,系统运行阶段,3号和4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均无明显变化,这表明系统运行对3号和4号隔振器的变形影响不大。
最后,综合分析3号和4号隔振器在3个阶段的变形情况,得知3号隔振器的最大变形为3.79 mm,4号隔振器的最大变形为2.23 mm。
4.2 100 t海水泵安装所用隔振器变形测量结果分析100 t海水泵安装过程中涉及到的隔振器有BE-160型和6JX-200型,对应的隔振器编号为5~8。现将工况2情况下3个阶段的10次测量变形数据进行整理,如图6和图7所示。
从图6可知,第1阶段,即设备安装后管路安装前,5号和6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均很小,这表明100 t海水泵给隔振器的间接作用力、浮筏和浮筏基座给隔振器的直接作用力均对5号和6号隔振器的变形影响不大。第2阶段,在管路刚安装完成时,5号和6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均会发生不同程度地拉伸或收缩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5号和6号隔振器的变形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化不大。第3阶段,系统运行阶段,5号和6号隔振器的变形值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化不大。最后,综合分析5号和6号隔振器在3个阶段的变形情况,得知5号隔振器的最大变形为7.46 mm,6号隔振器的最大变形为7.75 mm。
从图7可知,第1阶段,设备安装后管路安装前,7号和8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的整体变形均很小,这表明海水泵安装对7号和8号隔振器变形影响不大。第2阶段,在管路刚安装完成时,7号和8号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均会发生不同程度地拉伸或收缩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7号和8号隔振器的变形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化均不大,只是发生略微地波动。第3阶段,系统运行阶段,7号和8号隔振器的变形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化也不大,这说明系统运行对7号和8号隔振器的变形影响不明显。最后,综合分析7号和8号隔振器在3个阶段的变形情况,得知7号隔振器的最大变形为2.24 mm,8号隔振器的最大变形为1.99 mm。
从25 t海水泵、100 t海水泵安装阶段的隔振器变形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第1阶段、第3阶段的隔振器变形较小,这表明在隔振器选型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其受力也比较均匀,不会发生异常变形。第2阶段管路安装对隔振器影响较大,故应采取一定的工艺控制措施,避免由于管路安装而致使设备隔振器发生较大变形,从而保障隔振器的隔振效果能充分发挥。
5 结 语1)在设备安装后管路安装前,隔振器变形均不大,这表明设备重力、双层隔振装置重力等因素对隔振器变形影响不大。
2)在管路刚安装完成时,隔振器在X、Y、Z三个方向均会发生明显的拉伸或压缩变形,这表明管路安装的机械外力对隔振器变形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隔振器变形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
3)在系统运行阶段,隔振器变形在X、Y、Z三个方向均无明显变化,表明设备运行对隔振器变形影响不大。
[1] |
徐建龙, 张盛, 潘国雄, 等. 舷侧阀通海口结构形式对声学性能的影响[J]. 中国舰船研究, 2016, 11(2): 90-97. DOI:10.3969/j.issn.1673-3185.2016.02.012 |
[2] |
许锐, 徐建龙, 郭宁. 隔振器不同安装工艺对浮筏声学性能的影响[J]. 舰船科学技术, 2014(8): 98-103.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14.08.019 |
[3] |
尹志勇, 孙志东. 一种船舶液态管路系统振动频域响应预报方法[J]. 船舶力学, 2013, 17(11): 1352-1360. DOI:10.3969/j.issn.1007-7294.2013.11.016 |
[4] |
王育平, 彭旭. 船舶通海管路系统振动的理论与试验分析[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4(6): 18-21. DOI:10.3969/j.issn.1006-1355.2004.06.005 |
[5] |
胡泽超, 何琳, 李彦. 隔振器分布对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J]. 舰船科学技术, 2016, 38(11): 48-52. |
[6] |
谢耀国, 曲先强, 崔洪斌, 等. 船用振动隔振器性能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10): 46-50. DOI:10.3969/j.issn.1002-4956.2015.10.013 |
[7] |
张生乐. 隔振设备与管路安装工序及静置时间对隔振系统变形影响研究报告[R]. 武汉: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