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新修订饮用水水质准则值(2011)简介(上)
陈钰, 鲁波, 史黎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新修订的饮用水中有关微生物、可接受性、放射性和化学品方面的准则值。
关键词: 准则值     微生物     放射性     可接受性     化学品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Guideline Valu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Updated by the WHO (2011) (Part:1)
CHEN Yu, LU Bo, SHI Liwei     
Published online: 2016-10-25 12: 00
Abstract: The authors presented the guideline valu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on microbial, acceptability, radiological and chemical, aspect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updat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
Key words: guideline values     microbial aspects     chemical aspects     radiological aspects     acceptability aspects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其宗旨是使世界人民尽可能提高健康水平。世卫组织分别于1983年-1984年,1993年-1997年和2004年出版了《饮用水水质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第1-3版,并于2011年发行第4版。这些专著代表了联合国有关饮用水与健康问题的观点。《准则》主要帮助各国制定与水有关的卫生管理办法及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编制各国国家标准,其相关文件是相关部门有效管理水质与健康的资料来源。

1 《准则》主要内容

《准则》第4版全文共517页,各章的标题如下:

(1)引言;(2)实施《准则》的概念框架;(3)以健康为基础的目标;(4)水安全规划;(5)监督;(6)特定情况下《准则》的应用;(7)微生物方面;(8)化学品方面;(9)放射性方面;(10)可接受性方面:味道、气味、外观;(11)微生物资料;(12)化学品资料。附录A1《准则》(第4版)相关文件;A2引用文献;A3化学品一览表;A4检验方法和实现;A5水处理工艺和性能;A6放射性支持资料;A7《准则》投稿者。

2 引言论述要点

(1)饮用水污染相关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重负。干预饮用水水质改善为未来提供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改善饮用水安全在资金分配方面一个重要观念是加强长期水质目标,使水质得到长期改善。

(3) 1999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同意饮用水、废水及娱乐水的未来准则应将风险性评估、风险性管理的选择方案、暴露监督要素与强烈感受的质量目标合并于一个框架内。按照这个方法,风险性评估在其权利方面不是目的,而是有助于决议形成的基础。安全饮用水的框架和条例、方针及方案的推荐方法都以此总框架为基础,即斯德哥尔摩框架。

(4)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健康后果表明,对微生物的控制必须经常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决不让步。

(5)在试图控制消毒副产物方面,不允许削弱消毒作用。

(6)与饮用水有关的重要健康问题大多数是由微生物(细菌、病毒、原生动物、或其他生物)污染造成。然而,饮用水的化学品污染结果可能出现不可忽视的严重健康影响。

(7)所有相关机构协作的预防性综合管理措施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更好方式。

(8)任何时候,饮用水供给单位对生产水的水质与安全负有责任。

(9)饮用水水质监督的定义为:“饮用水供给单位的安全性与可接受性的持续与警戒的公共卫生评估及评论”。

3 微生物方面 3.1 水传播的病原体具若干特征不同于饮用水中其他污染物(表 1表 2):
表 1 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病原体a
病原体 健康重要性b 给水中持久性c 对氯的抗性d 相对传染性e 重要的动物源
细菌
类鼻疽伯克霍尔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可繁殖
空肠弯曲杆菌、大肠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E. Coli-原文为C. Coli (译者注)]
埃希大肠杆菌-致病性(Escherichia Coli-Pathogenic)f
大肠杆菌-肠出血性(E. Coli-Enterohemorrhagic)
土拉热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 长期
军团菌属(Legionella spp.) 可繁殖
钩端螺旋菌(Leptospira) 长期
分枝杆菌(非结核型)[Mycobacteria (non-tuberculous)] 可繁殖
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
其他沙门菌(Other Salmonellae) 可繁殖
志贺菌(Shiglla spp.) 短期
霍乱孤菌(Vibrio chilerae) 短期到长期g
病毒
腺病毒(Adenoviruses) 长期
星状病毒(Astroviruses) 长期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 长期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长期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长期 可能
类诺沃克病毒(Noroviruses) 长期 可能
轮状病毒(Rotaviruses) 长期
札幌病毒(Saporviruses) 长期 可能
原生动物
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 spp.) 可繁殖
人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hominis/parvum) 长期
环孢子虫(Cyclospora cayetanensis) 长期
痢疾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肠贾第虫(Giardia intestinalis)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oegleria fowleri) 可繁殖h
蠕虫
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 medirnensis)
血吸虫属(Schistosoma spp.) 短期
注:a本表包含饮用水中病原体出现健康重要性的若干证据。关于这方面及别的病原体的更多资料在本书第11章中提出。
b健康重要性与疾病的发生率及严重性有关,包括爆发性疾病。
c20℃时,水中病原体检测时间:短期,一周以内;中,1周至1个月;长期,1个月以上。
d病原体悬浮于水中,以常规剂量、接触时间及pH 7~8处理,失活99%。低:20℃,通常<1 min;中:1~30 min;高:>30 min。应注意,在生物膜中存活并生长的微生物,如军团菌和分枝杆菌将不起氯化作用。
e有人类志愿者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高:感染计量1~102个微生物或微粒;中:102~104个;低:>104个。
f包括致肠病、产肠毒素、侵袭肠粘膜、扩散性附着及肠聚集性细菌。
g霍乱孤菌在联合挠足虫和其他水生物方面可存留长时间。
h在温水中。

表 2 已提议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生物但证据暂无定论a
病原体 证据级别 供水中存在 对氯抗性b
细菌
不动杆菌(Acimetobacter) 在保健场所可能发生问题(非胃肠性) 常见和可繁殖
气单胞菌属(Aeromona) 临床分离物与环境分离物不一致 常见和可繁殖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 联合婴儿食品感染;水性传播没有证据 不可能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提出,但无直接证据;家族传播是主要途径 检出,有限的时间存活
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在保健场所可能发生问题(非肠胃性) 可繁殖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esa) 在保健场所可能发生问题(非肠胃性) 常见和可繁殖
金黄色釀脓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通过饮用水传播没有证据;手是最重要来源 常见和可繁殖
冢村菌(Tsukamurella) 在保健场所可能发生问题(非肠胃性) 常见和可繁殖 不详
小肠结肠类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在水中检出种群很可能非病原性;食品为主要源 常见和可繁殖
病毒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es) 对水性传播无证据 不可能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es) 由通过飞沫吸入有若干证据 不可能 不详
原生动物
结肠小袋虫(Balomtidium coli) 1971年报告一次爆发 检出
人酵母菌(Blastrocystis hominis) 似乎是真的,但有限的证据 不详,可能持久c
贝氏等孢子球虫(Isospora belli) 似乎是真的,但有限的证据 不详
小孢子虫(Microsporidia) 似乎是真的,但有限的证据;人群中感染主要地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在一起 检出,可能持久c
刚地弓形虫(Toxaplasma gondii) 1995年报告一次爆发
蠕虫
片形吸虫属(Fasciola spp.) 似乎是真的,在高度地方性地区检出 检出
麦地那龙线虫以外自由生长的线虫(Free-living nematodes other than Dracunculus medinensis) 似乎是真的,但主要是结合食品或土壤传播 检出和可繁殖
注:a本书第11章中提供有关这方便及其他病原体的更多资料。
b当感染阶段是病原体悬浮于水中,以常规剂量、接触时间及pH 7~8处理,失活99%。低,20℃,通常<1 min;中等,1~30 min;高,>30 min。应注意,在生物膜中存活并生长的微生物,如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将不起氯化作用。
c持久性意味存活1个月或更长。

(1)病原体可引起急性及慢性健康效应。

(2)某些病原体可在环境中生长。

(3)病原体是分散的。

(4)病原体时常聚集或附着于水中悬浮物,且病原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感染计量不能预测其在水中的平均浓度。

(5)病原体暴露引起的疾病取决于剂量、病原体的扩散性及致病力以及个体的免疫状况。

(6)如果确认感染,病原体在人体内繁殖。

(7)有些水传播的病原体还可在食品、饮料或温水系统内繁殖,不间断的或甚至增加感染可能性。

(8)病原体不同于许多化学品,他们不显积累效应。

在环境中或许天然存在另外的病原体,可能在易损亚群中:老年人、幼童、具烧伤、或大范围创伤、或精力免疫抑制治疗或艾滋病患者引起疾病。

3.2 监督饮用水质量对预防和控制水传播疾病至关重要

不断出现的新的人畜共患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提出新的挑战。图 1列出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及与水传播的有关病原体。

图 1 与水有关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和实例

指示菌用于评估水质是否受到污染,不同的微生物饮水监测方面可以起不同的作用(表 3)。

表 3 在监测方面指示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 监测类型 验证与监督
过程验证 运行方面
埃希大肠杆菌(或耐热大肠菌群) [E. Coli (or themotolerant coliforms)] 不适用 不适用 粪便类指标
总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s) 不适用 配水系统清洁度和完整性指标 不适用
异养菌平板计数(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s) 细菌消毒效果指标 消毒过程的有效性和配水系统的清洁和完整性指标 不适用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a 细菌消毒效果和原生动物理去除过程的指标 不适用 不适用b
大肠杆菌噬菌体(Coliphages)脆壁类细菌噬菌体(Bacteroides fragilis phages) 细菌消毒效果和病毒物理去除过程的指标 不适用 不适用
注:a产气荚膜梭菌用于验证被评估指标的处理过程。
b可用于已知经内肠道病毒和原生动物污染的水源水,或怀疑人类粪便造成污染的水。

表 4中出现的微生物应与其他相关信息结合综合判断饮水质量。

表 4 饮水微生物质量验证的准则值a
微生物 准则值
直接饮用水
埃希大肠杆菌或耐热大肠菌群b、c 在任何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
进入配水系统的处理水
埃希大肠杆菌或耐热性大肠菌群b 在任何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
在配水系统中的处理水
埃希大肠杆菌或耐热大性肠菌群b 在任何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
注:a如果检出埃希大肠杆菌,必须立即进行调查。
b尽管埃希大肠杆菌是较准确的粪便污染指标,耐热性大肠菌群计数是一种可接受的取代方法。必要时应做适当的验证试验。总大肠菌群不适宜作为给水卫生学质量的指标,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几乎所有未处理的给水都存在没有卫生学意义的大量细菌。
c大部分农村供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粪便污染极为普遍。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设定逐步提高给水质量中期目标。

4 可接受性方面

饮水的外观、味道及气味对用户应当可接受。在感官方面不可接受的水有可能导致用户去使用在感观方面比较可接受、但有潜在安全风险的水源。本《准则》对影响水质但不直接影响健康的饮水组分未制定准则值。饮水的味道和气味也许可能表明某些方式的污染,或水处理或配水期间出现故障。因此他们可能是潜在有害物质存在的表征。应调查其原因并联系适当的卫生机构交换意见。

4.1 来源于生物方面的污染物

多种多样的生物通常并无健康重要性。但他们产生的味道及气味令人讨厌,影响水的可接受性,暗示水处理、设备维护或配水系统等存在不足之处。

4.1.1 放线菌和真菌(Actinnomycetes and fungi)

他们产生二甲萘烷醇(Geosim)和2-甲基异冰片(2-Methyl isobonel)及其他物质,使饮水产生令人反感的味道与气味。

4.1.2 蓝细菌和藻类(Cyanobacteria and algae)

他们产生二甲萘烷醇和2-甲基异冰片等物质,数个ng/L就达到味阈值。有些蓝细菌生成物蓝藻类毒素,有直接健康重要性,但引起味道效应化学品的蓝细菌与蓝藻类毒素并不相关。

4.1.3 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 animal life)

不少饮用水源中存在无脊椎动物,时常侵扰浅的、敞口水井。少量无脊椎动物还能在水厂的滤层或配水系统定居。大的无脊椎动物种群暗示高含量有机物存在,会引起水质其它问题,如微生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国家,水中的无脊椎动物还可以成为寄生虫的第二寄主。水厂应定期冲洗或清洗总管道。

4.1.4 铁细菌(Iron bacteria)

水中含亚铁和亚锰酸盐时,通过铁细菌的氧化作用(或暴露于空气)可引起水塔、水管及管道壁的铁锈色物质沉积和水中存在沉积物。

4.2 来源于化学方面的污染物

4.2.1 铝(Aluminium)

铝超出0.1 mg/L~0.2 mg/L,时常引起用户抱怨氢氧化铝絮状物沉淀。良好运行的水厂处理水中铝含量<0.1 mg/L。有效的证据不能推导水中铝的准则值。

4.2.2 氨(Ammonia)

在碱性pH,氨的嗅阈值约1.5 mg/L,味阈值为35 mg/L (NH4+)。氨在这些水平时,对健康无直接相关,未提出健康基础准则值。但水中的氨与氯直接反应生成氯胺类物质。

4.2.3 氯胺类(Chloramines)

氯与氨反应可生成-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三氯化氮)。一氯胺是适宜使用的一种消毒剂,二氯胺及三氯胺应尽量少。特别是三氯胺产生令人讨厌的嗅与味,除非在极低浓度。一氯胺在0.5 mg/L~1.5 mg/L时未检出气味与味道。然而,有人报告0.65 mg/L和0.48 mg/L的一氯胺察觉气味与味道。二氯胺在0.1 mg/L~0.5 mg/L时产生“轻度”和“可接受”反应。三氯胺嗅觉值在0.02 mg/L,类似“老鹤草”(Geranium)气味。一氯胺已制定健康基础准则值(3 mg/L)。

4.2.4 氯化物(Chloride)

氯化物的味阈值取决于与其结合的阳离子,对于钠、钾和钙的氯化物味阈值在200 mg/L~300 mg/L之间。氯化物浓度>250 mg/L可由味道检出。饮水中氯化物无健康基础准则值。

4.2.5 氯(Chlorine)

大多数个人对饮水中低于5 mg/L Cl2,甚至低达0.3 mg/L就可发现氯的气味与味道。氯的健康基础准则值为5 mg/L。

4.2.6 氯苯类(Chlorobenzenes)

一氯苯没有健康基础准则值,其味阈和嗅值分别为10 mg/L~20 mg/L和40 mg/L~120 mg/L。1, 2-和1.4-二氯苯的味阈值分别为1 mg/L和6 mg/L (1, 2-和1, 4-二氯苯的健康基础准则值分别为1 mg/L和0.3 mg/L)。1, 2, 3-,1, 2, 4-和1, 3, 5-三氯苯的嗅阈值分别为10 mg/L、5 mg/L~30 mg/L和50 mg/L。未制定三氯苯的健康基础准则值。

4.2.7 氯苯酚类(Chlorophenols)

2-氯苯酚,2, 4-二氯苯酚及2, 4, 6-三氯苯酚的味阈值分别为0.1、0.3和2 mg/L。嗅阈值则分别为10 mg/L、40 mg/L和300 mg/L。如果水中含有2, 4, 6-三氯苯酚而未显味道,就不存在对健康的明显危害。配水系统中微生物有甲基化苯酚类时会生成氯化苯甲醚(Chlorinated anisoles),味阈值明显降低。

4.2.8 色度(Color)

饮用水中存在有色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酸和灰黄霉酸(Fulvic acid)]或铁及其他金属而着色。大多数人对>15真色单位(TCU)可察觉。天然有机碳(如腐殖物)产生的颜色很可能生成消毒副产物。色度没有健康基础准则值。

4.2.9 铜(Copper)

饮水中的铜通常因为铜制水管被水沥滤引起。溶解氧含量高可加速铜腐蚀。铜>1 mg/L时,卫生设施和衣服可着色。5 mg/L以上,使水产生苦味和颜色。铜的健康基础准则值为2 mg/L。

4.2.10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水中溶解氧受水源水温、水处理及配水系统中发生的化学或生物过程影响。溶解氧枯竭有利于微生物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硫酸盐为硫化氢;还造成水中亚铁升高,随后该水曝气时水龙头放出的水会变色。未推荐健康基础准则值,但高浓度的溶解氧会加速水对金属水管的腐蚀。

4.2.11 乙苯(Ethylbenzene)

乙苯具芳香气味,嗅阈值为2 mg/L~130 mg/L之间。味阈值为72 mg/L~200 mg/L。健康基础准则值为0.3 mg/L。

4.2.12 硬度(Hardness)

硬度>200 mg/L可在水处理设备、配水系统及建筑物内水塔及水管造成水垢沉淀。消耗更多肥皂和生成浮渣。加热时,形成碳酸钙沉淀。而软水的硬度<100 mg/L,则缓冲能力降低,导致水管被腐蚀。无健康基础准则值。

4.2.13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水中硫化氢味觉与嗅觉的阈值估计在0.05 mg/L~0.1 mg/L。经过良好曝气或氯化消毒的水,硫化氢迅速氧化为硫酸盐,因此这些水中硫化氢含量极微。没有健康基础准则值。

4.2.14 铁(Iron)

地下水缺氧可含亚铁高达数mg/L,水中不显颜色及浑浊度,但抽出后曝气,亚铁被氧化为高铁,使水产生令人讨厌的红棕色。铁还促使“铁细菌”生长。水含铁0.3 mg/L,引起衣服和管道固定设施生成铁锈斑点;小于0.3 mg/L时铁不产生令用户注意的味道,但可产生浑浊现象及色度。未提出健康基础准则值。

4.2.15 锰(Manganese)

大于0.1 mg/L时,导致饮料产生不愉快的味道,并使卫生设备和衣服着色。0.2 mg/L时,锰将在水管形成覆盖物,脱落黑色沉淀物。

4.2.16 石油(Petroleum oil)

饮用水中的石油可使存在的低分子量烃产生低的嗅阈值。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已制定健康基础准则值。然而,许多其他烃,特别是烷基苯类(Alkyl benzenes),诸如三甲基苯(Trimethylbenzene)可造成非常讨厌的“似柴油”气味,仅在数个mg/L水平。低分子量芳香烃混合物的味阈值比单独物质的味阈值低。

4.2.17 pH和腐蚀(pH and corrcsion)

pH对用户无直接影响,他是重要的运行参项。有效的氯化消毒,pH应低于8。但pH接近或低于7的水,容易腐蚀管道设备。配水系统的水通常pH在6.5~8.5。pH无健康基础准则值。

4.2.18 钠(Sodium)

水中钠的味阈取决于结合的阴离子和水温。室温时,钠的平均味阈值约200 mg/L。由于从饮用水摄入的钠与每天钠的摄入量相比较少,未推导健康基础准则值。

4.2.19 苯乙烯(Styrene)

苯乙烯具有特殊气味。嗅阈值为0.004 mg/L~2.6 mg/L,取决于水温。因此,苯乙烯在水中能在低于其健康基础准则值0.02 mg/L时被察觉。

4.2.20 硫酸盐(Sulfate)

硫酸盐是引起用户注意的味道,很高水平还可引起水土不服的人轻度腹泻。硫酸钠和硫酸钙的阈值分别为250 mg/L和1 000 mg/L。小于250 mg/L硫酸盐时,异常味道甚微。未制定健康基础准则值。

4.2.21 合成洗涤剂(Synthetic detergents)

饮用水中的洗涤剂浓度不允许达到引起泡沫或味道的问题。出现不良情况应查明原由。

4.2.22 甲苯(Toluene)

甲苯有芳香、刺激性、类似苯的气味。味阈与嗅阈值分别为0.04 mg/L~0.12 mg/L和0.024 mg/L~0.17 mg/L之间。因此,甲苯可在浓度低于其健康基础准则值0.7 mg/L时影响水的可接受性。

4.2.23 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

水的溶解性总固体低于600 mg/L,通常认为良好。大于1 000 mg/L时明显地增加不接受性味道,引起用户抱怨,可在水壶、加热器及家庭用具内增多水垢。未制定健康基础准则值。

4.2.24 浑浊度(Turbidity)

水的浑浊度由无机或有机物或两者联合造成。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原生物)独特地附着在颗粒物上。由过滤作用去除浑浊度将明显地降低过滤水中微生物污染。浑浊度可严重地干扰消毒效果(为微生物提供保护)。浑浊度也是用户对饮水可接受性的指标之一。大型、良好运行的市政给水系统在消毒之前浑浊度小于0.5 NTU (浑浊度单位),并应达到平均0.2 NTU或以下。地面水及受地面水影响的地下水处理系统应在消毒前实现浑浊度小于0.3 NTU。特别重要的是,他显示去除对氯有抗性的病原体诸如隐孢子虫。小型给水处理设施应最低达到浑浊度小于5 NTU,最好小于1 NTU。

4.2.25 二甲苯类(Xylenes)

二甲苯浓度为0.3 mg/L产生可检出的味道和气味。有人报告二甲苯异构体在水中嗅阈值为0.02 mg/L~1.8 mg/L。该最低的嗅阈值为0.02 mg/L,充分低于其健康基础准则值0.5 mg/L。

4.2.26 锌(Zinc)

水中含锌3 mg/L~5 mg/L以上,可显现乳白色和在煮沸时出现滑腻薄膜。虽然饮水罕见含锌大于0.1 mg/L,但使用陈旧镀锌水管的自来水可出现较高水平锌;暗示陈旧管材可能析出镉。没有提供健康基础准则值。

5 放射性方面

从健康风险性评估而言,《准则》没有区分天然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然而,依据风险评估已作出区分。总体上人工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在其进入给水系统前可控制,而天然出现的放射性核素可从任何地点进入给水系统。因此,在饮水中天然出现的放射性核素不由人为控制。水源水可能含天然及人工来源的放射性核素。

5.1 来源

天然放射性核素,包括钾-40、钍与铀的衰变系列物质,特别是镭-226、镭-228、铀-234、铀-238和铅-210,即可天然产生(例如,土壤吸收),也可由生产过程产生(例如,开矿、矿砂或磷酸盐化肥生产过程),进而在水中出现。

人工制造的放射性核素可从若干来源进入水中,诸如:从核燃料循环设施排放的放射性核素,人工制造的放射性核素(在医学或工业未封闭方式下生产与应用)进入饮用水,以及在过去排放的放射性核素进入环境,包括饮用水源。

国际单位制(SI)放射性浓度的单位是贝可(Bacquerel;Bq),相当于每秒一次衰变,1 Bq=1/s。饮水中有关放射性浓度以Bq/L表示。

5.2 有效剂量

当放射物与身体组织和器官相互作用时,接收的放射剂量随一些因素而变,诸如放射物的类型、受影响的身体部位和暴露的途径。这意味着放射性浓度为1 Bq常常不会产生相等的放射剂量。“有效剂量”应考虑不同类型放射物之间的差别,将他们产生的生物学不良影响直接比较。有效剂量的SI单位为西弗特(Sivert;Sv)。西弗特单位较大,实际应用时以毫西弗特(mSv)表示。1 Sv=1 000 mSv。从饮水中控制放射性核素的健康风险推荐的评估方法包括四个步骤:

采用1年消费饮水的个体剂量标准(individual dose criterion;IDC)为0.1 mSv (即0.1 mSv/year)。

着手最先筛查α活度及β活度。如果测量的活度浓度低于0.5 Bq/L总α活度和1 Bq/L总β活度,不需要进一步检测。

如筛查的水平,两者均超过,单独的放射性核素必须测量并与准则值比较(参见表 17)。

表 17 天然及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准则值a
类别 放射性核素 计量系数/(Sv/Bq) 准则值b/(Bq/L)
(1)天然出现启动铀衰变系列的放射性同位素c 铀-238 4.5×10-8 10
(2)天然出现归属于铀衰变系列的放射性同位素 铀-234 4.9×10-8 1
钍-230 2.1×10-7 1
镭-226 2.8×10-7 1
铅-210 6.9×10-7 0.1
钋-210 1.2×10-6 0.1
(3)天然出现归属于钍衰变系列的放射性同位素 钍-232 2.3×10-7 1
(4)天然出现归属于钍衰变系列的放射性同位素 镭-228 6.9×10-7 0.1
钍-228 7.2×10-8 1
(5)人工放射性核素在反应器发射物或核武器试验发现的作为部分裂变产物可释放到环境 铯-134d 1.9×10-8 10
铯-137d 1.3×10-8 10
锶-90d 2.8×10-8 10
(6)人工放射核素作为部分裂变产物可释放到环境(见上述)。还用于核医疗步骤,因此可通过污水出水释放进入水体 碘-131d, e 2.2×10-8 10
(7)人工生产氢的放射性同位素,从核发电反应器和核武器试验作为衰变产物。天然存在环境中可能很少量,其在天然水源中存在暗示潜在的工业污染 e 1.8×10-11 10 000
(8)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放射性同位素,并在有机化合物和人体内存在 碳-14 5.8×10-10 100
(9)在和反应器中生成的人工同位素并微量存在于天然的铀矿中 钚-239d 2.5×10-7 1
(10)在核反应器中生成的人工同位素副产物 镅-241d 2.0×10-7 1
注:a本表并未详尽阐述各种情况。某些情况下须调查其他放射性核素;b准则值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数量级;c就放射性而言,铀单独的同位素提供各自的准则值(即以Bq/L表示)。依化学毒性饮水中铀的总含量暂行准则值为0.03 mg/L (30 μg/L),主要与其放射性毒性比较;d这些放射性核素正常情况下,可能在饮水中不存在或者可能在剂量上对公共卫生意义很小。因此,不能当成调查的重点;e虽然碘与氚不被标准的总活度测定方法检出,常规分析时他们并不需要,若有任何理由确信其可能存在,应使用放射性核素特定采样和测定技术。这是本表包含他们的原因。

评价结果指示下一步行动或进行深入评价。

本文摘自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4th Ed.

(未完待续)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16.05.0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陈钰, 鲁波, 史黎薇
CHEN Yu, LU Bo, SHI Liwei
世界卫生组织新修订饮用水水质准则值(2011)简介(上)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Guideline Valu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Updated by the WHO (2011) (Part:1)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6, 6(5): 365-372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6, 6(5): 365-372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16.05.011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