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足可以看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重大科技攻关、重大产品研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利用服务机制,助力经济科技发展。单纯的科技成果是无法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更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周云睿,2022)。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关键手段,只有在科技方面不断进步,国家才能在世界的发展中具有竞争优势(邓雪娟,2023)。地震科研档案创新与成果转化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潜在动力。地震科研档案是地震监测预报预警、震灾风险防治、地震应急救援等科技创新成果的原始记录,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整个科研从可行性调研、立项、正式实施、结题验收的全过程,是科技成果的直接反映。科研档案管理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服从于科技档案管理(王逸春,2012)。地震科技档案人员要重视科研档案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转变科技档案“重藏轻用”的思路,要在完成科研档案归档的基础上,注重开发挖掘科技档案的内在价值,进一步提升地震科技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公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地震科研档案的重要性地震科研档案记录了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基本业务、地震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是地震事业知识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地震科研档案不仅是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也代表着地震事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1.1 记录科研活动,推动知识创新以山西省地震局为例,每年组织一次地震科研项目评审,经过科研人员的前期申报,经专家评委的量化打分,到最后审定发布立项的科研项目,其档案全面、系统、完整地记录了科研人员从立项提出到可行性论证,再到最后科研成果产出的全部过程,是科研人员对地震科技的研究思路和全部脑力劳动的结晶。通过这些科研项目档案,后人可以依托每个项目的研究成果激发出新项目立项思路,特别是档案中的技术专利和合作协议文件等科研成果信息,为更深层次的地震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可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1.2 保护专利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在对科研档案开展深入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上,可以让更多科研人员了解地震科技的发展现状、当前地震科技的重点和难点,对后续地震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加强对地震科研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对于保护地震科技专利技术的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地震科研档案是科研人员成果创新的集中体现,是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科研档案中有科研人员申请获批的地震科技专利技术,这些大量的知识产权信息对于保障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合法性和促进地震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维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可以激励科研人员进行更多的地震科技创新活动。
2 地震科研档案的独特价值科研档案系统记录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经验等,具有重要的保存和使用价值(罗晓宇,2024)。内容完整、准确、系统的地震科研档案是开展地震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是地震部门一项重要、有益的科技资源。作为具有查考、凭证作用的地震科研档案是地震科技成果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科研档案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地震部门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防震减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防震减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地震部门的品牌和声誉,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地震部门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1 凭证查考价值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在完成科研材料向科技档案的转化时,就具备了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以山西省地震局自主立项完成验收的科研项目为例,每年在项目立项前,管理部门要求申报人员创新项目体系建设。科研人员借助查阅以往立项的科研项目申报书、任务书和结题报告开启新思路,不断丰富立项内容。
2.2 知识储备价值地震科技成果蕴含的信息量巨大,社会价值明显,不仅能为防震减灾新技术的诞生和运用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其中蕴含了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有益的经验,是科研人员知识结构和研发能力的全动态记载。比如,地震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项目档案是地震科技创新的真实记录。自2018年开展地震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来,山西省地震局先后有2批6个地震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和地震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产出了大量科研成果,其中包含的地震观测技术研发、地震技术系统运维平台建设和地震应急数据库完善等知识信息量巨大,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2.3 社会记忆价值地震监测工作是地震科研工作的基础,围绕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中国地震局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如,“九五”项目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十五”项目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和2018年开启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通过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地震监测台网布设不断加密,地震监测能力日渐提高。这些重大建设项目均产出了丰富、完整的科研档案,是地震监测历史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国家、社会对地震工作的支持与关心,也是地震科研工作者“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的地震行业精神的真实写照,对后人有鼓舞、激励作用。
3 科研档案在促进地震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不断重视,各方面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地震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立项获批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地震科研成果精彩纷呈,但在后续科技成果的转化上仍有较大差距。
3.1 科技成果转化意识薄弱“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根深蒂固。档案部门重视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2020年10月,国家档案局、科技部联合发布《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指出:“把科技档案工作要求纳入科技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与科技项目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将科技档案管理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予以考核”(何洋芳等,2021)。按照山西省地震局科技处的要求,档案部门对每一科研项目的前、中、后过程都积极参与,准确把握每个项目的进度成果,做好科研档案的保管工作。有些科研成果具备后期推广应用价值,使用前景广泛。但科研人员和档案人员目前对科技成果转化还不够重视,未建立相关转化与推广机制,认为科技成果推广是科技人员和管理部门的事情,致使优秀科技成果在档案室封存。
3.2 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山西省地震局档案部门建立了完善的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移交借阅等多项制度,但有关科研档案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几乎没有。由于缺少相关制度约束,某些社会团体组织设立的科研项目档案由科研人员自行保管,使得这部分科技资源流失,造成科研档案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科研人员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获批、实施、验收及科技成果奖项申报等工作,忽视了项目开展过程中材料的积累、收集与保存,使得一些归档材料收集不全,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整个科研过程。
3.3 科技档案开发利用不充分2018年,文书档案已进行数字化管理,并建立了较为齐全的查阅利用机制。科研档案目前仍未进行数字化,其载体形式以纸质档案为主,档案管理工作还处在对科研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管阶段,日常查询仍停留在对案卷目录的关键词检索上,服务手段较落后,未能根据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对地震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不能满足新时期对地震科研创新发展的新需求。科研档案的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每年开展职称评定前的原始凭证档案查阅,或科研项目参与排名证明开具工作。科研档案未进行有效开发,造成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其潜在价值被埋没。
4 应用科研档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变被动为主动,变“重藏轻用”为“管藏并重”,不断适应当今社会潮流的发展,注重科技成果的实际效益发挥,把工作重心向促进地震科技成果转化方向转移;加强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学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采用现代化存储手段,为后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现代技术展现。
4.1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首先,各级地震工作部门要重视科研档案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人员、经费、物资、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其次,地震档案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日常档案工作中加强监督和指导,要求科研人员除了按时保质完成科研档案的归档之外,还要注重开发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再次,要利用召开档案工作会、档案人员学习培训和6·9国际档案宣传日等多种方式和场合,大力宣传地震科研档案成果转化的积极意义和最新成效,做到地震系统人人重视、人人关注、人人支持,吸引和鼓励更多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地震科研档案成果转化工作中来。
4.2 建立健全制度,做到规范有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下,结合地震部门实际,建立健全本单位科研档案成果转化管理制度,让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科研档案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开发利用效果。目前,山西省地震局自主立项的项目已建立起一条完备的科研项目归档体系,档案齐全完整。档案部门可吸收项目管理部门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使成果转化的具体工作职责清晰、程序规范、任务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明确界定科研档案成果转化的配合部门,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让科技成果生根开花。
4.3 紧密结合实际,创新转化方式每年地震科技创新团队立项严格,聚焦解决地震工作中攻坚克难的技术环节,其成果转化意义重大。要对地震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档案进行跟踪和评估,不断挖掘其中的关键性知识数据,开拓市场前景,与科研人员一起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开发,并可通过山西省地震局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官方抖音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开拓市场需求。
4.4 开发管理平台,实现科学管理开发地震科研档案管理与成果转化应用“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成果展示、成果应用和人机互动模块,实现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第一,采用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手段,将科研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科研档案数据库,形成科研成果信息资源,科技成果检索明晰;第二,在网络系统开展科技成果的论证和评价,在人机交互模式下进行互动,选择可公开转化的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发布转化信息,促成科技成果在市场的应用;第三,充分发挥平台的统计功能,以降序实时展示每项科技成果的应用实效。管理部门可结合此项,开展对科技人员和档案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不断推进地震科技成果转化的健康发展。
5 结束语地震科研发展搭载时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列车,产出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因此,对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变得愈加重要。科技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思考、主动创新成果转化模式,不断应用现代化技术,挖掘科研档案的潜在价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研档案为山西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
邓雪娟. 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J]. 上海商业, 2023(3): 171-173. |
何洋芳, 李无阴. 医院科研档案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J]. 黑龙江档案, 2021(6): 48-49. |
罗晓宇. 新时代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探讨[J]. 科技传播, 2024(2): 18-20.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 [S]. 2015-08-29.
|
王逸春. 科研档案转化成科技成果探析[J]. 东北水利水电, 2012, 30(8): 63-64. |
周云睿. 科技档案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对策及建议[J]. 四川档案, 2022(6): 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