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学报  2019, Vol. 39 Issue (9): 3039-3044
剩余污泥臭氧化过程中磷的释放及形态转化    [PDF全文]
刘艳芳1,3 , 王凌霄2,3 , 马骏1,3 , 李宁1,3 , 李再兴1,3     
1.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家庄 050018;
2. 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石家庄 050018;
3. 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 石家庄 050018
摘要: 以剩余污泥臭氧化过程中含磷物质的形态分布及变化规律为研究核心,分析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污泥样品中液相和固相中磷的形态,并探讨了不同磷形态与臭氧相关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为0.15 g·g-1时,液相总磷(TPL)含量为38.26 mg·L-1,比氧化前污泥混合液中TPL含量增加了29倍,因此,可将0.15 g·g-1作为实际释磷工艺最佳臭氧投加量.臭氧氧化过程中污泥固相中各形态磷含量及其所占固相总磷(TPS)比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臭氧可提高污泥中磷潜在的生物可利用性,臭氧投加量为0.15 g·g-1时,生物有效磷含量达20.74 mg·g-1,在TPS中所占比例由原始污泥中的73.60%提高至86.27%.TPL含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污泥臭氧氧化过程中污泥解絮和溶胞,每溶解1 g MLSS向液相中释放TPL的量为0.0324 g.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臭氧     释磷     磷形态     SMT法    
Release and speciation of phosphorus during process of sludge ozone reduction
LIU Yanfang1,3, WANG Lingxiao2,3, MA Jun1,3, LI Ning1,3, LI Zaixing1,3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3. Pollution Prevention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of Hebei Privince, Shijiazhuang 050018
Received 30 January 2019; received in revised from 26 March 2019; accepted 26 March 2019
Abstract: The mechanism of the sludge reduction through ozonation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xcessive sludge obtained from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The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liquid and solid phase were clarified and the releas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solid related to ozone was also explo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phosphorus in liquid (TPL) was 38.26 mg·L-1 when the ozone dosage was 0.15 g·g-1, which is 29 times more than that before oxidation. The forms of phosphorus content and its proportion in total phosphorus (TPS) in solid sludge was basically the same during ozonation. The bio-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with ozone dosage. The proportion of TPS increased from 73.60% in the original sludge to 86.27% with 0.15 g·g-1 ozone, reaching 20.74 mg·g-1 of P content. TPL in liquid was mainly from the destr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 structure and the dissolution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substances, with a rate of 0.0324 g TPL of 1 g MLSS.
Keywords: excess sludge     ozone     phosphorus release     phosphorus forms     SMT    
1 引言(Introduction)

磷是生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也是难以再生的非金属矿资源(张亮等, 2017).据估计, 目前全世界磷矿储量只能维持约95年(李维等, 2015), 磷矿在我国已被列为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20种矿产之一(沈巍, 2012).剩余污泥是污水处理的终端产物, 污水处理后约有90%的磷转移到污泥中, 剩余污泥中的磷含量可达到5%~8%(Xie et al., 201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污泥产量以年增长率大于10%的速度增加(许晓萍, 2010), 2016年全国污泥年产量已超过4000万t(含水率80%), 预计2020年污泥年产量将突破6000万t(戴晓虎, 2012).因此, 通过有效的方法, 将磷从污泥中释放出来并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回收, 既可以缓解磷资源的短缺, 也可为剩余污泥的合理处置找到出路.

将磷从固相释放到液相是从污泥中回收磷的关键.在各种污泥破解技术中, 臭氧氧化技术由于具有破解效率高、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方斌, 2012), 成为该方向研究的热点.目前对臭氧氧化技术应用于污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源转化效果和臭氧氧化污泥减量化反应条件的优化上(Meng et al., 2013王裕祥等, 2017黄晓楠, 2017), 对磷释放规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已有学者对热解和酸碱调理技术破解污泥过程中磷形态的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苑宏英等, 2014许德超等, 2017徐志嫱等, 2018).基于此, 本文采用臭氧氧化技术破解剩余污泥, 分析不同臭氧投加量下磷元素的释放规律和污泥中磷形态的变化, 以丰富对臭氧破解污泥过程中磷的迁移机制的认识, 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和减量化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实验污泥

污泥取自石家庄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该厂采用A2O工艺), 取回实验室后, 储藏于4 ℃的冰箱中待用.使用时, 用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后, 配置污泥浓度(MLSS)为5000~5500 mg·L-1的混合液样品, 其SVI为40~45, pH为6.5~7.0.

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污泥臭氧氧化系统主要由氧气罐、气体流量计、臭氧发生器、接触反应器、搅拌器及臭氧尾气吸收装置组成, 具体如图 1所示.以高纯氧为气源, 臭氧发生器(CF-G-3-10G, 青岛国林有限公司)产生的臭氧经气体流量计从底部进入自制玻璃接触反应器, 反应器有效容积1 L, 底部装有微孔砂芯, 臭氧经过微孔砂芯后形成微小气泡, 与污泥进行充分的接触反应.采用搅拌方式消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泡沫.本研究采用的臭氧投加量定义为投加臭氧(O3)的质量与初始污泥混合液中污泥量(MLSS)的比值(g·g-1), 将臭氧流量固定在150 mL·min-1, 通过改变接触反应时间调节臭氧投加量.臭氧尾气由2%碘化钾溶液吸收.

图 1 实验装置图(1.氧气瓶;2.臭氧发生器;3.转子流量计;4.反应器;5.搅拌器;6.尾气处理装置;7.取样口) Fig. 1 Schematic of experimental system
2.3 分析方法

样品预处理方法:用于测定污泥混合液中液相指标的样品, 在4000 r·min-1下离心15 min, 取其上清液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进行测定.用于测定污泥混合液中固相指标的样品, 先用去离子水洗净, 后经抽滤放入烘箱中, 105 ℃下烘干至少4 h, 充分研磨后过100目筛.

污泥中固相磷形态的测定方法:根据欧洲标准测试测量组织提出的SMT协议法分级提取不同形态的磷(许春雪等, 2011), 详细流程见图 2.所提取的磷分为5种(朱梦圆等, 2012):总磷(TPS)、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 与Fe、Mn、Al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结合的磷, 不稳定态磷也包括在其中)、磷灰石无机磷(AP, 钙磷, 包括与Ca结合的各种磷)、无机磷(IP)、有机磷(OP).

图 2 SMT法分级提取磷形态流程图 Fig. 2 SMT protocol for fractionation of phosphorus forms

其他指标测定方法:气相臭氧浓度采用碘量法测定(吴俊奇等, 2009);污泥的pH和MLSS依据CJ/T 221—200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中的相应方法测定;液相中总磷(TPL)、正磷酸盐(PO43--P)采用钼锑钪分光光度法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EscaLab 250Xi, 赛默飞, 美国).所有数据均平行测定3次, 取平均值.

不同臭氧投加量下污泥固相中各磷形态对TPL的贡献率(CR)计算公式见式(1).

(1)

式中, [TPL]0和[TPL]i分别为臭氧氧化前后液相中的TPL含量, [PS]0和[PS]i分别为臭氧氧化前后固相中的各磷形态含量, 计算时将固相各磷形态含量换算成相应含固率污泥混合液的磷含量(即将式(1)中所有单位统一为mg·L-1).

3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3.1 液相磷形态的变化规律

将臭氧氧化污泥过程中的TPL分为PO43--P和剩余磷(RP), 其中, RP为TPL与PO43--P之差, 包含正磷酸盐以外的其他形态磷(如有机磷、聚磷酸盐等)(毕东苏等, 2012).图 3为液相中各形态磷随臭氧投加量的变化.由图 3可看出, 臭氧投加量在0~0.20 g·g-1时, TPL呈上升趋势, 臭氧投加量为0.20 g·g-1时, TPL达到最大值40.68 mg·L-1, 但相比臭氧投加量为0.15 g·g-1时仅增加了2.42 mg·L-1, TPL上升速率明显减缓.Yan等(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臭氧投加量大于0.15 g·g-1时, 污泥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 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一致.综合考虑运行成本和含磷物质溶出情况, 可以将0.15 g·g-1作为实际工艺最佳臭氧投加量.

图 3 液相中各形态磷随臭氧投加量的变化 Fig. 3 The variation of dissolved phosphorus with different ozone dosage

在臭氧氧化过程中, PO43--P占TPL的71.27%~89.62%, 为液相中含磷物质的主要组分, 其变化趋势与TPL相同.当臭氧投加量为0.20 g·g-1时, PO43--P达到最大值, 为34.91 mg·L-1.液相中PO43--P浓度是影响磷酸铵镁沉淀法回收磷的主要因素(王晓霞等, 2012), 且液相中PO43--P浓度越大, 越易于磷酸铵镁晶体的形成(田素凤等, 2012).因此, 臭氧氧化污泥后, 上清液中磷可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回收.臭氧氧化污泥过程中, RP的变化呈波动趋势, 分析认为可能是在污泥破胞过程中, RP被释放出来, 同时, 臭氧与污泥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 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 RP中的部分有机磷也被逐步分解为PO43--P而释放出来(赵婧婧, 2015).

3.2 固相磷形态变化规律

SMT法中提取的5种磷形态具有以下关系:TPS=IP+OP, IP=NAIP+AP, 由于实际测量中存在误差, 等量关系只是近似成立.为保证实验的精确性, 对TP和IP的回收率进行统计, 本研究中TPS的回收率在97.66%~101.31%范围内, IP的回收率稳定在97.99%~101.40%范围内, 回收率范围合理, 实验结果精确度较高(孟详东等, 2018).图 4是不同臭氧投加量下污泥中固相磷形态的变化.由图 4a可以看出, 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 NAIP含量逐渐增加, 当臭氧投加量为0.2 g·g-1时, NAIP含量最大, 达到14.19 mg·g-1.AP含量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少, 当臭氧投加量为0.20 g·g-1时, AP含量达到最小值, 为3.29 mg·g-1, 比氧化前降低了45.35%.NAIP是污泥中主要的活性磷组分, 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章婷曦等, 2007), 在酸性环境下, NAIP可以与液相中的PO43--P互相转化(He et al., 2016), 由于臭氧破解污泥释放出大量挥发性脂肪酸(王嵘, 2008), 使混合液的pH由氧化前的6.97降至5.32(臭氧投加量0.20 g·g-1), 使得污泥中的NAIP有所上升.AP是污泥中相对惰性的磷组分, 但在弱酸性条件下可以产生一定的释放(孙远军, 2013), 所以随着pH的降低, AP含量随之减少.

图 4 臭氧氧化污泥过程中固相磷各形态含量(a)及其占比(b)随臭氧投加量的变化 Fig. 4 Phosphorus speciation variation in sludge with different ozone dosage(a.distribution of P concentration, b.distribution of P fractions)

臭氧氧化对污泥中OP的影响较弱, 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 OP含量基本不变, 稳定在7.44 mg·g-1左右.OP是与污泥中有机质结合的磷, 一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才能矿化分解释放出磷(Rittmann et al., 2011), 氧化剂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OP向IP转化(周思琦等, 2018).但本研究中OP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 分析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通入臭氧后微生物损伤或死亡, 无法进行微生物的转化作用;二是臭氧与有机物的反应具有选择性, 会优先被易于臭氧反应的有机物消耗(侯瑞等, 2018), 用于直接氧化OP的量非常小. NAIP与OP之和被认为是污泥中潜在的生物有效磷(Xu et al., 2015), 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 生物有效磷也随之增加, 臭氧投加量为0.20 g·g-1时, 生物有效磷含量达到最大值21.85 mg·g-1, 比原始污泥增加了22.87%.可见, 臭氧可提高污泥中磷潜在的生物可利用性.

图 4b中可以看出, 原始污泥中的磷形态以IP为主, 占TPS的68.13%, 在IP中, NAIP是主要的赋存形态.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 生物有效磷在TPS中所占比例也不断升高, 臭氧投加量为0.20 g·g-1时, 由原始污泥中的73.60%提高至88.62%.对比图 4a4b可知, 在臭氧氧化过程中, 污泥中各形态磷占TPS比例的变化趋势与其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这说明臭氧不会对固相中各形态磷的分布造成影响.

通过XPS对臭氧化前后污泥固体中的磷元素进行分析, 可以鉴别污泥絮体中磷的物质类别, 更直观地了解臭氧氧化污泥过程中含磷物质的转化情况.图 5a5b分别为原始污泥和臭氧投加量为0.15 g·g-1时污泥中含磷物质的XPS分峰图谱.从图 5a中可以看出, 原始污泥中的含磷物质主要以正磷酸盐、磷脂和聚合磷酸盐3种形式存在, 其中以正磷酸盐和磷脂为主, 二者相对含量接近, 聚磷酸盐含量较少.从图 5b中可以看出, 经0.15 g·g-1臭氧处理过后, 污泥中的含磷物质种类未发生变化, 仍以正磷酸盐和磷脂为主, 二者相对含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聚磷酸盐含量未发生变化.这也验证了臭氧不会改变固相中各形态磷分布的结论.

图 5 臭氧处理前(a)、后(b)污泥中含磷物质的XPS分峰图谱 Fig. 5 XPS spectra of phosphorus in sludge floc before(a) and after(b) sludge reduction
3.3 磷释放规律分析

将TPL增加量分别与MLSS减少量和臭氧投加量进行线性拟合, 结果见图 6.将TPL增加量与MLSS减少量的拟合线斜率定义为TPL溶出率(谭笑, 2015), 单位为g·g-1, 从图 6a中可以看出, 每溶解1 g MLSS向液相中释放TPL的量为0.0324 g.从图 6b中可以看出, TPL增加量与臭氧投加量的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F=95.615).这是因为磷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质内(Medeiros et al., 2005), 在臭氧氧化污泥过程中, 磷随着微生物细胞的溶解而释放到液相, TPL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污泥减量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破坏和胞内含磷物质溶出(邓雍, 2013), 且臭氧投加量是影响磷释放的重要因素.

图 6 TPL增加量与MLSS减少量(a)及臭氧投加量(b)的回归分析 Fig. 6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PL increase with MLSS reduction(a) and ozone dosage(b)

固相中各形态磷对TPL的贡献率见图 7.由图 7可以看出, NAIP的贡献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臭氧投加量高于0.15 g·g-1时, NAIP的贡献率由负值变为正值.AP的贡献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 其贡献率均为正值.当臭氧投加量由0.02 g·g-1增加到0.20 g·g-1时, OP和IP的贡献率分别从45.1%和57.9%降到37.4%和49.5%.这说明液相中TPL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固相中OP和AP的释放, 增大臭氧投加量会促进NAIP对TPL的贡献作用.

图 7 臭氧氧化污泥过程中固相各形态磷的贡献率变化 Fig. 7 Contributions of P from solid to liquid phase at different ozone dosage
4 结论(Conclusions)

1) 液相中, 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 TPL含量逐渐增加, 臭氧投加量为0.15 g·g-1时, TPL为38.26 mg·L-1, 比原始污泥增加了29倍, 因此, 可将0.15 g·g-1作为实际工艺最佳臭氧投加量.PO43--P占TPL的71.27%~89.62%, 为液相中含磷物质的主要组分, 其变化趋势与TPL相同.

2) 固相中, 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 各形态磷占TPS比例的变化趋势与其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臭氧可以提高污泥中生物有效磷的含量, 臭氧投加量为0.15 g·g-1时, 生物有效磷(NAIP+OP)达到20.74 mg·g-1, 比原始污泥增加了18.65%.

3) TPL含量上升的原因是臭氧氧化污泥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结构的破坏和胞内含磷物质溶出, 每溶解1 g MLSS向液相中释放TPL的量为0.0324 g, 主要源于固相中OP和AP的释放.

参考文献
毕东苏, 郭小品. 2012. 富磷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氮磷释放形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9): 139–142. DOI:10.3969/j.issn.1003-6504.2012.09.029
邓雍.2013.臭氧氧化污泥的试验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
戴晓虎. 2012. 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思考[J]. 给水排水, 2012, 38(2): 1–5.
方斌.2012.臭氧氧化法活性污泥零排放技术的基础研究[D].天津: 天津科技大学
国家环境保护局.200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版)[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侯瑞, 金鑫, 金鹏康. 2018. 污水厂二级出水中难凝聚有机物的臭氧化特性[J]. 环境科学, 2018, 39(2): 844–851.
黄晓楠.2017.活性污泥臭氧化溶胞效能研究[D].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He Z W, Liu W Z, Wang L, et al. 2016. Clarification of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phosphorus release enhancement mechanism related to pH during waste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22: 217–225. DOI:10.1016/j.biortech.2016.10.010
李维, 高辉, 罗英杰, 等. 2015. 国内外磷矿资源利用现状、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矿业, 2015, 24(6): 6–10. DOI:10.3969/j.issn.1004-4051.2015.06.003
孟详东, 黄群星, 严建华, 等. 2018. 磷在污泥热解过程中的迁移转化[J]. 化工学报, 2018, 69(7): 3208–3215+3303.
Meng X, Liu D, Yang K, et al. 2013. A full scale anaerobic-anoxic-aerobic process coupled with low-dose ozonation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46C(10): 240.
Medeiros J J G, Cid B P, Gómez E F. 2005. Analytical phosphorus fractionation in sewage sludge and sediment samples[J]. Analytical &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381(4): 873–878.
Rittmann B E, Mayer B, Westerhoff P, et al. 2011. Capturing the lost phosphorus[J]. Chemosphere, 84(6): 846–853. DOI:10.1016/j.chemosphere.2011.02.001
孙远军. 2013. 水体沉积物磷元素释放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J]. 给水排水, 2013, 49(S1): 138–142.
沈巍. 2012. 中国磷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5): 83–84. DOI:10.3969/j.issn.1673-291X.2012.05.033
谭笑.2015.臭氧化活性污泥减量机制及对A~2/O工艺的影响研究[D].成都: 西南石油大学
田素凤, 王静超, 丁艳梅. 2012. 鸟粪石沉淀法回收剩余污泥及其上清液中磷[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8(2): 194–196. DOI:10.3969/j.issn.1672-0946.2012.02.017
王裕祥, 黄祎晨, 张鑫, 等. 2017. 微气泡臭氧强化污泥碳源的释放过程[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4): 2426–2432.
王晓霞, 吕树光. 2012. 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对剩余污泥超声波处理上清液的磷回收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2, 38(1): 58–63.
吴俊奇, 李燕城, 吕亚芹. 2009. 水处理实验技术[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嵘.2008.臭氧破解污泥的溶出机制及同步臭氧氧化对污泥减量效能的影响研究[D].南昌: 南昌大学
徐志嫱, 李瑶, 周爱朝, 等. 2018. 污泥热水解过程中磷的释放规律与影响因素[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 34(21): 24–30.
许德超, 周礼杰, 尹魁浩, 等. 2017. 低温热碱破解低有机质污泥及磷形态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10): 5621–5629. DOI:10.12030/j.cjee.201611180
许春雪, 袁建, 王亚平, 等. 2011.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磷形态顺序提取分析方法[J]. 岩矿测试, 2011, 30(6): 785–794. DOI:10.3969/j.issn.0254-5357.2011.06.024
许晓萍. 2010. 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现状与发展探析[J]. 江西化工, 2010(3): 24–32. DOI:10.3969/j.issn.1008-3103.2010.03.006
Xu Y, Hu H, Liu J, et al. 2015. pH dependent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waste activated sludge:contributions of phosphorus specia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67: 260–265. DOI:10.1016/j.cej.2015.01.037
Xie C S, Zhao J, Tang J, et al. 2011. The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in sludg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2(3): 2455–2461. DOI:10.1016/j.biortech.2010.11.011
苑宏英, 祁丽, 吴丽杰, 等. 2014. 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过程中磷的释放及形态转化[J]. 中国给水排水, 2014, 30(3): 69–72.
Yan S T, Chu L B, Xing X H, et al. 2009.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sludge ozonation by a combination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approaches[J]. Water Research, 43(1): 195–203. DOI:10.1016/j.watres.2008.09.039
周思琦, 戴晓虎, 戴翎翎, 等. 2018. 高温热水解对高含固污泥中磷的形态转化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4): 1391–1396.
张亮, 杨卉芃, 冯安生, 等. 2017. 全球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市场分析[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7(5): 105–112.
赵婧婧.2015.超声波联合水解处理中剩余污泥磷释放特性及回收研究[D].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朱梦圆, 朱广伟, 钱君龙, 等. 2012. SMT法插标分析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502–1507. DOI:10.3969/j.issn.1000-6923.2012.08.024
章婷曦, 王晓蓉, 金相灿. 2007.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4): 1207–1213. DOI:10.3321/j.issn:1672-2043.2007.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