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广州 510070 广东省地震局
2) Guangdong Earthquake Agency, Guangzhou 510070, China
2018年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应急管理部整合了包含地震应急救援在内的13项职责,有效应对云南漾濞MS 6.4、青海玛多MS 7.4、四川泸定MS 6.8、甘肃积石山MS 6.2、新疆乌什MS 7.1等显著地震。抗震救灾经验启示,坚持推进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石玉成等,2024)。在地震应急管理对策方面可从强化底线思维、强化抗灾基础、强化应急准备、强化基层应急、强化应急处置等方面着手(侯建盛等,2024),建立横向全学科、纵向全覆盖,集新创和智能为一体的新一代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体系(李晓丽等,2024)。
中国地震局和31个省级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是震后应急的主要场所。2020年,地震局以有人值守地震台站为基础,重新整合组建140个地震监测中心站(简称中心站),承担辖区内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风险防治、应急响应和科普宣传等业务(赵至柔等,2023;陈传华等,2024)。震后,中心站发挥省级地震局应急处置“先遣队”作用,参加应急视频调度;向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单位报送应急信息,并为市、县相关部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工作建议;协同省局现场工作队开展震害现场调查工作(徐志双等,2024)。
一直以来,中国地震局高度重视应急服务响应业务,每年委托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称台网中心)牵头组织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质量评估,检查和督促各单位上一年度应急准备和响应情况,具体包括应急预案制修订、地震演练、应急视频会议保障、技术系统运维升级及应急产品产出上报等内容。中国地震局以质量评估为抓手,督促和指导各单位地震应急服务能力落地和提升。
1 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质量评估现状2023年,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业务纳入“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运行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实现6个测项(其中省级地震局4个、中心站2个)评估(表 1)。2024年5—7月,台网中心牵头组织省级地震局技术骨干和应急专家完成2023年度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运行质量评估工作。评估以公开发布的细则作为统一标准,采取评估组线上整理材料、线下汇总讨论、专家组复核审阅的方式,评估过程公开透明、细致严谨,评估结果反映了2023年度31个省级地震局和140个中心站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运行质量情况。
![]() |
表 1 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2023年) Table 1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service business (in 2023) |
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质量评估主要围绕各单位应急服务业务开展,具体测项根据当年中国地震局工作要点可能作出调整。近几年评估结果见表 2,其中2021年以前一般包含应急指挥中心工作、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和地震应急制图与数据工作4个测项。2021年,中国地震局发布地震应急服务响应等级和12小时行动清单。2022年,现场应急工作牵头单位由台网中心变更为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因此,2022年质量评估取消现场应急测项,新增行动清单和显著地震应急两个试评测项。2023年,正式增加省级地震局预案和桌面推演测项。为了充分发挥中心站作为省级地震局应急处置“先遣队”作用,向属地党委政府及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提供震后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新增中心站地震应急和应急准备、视频会议系统运维2个测项。与往年相比,2023年度质量评估在体系、方式和内容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 |
表 2 各年度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质量评估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for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service business in each year |
2023年,地震应急服务响应业务正式纳入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运行质量评估指标体系”,6个评估测项涵盖省级业务中心预案和桌面推演、指挥中心日常运维、应急视频会议系统运维和技术系统运维与应急产品产出以及中心站地震应急和应急准备、视频会议系统运维。首次在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质量评估中将中心站作为评估对象,充分体现省局和中心站应急职能职责。
2.2 质量评估方式创新,更反映真实客观情况往年质量评估为年底集中一段时间整理并提交全年材料,作为各测项打分依据。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且不能实时反映各单位应急准备和响应情况,还存在文字材料比重过高的情况。为解决质量评估工作时效性和客观性,2023年,台网中心牵头省地震局骨干设计研发地震应急运维质量评估系统,各单位每日如实填写上报,系统自动汇总地震应急值班值守、应急处置、应急演练、应急视频保障等具体内容,实时反映各省级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准备和响应情况(图 1)。年度质量评估主要基于各单位每日在地震应急运维质量评估系统填报的材料,更加及时、客观、公正,大幅提升地震应急响应服务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 |
图 1 地震应急运维质量评估系统界面 Fig.1 Interface of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maintenance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地震事件分级标准、响应分级、信息报告要求、应急保障措施(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2020),2021年,中国地震局建设和推行地震应急服务响应等级和12小时行动清单,并要求各省级地震局和中心站建设和完善本单位12小时行动清单。这与美国、日本等其他多震国家做法一致,美国从长期的地震应对实践中总结出应急准备贯穿应急管理“预防—保护—减除—响应—恢复”全过程,而应急准备和预防的出发点和主线就是应急预案。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2004年发布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NIMS),提供国家级统一模板,将各级政府和组织机构联合起来开展应急响应(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2004)。
各单位应急服务响应等级和12小时行动清单作为震后应急的指导性文件,直接影响地震应急实际效果。2023年,台网中心组织应急专家编制地震应急服务响应等级和行动清单建议模板。2023年度质量评估已完成31个省级地震局预案和桌面推演、140个中心站地震应急和应急准备2个针对行动清单和地震演练的测项评估,并为各单位提供针对性修订完善意见与建议。6个测项内容旨在督促各单位履行应急职能职责,全面提升省级地震局和中心站应急服务响应能力。
中心站地震应急和应急准备、视频会议系统运维两个测项对中心站应急准备和日常运维工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140个中心站基本形成本单位较为规范的震后12小时行动清单,指导应急处置和演练,反过来又基于应急和演练完善行动清单,提升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除此之外,中心站应急视频会议系统运维测项主要考察各个中心站与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视频联通情况。2023年甘肃积石山MS 6.2地震、新疆乌什MS 7.1地震等显著地震中,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震后视频调度震中附近中心站,全部中心站接入正常,可实现实时调度,为指挥调度提供技术保障。
3 思考与展望2020年,台网中心依托于大震应急救灾物资储备项目为各省部署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系统、地震现场应急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等,有效补齐弱震省份技术短板,促进全局数据共享。2024年,依托于各省巨灾防范工程,各省级应急指挥中心和中心站正在推进应急技术系统升级改造。一年一度的质量评估是检查和促进各省级地震局和中心站应急服务能力提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加强应急准备,完善评估机制。2023年中国地震局启动应急服务响应34次,涉及13个省地震局,视频调度14个中心站。对于开展有影响地震应急响应的单位,评估时重点检查实际应急处置情况。对于未发生有影响地震的单位,评估时主要考虑应急准备情况。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山东平原5.5级、2024年安徽肥东4.7级等地震均表明每个省份都应加强应急准备,才能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应对。为了加强各单位应急服务经验交流,每年举办线上线下培训,邀请省局分享应急处置经验或技术系统本地化经验;同时加强评估细则完善和宣贯,从各省局技术骨干中动态选取评估组成员,确保评估机制合理有效,评估过程和结果公开、公正、透明。
(2)以目标为导向,动态调整测项。目前省级地震局和中心站行动清单处于编制完善阶段,因此行动清单是近两年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各单位行动清单比较完善后,该测项权重会逐渐降低。省级业务中心技术系统运维方面,新增评估模型优化,推进科研成果业务化。2023年中心站首次参评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要求行动清单产出内容和示例应包含报告中国地震局领导汇报要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本地化特色,同时要求中心站提交职能职责等基本材料和地形地貌等辖区背景材料,有助于中心站掌握自身基本情况,有效汇报震情和灾情。2024年,全国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业务化、省级地震局和中心站智能调度和灾情回传系统等也建议纳入应急服务响应业务质量评估,对各单位应急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考量。
(3)推进评估自动化,实时反馈整改。在2023年度质量评估中,省级地震局基本以地震应急运维质量评估系统上传材料为评估依据,系统汇总、人工审查、专家复核。中心站通过邮箱提交评估材料,视频会议检查主要以台网中心本地记录为准。建议更新完善应急运维质量评估系统,增加中心站模块,让中心站在系统实时提交行动清单、视频会议抽查使用情况和演练总结报告等。特别是视频检查改为抽查和被抽查双方在线填写,相互校验,情况及时反馈,过程透明可追溯。各测项尽量由系统自动汇总和计算基本得分,减少人为主观干扰,提升时效性和准确性。
未来,台网中心将持续发挥技术牵头作用,促进国家、省级技术系统优化和应急信息共享,充分发挥质量评估指挥棒作用,力促各省局和中心站地震应急服务响应能力提质增效。
陈传华, 周均太, 徐翠美. 从地震台站建设看中心站改革——以泰安地震监测中心站为例[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 45(3): 181-186.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24.03.024 |
侯建盛, 张俊, 邓铎. 新时期我国重大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实践[J]. 中国应急救援, 2024(4): 4-9. |
李晓丽, 刘晓雨, 裴洳庆, 等. 新一代全国地震应急响应服务技术系统建设构想[J]. 中国应急救援, 2024(3): 50-54. DOI:10.3969/j.issn.1673-5579.2024.03.011 |
石玉成, 高晓明, 景天孝.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应急处置及灾后重建对策[J]. 地震工程学报, 2024, 46(4): 751-758. |
徐志双, 文鑫涛, 李志强, 等. 地震部门面向政府应急服务现状和改革对策思考[J]. 城市与减灾, 2024(4): 30-34. |
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EB/OL]. (2020-05-29)[2024-09-20]. https://www.mem.gov.cn/gk/zfxxgkpt/fdzdgknr/202012/t20201207_374259.shtml.
|
赵至柔, 壮延, 吴艳梅, 等. 云南地震监测中心站改革现状分析及优化[J]. 地震科学进展, 2023, 53(5): 234-239.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EB/OL]. [2024-09-0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Incident_Management_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