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科学技术  2018, Vol. 40 Issue (8): 110-113   PDF    
窄裂纹通道流动特性数值计算研究
张德奎1, 李少丹2, 林原胜2     
1. 海装广州局,广东 广州 510310;
2.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热能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 管道裂纹泄漏率预测是破前漏技术的应用基础,窄缝裂纹流道的流动特性将直接影响泄漏率计算结果。本研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窄缝裂纹通道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FD)研究裂纹几何形貌参数对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粗糙度与裂纹张开位移(COD)的比值会影响裂纹通道流场和湍流特性,使得相同雷诺数下的阻力系数随上述比值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
关键词: 窄裂纹通道     泄漏率     流动特性     数值计算    
Numerical research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narrow crack flow channel
ZHANG De-kui1, LI Shao-dan2, LIN Yuan-sheng2     
1. Navy Equipment Department Guangzhou Bureau, Guangzhou 51031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n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Wuhan Second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 The leak rate predication of the pipe crack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leak-before-break (LBB)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 fluid flow characteristics are crucial for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of the leak rate predication. The narrow crack flow channel is modeled and parameterized by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technique. And the effect of the crack-morphology parameters on the fluid flow characteristics is studied by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e flow field and the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distribution is relation to the ratio of the global roughness and the crack opening distance (COD). Furthermor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will increase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under same Reynolds number.
Key words: narrow crack flow channel     leak rate     flow characteristics     numerical calculation    
0 引 言

核动力装置长期的运行经验表明,双端剪切断裂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而为此引入的附加安全系统和装置使得设计成本急剧增加,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却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12]。因此,破前漏(LBB)技术在核动力装置安全设计中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程序包括PICEP和SQUIRT[34],国内开发的程序包括COLROPC,PICLES和CLR等[57]

泄漏率预测是破前漏分析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主要涉及到临界流理论和裂纹流道阻力分析。窄缝裂纹通道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表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沟槽,会对裂纹内流体流动产生一定影响,改变裂纹流道阻力特性。本研究采用数值计算技术,对窄缝裂纹通道进行参数化建模,分析裂纹几何形貌参数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1 计算模型及网格

假定裂纹内的弯折对称且均匀,对裂纹界面进行参数化建模,如图1所示。其中α为裂纹弯折角度;Ls为其中一段弯折的直线长度;μg为裂纹宏观粗擦度;h为裂纹高度;δ为裂纹张开位移(COD)。

图 1 裂纹几何形态建模 Fig. 1 Geometric shape modeling of crack

上面几个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delta = h\sin \left( {\frac{\alpha }{2}} \right)\text{,}$ (1)
${L_s} = {\mu _g}\tan \left( {\frac{\alpha }{2}} \right)\text{。}$ (2)

因此,上面5个变量中只有3个是独立变量。本研究选择Lsδμg为描述裂纹几何形态的建模参数,通过调整上述变量可得到不同的窄缝裂纹,为参数化建模计算提供基础。本研究中流道的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δ/μG的范围为0.067~20。

表 1 流道几何参数 Tab.1 Geometry parameters of the flow path

完成几何模型的构建后对流体域网格进行划分,流道壁面附近设置边界层网格,如图2所示。不同参数的窄缝流道的网格划分形式类似,根据几何参数确定网格划分策略,网格划分过程中尽量采用结构化网格,以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图 2 流道网格划分示意 Fig. 2 Shetch of the flow path meshing

计算湍流模型为标准k-ε模型,入口边界条件为速度边界,速度范围为0.2~12 m/s,流道出口边界条件为压力出口边界,壁面局部粗糙度设定为20 μm。为了避免入口效应和出口效应的影响,在压降分析过程中分别取远离出入口的区域进行分析。

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1 流场分析

不同几何结构的裂纹内的流场如图3所示,入口速度和裂纹宽度分别为12 m/s和0.4 mm。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宏观粗糙度远小于裂纹宽度时(图3(a)),裂纹表面的锯齿形突起对流体流场影响不大,通道的形状不会对流体流向产生影响。随着宏观粗糙度的逐渐增加,裂纹内的弯折逐渐对通道内的流动产生影响(图(3c)),但是此时流体速度方向并未完全改变,对阻力的影响也小一些。

当宏观粗糙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裂缝内流道成为具有多个拐弯的窄通道(图3(e)),从图中可以看出流体在通道转弯处完全转向,单独一段直通道的流动完全发展,转弯处流体速度变化比较剧烈。随着裂纹宏观粗糙度的进一步增加,由裂纹转弯所导致的流体入口段和出口端所占份额逐渐减小,转弯所导致的局部阻力损失份额也会减小。

图 3 裂纹流道内速度分布 Fig. 3 The velocity in the crack flow path
2.2 湍流特性分析

图4为不同几何结构裂纹内的湍流动能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宏观粗糙度很小时,湍流动能只有在壁面附近才会比较大(图4(a))。随着宏观粗糙度的进一步增加(图4(b)),裂纹通道表面的锯齿形状对湍流动能的影响愈加明显,锯齿形附近形成比较明显的湍动层。当宏观粗糙度继续增加时,通道内流体的转向所导致的影响逐渐体现(图4(c))。当宏观粗糙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湍流动能的剧烈增加只在转弯处附近发生(图4(g)),而且随着宏观粗糙度的增加,这种特性会越来越明显。

图 4 裂纹流道内湍流动能分布 Fig. 4 The kinetic energy in the crack flow path
2.3 阻力特性分析

考虑到入口效应和出口效应对裂纹通道压降的影响,本研究对以下几段压降进行了计算,如图5所示。对比前面的速度分布和湍流度分布计算结果,阻力系数的计算采用图中的ΔP2。因此,裂纹通道阻力系数的计算为

$f = \frac{{2\Delta {P_2}{D_H}}}{{L{\rho _f}u_f^2}}\text{。}$ (3)

其中:L为通道的长度;ρf为流体密度;uf为流体速度。

图 5 流道压降示意图 Fig. 5 Schematic diagram of flow pressure drop

裂纹流道内不同雷诺数下的阻力系数变化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宏观粗糙度远小于COD时(即δ/μg =20),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不断减小。当宏观粗糙度有所增加时(即δ/μg =4),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仍一直减小,但是减小的速度有所下降。随着宏观粗糙度的进一步增加(即δ/μg =1.14),在本研究所计算的雷诺数范围内,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略有增加。对于宏观粗糙度远大于COD(δ/μg =0.5)的情况,雷诺数的增加对阻力系数的影响不大。当宏观粗糙度进一步增加时(即δ/μg=0.267和δ/μg =0.16),在雷诺数增加的条件下,阻力系数先减小,随后基本不变。宏观粗糙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即δ/μg =0.067),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先减小,然后有所增加,这是由于此时直管道内过渡区特性逐渐体现所导致的。

为了分析δ/μg对裂纹流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图7示出了不同δ/μg对应的阻力系数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雷诺数条件下,阻力系数随δ/μg的增加先增加,随后减小,转折点位于δ/μg=1附近。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裂纹流道内拐弯的作用开始逐渐增强,而增强到一定程度之后直通道的作用逐渐明显,图3所示的速度分布和图4所示的湍流强度分布可以直观地说明上述问题。

图 6 不同雷诺数下的阻力系数变化 Fig. 6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t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图 7 对阻力系数的影响 Fig. 7 Effect of δ/μg 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3 结 语

本研究利用CFD技术对窄缝裂纹通道内的流体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对不同裂纹通道进行建模并划分网格,分析裂纹几何结构对流场、湍流动能以及流动阻力系数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裂纹张开位移和宏观粗糙度的比值(δ/μg)会影响流场和湍流动能分布特性,当δ/μg较大时,裂纹流道接近于直管道而拐弯的作用与表面粗糙度类似,当δ/μg较小时,裂纹流道内流动特性接近于有众多拐弯的直管道,其他情况则介于上述2种情况之间。

2)受裂纹流道内流场和湍流动能分布特性的影响,裂纹流道内拐弯对于阻力系数的增强作用在δ/μg较小时比较弱,随着δ/μg的增加越来越强,但当δ/μg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拐弯对于阻力系数的增强作用会再次减弱。

参考文献
[1] 乔红威, 刘志伟, 李琦, 李锡华. LBB裂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 47(11): 2108–2113.
[2] Yann Kayser, Stephane Marie, Christophe Poussard, Christine Delaval. Leak Before Break procedure: Recent modification of RCC-MR A16 appendix and proposed improve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 2008, 85: 681–693.
[3]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EPRI NP-3596-SR[R]. PICEP: Pipe Crack Evaluation Program (Revision 1), Revision 1, 1987
[4] PAUL D D, Ahmad J, Scott P M, et al. Evaluation and refinement of leak-rate estimation models, NUREG/CR-5128[R]. US: NRC, 1994.
[5] 章静, 乔红威, 李朋州, 巫英伟,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管道贯穿裂纹泄漏率预测[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 49(4): 660–666.
[6] 吴万军, 谢海, 兰斌, 黄旋, 叶献辉. 管道裂纹泄漏率计算软件开发[J]. 核动力工程, 2015, 36(4): 65–68.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NLSI201409002123.htm
[7] 殷海峰, 梁兵兵, 徐宁. 管道泄漏率计算模型研究和程序开发[J]. 核技术, 2013, 36(4): 1–4. http://www.cqvip.com/QK/90373X/201504/66450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