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北京 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3) 中国广州 510070 广东省地震局
2)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3) Guangdong Earthquake Agency, Guangzhou 510070, China
通常,汞会在空气、水体、土壤及岩石圈等各种环境中存在,汞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无机离子汞、有机结合汞和元素单质汞。汞在地下水中的本底浓度普遍较低,而且在不同水体中的本底浓度区别较大。研究发现,由于地震导致板块断裂、岩石开裂,所处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均发生变化,汞蒸汽在强压、高温梯度作用下,沿断裂带、岩石裂缝和孔隙等从地球深部向地表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形成汞的各种形态,即气汞和水汞(王玉兰,1995),其中一部分进入地下水,或从围岩裂隙以气态形式散发到地表,使地下水及近地表土壤气汞含量异常。
研究还发现:水汞浓度异常主要出现在地震发生前,表现为含量大幅度升高;气汞部分异常持续至地震发生,甚至震后仍持续一段时间。汞异常一般以高值突跳为主(范雪芳等,2009;马建英等,2008),也存在测值减小的负异常,例如:2002年沙城ML 4.4地震前,怀4井水汞出现下降(张常慧等,2008);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及其余震前,周至气汞均出现明显下降过程(赵小茂等,2010)。通过断裂带中汞含量的测量(水汞和气汞),可了解地热动力活动、地壳应力应变等地壳活动信息,获取地震地球物理异常,为地震预报提供判据。
广东省汕头市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粤闽交界处,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带——泉汕地震带,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由于距台湾海峡和台湾岛较近,汕头市多次受到该地区地震影响,震感强烈,特别是1994年台湾海峡MS 7.2地震,造成汕头市部分建筑物损坏和较大财产损失。此次地震后,汕头市地震局建设地震前兆观测站,开展地下流体观测,以期在本地和周边以及台湾地震前捕捉到异常信息。本文选取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汕头气汞测值(仪器运行正常、观测无间断,周边未发现人为干扰源),系统研究台湾MS≥5.5地震前后汕头气汞异常特征。
1 观测背景汕头市地震局地震前兆观测站(下文简称汕头站)位于东亚新华夏系构造带第二复式隆起带东南侧与南岭EW向构造带SE段交会地带,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属NE向樟林—汕头断裂带SE侧边缘派生断裂,观测井深150 m,采用钢管、水泥封闭止水隔离。观测井地下水上部为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下部为岩浆岩裂隙水,属常温构造节理裂隙承压水,其宏观动态呈降水补给迳流型—低温稳定型形态。观测井水温常年25.6 ℃左右,气汞本底值平时在0.01 ng/L以下,震前最大测值可达1.016 ng/L。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的4个台站之一,汕头站于1996年3月开始进行地下流体观测,包括水位、水温、气氡和气汞4个主测项及气象三要素3个辅助测项。通过对各测项正常动态和短临异常信息的分析,认为该观测系统各测项能够有效反映某些中等地震前兆(和中强以上地震)的短临异常信息(林怀威,1998;万永芳,2000)。该数字化观测系统历经2001年和2014年2次升级改造,仪器设备测量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映震能力也有所提升。特别是气汞测项,升级后采用RG-BQZ测汞仪进行观测,平时本底较低,但在本地小震或台湾中强以上地震前均出现明显的脉冲式突跳(张惠霞等,2002)。
2 显著地震前后汕头气汞测值异常表现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5月—2022年12月,台湾地区共发生MS≥5.5地震19次,其中花莲地区11次、台东地区4次、宜兰地区4次,震中距汕头站约460—580 km,最大地震为2022年9月18日花莲县海域MS 6.9地震,统计结果见表 1(2组震群的7次地震发生地域以花莲—台东进行统计)。由震中分布可知,以上地震均发生在121°E以东(图 1)。
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台湾地区19次地震、2018年台湾海峡MS 6.2地震以及1999—2003年台湾7级以上地震为例,分析汕头气汞异常特征。
2.1 台湾及附近海域MS≥5.5地震前后汕头气汞异常特征汕头气汞测值(整点值、日均值)曲线见图 2,19次台湾MS≥5.5地震在图中予以标注,可见地震前后,汕头气汞测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突跳,峰背比最高达10—50。
据统计,研究时段内,台湾及附近海域19次MS≥5.5地震集中分布在花莲、台东和宜兰地区,各地区地震发生前后汕头气汞整点值异常形态各不相同,相同地区异常形态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具体异常特征见表 1。
(1) 花莲地震前后汕头气汞整点值异常(图 3)。由表 1可知:一般,地震发生前1—20天,汕头气汞测值异常结束;突跳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但多数突跳以大幅度脉冲开始,峰背比达10—50;在11次花莲地震中,8次地震在持续突跳结束后约1—11天发生(图 3),多数震后测值平稳,个别震后小幅突跳仍持续1—2天,3次地震(与台东地震相继发生,组成2组花莲—台东震群)震前持续突跳,震后较大突跳持续一段时间后恢复本底。
(2) 宜兰地震前后汕头气汞整点值异常(图 4)。由图 4可知,在4次宜兰地震中,2021年10月24日宜兰MS 6.3地震于测值异常结束后1个月发生,其他3次5.5—5.8级地震均在持续突跳未结束即发震,突跳持续时间为24—43天。
(3) 花莲—台东震群前后汕头气汞整点值异常(图 5)。由图 5可知:2组花莲—台东震群(2022年3月23日—24日震群,含1次花莲地震和2次台东地震;2022年9月17日—19日震群,含2次花莲地震和2次台东地震)前,汕头气汞测值均持续突跳,且在震后出现更大幅度突跳或持续突跳,突跳持续约10—44天。
采用许绍燮(1989)提出的R值评估方法,检验汕头气汞对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台湾地区MS≥5.5地震的预测效能。公式如下
$R=\frac{\text { 报对地震次数 }}{\text { 应预报地震总次数 }}-\frac{\text { 预报占用时间 }}{\text { 预报研究总时间 }} $ | (1) |
在研究时段,台湾地区共发生19次MS≥5.5地震(表 1),若气汞异常阈值取0.066 ng/L和0.067 ng/L,当预报时间分别为5—9天时,报对地震数均为11次,漏报8次,R值分别为0.34、0.32、0.30、0.28、0.26,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 = 0.25,显然R >R0,均能通过统计检验,其中预测时间为5天时,预测效能最佳。若气汞异常阈值取为0.068 ng/L,当预报时间分别为5—9天时,R值分别为0.30、0.33、0.31、0.29、0.27,R0值分别为0.24、0.25、0.25、0.25、0.25,可见R >R0,均可通过预测效能检验,其中预测时间为6天时,预测效能最佳(表 2)。可见,汕头气汞日均值对台湾5.5级以上地震的短临预测具有稳定性,预测效能较好。
2000年以来,截至投稿,台湾海峡仅发生1次6级以上地震,为2018年11月26日MS 6.2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前,汕头气汞仪器运行正常,2018年4月中旬至10月22日,该测项呈高值异常(2段缺数,由数采故障无法接收数据所致,9月19日更换CF卡及其配件后正常收数),后测值恢复至正常水平,35天后,于2018年11月26日发生MS 6.2地震。与台湾地区(距汕头站约500 km)MS≥5.5地震前异常相比,台湾海峡(距汕头站约200 km)MS 6.2地震前异常幅度更大,异常持续时间更长(图 7)。
1999—2003年,台湾地区共发生MS≥7地震5次,分别为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MS 7.6、MS 7.0和9月26日南投MS 7.1、2002年3月31日宜兰以东海域MS 7.5和2003年12月10日台东近海MS 7.0地震。在此期间,汕头气汞日均值曲线出现2次显著下降异常,分别为1999年1—9月和2003年1—12月,2次异常结束后分别发生台湾南投MS 7.6(MS 7.0、MS 7.1)和台东近海MS 7.0地震,而在2002年宜兰海域MS 7.5地震前,汕头气汞下降异常不明显(图 7)。
3 讨论台湾及其附近海域距汕头达到580 km(360—580 km),而该区发生MS≥5.5地震前,汕头气汞测值均出现明显变化。据刘特培等(2023)的研究,中生代以来,南海海盆多期扩张和冲绳海槽扩张影响以及后期太平洋、印度洋、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等作用,造成台湾海峡附近闽东、粤北、粤东陆域等区域断裂发育,形成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及不同规模断裂构造交叉的复杂格局。闻学泽等(2003)根据历史强震及其破裂区空间分布特点,确定了台湾动力触角显著的作用区域,主要包含台湾岛及以东近海—台湾海峡—闽粤交界附近所围成的三角区域,花莲以东附近区域被称为“台湾动力触角”(图 8)。田优平等(2020)研究认为,动力触角的作用实际已经延伸至粤赣湘交界附近。在台湾动力触角显著作用区域内断裂发育,构造交叉,互相影响。台湾地区及其附近海域动力发生急剧改变,粤闽交界及近海(尤其是汕头)等动力触角显著作用区域内地壳中某些成分(如气汞)含量出现明显变化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对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台湾及其附近海域19次MS≥5.5地震前后汕头气汞测值变化的分析,对台湾不同地区发震前后汕头气汞远场异常特征得出以下认识:
(1) 汕头站观测井地下水埋藏较深,气汞测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直接影响较小,其观测曲线正常动态较稳定,背景值低且平稳,异常变化均表现为测值偏高或大幅度突跳、连续突跳现象。
(2) 震前汞异常变化幅度较大,突跳值往往为正常值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显示出较高峰背比特点,且均为正异常。
(3) 研究时段内,台湾地区MS≥5.5地震主要发生在花莲、宜兰和台东及其附近海域,震中距汕头站约460—580 km,不同地区地震前汕头站气汞异常形态不同,且具有一定重复性:①台湾花莲地震一般震前出现持续大幅脉冲式突跳,震前1—30天测值恢复正常水平,个别震后有零星突跳;②台东和宜兰地震一般是突跳持续一定时间后发震,震后持续突跳一定时间后恢复本底值变化;③2组花莲—台东震群震前气汞测值持续突跳,震后突跳仍持续一定时间。
(4) 研究时段内,取气汞异常阈值取0.066,预报时间为5—9天时,结果R>R0,能够通过统计检验,表明该测项对台湾地区MS≥5.5地震具有短临预测意义。
(5) 1999—2003年,台湾地区发生5次MS≥7.0地震,汕头气汞在其中4次地震前表现为震前持续近10个月的低值异常,临震几天出现高值异常。
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广东省地震局刘特培教授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范雪芳, 张文男, 刘国俊, 等. 数字化气汞观测脉冲高值异常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 30(3): 57-62. |
林怀威. 地震地下流体综合数字化遥测监测预报研究[J]. 地震, 1998, 18(3): 299-302. |
刘特培, 谭争光, 李晓慧, 等. 2018年台湾海峡6.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及应力状态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23, 66(4): 1 508-1 524. |
马建英, 刘学领, 李君英.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天津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J]. 地震, 2008, 28(1): 73-78. |
田优平, 唐红亮, 康承旭, 等. 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反演湖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结果[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 63(11): 4 080-4 096. |
万永芳. 汕头台地下流体正常动态与地震短临异常[J]. 华南地震, 2000(1): 48-51. |
王玉兰. 乌鲁木齐地震活动区的地下水汞测量[J]. 内陆地震, 1995(2): 158-162. |
闻学泽, 徐锡伟. 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与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评价[J]. 地震地质, 2003(4): 509-524. |
许绍燮. 地震预报能力评分[M]//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编.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 地震学专辑. 北京: 学术书刊出版社, 1989: 586-589.
|
赵小茂, 黄辅琼, 王新, 等. 汶川8.0级地震及余震期间陕西周至气汞的异常特征[J]. 内陆地震, 2010, 24(3): 236-240. |
张常慧, 宋晓冰, 李海孝, 等. 怀来4井数字气汞观测及资料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 29(3): 65-68. |
张惠霞, 陈文静, 吴逸涛. 汕头市地震局综合数字化地下流体观测孔在台湾强震前的观测结果及异常特征[J]. 汕头科技, 2002(3): 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