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人民解放军 92961部队, 海南三亚 572000
2. No. 92961 Unit of PLA, Sanya 572000, China
随着高航速、远航程、大威力、低噪声的智能化鱼雷的不断发展,使得水面舰艇面临的水下威胁日益严峻。特别是对于攻击威力更大的线导鱼雷,通常使用低频噪声干扰对潜艇平台声呐进行压制干扰,但由于基阵孔径小以及空化、近场效应的影响,干扰器干扰源级较低,覆盖频带不够宽,对声呐的对抗能力不足[1]。与传统电声转换式噪声干扰器相比,利用装有高能炸药的干扰弹在水下连续起爆形成的连续爆炸噪声具有噪声源级高、频带覆盖宽、有效时间可控等优点[2],因此,水下爆炸声源已成为发达国家海军对抗声呐探测和鱼雷攻击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发展方向。
1 水下爆炸声源的声学特性高能炸药爆炸时产生的强冲击波,在水下会迅速衰减成强声波,形成高源级的干扰噪声源,另外,水下爆炸形成大量的气泡,能恶化声传播环境,对声信号产生吸收和散射,增大声传播衰减[2]。由于潜艇为了隐蔽,通常采用被动声呐引导线导鱼雷进行攻击,因此针对距离较远的被动声呐,本文主要研究水下连续爆炸声源对低频声呐的压制干扰效果。
高能炸药水下爆炸产生的瞬时峰值声压为[3]
$ {p_0}=52.27 \times {10^6} \times {\left( {{M^{1/3}}/r} \right)^{1.13}} $ | (1) |
式中:p0 为峰值声压,Pa;m 为炸药装药量,kg;r 为距离爆炸中心的距离,m。
水下爆炸声源具有宽频段特性,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声强为[4]
$ I(f)=\frac{{2p_0^2}}{{\rho c\left( {1/{\beta ^2} + 4{\pi ^2}{f^2}} \right)}} $ | (2) |
式中:I(f)为声强,W/m2;ρ 为海水密度,kg/m3;c 为海水中声速,m/s;f 为声源频率,Hz;β 为爆炸冲击波衰减系数,ms。
衰减系数 β 表示声压由峰值 p0 衰减到 0.0368 p0 时所经历的时间,如下式所示[5]:
$ \beta=0.084 \times {M^{1/3}}{\left( {{M^{1/3}}/r} \right)^{-0.23}} $ | (3) |
水下爆炸声源对低频被动声呐的压制效果与对抗态势密切相关,通常爆炸声源在舰艇对来袭鱼雷报警后发射,此时潜艇平台声呐已跟踪舰艇,并且主瓣跟踪波束对准舰艇目标,而水下爆炸声源的位置可能在跟踪波束内,也可能在跟踪波束外,因此分2种情况讨论水下爆炸声源对低频声呐的压制干扰效果,即舰艇目标和爆炸声源在相同波束内,舰艇目标和爆炸声源在不同波束内,如图 1 所示。
无水下爆炸声源时的被动声呐方程为
$ SL-TL({r_s})-(NL-DI)=DT, $ | (4) |
式中:SL 为舰艇的辐射声源级;DT 为声呐检测阀;DI 为接收指向性指数;NL 为噪声干扰级;TL 为传播损失;rs 为潜艇被动声呐对舰艇的发现距离。
当有水下爆炸声源存在时,产生的低频噪声会增大声呐工作时的背景干扰,水下爆炸声源在声呐处产生的干扰噪声级为
$ NLG=SLG + 10\lg \Delta {f_s} + 10\lg b(\alpha )-TL(r), $ | (5) |
其中,SLG 为爆炸声源在声呐工作频率上的噪声谱级;$\Delta {f_s}$为声呐接收频带宽度;b(α)为声呐接收波束归一化指向性图函数;TL(r)为声呐至低频爆炸声源的单程声传播损失。$TL(r)=20\lg r + \beta r \times {10^{-3}}$,α 为吸收系数,dB/km ,与声呐工作频率有关。
当有爆炸声源存在时被动声呐接收波束内的总噪声干扰级 NL1 为[6]
$ N{L_1}=10\log \left[{{{10}^{NL/10}} + {{10}^{NLG/10}}} \right], $ | (6) |
由于爆炸声源产生的低频噪声源级高,被动声呐探测距离将会明显减小。此时的被动声呐方程为
$ SL-TL({r_s}^\prime )-N{L_1} + DI=DT $ | (7) |
式中 ${r_s}^\prime $为存在爆炸声源时潜艇被动声呐对舰艇的发现距离。
只有潜艇平台声呐对舰艇的发现距离 ${r_s}^\prime $小于舰艇与潜艇的距离 r,才能对潜艇声呐起到压制干扰作用。
特定对抗态势下爆炸声源对低频声呐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声呐指向性图函数 b(α),即低频爆炸声源是否和舰艇同在潜艇声呐同一跟踪波束内,若潜艇跟踪波束受干扰时 $b\left( \alpha \right)=1$,若声呐旁瓣受干扰则跟踪具体声呐基阵形式计算 $b\left( {{\alpha _1}} \right)=1$。
3 对抗效果仿真 3.1 评估方法评价噪声干扰效果可用"探测距离缩减率"和"干扰压制区"为主要准则[7],由于干扰压制区与低频声源的数量和散布范围有关,本文主要采用探测距离衰减率来评估水下爆炸声源的干扰效果。
$ \Delta r=\frac{1}{n}\sum\limits_{i=1}^n {\left( {{r_i}-{{r'}_i}} \right)} , $ | (8) |
式中:Δr 为探测距离平均衰减量;n 为仿真次数;${r_i}$为第 i 仿真无爆炸声源时声呐探测距离;${r_i}^\prime $为第 i 仿真有爆炸声源时声呐探测距离。
探测距离平均衰减率为
$ s=\frac{1}{n}\sum\limits_{i=1}^n {\left[{\left( {{r_i}-{r_i}^\prime } \right)/{r_i}} \right]} \times 100\% $ | (9) |
舰艇辐射声源级[6]
$ SL=60\lg V + 9\lg T-20\lg f + 34.2, $ | (10) |
式中:V 为舰船前进速度,kn;T 为排水吨位,t;f为频率,kHz。
海洋环境噪声级[6]
$ NL=10\lg {f^{-1.7}} + 6S + 55, $ | (11) |
式中:f 为频率,kHz;S 为海况等级,$S=0,1,2,\ldots ,5$。
潜艇低频声呐:圆阵型基阵,共65×11个阵元,按半波长排列,其方向性函数为[8]
$ D(\theta ,\phi )={D_{lin}}(\theta ,\phi ){D_{cir}}(\theta ,\phi ), $ | (12) |
式中,${D_{lin}}(\theta ,\phi )$为11阵元的线列阵方向性函数;${D_{cir}}(\theta ,\phi )$为65阵元的环形阵方向性函数。
指向性指数 DI
$ DI=10\lg \left( {5hd{f^2}} \right) $ | (13) |
式中:h 为圆柱阵的高度,m;d 为圆阵直径,m;f 为基阵的设计频率,kHz。
3.3 仿真参数舰艇:4 000 t,航速 14 kn。
被动声呐:工作中心频率 f=3 000 Hz,带宽 f =2 000 Hz,检测阈 DT=-5 dB ,圆柱阵 DI=27 dB。潜艇进行线导鱼雷攻击距离为 10 km。以主瓣的幅值为参考,取主瓣的幅值为 0 dB,则第1旁瓣的幅值为-18 dB,第2旁瓣的幅值为-21 dB。圆阵型基阵的方向性图如图 2 所示。
水下爆炸声源:可产生低频噪声源的干扰弹 TNT 装药量 m 为 [0.01,0.04]kg 的均匀分布,干扰弹可投射的距离为 2 000~6 000 m,散布误差为 300 m。当声源频率 f 为 1~5 kHz 时水下爆炸声源噪声级如图 3 所示。
本文针对不同干扰弹装药量、干扰弹到潜艇的距离、海况等级对低频声呐的影响进行了 1 000 次蒙特卡罗法仿真。
1)装药量对低频声呐探测距离的影响
在 3 级海况下,水面舰艇航速 14 kn,舰艇发射的干扰弹到潜艇距离为 7 000 m,干扰弹不同装药量情况下,潜艇低频声呐主瓣、旁瓣被干扰时的探测距离平均衰减量、衰减率,以及声呐探测距离变化情况如表 1和图 4 所示。
2)干扰弹到潜艇距离的影响
在3级海况下,舰艇航速 14 kn,干扰弹装药量 0.02 kg,不同干扰弹到潜艇距离条件下潜艇声呐主瓣、旁瓣被干扰时的探测距离平均衰减量、衰减率,以及声呐探测距离变化情况如表 2 和图 5 所示。
3)不同海况等级的影响
干扰弹装药量,m=0.02 kg,舰艇航速 14 kn,干扰弹到潜艇的距离为 7 000 m,不同海况等级条件下潜艇低频声呐主瓣、旁瓣被干扰时的探测距离平均衰减量、衰减率,以及声呐探测距离变化情况如表 3 和图 6所示。
1)水下爆炸声源能产生高强度的低频噪声(0.01 kg装药量的干扰弹可产生 170 dB 以上低频噪声源),对潜艇低频被动声呐干扰效果明显,平均衰减率 s 都达 90% 以上。在 3 级海况条件下可使潜艇被动声呐对水面目标发现距离从 19 km 降至 100 m 左右。
2)低频声呐探测距离平均衰减量Δr,平均衰减率 s 随干扰弹装药量增加而增大,但增加幅度并不明显。声呐主瓣、旁瓣受干扰时,Δr 可达 19 000 m,s 可达 99%。
3)低频声呐探测距离平均衰减量Δr,平均衰减率 s 随干扰弹与潜艇声呐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但下降幅度并不明显。声呐主瓣、旁瓣受干扰时,Δr 可达 19 000 m,s 可达 99%。
4)低频声呐探测距离平均衰减量Δr,平均衰减率 s 随海况等级的增大而减小。高海况等级下Δr 下降明显,由于高海况等级下海洋环境噪声较强,潜艇被动声呐探测距离较近,因此 (5)由于水下爆炸声源产生的低频噪声声源级很高,即使声呐旁瓣受干扰时也能得到很好的压制干扰效果,能够使声呐的被动作用距离下降到 500 m 以内。
因此,相对传统的噪声干扰器[7],水下爆炸声源对能产生高源级的干扰噪声,能有效压制敌潜艇的低频声呐,为己方舰艇的机动规避和后续对抗创造有利条件。
[1] |
吴成, 廖莎莎, 李华新, 等. 水下爆炸的一些声学特性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8, 28(8):719-722. WU Cheng, LIAO Sha-sha, LI Hua-xin, et al. Analysis of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HE charge underwater explosion[J]. 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8, 28(8):719-722. |
[2] |
胡小全. 水下爆炸-防御水下探测新途径[J]. 舰船科学技术, 2008, 30(5):168-170. HU Xiao-quan. Underwater acoustic continuous detonation jammer-a new way to defend underwater detection device[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30(5):168-170. |
[3] |
孙钟阜, 盛振新, 刘荣忠, 等. 水声干扰子弹威力分析[J]. 鱼雷技术, 2012, 20(1):78-80. SUN Zhong-fu, SHENG Zhen-xin, LIU Rong-zhong, et al. Analysis on power of underwater acoustic interfere munitions[J]. Torpedo Technology, 2012, 20(1):78-80. |
[4] | 潘正伟, 焦善武, 顾晓辉. 水下爆炸-高功率宽频带的水声干扰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1999, 23(6):507-509, 526. PAN Zheng-wei, JIAO Shan-wu, GU Xiao-hui. Underwater explosion is an acoustic interference source with high power and wide band[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9, 23(6):507-509, 526. |
[5] |
曾星星, 顾晓辉, 成凤生, 等. 水下爆炸对被动声自导鱼雷的干扰机理及仿真[J]. 鱼雷技术, 2012, 20(2):90-94. ZENG Xing-xing, GU Xiao-hui, CHENG Feng-sheng, et al. Interference mechanism and simulation on underwater explosion against passive acoustic homing torpedo[J]. Torpedo Technology, 2012, 20(2):90-94. |
[6] | WAITE A D. 实用声呐工程[M]. 王德石, 译. 3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
[7] | WAITE A D. Sonar for practicing engineers[M]. WANG De-shi, trans. 3rd ed. Beijing:Electronics Industry Press, 2004. |
[8] |
郑卫东, 李永春, 赵国安, 等. 噪声干扰器对抗声呐使用效果分析与使用方法探讨[J]. 声学技术, 2002, 21(3):105-108. ZHENG Wei-dong, LI Yong-chun, ZHAO Guo-an, et al.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using of noise-jammer in anti-sonar[J]. Technical Acoustics, 2002, 21(3):105-108. |
[9] | VAN TRESS H L. Optimum array processing:part IV of detection, estimation, and modulation theory[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