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异氰尿酸泡腾消毒片主要成分是三氯异氰尿酸,辅以泡腾剂、崩解剂等成分,制备成白色片剂,有效氯含量为47.6%,易溶于水,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为了解其杀菌消毒性能和安全性,在实验室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三氯异氰尿酸泡腾消毒片。
1.1.2 试验用菌种大肠杆菌(8099) 第6代、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第6—7代,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所提供。
1.2 方法 1.2.1 pH值测定配制成最大使用浓度3 000 mg/L,用PHS-3C型精密pH计测定样品pH值。
1.2.2 重金属含量测定配制成1%溶液,按《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 9985-2000)[1]规定的重金属限量试验操作。
1.2.3 砷含量测定配制成1%溶液,按《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 9985-2000)[1]规定的砷斑法极限试验操作。
1.2.4 有效氯含量测定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中2.2.1.2.1规定的碘量法进行操作,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计算有效氯含量。
1.2.5 稳定性试验测定样品经54℃存放14 d后测定含量,计算下降率。
1.2.6 菌悬液的制备取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第6—7代的普通琼脂新鲜培养物,用胰蛋白胨生理盐水(TPS)洗下并稀释配制成含菌量为1×108 ~5×108 cfu/mL的菌悬液[2]。
1.2.7 中和剂鉴定试验试验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试验用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按中和剂悬液定量鉴定试验操作程序进行,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1.1.5.7判定。
1.2.8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在18~22℃条件下,吸取0.5 mL试验用菌悬液及30 g/L的牛血清蛋白溶液于试管中,吸取4.0 mL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消毒液注入其中,混匀并计时,作用至预定时间,取此液0.5 mL加于4.5 mL中和剂溶液中。中和作用10 min后,吸取1.0 mL样液接种无菌平皿,37℃培养48 h后作活菌计数,同时用稀释液代替消毒液,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试验重复3次,各次杀灭对数值均大于等于5.00,可判为消毒合格[2]。
1.2.9 物体表面消毒现场试验选择木质桌面,划分两块区域各25 cm2,分别供消毒前、后采样。消毒前,将棉拭子沾湿采样液对一区块涂抹采样,作为阳性对照组样本。然后用500 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桌面另一区块,作用10 min,将棉拭子沾湿中和剂对消毒区块进行涂抹采样,作为消毒组样本。同批次中和剂、稀释液接种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计算杀灭对数值。阳性对照组应有较多细菌生长,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消毒样本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大于等于1,可判为消毒合格。
1.2.10 果蔬消毒模拟现场试验选取粗细均匀的新鲜黄瓜,标出染菌区,面积约为25 cm2,均匀涂染大肠杆菌菌悬液,37℃干燥后,浸泡至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该消毒液中30 min,用棉拭子采样,将棉拭子剪入中和剂溶液中,作为试验组样本。用标准硬水取代消毒液,其余操作同试验组,作为阳性组样本。同批次中和剂、稀释液接种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计算杀灭对数值。阳性对照组菌量应为5×105 cfu/cm2~5×106 cfu/ cm2,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30份样本的杀灭对数值均大于等于3.00,可判为消毒合格。
1.2.11 食(饮)具消毒模拟现场试验以竹筷作为餐具代表,取筷子前端周长约2.0 cm,长度为12.5 cm、约25 cm2为染菌区,用吸管吸取大肠杆菌菌悬液均匀滴加于染菌区,37℃干燥后,浸入500 mg/L的消毒剂中作用10 min取出,使其完全浸没在中和剂中,用振荡器震荡60 s,作用10 min后将筷子取出,样液作为试验组样本。用标准硬水取代消毒液,其余操作同试验组,作为阳性组样本。同批次中和剂溶液、稀释液、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取洗脱液进行活菌培养计数,计算杀灭对数值。阳性对照组菌量应为1.25×107 cfu/样本~1.25×108 cfu/样本,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30份样本的杀灭对数值均大于等于3.00,可判为消毒合格。
1.2.12 能量试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试验菌,消毒剂选择3个浓度250、500、750 mg/L,分别取3.0 mL分装于试管内,每次间隔10 min共3次,各加菌悬液1.0 mL于试管中,混匀,每次加入菌悬液停留8 min,再分别吸取20 μL菌悬液和消毒剂,混合均匀,移种到5支含有中和剂的营养肉汤培养管中。同时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置于37℃恒温箱培养48 h,作细菌计数[2]。
2 结果 2.1 pH值结果配制成最大使用浓度3 000 mg/L,pH值为6.35。
2.2 重金属含量结果1%溶液(以铅计),小于1 mg/kg。
2.3 砷含量结果1%溶液,小于0.05 mg/kg。
2.4 有效氯含量及稳定性试验结果有效氯含量为47.6%;经54℃保存14 d后,有效氯含量为45.6%,下降率为4.2%,贮存有效期可定为1年。
2.5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5 g/L硫代硫酸钠、10 g/L卵磷脂和20 mL/L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中和有效氯,且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大肠杆菌及培养基无影响(表 1)。
组别 | 3次试验平均回收菌量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1 (消毒剂+菌悬液)+稀释液 | 0 |
2 (消毒剂+菌悬液)+中和剂 | 1.12×102 |
3 菌悬液+中和剂 | 2.44×107 |
4 菌悬液+(消毒剂+中和剂) | 2.45×107 |
5 稀释液+菌悬液 | 2.52×107 |
6 稀释液+中和剂+培养基 | 0 |
注:3、4、5组误差率为1.48% |
2.6 杀菌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该样品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作用1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大于等于5.00(表 2)。
2.7 物体表面消毒现场试验结果
消毒前桌面上菌落数为264 cfu/cm2,以试验浓度为500 mg/L的消毒剂擦拭桌面后10 min,残留在桌面上的菌落数为7.3 cfu/cm2,对其表面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1.56。
2.8 果蔬消毒模拟现场试验结果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阳性对照组菌量为2.23×106 cfu/cm2,该消毒片试验浓度为500 mg/L,作用30 min对30份样本的杀灭对数值均大于等于3.00。
2.9 食(饮)具消毒模拟现场试验结果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阳性对照组菌量为2.52×107 cfu/样本,该消毒片试验浓度为500 mg/L,作用30 min,对30个样本的杀灭对数值均大于等于3.00。
2.10 能量试验结果该消毒片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符合能量试验的最低合格浓度为有效氯500 mg/L(表 3)。
序号 | 有效成分含量 (mg/L) |
不同加菌次数肉汤管中细菌生长情况 | 对照组菌落数 (cfu/mL) |
||
1 | 2 | 3 | |||
1 | 250 | + + + - - | + + + + - | + + - - - | 1.80×107 |
500 | - - - - - | - - - - - | - - - - - | ||
750 | - - - - - | - - - - - | - - - - - | ||
2 | 250 | + + - - - | + + - - - | + + - - - | 1.62×107 |
500 | - - - - - | - - - - - | - - - - + | ||
750 | - - - - - | - - - - - | - - - - - | ||
3 | 250 | + + + - - | + + - - - | + + - - - | 1.78×107 |
500 | - - - - - | - - - - - | - - - - + | ||
750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菌生长,“-”表示无菌生长 |
3 讨论
三氯异氰尿酸是一种含氯消毒剂,与泡腾剂、崩解剂等辅料制成泡腾片,溶解性和稳定性都较好,方便使用、存放。溶解后能快速形成有效成分次氯酸,并具有一定耐受有机物特性[3-4]。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有机氯消毒剂。对此研究有不少文献报道,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5-6]。本文所研究的泡腾消毒片pH为6.35,易溶于水,有效氯含量为47.6%,稳定性试验测定有效氯下降率为4.2%,贮存有效期可定为1 a,毒理学指标重金属含量和砷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有效氯试验浓度为500 mg/L,对悬液内细菌繁殖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同时对人工染有细菌的果蔬、食(饮)具和物体表面自然菌的杀灭效果均达到规定要求。适合家庭、公共场所、医疗机构消毒使用。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S]. 北京: 印刷版权由卫生部所有, 2002. |
[3] | 潘协商, 魏兰芳, 林军明, 等. 氯化异氰尿酸类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比较[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 25(5): 485. |
[4] | 张亚尼, 宋晕, 张福娥. 5种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及能量试验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5, 22(2): 147–149、152. |
[5] | 王衍德, 黄昌河. 复方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消毒性能的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 27(4): 415–416. |
[6] | 吴中华, 姚剑锋, 陈三旗. 环境空气臭氧消毒对医疗设备的影响及对策[J]. 医疗卫生装备, 2004, 6: 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