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本科生基本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杨双凤, 吴传城, 刘宝英, 李煌元, 张文昌, 姜雨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 目的 构建一套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国内外文献回顾、专家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研究方法,构建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遴选出24位专家对该体系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调查以确定三级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权重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结果 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大于80%,权威系数大于0.7,均值为0.906,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构成。结论 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预防医学    基本能力    评价指标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Basic Capabili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YANG Shuangfeng, WU Chuancheng, LIU Baoying, LI Huangyuan, ZHANG Wenchang, JIANG Yu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basic capabili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Method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basic capabili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method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 of related article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expert interview, and special group discussions. A total of 24 experts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two rounds of Delphi expert consultation on the system to finally determine the index system and its weight. Results Expert consultation had a positive coefficient of more than 80% and an authoritative coefficient of greater than 0.7, with a mean value of 0.906. The final index system consisted of 8 first-level indices, 22 second-level indices, and 61 third-level indices. Conclusion Thi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preventive medicine.
Key words: preventive medicine    basic cap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使全世界人民健康和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此次疫情也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与实践脱轨及公共卫生人才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更突显了改革发展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性。目前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公共卫生高层次教育的最大后备军,其基本能力的评估是确保和完善预防医学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助力。然而,目前对于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的评估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以2018年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国际广泛认可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主要依据[1-2],结合对公共卫生系统专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岗位能力需求的深入访谈结果[3],构建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的评估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与设计 1.1 初步构建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系统回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并广泛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4-6],结合对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机构的公共卫生系统专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岗位能力需求的深入访谈结果,经5人公共卫生教育专家会议和课题组讨论,构建用于德尔菲法专家调查的初步评价三级指标。

1.2 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

分别邀请预防医学专业毕业且工作年限≥10 a我国具有代表性高校(包括4所双一流高校和省属医科院校)的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教育专家12名和经历了COVID-19疫情的省市级公共卫生机构实践专家12名进行问卷咨询。咨询内容包括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 熟悉程度的评价等。其中评价指标咨询表, 以Likert 5级评分法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分(5分为很重要,4分为重要,3分为一般重要,2分为不重要,1分为很不重要),同时请专家对指标进行修改、补充或删除。第二轮咨询问卷则在第一轮基础上,根据第一轮咨询结果进行指标修改,并附上第一轮咨询专家反馈的信息以供专家参考。最后第三轮咨询在确定三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向专家提供三级指标体系,采取独立填表选取权重的形式,请专家对一级指标权重进行评分,总分为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8.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指标分析专家的基本情况;应用问卷回收率和权威系数来反映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性;运用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来反映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 一级指标权重采用专家调查权重法进行计算,即依据各专家对各指标权重的判定结果计算其加权平均数以最终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计算二、三级指标的权重。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

24位专家参与问卷咨询,其中1位专家未以予回复;11人为来自我国各类高校的公共卫生学院的预防医学教育专家,5人为院级管理者,6人为系级或处级管理者,12人为来自各级用人单位的预防医学实践专家,包括省级单位6人,市级单位3人,县级单位3人,均为科级以上管理者,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监督所等单位负责人5人;专家年龄涵盖老、中、青三个层次,包含(30~40)岁5人,(41~55)岁14人,(56~70)岁4人;专家学历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家11人;正副高职称专家分别有13人和5人。

2.2 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

专家积极性常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两轮专家咨询共发放41人份咨询,回收38人份,两轮有效回收率为92.7%,且在两轮专家咨询中,分别有78%和40%的专家提出了指标和整体其他方面的意见,专家的积极性程度高。而专家的权威程度通过专家对指标作出判断的依据和对指标的熟悉程度来反映。专家权威程度(Cr)等于专家判断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 计算公式为:Cr=(Ca+Cs)/2, 一般认为权威系数≥0.7为专家的权威程度较好[7-8]。在第一轮专家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在0.7~1之间,均值为(0.866±0.081),小于0.8的3位。第二轮专家权威系数在0.775~1之间,均值为(0.906±0.077),<0.8的1位,说明专家有较好的权威性,咨询结果可信。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指标变异系数代表专家意见的波动程度,其值越小,说明专家协调程度越高。协调系数是指全部专家对全部指标的意见统一程度,其值越大,说明专家意见一致性越高[7-8]。第一轮指标变异系数在(0.04~0.243)之间,第二轮变异系数在(0.00~0.217)之间;而第一轮专家咨询总体协调系数为0.206,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95、0.247和0.187,第二轮咨询总体协调系数为0.250,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231、0.251和0.228,两轮协调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综上,指标变异系数逐渐降低,协调系数除一级指标有所降低外,余均成上升趋势,表明专家意见逐渐趋于统一。

2.4 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确定

经二轮咨询,统筹专家意见,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级指标,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表 1);专家对一、二、三级指标重要程度平均值分别为(4.65±0.49)、(4.53±0.57)和(4.34±0.59),表明对各级指标认可度在很重要和重要之间;根据专家调查权重法确定一级指标权重,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二、三级指标权重。对指标权重进行逻辑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均<0.1,表明指标一致性良好。

表 1 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指标及其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职业精神(0.129 6) 职业态度价值观(0.086 4) 职业认同感(0.013 7)
敬业精神、责任感(0.051 1)
工作热情(0.021 6)
职业道德(0.043 2) 恪守职业及学术道德规范(0.028 5)
伦理意识、人文关怀(0.014 7)
个人素质(0.116 4) 身心素质(0.077 3) 身心健康(0.019 1)
坚韧耐心、有进取心(0.058 2)
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0.039 1) 自我管理能力(0.013)
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0.026 1)
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0.161 4) 医学相关知识(0.043 3) 基础医学知识(0.022 3)
临床医学知识(0.022 3)
预防医学专业知识(0.099 7) 掌握预防医学专业方法学知识(0.055 1)
掌握环境与健康相关知识(0.035 4)
社会人文与管理相关知识(0.018 4) 熟悉全球卫生知识(0.009 2)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0.007 9)
熟悉卫生服务与管理相关知识(0.007 9)
熟悉卫生相关法律(0.003 9)
专业实践能力(0.196 4) 流行病学方法运用(0.057 4) 制定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0.037 8)
数据统计分析能力与卫生学评价(0.019 6)
现场实践及实验室检测能力(0.024 2) 个人防护及卫生处理(0.010 6)
样品采集(0.007 6)
常规仪器使用(0.003)
实验室检测能力(0.001 5)
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0.037 8) 具备发现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0.025 7)
制定和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案(0.012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力(0.016 6)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0.004 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评估(0.004 5)
社区实践技能(0.013 6) 开展社区诊断(0.001 5)
提供和指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007 6)
临床处置能力(0.004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0.037 8) 了解应急处置的流程(0.012 1)
一定应急处理能力(0.025 7)
卫生监督能力(0.010 6) 依法督促检查(0.006)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0.003)
信息管理(0.079) 信息获取分析能力(0.059 7) 信息收集(0.029 9)
信息分析(0.029 9)
信息管理能力(0.019 9) 数据库管理能力(0.014 6)
信息应用能力(包含大数据应用能力)(0.004 6)
人际交往能力(0.109 6) 沟通与表达能力(0.054 8) 倾听技巧(0.007 7)
交流技巧(0.024)
表达能力(0.024)
团队合作能力(0.054 8) 尊重同事、乐于帮助同事(0.017 1)
服从组织管理、避免冲突(0.027 4)
了解团队成员职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0.011 1)
管理能力(0.090 8) 项目管理能力(0.06) 政策解读能力(0.01)
组织协调能力(0.027 7)
培训指导能力(0.015 4)
宣传动员能力(0.006 9)
日常事务管理能力(0.03) 办公软件的使用(0.022 3)
公文写作能力(0.007 7)
公卫思维与创新(0.116 8) 公共卫生思维(0.087 6) 现代健康观念(0.022 2)
全球健康视野(0.008 1)
多元文化理解能力(0.008 1)
系统思维(0.022 2)
批判性思维(0.006)
创新精神(0.022 2)
科研能力(0.028 2)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出项目关键性问题(0.012 1)
具备一定的英语文献阅读能力(0.00 3)
课题设计与项目实施能力(0.005)
总结分析与论文撰写能力(0.008 1)

3 讨论

公共卫生问题趋于全球化已成为广泛共识,此次COVID-19疫情的暴发更是将这种共识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因此,培养出一批既能满足健康中国发展,又能顺应全球健康趋势的高素质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是COVID-19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国新时代公共卫生教育的重大任务。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作为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公共卫生事业人才队伍的强大后备军,其基本能力的明确和评估是确保我国公共卫生教育质量的前提。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规范的、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有利于提高我国预防医学本科生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本研究是在COVID-19疫情防控背景下,以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和全球健康发展趋势,依据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的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从素质、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我国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专家对三级指标体系各指标的认可度在很重要和重要之间,此结果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提出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一致[9]。在指标重要性程度评分中,总体上教育专家评分略高于实践专家,但在“职业精神”、“个人素质”、以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等各级指标中实践专家评分略高于教育专家,但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指标一致性检验中,一致性指标CI和CR均<0.1,专家在各指标的评分中达到了满意的一致性,表明专家们一致认为构建的指标体系适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要求。

研究结果显示,基本能力一级指标权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实践能力(0.196 4)、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0.161 4)、职业精神(0.129 6)、公卫思维与创新(0.116 8)、个人素质(0.116 4)、人际交往能力(0.109 6)、管理能力(0.090 8)、信息管理(0.079)。此结果符合我国公共卫生的工作性质,首先,公共卫生学科面向人群,强调现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求毕业生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扎实的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够应付自如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在此次COVID-19疫情防控中后期,该能力和知识的运用在预防医学人才(包括公共卫生系统内和医院内的公共卫生领域预防医学人才)的相关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包括结合专业知识并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实践及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二级指标权重排序由高到低)进行COVID-19传染源调查控制,传播途径切断,易感人群保护,突发重大公共卫生的应急响应与处理等等,这充分体现了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和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作为预防人才培养必备硬核能力和核心知识的重要性[10];其次,公共卫生工作高强度、高风险、回报周期长、服务面向群体的特征,决定了良好的职业精神、系统全面的公共卫生思维、个人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从事该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作用;再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我国要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11],此为有效保障人群健康的起始环节和重要手段,通过全面收集和正确分析相关卫生信息,利用大数据所反映的内在特征,为人们提供预测预警服务,作出改善人民健康的卫生政策,并组织卫生系统内各部门实施相关政策,决定了“信息管理”和“管理能力”成为预防医学人才必备的核心技能的趋势,此能力在本次的新冠疫情防控中也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公共卫生问题趋于全球化已成广泛共识,特别是此次COVID-19疫情的暴发,更是突显了在公共卫生问题上各国人民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就要求预防医学人才不仅应该立足于本地区、本国的发展,也应该放眼于全球的健康发展,要求以全球健康视野来系统思考我国乃至国际的健康问题;最后,以创新驱动发展亦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战略和重要支撑,无论是疫苗的研发还是转化医学的运用,都要求预防医学人才具备创新的精神和批判的思维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研究中邀请的专家主要来自国内各高校和公共卫生机构,忽略了医院内公共卫生专家对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的需求和评估,但尽管如此,医院感染、预防保健、医院信息管理等医院内公共卫生领域乃属于公共卫生系统的分支,医院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能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其所需基本能力主要包含定期收集、整理、分析、上报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信息所需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对重点人群、大众人群、患者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所需的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力,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需的应急处置能力等[12],而这些基本能力均包含于本次构建的基本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因此本次构建的基本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较大程度上也反应了医院内的预防医学人才基本能力,但也要注意到医院内预防医学人才所需基本能力具有偏向性。

本次研究所构建指标体系较为全面、清晰地反映了新时代预防医学本科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该体系的建立可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同时,还能起到监督、反馈以及激励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作用。然而,该体系尚不具备具体的操作化测量定义,无法直接运用于评估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因此,进一步确定具体的操作化定义还有待后续研究;另外,本研究虽采用被广泛认可的德尔菲法,但仍无法排除所有主观因素,因此指标体系的客观性还有待进一步在毕业生群体中的实证研究。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评估体系均存在时效性问题,所构建的指标体系需要随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改变进行更新,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蔡骏翔, 罗萍.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解读与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4): 296-297, 319. (In English: Cai JX, Luo P. Unscrambling and thinking on the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J]. Res Med Educ, 2007, 6(4): 296-297, 319.)
[2]
教育部高, 等.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664-672.
[3]
吴传城, 杨双凤, 林坚勇, 等. 公共卫生机构对预防医学本科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质性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4): 3-4, 93. (In English: Wu CC, Yang SF, Lin JY, et al.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job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of undergraduate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in public health institutions[J]. China Higher Med Educ, 2019(4): 3-4, 93.)
[4]
Otok R, Foldspang A. Main competences and skills to perform Essential Public Health Operations, offered by Schools of Public Health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a short pilot report[J]. Int J Public Health, 2016, 61(6): 633-639.
[5]
Foldspang A. Towards a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the roles of essential public health operations and lists of competences[J]. Eur J Public Health, 2015, 25(3): 361-362.
[6]
李国红, 邹珍, 张琳, 等. 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及公共卫生教育发展[J]. 卫生软科学, 2017, 31(10): 43-45, 51. (In English: Li GH, Zou Z, Zhang L,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core competence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J]. Soft Sci Health, 2017, 31(10): 43-45, 51.)
[7]
潘静涵.我国飞行护士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D].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 2012: 20-22. (In English: Pan JH. The Research and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Flight Nurses' Competency Standards Index System[D]. Hefei: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2012: 20-22.)
[8]
曾光.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4: 250.
[9]
孟庆跃. 推进以目标为导向的公共卫生教育改革[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8, 52(3): 221-225. (In English: Meng QY. A goal-oriented reform on public health education[J]. Chin J Prev Med, 2018, 52(3): 221-225.)
[10]
丁蕾, 蔡伟, 丁健青, 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 50(3): 247-257. (In English: Ding L, Cai W, Ding JQ, et al. An interim review of lessons from the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outbreak in China[J]. Sci Sin Vitae, 2020, 50: 247-257.)
[11]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 2016-10-25.
[12]
韩雪磊.基于协同管理理论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实现策略及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3, 35-41.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20.04.00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杨双凤, 吴传城, 刘宝英, 李煌元, 张文昌, 姜雨
YANG Shuangfeng, WU Chuancheng, LIU Baoying, LI Huangyuan, ZHANG Wenchang, JIANG Yu
预防医学本科生基本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Basic Capabili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 10(4): 346-350, 35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20, 10(4): 346-350, 357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20.04.003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