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托法,是指利用安装船舶载运海上平台上部组块进入导管架槽口,依靠潮位、船舶调载与升降机构等方式,实施平台上部组块重量的转移,完成组块与导管架对接的安装技术。浮托安装技术是海洋平台组块安装的广泛采用的安装方式之一。世界上第1个浮托安装由1983年PHILIPS MAUREEN 项目进行,该项目将18 600 t的生产平台上部组块安装成功。国内第1个浮托安装由中海油在2005年实施成功,该项目将7 200 t的渤海南堡35-2油田中心平台整体安装到导管架上[1 – 4]。经过10余年的技术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组块采用浮托安装法安装。它具有起重能力大,组块陆地完整性程度高,海上施工周期短,适用范围广,操作安全等特点。从海域的应用上看,首先在中国的渤海开展浮托安装,2013年又在南海荔湾3-1气田完成26 000 t组块的浮托安装,实现了国内浮托安装技术从渤海拓展到南海和从浅水拓展到深水。由于东海海况相对于南海海况更加恶劣等因素,大型组块浮托安装尚未在东海海域实现。浮托法分为普通浮托(系泊定位)和DP浮托2种方式。本文参考西非、北海等海域浮托安装案例,对东海海域的环境特点进行分析;对普通浮托和DP浮托这2种浮托方式的优劣、对应浮托船舶及其对东海海域浮托安装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论证。
1 环境条件分析热带气旋其按照强度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对经东海某油田300 nm范围内的热带气旋数量统计,年平均台风个数为5.4个。7~9月每个月平均1~2个台风,4~6月每个月平均台风数量小于1,因此4~6月更适合进行浮托安装。对东海台风中心路径进入东海作业区区域内的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平均台风影响时间为42 h(最长为270 h,最短为6 h)。
由于浮托作业环境条件的波高通常取在2 m波高以内,因此在0~2 m HS范围内,通过选取渤海,南海及东海海域3个海域的典型油田的波浪散布图(包含涌浪),分析东海海域环境条件的特点。对比3个海域的波浪散布数据发现,渤海海域某油田,2 m波高范围内最大周期TS为8 s,波高小于1 m的概率为89%。南海海域某油田,2 m波高范围内最大周期TS为8 s,波高小于1 m的概率为43%。而东海海域某油田2 m波高范围内TS最大可达18.3 s。东海由于涌浪较多,导致小波高下波浪周期变化范围较大,是其他海域波浪周期变化范围的2.3倍。小波高也相对较少,波高小于1 m的概率只有13%。国内相关文献[5 – 8]也表明中国3个海域(渤海、南海和东海海域)的波浪能量分布,东海浪高较大,存在明显涌浪,不利于海上浮托安装。如图1所示,中国四大海域中,其他海域月作业概率均有大于50%的月份,而东海环境条件最差,浮托作业概率最低,全年的月作业概率均低于50%作业概率。
普通浮托方法指采用普通驳船进行浮托安装,采用系泊系统进行船舶定位的浮托安装方法,对应的国内的安装船舶有HYSY221,HYSY228,HYSY229等。通常采用MOSES等时域分析软件进行浮托分析。
DP浮托,又叫动力定位浮托,指浮托时采用电脑控制自动保持船舶位置与首向角的先进定位系统。DP浮托方法的优势为施工流程和施工前的准备简单,浮托作业时间段,作业效率较高,更低的海上运输时间和风险,不受作业海域水深限制和海底管线影响。对应的国内安装船舶有HYSY278,“康盛口”等。除了采用MOSES等时域分析软件进行浮托分析之外,还需要采用动力定位系统控位能力模拟技术等手段进行DP浮托分析。世界首例动力定位浮托安装项目为2003年7月“泰安口”在泰国湾水域安装的近9 000 t重的BUNGA RAYA A上部模块,国内首例动力定位浮托安装项目为2014年5月由海洋石油278在南海成功实施的HZ25-8中心平台项目。动力定位船舶浮托安装操作中,省去系泊系统的布置和连接,且其费用不会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动力定位船舶具有自航能力,节约船天数,并且航行安全性更高,且在浮托安装过程中无需拖轮协助,节省了船舶费用。动力定位船舶在浮托安装过程中压载能力强,精准对接能力强,可使常规浮托安装所需的6 h降低为3 h,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安装作业安全性高,所需安装气候窗更易满足,在南中国海恶劣环境条件下进行浮托作业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海洋石油228/229/278进行浮托分析,其主尺度参数如表2所示。
考虑浮托组块重量为15 000 t,重心高度相对海图水深31.81 m,计算所用导管架刚度为10 000~20 000 t之间。由于波浪大周期会产生更大的船舶运动和碰撞力,统计8 s以上波浪的4~9月不同方向的分布概率,SE方向来的大周期概率最大,故平台北方向及迎浪方向考虑为SE方向。
本文基于HYSY278/229/228进行东海浮托可行性分析。经调研分析确定浮托可行的标准为:LMU插尖的垂向运动幅值不大于0.8 m,水平运动幅值不大于0.8 m,碰撞力大小符合船体及导管架强度设计能力,以及满足浮托船舶定位能力要求。基于278/229/228的运动性能,东海环境条件,高位浮托及浮托作业可实施性,从低到高给出多组浮托环境条件;搜索能够满足浮托可行标准的最大浮托环境条件。
3.1 浮托频域分析分别建立HYSY228/229/278的船舶模型,采用MOSES软件进行频域RAO计算,比较3艘浮托船舶的运动性能。
HYSY278的组块拖航布置如图3所示,组块B轴距离船尾86.8 m。采用MOSES软件计算得到驳船重心垂荡及LMU碰撞点处各自由度RAO。计算表明,HYSY278 5–10 s横浪下横摇和纵摇RAO分别达到0.14 °和0.06 °,LMU处垂荡耦合了运动中心处横摇、纵摇、垂荡3个方向运动,所以具有更大的运动幅值,LMU处垂荡RAO幅值从运动中心处的1.1 m增加到1.7 m。HYSY229的组块拖航布置图如图4所示,组块B轴距离船尾117 m。计算表明,HYSY229 5–10 s横浪下横摇和纵摇RAO分别达到1 °和0.16 °,LMU处垂荡耦合了运动中心处横摇、纵摇、垂荡3个方向运动,所以具有更大的运动幅值,垂荡RAO幅值从1.1 m增加到2.7 m。HYSY228的组块拖航布置图如图5所示,组块B轴距离船尾104 m。计算表明,HYSY228 5–10 s横浪下横摇和纵摇RAO分别达到1.11 °和0.12 °,LMU处垂荡耦合了运动中心处横摇、纵摇、垂荡3个方向运动,垂荡RAO幅值从1.1 m增加到3.4 m。
如图6所示,HYSY278/229/228 3条船的运动中心处的垂荡RAO接近,在5–10 s范围内,HYSY229由于尺度较大,垂荡幅值最小,HYSY278和HYSY 228垂荡RAO接近。如图7所示,LMU碰撞点处,由于HYSY 229/228为T型驳,组块偏向船宽较窄的船首布置,而不是在船舶中心处布置,且横摇纵摇较大,组块LMU处耦合纵摇及横摇因素,垂荡RAO幅值比HYSY 278大,从而导致HYSY 278可适应的浮托环境条件较其他两船更高。大周期环境条件下,HYSY 278的浮托性能比HYSY 228/229更好。
在浮托频域分析的基础上,对HYSY278/229/228开展时域计算,分别针对3条浮托驳船进行建模分析[9 – 10],并对频域结果进行验证。
参考以往项目给出多组环境条件,根据统一的浮托判断标准以及278动力定位能力,反推计算得出HYSY278在东海海域的浮托安装环境条件如表4所示。和表3中的HZ25-8项目相比,环境条件有所提高。
HYSY278进退船分析采用时域耦合分析软件DPTIMED,计算得出进船时船尾处运动为–3.53 m,进船导向形式需特殊设计以满足进船要求;护舷碰撞力达到830 t,接近护舷的设计极限。在该环境条件下的浮托安装,需更换横荡护舷改善船侧受力性能,并增加护舷冲程。采用MOSES进行对接分析,计算得出在表4中所述环境条件下,对接时LMU最大水平运动幅值为0.45 m,垂向上最大运动为0.75 m。因此,进船插尖需特殊定制,LMU高度增加为0.7 m,捕捉半径增加为0.7 m。当环境条件更大时,LMU插尖运动幅值及碰撞力太大,技术方案不可行。
根据统一的浮托判断标准以及HYSY229强度情况,采用浮托可行判断准则,反推得出HYSY229在东海海域的浮托安装环境条件如表5所示。和荔湾3-1项目相比,环境条件有所提高。HYSY229虽然主尺度比HYSY278大,但是由于组块不是放在船体中心位置,导致其横摇较大,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LMU碰撞点处运动更大,不利于浮托。其适应的最大的浮托环境条件小于HYSY278。采用MOSES软件进行浮托进退船工况的计算,环境条件增加后(见表5),垂向最大运动幅值增加为0.75 m,单腿碰撞力最大为851 t。为满足增加的环境条件的要求,HYSY229需重新购置船侧护舷,考虑新购部分系泊设备及将原有系泊设备移回HYSY229的部分费用。进船插尖需特殊定制,LMU高度增加为0.7 m,捕捉半径增加为0.7 m。
HYSY228是比HYSY229尺度更小的T型驳船,不具备DP能力,抵御环境条件的能力更差。HYSY228其船宽为36 m,要求导管架槽口宽40 m。通过环境条件搜索,反推得出其适应的作业条件如表6所示,比HYSY228以往应用的浮托环境条件有所提高,小于HYSY278及HYSY229的浮托环境条件。
HYSY228在通常渤海浮托环境条件下,LMU处水平方向最大运动幅值为0.13 m,垂向最大运动幅值为0.11 m。环境条件增加后,水平方向最大运动幅值为0.44 m,垂向最大运动幅值为0.73 m,单腿碰撞力最大为905 t。采用提高后的浮托环境条件后,为了满足海上定位及碰撞力的要求,HYSY228的护舷和系泊系统需重新设计购置,HYSY 228原有护舷碰撞量程太小,需采用量程更大的护舷。系泊系统采用8根缆,并增购部分锚机和系泊缆。进船插尖需特殊定制,LMU高度增加为0.7 m,捕捉半径增加为0.7 m。
4 浮托作业率根据HYSY278船浮托作业环境条件要求及平台方位,采用2/1.25/0.75 m环境条件后,浮托作业概率提高为42%,仍小于50%。分别计算HYSY278船连续24 h,36 h和48 h进行浮托作业的作业窗口,统计数据见表7。不同年份气候数据极不稳定。4~6月为通常的作业月份,以2015年为例,仅4月2个,5月1个。作业时间缩短为36 h或24 h后,气候窗每个月最多增加到7个。气候窗结果受浮托作业时间影响较大。根据南海某海域风浪流数据,进行了环境条件相同的持续时间为48 h的统计(见表8)。南海基本上每个月都能保证至少1次的作业窗,在相同的作业条件要求下,东海作业环境要比南海作业环境差。
参考南海某项目采用HYSY229进行浮托的具体工期,浮托工期考虑3天作业窗口(见表9)。
采用HYSY229船浮托作业环境条件要求及平台方位进行作业概率统计,得出逐月最大作业概率为37%。根据HYSY229船浮托作业环境条件要求,分别计算了HYSY229船连续48 h,60 h和72 h进行浮托作业的作业窗口(见表10)。如按照浮托作业72 h考虑,大多数年份1年仅有1个月有1个作业窗口,有的全年都没有作业窗口。在东海采用HYSY229进行浮托,一旦错过作业窗口,需要等待1年再进行安装的风险较大。由于HYSY229需要锚系连接工作,浮托作业期更长,其作业窗口小于HYSY278。考虑提高浮托作业效率,假设采用HYSY229进行浮托的持续时间缩短为60 h或者48 h,作业窗口有所增加,
采用HYSY228船浮托作业环境条件要求及平台方位进行作业概率统计,得出逐月的浮托作业概率最大为36%,是3艘船中浮托作业概率最低的。由于HYSY228和HYSY229浮托作业环境条件接近,浮托作业窗口统计数据与HYSY229相同。
5 费用对比采用HYSY278,HYSY229和HYSY228进行浮托安装,和吊装方案相比,导管架和组块等的钢材总量分别多出2 930 t,2 630 t和2 130 t。除钢材差异,浮托方案还多出相关的护舷、系泊系统、LMU、DSU等专利件费用。根据环境条件及船体、导管架、护舷、系泊系统受力,需对船舶进行改造,包括更换横荡护舷改善船侧受力性能,并增加护舷冲程,进船插尖需特殊定制,LMU高度增加为0.7 m,捕捉半径增加为0.7 m等工程量,如表11所示。将组块吊装方案、HYSY278浮托方案、HYSY228浮托方案和HYSY229浮托方案进行投资差异分析,组块吊装方案和HYSY228,HYSY229方案基本持平,由于HYSY278船价略贵,导致采用HYSY278进行浮托比组块吊装方案费用略高。
本文以东海海域为研究背景,基于15 000 t组块,按照水深100 m开展研究工作。考虑动力定位浮托和传统高位浮托2种形式,针对HYSY228,HYSY229,HYSY278开展东海海域浮托可行性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东海浮托环境条件中,波浪周期特别是横浪方向的周期显著增加,大幅提高浮托对接时驳船的运动及对导管架的碰撞力,给浮托技术带来挑战。
2)分析表明,在HYSY278/229/228三艘船中,HYSY278的运动性能最优,可以抵御的浮托作业环境条件最大,且由于其动力定位性能,作业窗口最多。在技术上相对最优。即使采用HYSY278浮托,最大作业概率为42%,每月作业窗口很少,仍然面临“如错过当月的气候窗,就得等下1年才能进行浮托安装,油田推迟投产”的风险。综合考虑作业窗、台风、及浮托所需时间,浮托方案仅建议每年的5月份进行,4月和6月作为备选。
3)东海浮托取决于安装团队的安装效率,HYSY278浮托作业时间从48 h缩短到24 h后,5月的平均作业窗口从2个增加7个。
4)涌浪明显的西非,实施过多个浮托项目,该海域有详细的涌浪数据可用于浮托设计。需加强对东海涌浪数据的掌握,积累2~3年以上的风浪流实测数据,根据油田具体的涌浪方向确定浮托作业方位,提高浮托作业概率,为东海浮托安装做好技术储备。
[1] |
伦灿章. 浮托法工程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船海工程, 2017, 46(2): 124-128. DOI:10.3963/j.issn.1671-7953.2017.02.029 |
[2] |
张广磊, 刘旭平. 中国东海涌浪对浮托设计的影响[J]. 船海工程, 2017, 46(5): 42-45. DOI:10.3963/j.issn.1671-7953.2017.05.011 |
[3] |
葛洪亮, 李欣. 浮托安装进船过程中护舷碰撞力实测研究[J]. 海洋工程, 2016, 34(3): 19-27. |
[4] |
王文娟, 王树青, 李思强. 海洋平台浮托安装的数值实验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3): 86-91. |
[5] |
原庆东. 陆丰7—2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低位浮托安装关键技术[J]. 中国海上油气, 2016, 28(1): 120-125. |
[6] |
廖红琴, 蔡元浪. 大型平台冬季浮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 中国造船, 2014, 55(1): 158-163. LIAO Hong-qin, CAI Yuan-lang. W inter float-ov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for a large platform[J]. Shipbullding of CHⅡNA, 2014, 55(1): 158-163. DOI:10.3969/j.issn.1000-4882.2014.01.019 |
[7] |
张广磊, 杜瑜, 杨小龙, 等. 对接装置在海洋平台安装中的设计和应用创新[J]. 中国海洋平台, 2015, 30(4): 20-24. DOI:10.3969/j.issn.1001-4500.2015.04.005 |
[8] |
王飚, 杨小龙, 张广磊. 动力定位驳船浮托安装关键技术及其在东海适用性分析[J]. 中国造船, 2017, 58(1): 162-169. WING Biao, YANG Xiao-long, ZHANG Guang-lei. Key technologies of DP float-over installation and corresponding feasibility analysis in the east China sea[J]. Shpbuiuding of China, 2017, 58(1): 162-169. DOI:10.3969/j.issn.1000-4882.2017.01.018 |
[9] |
张火明, 张晓菲, 杨建民. 基于优化思想的多成分系泊缆静力特性分析[J]. 舰船科学技术, 2010, 32(10): 114-121. ZHANG Huo-ming, ZHANG Xiao-fei, YANG Jian-ming. Stat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multi-com ponent mooring line based on optim ization thinking[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32(10): 114-121.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10.10.029 |
[10] |
方子帆, 余红昌, 郑小伟, 等. 浮标系泊结构的参数优化匹配方法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17, 39(11): 69-74. FANG Zi-fan, YU Hong-chang, ZHENG Xiao-wei, et al. Research 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matching method of buoy mooring structure[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39(11): 69-74.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17.1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