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从业人员对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知信行调查
王巍, 李若岚, 柴义, 张晓雪, 程亚杰, 张振伟, 李博洋     
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 了解宾馆从业人员对PM2.5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 为今后更好开展相关人员的引导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2013年对北京市西城区53家宾馆238名客房卫生服务人员进行PM2.5相关内容的知信行调查。结果 PM2.5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知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呼吸系统, 免疫系统, 心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遗传系统。PM2.5来源知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汽车尾气, 工业生产, 燃煤取暖, 吸烟, 木材燃烧, 室外大气污染, 地面床面清扫, 不洁中央空调。清洁地面的方式采用吸尘器/干扫把扫地的41家, 清洁墙面的方式采用掸子/干布的35家, 清扫床面的方式采用干扫把的30家。结论 多数人能够意识到PM2.5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其次对免疫系统危害的知晓率亦相对较高, 对心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遗传系统危害的知晓率较低。半数以上的人能够意识到室内PM2.5污染来源为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燃煤取暖、吸烟和木材燃烧, 对室外大气污染、床面地面清扫和不洁的中央空调是室内PM2.5污染来源的知晓率较低。对客房进行卫生清理时, 大部分宾馆未采取湿式作业方式。打扫房间卫生时, 绝大多数人会经常开窗通风, 但不少人存在不关注室外大气环境状况盲目开窗和已发现室外大气环境不好, 仍然开窗或有可能继续开窗的情况。
关键词: PM2.5     来源     危害     知晓率     行为方式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Hotel Employees 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s (PM2.5) in Indoor Air in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Wang Wei, Li Roulan, Chai Yi, Zhang Xiaoxue, Cheng Yajie, Zhang Zhenwei, Li Boyang     
Abstract: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KAP) of hotel employees on PM2.5 in indoor air in order to guide a further education in relevant personnel. Methods A KAP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53 hotels in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A total of 238 hotel employees were enrolled by using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Results The awareness on the harm of PM2.5 for human body systems from high to low were respiratory system, immune system, cardiac system, endocrine system, nervous system and genetic system. The awareness on the sources of PM2.5 in indoor air from high to low were automobile exhaus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al-fired for heating, smoking, burning wood, outdoor air pollution, ground or bed cleaning and unclean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s.Cleaning floor with vacuum cleaner or dry broom were conducted in 41 hotels; cleaning wall with dry cloth or duster in 35 hotels; cleaning bed with dry broom in 30 hotels. Conclusions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employees have realized the harm of PM2.5 on respiratory system. The awareness on the harm of PM2.5 for immune system was relatively high. More than half of employees knew that the sources of PM2.5 in indoor air were automobile exhaus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al-fired for heating, smoking and burning wood.Many people have not realized that the pollution in outdoor air, bed cleaning and unclean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were also the sources of PM2.5 in indoor air. Most of hotel employees did not clean rooms in wet processing and not concern about the outdoo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before opening windows.
Key words: PM2.5     source     harm     awareness rate     behavior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建筑面积逐年增加,城市交通尤其是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导致来自于气粒转化的二次颗粒物污染特征逐渐突出。北京地区的气溶胶污染特征也发生了变化,细颗粒物(PM2.5)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PM2.5作为各种光化学反应的载体,促进城市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发生,其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颗粒物中尤为突出[2-3]。室内空气主要是PM2.5污染,在总悬浮颗粒物(TSP)中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室外[4]。室内颗粒物污染中,PM2.5因其粒径较小和比表面积(即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较大,更容易富集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比粗颗粒物大[5]。据调查绝大多数人7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颗粒物污染暴露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6-7]。从事宾馆客房卫生服务的职业人群,既是室内环境污染暴露的受害者,又是室内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因此,了解该类人群对PM2.5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有利于今后更好的对其进行引导与教育。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西城区功能定位和辖区特点,依据等比例随机抽样原则,2013年选取西城区53家宾馆,其中3~5星级宾馆8家;1~2星级宾馆或非星级商务、快捷酒店21家;普通宾馆、招待所24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宾馆内当日在岗全体从事客房卫生服务人员共24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2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为99.17%。

1.2 方法

采用“公共场所宾馆从业人员调查表”和“宾馆相关情况调查表”两份问卷进行调查。采取集体问卷调查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组织从业人员集体匿名自填问卷,完成的问卷由调查员收集并保管。问卷内容包括宾馆基本情况及宾馆对客房清扫的相关规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对空气中PM2.5相关知识的认识及其工作或行为方式等。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通过统一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对被调查宾馆管理人员及客房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组织动员,确保调查过程的规范统一,保护从业人员的隐私,充分调动调查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业人员问卷集中填写收集,调查现场无宾馆相关管理人员在场。调查结束后,立即组织调查员检查问卷填写情况,并筛除不合格原始问卷。不合格问卷指回答字迹潦草、问卷中回答项目缺失20%以上者。

1.4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238人,男性35人(14.7%),女性203人(85.3%);本市户口42人(17.6%),外地户口196人(82.4%)。30岁以下的宾馆客房卫生服务人员102人(42.9%),30~49岁61人(25.6%),40岁及以上的75人(31.5%)。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132人(55.5%),高中/中专/职高74人(31.0%),大专及以上32人(13.5%)。

2.2 对空气中PM2.5的认知情况

近一年来,听说过PM2.5的相关信息或报道:听说过很多(28.2%),听说过一些(63.0%),从没听说过(8.8%);您认为当前大气环境中PM2.5含量如何:很多(36.6%),有但并不多(58.4%),没有(5.0%)。由表 1可知,能够正确回答PM2.5的含义及PM2.5被吸入后可到达体内下呼吸道的仅占18.9%和30.7%。被调查者对PM2.5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知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心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遗传系统。由表 2可知,对PM2.5来源知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燃煤取暖,吸烟,木材燃烧,室外大气污染,地面床面清扫,不洁中央空调。

表 1 对PM2.5含义及对人体损伤情况的知晓率
回答正确(人) 回答错误(人) 知晓率(%)
PM2.5含义 45 193 18.9
被吸入后可达人体内下呼吸道 73 165 30.7
是否会会导致呼吸系统损伤? 233 5 97.9
是否会会导致心脏系统损伤? 62 176 26.1
是否会会导致遗传系统损伤? 12 226 5.0
是否会会导致内分泌系统损伤? 55 183 23.1
是否会会导致免疫系统损伤? 130 108 54.6
是否会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39 199 16.4

表 2 对PM2.5来源的认知情况
来源 可能会 不会 不知道 总计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汽车尾气 190 79.83 18 7.56 2 0.84 28 11.76 238 100
木材燃烧 129 54.20 44 18.49 22 9.24 43 18.07 238 100
工业生产 181 76.05 20 8.40 3 1.26 34 14.29 238 100
燃煤取暖 151 63.45 36 15.13 14 5.88 37 15.55 238 100
不洁中央空调 65 27.31 64 26.89 59 24.79 50 21.01 238 100
吸烟 132 55.46 49 20.59 25 10.50 32 13.45 238 100
地面床面清扫 87 36.55 74 31.09 44 18.49 33 13.87 238 100
室外大气污染 113 47.48 63 26.47 15 6.30 47 19.75 238 100

2.3 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宾馆客房卫生服务人员对PM2.5认知情况比较

表 3表 4可知,不同年龄组的宾馆客房卫生服务人员对PM2.5相关情况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由表 5表 6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宾馆客房卫生服务人员对PM2.5含义及PM2.5进入人体后可达下呼吸道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PM2.5的来源及对人体系统的损害状况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文化程度较高知晓率亦较高。

表 3 不同年龄的宾馆从业人员对PM2.5含义及进入人体后所到达的部位的认知情况比较
年龄(岁) 含义 被吸入后可达人体下呼吸道
总数(人) 回答正确(人) 正确率(%) χ2 P 回答正确(人) 正确率(%) χ2 P
~29 102 19 18.60 2.170 0.338 35 34.30 2.335 0.311
30~39 61 15 24.60 20 32.80
40~ 75 11 14.70 18 24.00

表 4 不同年龄的宾馆从业人员对PM2.5来源及对人体系统的损害认知情况比较
年龄(岁) 对PM2.5来源回答正确的得分 对人体损伤回答正确的得分
x±s F P x±s F P
~29 13.96±5.39 1.238 0.292 2.40±1.28 2.505 0.084
30~39 14.75±7.09 2.26±1.29
40~ 16.37±7.81 1.97±1.23
注:对多选项题目回答正确一项得1分

表 5 不同文化程度的宾馆从业人员对PM2.5含义及进入人体后所到达的部位的认知情况比较
文化程度 总数(人) 含义 被吸入后可达人体下呼吸道
回答正确(人) 正确率(%) χ2 P 回答正确(人) 正确率(%) χ2 P
初中及以下 132 27 20.45 1.179 0.555 34 25.76 3.683 0.159
高中、中专、职高 74 11 14.86 26 35.14
大专及以上 32 7 21.88 13 40.63

表 6 不同文化程度的宾馆从业人员对PM2.5来源及对人体系统的损害认知情况比较
文化程度 对PM2.5来源回答正确的得分 对人体损伤回答正确的得分
x±s F P x±s F P
初中及以下 12.50±6.03 8.110 0.000* 2.06±1.17 5.320 0.005*
高中、中专、职高 13.65±5.54 2.12±1.03
大专及以上 16.23±7.20 3.19±1.73
注:1对多选项题目回答正确一项得1分;2*表示P<0.05

2.4 宾馆客房清理情况

表 7可知,清洁地面的方式采用吸尘器/干扫把扫地的占77.4%;清洁墙面的方式采用掸子/干布的占66.0%;清扫床面的方式采用干扫把的占56.6%。每日清理桌子和窗台的宾馆占92.5%和75.5%;每月至少清理1次墙面的宾馆占69.8%,每季至少清洗1次窗帘的宾馆占77.4%。打扫房间卫生时,经常会开窗通风216人(90.8%),有时/很少开窗通风22人(9.2%);发现室外大气看上去灰蒙蒙的,不再继续开窗的165人(69.3%),仍然开窗/有可能继续开窗/根本不关注室外环境情况的73人(30.7%)。

表 7 宾馆客房清洁方式及清洁频率情况
项目 清洁方式 宾馆数(家) 百分比(%)
清洁地面 干扫把/吸尘器 41 77.4
湿扫把/湿拖布 12 22.6
清洁墙面 掸子/干布 35 66.0
湿布 18 34.0
清洁床面 干扫把 30 56.6
裹有湿毛巾的扫把或粘尘滚 23 43.4
擦桌子 每天至少1次 49 92.5
每周至少1次 4 7.5
擦窗台 每天至少1次 40 75.5
每周至少1次 10 18.9
每月至少1次 3 5.6
擦墙面 每月至少1次 37 69.8
每季至少1次 11 20.8
每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5 9.4
清洗窗帘 每季至少1次 41 77.4
每半年至少1次 6 11.3
1年甚至更长时间 6 11.3

3 讨论

从事宾馆客房卫生服务人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且以女性居多。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5.5%,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13.5%。随着北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除了星级宾馆外,一些商务酒店、特色老四合院客栈越来越多地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宾馆也相应出现了双语服务,因此对宾馆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宾馆服务人员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

大多数人对PM2.5并不陌生,在1年内或多或少的听说过相关信息和报道,其中1/3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气环境中含有大量PM2.5,但是能够正确回答PM2.5的概念和进入人体后的转归并不多。多数人能够意识到PM2.5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其次对免疫系统危害的知晓率亦相对较高,对心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遗传系统危害的知晓率较低。颗粒物不仅能导致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能够影响内分泌系统、人体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8]。颗粒物不仅影响暴露人群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出生缺陷,甚至降低人类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不育[9]。半数以上的人能够意识到室内PM2.5污染来源为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燃煤取暖、吸烟和木材燃烧,对室外大气污染、床面地面清扫和不洁的中央空调是室内PM2.5污染来源的知晓率较低。张颖等[10]对室内颗粒物的来源和特点研究发现采用中央空调机械通风的建筑,过滤器能有效降低新风的颗粒物浓度,但是过滤器必须及时更换和清洗,否则将会严重影响过滤效率,甚至可能成为污染源。刘燕敏等[11]研究空调风系统的清洗对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和微生物的影响显示风管积尘直接影响送风中颗粒物的浓度和系统风量,使沉积的颗粒物被送风卷起带入室内,从而引起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因此,不洁的空调通风系统已成为室内空气的污染源之一,这一点有待提高认识。

空气中细颗粒PM2.5的污染是近些年大家渐为关注的问题。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相近。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更有兴趣或者更易获取相关信息,因此知晓率也相对较高。今后将对其认识渠道进一步调查,以利于建立更好的健康教育宣传方向。

对客房进行卫生清理时,多数宾馆未采取湿式作业方式。桂锋等[12]研究清扫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中提出,干扫后各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明显增加,湿扫和通风可以明显降低由于清扫引起的室内空气中各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和各颗粒物在空中的停留时间。刘阳生等[13]对北京冬季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研究显示,采用真空吸尘器过于频繁的清扫虽然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TSP的浓度,但会增加细粒子PM2.5和PM1的浓度,且通风量不足会导致室内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的浓度增高。打扫房间卫生时,多数人会经常开窗通风,但不少人存在不关注室外大气环境状况盲目开窗和已发现室外大气环境不好,仍然开窗或有可能继续开窗的情况。这与室外大气污染是室内PM2.5污染源的知晓率较低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对室内无尘源的自然通风房间,室内颗粒物PM10与PM2.5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室外[14]。对房间进行科学的清扫处理,能有效降低室内PM2.5含量,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这不只关乎每位住店旅客的健康,也关乎每位客房清扫职业人员的健康。应将进一步对相关人群开展科学的宣教,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1] 于淑秋, 徐祥德, 林学椿. 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特刊): 92–99.
[2] Pope CR, Burnett RMJ, Calle TE, et al. Lung cancer, 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 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2, 287: 1132–1141. doi: 10.1001/jama.287.9.1132
[3] Chan YC, Simpson RW, Mctainsh GH, et al.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visibility degradation problems Brisban(Australia),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9, 33(19): 3237–3250. doi: 10.1016/S1352-2310(99)00091-6
[4] 韩月梅, 沈振兴, 曹军骥, 等. 室内外细粒子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污梁水平的对比研究[J]. 中国粉体技术, 2009, 15(2): 14–17.
[5] 昭阳, 张怀德, 蒋晓明, 等. 太原地区冬春季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24(5): 648–65.
[6] 冯国会, 吕石磊, 陈旭东, 等. 冬季工况下相变墙对室内环境影响的试验[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6): 701–704.
[7] 叶宏, 王军, 庄双勇, 等. 定形相变贮能式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实验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04, 25(5): 651–656.
[8] Oberdörster G, Utell MJ. Ultrafine particles in the urban air: to the respiratory tract-and beyond[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02, 110: 440–441. doi: 10.1289/ehp.110-a440
[9] Rogers JF, Dunlop AL. Air pollution and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 target population[J]. Pediatrics, 2006, 118: 156–164. doi: 10.1542/peds.2005-2432
[10] 张颖, 赵彬, 李先庭. 室内颗粒物的来源和特点研究[J]. 暖通空调, 2005, 35(9): 30–36.
[11] 刘燕敏, 聂一新, 张彬, 等. 空调风系统的清洗对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和微生物的影响[J]. 暖通空调, 2005, 35(2): 133–137.
[12] 桂锋, 叶青徽, 周扬屏, 等. 清扫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影响[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0(3): 250–254.
[13] 刘阳生, 陈睿, 沈兴兴, 等. 北京冬季室内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污染研究[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3, 11(3): 255–264.
[14] 谢伟, 樊越胜, 李博文, 等. 通风对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关系的影响分析[J].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2, 4: 19–21. doi: 10.3969/j.issn.1005-3298.2012.04.005
DOI: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王巍, 李若岚, 柴义, 张晓雪, 程亚杰, 张振伟, 李博洋
Wang Wei, Li Roulan, Chai Yi, Zhang Xiaoxue, Cheng Yajie, Zhang Zhenwei, Li Boyang
宾馆从业人员对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知信行调查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Hotel Employees 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s (PM2.5) in Indoor Air in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4, 4(4): 383-38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4, 4(4): 383-387
DOI: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