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舰船装备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与装备测试和诊断能力息息相关的测试性设计要求日益增加,测试性设计已被提高到与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同等重要的地位[1-2]。近几年,在我国舰船装备的研制过程中就明确提出了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以及诊断策略等测试性设计要求,而开展测试性建模与分析则是进行诊断策略设计分析以及测试性指标预计的有效手段[3-4]。目前,装备的测试性建模理论层出不穷,建模方法日新月异,如测试性定量模型、测试性定性模型、功能角色图模型、有向图模型、键合图模型、混合诊断模型、行为以太网模型、贝叶斯网络模型等[5-7]。这些模型虽然在理论上均可用于产品的故障诊断,但对于复杂舰船产品的测试性建模与分析指导性不强,因为对于复杂舰船产品来说不仅要求明确其每个组成单元的每个故障都能被何种测试所检测,同时也要求明确每个测试都能检测到哪些组成单元的哪些故障,因此能够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最简单测试性模型只有信息流模型[8-9]。信息流模型的概念是由美国人De Paul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将其应用于美军武器装备的测试性设计、诊断策略设计、可靠性维修性设计等领域,为美军装备的诊断策略和指标预计等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10]。
本文提出一种以信息流为表征的基于任务的测试性建模与分析方法,并结合某舰船电力系统的典型任务进行测试性建模、诊断树建立及测试性预计的举例研究,为舰船装备测试性建模与分析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1 基于任务的测试性建模 1.1 信息流建模理论信息流模型是在产品的任务和结构合理划分之后,在产品任务模型的基础上,清晰表明任务信息流方向和各功能部件相互连接关系,并以此表明各功能部件与各测试点关系的一种测试性模型[11],具有内在的简单化特点。信息流模型分为图示模型和数学模型2种,其中图示模型的作用是用有向图来表示测试与测试、测试与诊断结果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 1所示,其中方框代表测试单元(功能部件),圆圈代表测试点,箭头表明了功能信息传递的方向。
数学模型的作用是在图示模型的基础上用矩阵形式来描述单元与测试之间的相关性,以分析出系统中哪些故障不可测、哪些测试冗余、哪些故障构成了模糊组,进而可建立故障诊断树和生成诊断策略。信息流数学模型可用下述矩阵来表示:
$ {{\boldsymbol D}_{m\times n}}=\left[ \begin{align} & {{d}_{11}}\text{ }{{d}_{12}}\text{ }\cdots \text{ }{{d}_{1n}} \\ & {{d}_{21}}\text{ }{{d}_{22}}\text{ }\cdots \text{ }{{d}_{2n}} \\ & \text{ }\vdots \text{ }\vdots \text{ }\vdots \\ & {{d}_{m1}}\text{ }{{d}_{m2}}\text{ }\cdots \text{ }{{d}_{mn}} \\ \end{align} \right] \text{,} $ | (1) |
其中第i行矩阵
$ {{F}_{i}}=[{{d}_{i1}}{{d}_{i2}}\cdots {{d}_{in}}] \text{,} $ | (2) |
表示第i个测试单元(功能部件)的故障在各个测试点上的反应信息,它表明了Fi和测试点Tj(j=1,2,…,n)的相关性。而第j列矩阵
$ {{T}_{j}}={{[{{d}_{1j}}{{d}_{2j}}\cdots {{d}_{mj}}]}^{\rm T}}\text{,} $ | (3) |
则表示第j个测试点可测得的各测试单元(功能部件)的故障信息。它表明了Tj与各测试单元(功能部件)Fi(i=1,2,…,m)的相关性。其中,当Tj可测得Fi故障信息时(即Tj与Fi相关),dij=1;当Tj不能测得Fi故障信息时(即Tj与Fi不相关),dij=0。信息流数学模型也称为产品D矩阵模型,采用直接分析法或一阶相关性列矢量法可基于图 1所示的信息流图示模型转化为式(4)所示的数学模型。
$ \begin{array}{l} \begin{array}{*{20}{c}} {{{\begin{array}{*{20}{c}} {}&T \end{array}}_1}}&{{T_2}}&{{T_3}}&{{T_4}} \end{array}\\ \begin{array}{*{20}{c}} {{F_1}}\\ {{F_2}}\\ {{F_3}}\\ {{F_4}} \end{array}\left[ {\begin{array}{*{20}{c}} 1&1&1&1\\ 0&1&1&1\\ 0&1&1&1\\ 0&0&0&1 \end{array}} \right]. \end{array} $ | (4) |
基于任务的测试性模型是一种以信息流模型为表征的产品测试性建模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的测试与故障诊断、系统工程、可靠性设计等领域[12]。基于任务的测试性建模主要流程包括产品功能框图建立、以故障分析为引导的模型精简和细化、基于信息流的图示模型建立、产品D矩阵模型(信息流数学模型)建立、D矩阵模型简化、优化测试点、诊断树建立和测试性预计等,如图 2所示。其中基于任务的图示模型是建立D矩阵模型的基础,它是在以故障分析为引导的产品精细化任务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清晰表明了产品功能信息流的方向和各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并清晰标注了产品初选测试点的位置和编号,以此标识各设备与测试点的相互关系;而简化后的D矩阵模型则是建立故障诊断树的基础,它是根据基于任务的图示模型采用直接分析法或通过一阶相关性列矢量法求解,并通过矩阵的行列对比进行简化后得到的,对于故障诊断结果有着直接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基于任务的信息流图示模型建立,通常应对被测产品做如下假设:
1)被测产品中的各功能部件只有正常和故障2种状态,处于故障状态时功能部件不能工作;
2)当被测产品中某个功能部件处于故障状态时,设定其发生的为单故障;
3)被测产品的状态完全取决于其各功能部件的状态,即某一功能部件处于故障状态时,在模型信息流可以到达的产品内部各个测试点上,其测量的有效性都一样。
2 舰船电力系统测试性建模与分析举例 2.1 建立任务模型电力系统是舰船装备的重要一级系统,可为全船提供航行、训练、作战以及设备日常所需的全部电力载荷。假设某水面舰船的电力系统包括电站(柴油机、发电机)、配电板、配电监控、分电箱、蓄电池、充放电板、接岸电设备等,根据其运行特点可建立典型任务模型如图 3所示。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是进行产品任务模型精简和细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产品各功能部件进行功能故障分析,可剔除重要程度相对较低的部件,并可对重要程度较高的部件组成或功能模式进行细化,以获得更加准确的产品典型任务模型。由于某舰船电力系统的典型任务中包括电站供电、岸电供电和应急供电3种任务模式,对其进行FMEA后可知电站供电为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模式,因而根据此分析结果可对典型任务模型进行精简和细化,将重要程度相对较低的接岸电设备、充放电板和蓄电池等剔除,同时根据系统实际组成细化配电板、配电监控和分电箱等重要单元部件,可得精简和细化后的电力系统典型任务模型如图 4所示。
同时,可将电力系统典型任务描述如下:柴油机带动发电机运转产生电流,并同时将电力供应给前、后主配电板,而前、后主配电板又将电力供应分配至1,2,3号分电箱,通过分电箱将电力供应输送给舰上的用电设备。此外,前、后配电监控装置分别由前、后主配电板供电并对其进行监控。
2.3 建立信息流模型根据精简和细化后的电力系统典型任务模型所表示的设备连接关系和信号传输方向,分别用F1,F2,F3,F4,F5,F6,F7,F8,F9来标识柴油机、发电机、前主配电板、前配电监控装置、后主配电板、后配电监控装置和1,2,3号分电箱,可得此时电力系统基于任务的信息流图示模型如图 5所示,图中T1,T2,T3…T10等代表初选测试点的位置。
由于该电力系统的信息流图示模型相对简单,可采用直接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建立电力系统的信息流数学模型(以下简称“D矩阵模型”)如表 1所示,其中测试点输出正常用“0”表示,不正常用“1”表示。
由表 1可见,列T2和T3、列T4和T5列、T6和T7两两相同,表明在图示模型中测试点3,5,7的测试功能与2,4,6相同,因而说明测试点3,5,7属于冗余设置,可以去掉;而行F3和F4、行F5和F6两两相同,说明F3和F4、F5和F6在各自的反馈回路内是1个模糊组,在此条件下不能区分是谁的故障,因此合并表中相同的行和列,可得简化后的D矩阵模型如表 2所示。
由于简化后的电力系统D矩阵模型为D=[dij]m ×n形式,因而第j个测试点的故障检测权值WFDj(提供故障检测有用信息多少的相对度量)可用式(5)计算,并可将计算结果列于表 2的最后一行:
$ {W_{FDj}} = \sum\limits_{i = 1}^m {{d_{ij}}} \quad \text{,} \quad \quad m = 7,{\rm{ }}j = 1,2, \cdots ,10 \text{,} $ | (5) |
计算出各测试点的WFD之后,选用WFD值最大的测试点T9作为第1个检测用测试点,并选取其对应的列矩阵为T9,如式(6)所示。而再用T9分割D矩阵后,可得
$ {T_9} = {[1\,\,{\rm{ 1 \,\, 1 \,\, 1 \,\, 0 \,\, 1 \,\, 0}}]^{\rm T}} \text{,} $ | (6) |
$ {\boldsymbol D}_1^0 = \left[ {\begin{array}{*{20}{c}} 0& 0 & 0 & 0 & 1 & 0 & 0\\ 0& 0 & 0 & 0 & 0 & 0 & 1 \end{array}} \right] = \left[ \begin{array}{l} {F_7}\\ {F_9} \end{array} \right] \text{,} $ | (7) |
$ {\boldsymbol D}_1^1 = \left[ {\begin{array}{*{20}{c}} 1 & 1 & 1 & 1& 1 & 1 & 1\\ 0 & 1 & 1 & 1& 1 & 1 & 1\\ 0 & 0 & 1 & 0& 1 & 1 & 0\\ 0 & 0 & 0 & 1& 0 & 1 & 1\\ 0 & 0 & 0 & 0& 0 & 1 & 0 \end{array}} \right] = \left[ {\begin{array}{*{20}{c}} {{F_1}}\\ {{F_2}}\\ {{F_3}\text{,}\!\!{F_4}}\\ {{F_5}\text{,}\!\!{F_6}}\\ {{F_8}} \end{array}} \right] \text{。} $ | (8) |
由式(7)和式(8)可见,
由于简化后的电力系统D矩阵模型为D=[dij]m ×n形式,因而第j个测试点的故障隔离权值WFIj(提供故障隔离有用信息多少的相对度量)可用式(9)计算,并可将计算结果列于表 3的最后一行:
$ {W_{FIj}} = \sum\limits_{i = 1}^Z {(N_j^1N_j^0)} \text{,}\quad \quad {{j = 1}},{\rm{2}}, \cdots ,{\rm{10}} \text{。} $ | (9) |
式中:
根据前述内容已知,WFD值最大的测试点为T9,因此选择第1个隔离用测试点为T9,其列矩阵分割出来的
根据表 3所示D矩阵模型和隔离用测试点的优选结果,当第1个隔离用测试点T9的测试结果为0时,说明系统故障发生在F7或F9;为1时,说明故障发生在F1,F2,F3F4,F5 F6和F8之中。再用第2个隔离用测试点T8测试,如结果为1,则故障发生在F7或者F1,F2和F3F4之中。再用第3个隔离用测试点T10测试,如结果为0,则可判断为F3F4故障;如结果为1,则故障在F1,F2之中。同理,再用第4个隔离用测试点用T1测试,如结果为0,则可判断为F2故障;如结果为1,则可判断为F1故障。同理,若在刚才的测试中T8的结果为0,则故障在F9或者F5F6、F8之中。再用T10测试,如结果为0,则可判断为F8故障;如结果为1,则可判断为F5F6故障。把上述分析过程用图形表示出来,即可得到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树如图 6所示。
故障诊断树可用于确定产品的诊断策略,也可用于初步预计产品的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等测试性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 {\gamma _{{ }_{FD}}} = \frac{{{U_{{ }_{FD}}}}} {{{U_{{ }_{T}}}}} \times 100\% \text{,} $ | (10) |
$ {\gamma _{{ }_{FI}}} = \frac{{{U_{{ }_{FI}}}}}{{{U_{{ }_{FD}}}}} \times 100\% \text{,} $ | (11) |
式中:γFD为故障检测率;γFI为故障隔离率;UFD为测试点能够检测到的组成单元数量;UFI为测试点能够隔离出的组成单元(或模糊组)数量;UT为系统组成单元总数。
将表 3和图 5结果代入式(10)和式(11),可初步预计该典型任务下的电力系统故障检测和隔离能力为:
$ {\gamma _{{ }_{FD}}} = \frac{9}{9} \times 100\% = 100\% \text{,} $ | (12) |
$ {\gamma _{{ }_{FI}}} = \frac{7}{9} \times 100\% = 78\% \text{。} $ | (13) |
测试性建模与分析是进行诊断策略设计和测试性指标预计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任务的舰船产品测试性建模与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产品基于任务的图示信息流模型求解产品的D矩阵模型,进而建立产品诊断树和进行测试性预计,并为确定诊断策略提供依据。同时,选取某舰船电力系统,建立其典型任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任务的测试性建模、诊断树建立及测试性预计举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直观、高效的建模和预计功能,为舰船装备的测试性建模、分析和诊断策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1] |
景博, 黄以锋, 张建业. 航空电子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现状与发展[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11 (6) :1–6.
JING Bo, HUANG Yi-feng, ZHANG Jian-ye.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avionics system[J]. Journal of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Nature Science Edition) , 2010, 11 (6) :1–6. |
[2] |
刘刚, 黎放, 胡斌. 基于相关性模型的舰船装备测试性分析与建模[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 2012, 24 (4) :46–51.
LIU Gang, LI Fang, HU Bin. Test and modeling of vessel equipment based on relevant model[J]. Journal of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 2012, 24 (4) :46–51. |
[3] | 张琦, 朱春生, 冉红亮, 等. 基于NSGA-Ⅱ的测试性指标分配方法[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2012, 36 (4) :650–655. |
[4] | LIANG H, LIU X B, ZHANG X X. Information collecting of PHM and task-based test modeling of warship product[C]//Proceedings of the 201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 Technology in Automation,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Shenyang: IEEE, 2015: 1752-1756. |
[5] | LI G, GAO J M, CHEN F M,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construction of diagnostic Bayesian network[C]//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Washington: IEEE, 2007: 647-652. |
[6] | DEB S, GHOSHAL S, MATHUR A, et al. Multisignal modeling for diagnosis, FMECA, and reliability[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an Diego: IEEE, 1998: 3026-3031. |
[7] | 石君友, 龚晶晶, 徐庆波. 考虑多故障的测试性建模改进方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2010, 36 (3) :270–273. |
[8] | 周平, 刘东风. 基于多信号模型的舰船柴油机测试性研究[J]. 测试技术学报 , 2011, 25 (2) :95–99. |
[9] | 邱静, 刘冠军, 杨鹏, 等. 装备测试性建模与设计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 136 -197. |
[10] | MILLER J M, ROCHITTE C E, DEWEY M, et a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by 64-row CT[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8, 359 (22) :2324–2336. DOI:10.1056/NEJMoa0806576 |
[11] | 石君友. 测试性设计分析与验证[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 54 -68. |
[12] | MCCRARY J. Manipulation of the running variable in the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A density test[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 2008, 142 (2) :698–714. DOI:10.1016/j.jeconom.2007.05.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