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跟踪、识别以及利用水下声波进行通信、导航、制导、武器的射击指挥及对抗等方面的水声设备称为声呐,按照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1]。作为主动声呐设备,多波束测深声呐发射基阵主动发射水声信号,经由水下传播及反射等途径,接收基阵接收其回波信号。接收基阵具有一定的动态范围,回波信号的强度随着传播距离的改变而变化,然而在近距离的回波中混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声呐接收机前端模拟信号调理中,时间-增益控制(TVG)模块是有效的抗混响措施[2-3]。
声呐回波信号随距离的改变而变化,然而其变化规律不是一成不变。对于不同的海底环境,不同的测量时间,TVG曲线各不相同[4],所以对应的增益控制电路设计要满足不同的TVG曲线的实现。多波束测深声呐具有128路接收基阵单元,文中提出的基于FPGA(Field Programmed Gate Array)可控编程+外接SPI接口的CS3308的TVG调控方案,能很好地满足多波束测深声呐多通道TVG控制的设计要求。其具有硬件规模小、控制灵活等特点,并具有固定增益设定、常用曲线固化模式及实时曲线下载等功能。
1 多波束测深原理利用声波探测海底时,向海底发射声波,声呐接收机接收到该声波的海底回波信号,通过测得发射与接收的传播时延差,并已知海水中的声速,根据距离等于时间乘以速度的原理,即可计算得到水深[5]。
多波束测深声呐的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形成互相正交的扇面,收发指向性的乘积即为测深的波束角,其原理如图 1所示。发射基阵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辐射至海底形成条形区域,即为发射波束,接收阵接收到海底的回波水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空间滤波形成与发射波束垂直的多个波束,即为接收波束。发射与接收结合,一次海底扫描即可获取多个不同位置的深度数据。
多波束测深声呐具有128路接收基阵单元,TVG控制电路的硬件组成主要有FPGA模块、TVG模块、模数转换、网络模块等部分[6],其系统原理如图 2所示。多波束测深声呐接收基阵输出信号经前端模拟信号调理,送入TVG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由FPGA接收上位机命令,实时调控TVG,后由模数转换单元采集该组信号,送入FPGA并经由千兆以太网上传至上位机显控,实时监控系统运行。
系统硬件放置在水下基阵舱内,受限于空间体积。系统芯片选型遵循小型化、低功耗、低噪声等原则,综合考虑选择Cirrus Logic公司的8通道芯片CS3308及Altera公司FPGA主控芯片EP3C120。系统电路原理图设计完成,最终PCB布局布线尺寸约为120 mm×250 mm。
音量控制器CS3308是一款基于SPI模式的数字控制音量的芯片,内部包含8个通道,由1组SPI信号控制。其增益动态范围:-96~+22 dB,步进1/2 dB或1/4 dB可选,单位增益带宽5 MHz,通道间的隔离有120 dB,芯片尺寸约9 mm×9 mm,功耗在300 mW左右。
FPGA芯片选用的Altera公司的Cyclone III系列的EP3C120型号,芯片内部具有119 k的逻辑单元,288个18bit×18bit的乘法器以及4个PLL模块,片内RAM达到3.88 Kbits,其I/O接口多达596个[7]。
模拟数字转换芯片采用的是TI公司的ADS8568,内部包含8个同步采样通道,其采样率为190 kSPS,16位有符号数据,参考电压5 V,功耗为200 mW。
2.3 通信协议控制CS3308芯片与主控FPGA的接口协议为SPI格式,为串行接口数据流,包含复位信号RESET、片选CS、串行时钟CCLK和数据位MOSI,如图 3所示。
增益设置:N=2×Gain+210,其中GAIN为增益值,N为对应的8位增益码。对应8位数N的值,在时钟频率CCLK下进行并串转换,串行数据流写入CS3308内部寄存器,从而控制模拟信号量的大小。
2.4 多通道控制设计在本系统中,多波束测深声呐的接收机共有128个模拟通道,每片CS3308具有8个通道,共需要16个芯片。对应多通道的应用,芯片手册提供菊花链的扩展连接模式[8]。在实际应用中,尽管能用到较少的FPGA的IO口资源,但是增加了布线的难度,而且也容易引入干扰,造成时序上的跳变。综合考虑,设计中采用一组SPI控制线上挂载4片CS3308,共4组SPI信号,在FPGA内部由同一TVG控制逻辑例化产生,实现多通道接收机的TVG同步接收控制,其连接框图如图 4所示。
系统以Altera公司FPGA的Cyclone系列EP3C120为主控芯片,多通道的TVG控制软件运行其中。运用Verilog硬件语言+IP核的编程方式,在Altera的专用Quartus Ⅱ编程环境下,编译生成目标代码,烧写至FPGA的配置芯片FLASH中。
当系统上电时,FPGA内部固有引导程序从FLASH中将目标代码加载至FPGA内部,系统软件程序开始执行;当系统掉电时,FPGA内部恢复空白的可编程状态,以便程序的修改和升级;这样实现FPGA可编程的灵活性[9]。
3.2 软件架构根据系统软件功能的要求,具备固定增益设定、TVG曲线调控及实时TVG曲线下载等功能要求,系统通过网络接口命令实时操作TVG的调控。系统上电,复位CS3308芯片使其寄存器保持初始化状态,并对芯片地址、静音、步进、低功耗等寄存器进行配置。在寄存器配置完成后,等待网络命令,执行TVG的固定增益控制或曲线控制状态,执行指令完毕,返回等待网络命令状态,继续下一次操作,具体的软件流程如图 5所示。
对该电路进行电联调测试验证,系统预存4条TVG曲线在FPGA的内存中。根据上级相应指令可以读取内存中TVG曲线值或者固定增益值,写入CS3308芯片内部,从而控制模拟信号量的大小。同时,也可以根据现场试验环境,仿真得到TVG曲线,实时下载至CS3308芯片内部。
测试时,在模拟信号输入端加载频率200 kHz、幅值1V(pp)的标准信号源,TVG曲线设置为100个点,-40~10 dB,步进0.5 dB,周期300 ms。模数转换器为有符号数16位,采样率为260 KSPS,参考电平5 V,TVG控制得到的模拟信号时域波形如图 6所示,符合设计要求。
按理论计算:增益最大10 dB,折合放大倍数约3倍,信号源放大至3V(pp),则放大后的数字量为
本文设计的基于CS3308+FPGA的多通道TVG控制电路,已经成功应用于水下自主无人航行器载体上的多波束测深声呐中,其具备固定增益设定、常用TVG曲线固化及实时TVG曲线下载等功能。试验表明,该TVG调控方案可行,电路工作稳定可靠,更可以根据现场试验环境在线实时调控。与以往方案相比,具有控制灵活、小型化、低功耗等特点。
[1] | 田坦, 刘国枝, 孙大军. 声呐技术[M].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0 : 1 -7. |
[2] |
卢逢春, 张殿伦, 张宏宇. 多波束条带测深仪的增益控制方案[J]. 海洋工程 , 2003, 21 (1) :90–93.
LU Feng-chun, ZHANG Dian-lun, ZHANG Hong-yu. Gain control ways for swath bathymeters[J]. The Ocean Engineering , 2003, 21 (1) :90–93. |
[3] | 李启虎. 数字式声呐设计原理[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 150 -157. |
[4] |
杨康, 杨成, 夏伟杰. 成像声呐TVG/AGC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测量技术 , 2014, 37 (3) :5–9.
YANG Kang, YANG Cheng, XIA Wei-ji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onar amplifier circuit with time variable gain and automatic gain control[J].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 2014, 37 (3) :5–9. |
[5] |
冯森.便携式多波束测深系统信号采集与控制平台[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FENG Sen.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platform on portable multi-beam echo-sounder[D]. 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3.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17-1014132429.htm |
[6] |
廖小满, 徐翔. 多波束侧扫声呐的设计与实现[J]. 电声技术 , 2012, 36 (3) :47–52, 65.
LIAO Xiao-man, XU Xia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beam sidescan sonar[J]. Audio Engineering , 2012, 36 (3) :47–52, 65. |
[7] | Altera Corporation. Cyclone Ⅲ device handbook[J]. Altera Corporation , 2009 :3–10. |
[8] | CIRRUS LOGIC Corporation. 8-channel analog volume control: CS3308 datasheet[J]. CIRRUS LOGIC Corporation , 2006 :20–25. |
[9] | 吴厚航. FPGA设计实战演练[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 3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