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 Vol. 45 Issue (3): 130-138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4.03.017
0

引用本文  

郭秋娜, 周月玲, 赵雨晨, 等. 石家庄市平山县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 45(3): 130-138.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4.03.017.
GUO Qiuna, ZHOU Yueling, ZHAO Yuchen,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ural buildings in Pingshan County, Shijiazhuang City[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4, 45(3): 130-138.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4.03.017.

基金项目

河北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编号:DZ2021121500007,DZ2021121700004)

通讯作者

周月玲(1983—),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地震应急等工作。E-mail:634870313@qq.com

作者简介

郭秋娜(1985—),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应急工作。E-mail:355828249@qq.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4-01-15
石家庄市平山县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
郭秋娜   周月玲   赵雨晨   贾军鹏     
中国石家庄 050021 河北省地震局
摘要:为了获得石家庄市平山县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结果,以抽样形式进行实地调查,得到该区农村房屋主要结构类型、人口分布等信息,结合以往震害经验,根据各类房屋比例,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平山地区房屋抗震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山地区农村房屋除温塘镇抗震能力相对较高外,其他乡镇抗震能力整体一般。
关键词平山县    农村房屋    抗震能力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ural buildings in Pingshan County, Shijiazhuang City
GUO Qiuna   ZHOU Yueling   ZHAO Yuchen   JIA Junpeng     
Hebei Earthquake Agency,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ural houses in Pingshan County, Shijiazhuang City, a field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form of sampling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the main types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rural houses. Based on previous earthquake damage experience and the proportion of various houses, expert scoring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houses in Pingshan Coun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the earthquake-resistant capacity of rural housesin Pingshan area is general except Wentang Town, which has relatively good seismic resistance.
Key words: Pingshan County    rural houses    seismic capacity    
0 引言

地震灾害是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6个灾种之一。据统计,地震中约95%的人员伤亡是由于建筑物破坏和倒塌造成的。而我国超过80%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中近60%为农村人口(王挺等,2015)。许多学者对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进行了调查研究,如:吕国军等(2016)刘龙等(2019)对河北张家口市、乔敏敏(2015)对山西忻州市、刘贾贾等(2022)对邢台西部、姚新强等(2022)对天津、王挺等(2015)对广东等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进行调查研究,得到农村房屋的结构类型、地震地质概况、薄弱环节等,并给出对策建议,为这些地区农村民居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宏观掌握建筑物分布和抗震能力现状,切实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对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孙柏涛等,2017)。

平山县地处石家庄市西部,太行山东麓,受经济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限制,抗震意识薄弱,该区农村大部分民居未经正规抗震设计,房屋建造具有随意性,房屋质量参差不齐,造成房屋整体抗震性能较差。本文主要对石家庄市平山县农村房屋的结构类型、建设年代等进行实地调查,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特征,分析农村房屋在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平山县地貌属山地类型,有亚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5个亚类,并兼有阶地、岗坡、谷地、凹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图 1)。亚高山:合河口乡前大地、中台山村的驼梁一带,海拔2 000—2 281 m,地势高而坡缓,面积约0.5万亩;中山区:合河口、营里、上观音堂、下口、北冶等乡的一部分村庄,海拔1 000—2 000 m,面积约52.1万亩;低山区:蛟潭庄、孟家庄、杨家桥、小觉等乡镇,海拔500—1 000 m,面积最大,约140.2万亩;丘陵区和山前平原区:下槐、岗南、古月、西柏坡等乡镇滹沱河干流沿岸村庄和宅北、苏家庄、东王坡、南甸、上三汲、两河、西大吾、温塘、东回舍、孟贤壁、平山镇等乡镇,海拔500 m以下,其中丘陵区面积约104.8万亩,平原约99.6万亩。

图 1 平山县地形地貌及调研点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topography and survey sites in Pingshan County

调研点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人口、历史地震等因素,以对平山地区全县覆盖为原则,在平山县下辖23个乡镇进行抽样调研,抽样点以自然村为单位,共调查村落69个,调查点分布见图 1

2 房屋结构特征

实际调研发现,平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农村民居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山间沟谷等坡度较为平缓地区,民居类型以砖混结构(墙体由砖砌筑,房顶为预制板或水泥现浇)、土木结构(墙体由土坯或夯土砌筑,房顶为木屋架)、砖木结构(墙体由砖砌筑,房顶为木屋架)和石木结构(墙体由石块砌筑,房顶为木屋架)为主,其他类型房屋较少。砖混和砖木结构民居遍布平山县,土木结构民居主要分布在平山县东部平原地区,而石木结构民居多数位于山间沟谷,但绝大多数民居为单层结构,民居建筑在山区多为石头基础,在平原东部地区多为砖基础。结构类型统计见表 1

表 1 平山县调查点房屋结构类型统计 Table 1 Statistics of housing structure types of survey sites in Pingshan County

表 1可知,在调查的69个村庄17 566栋民居中,大部分乡镇以砖混结构为主体,砖木结构次之,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主要分布在合河口乡、上观音堂乡、北冶乡、孟家庄镇等西北或西南部高山区,山区房屋类型整体较平原地区多。在各类民居结构统计中,砖混结构民居占比约71.37%,是目前民居房屋较为普遍的结构类型;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石木结构分别占比约8.96%、13.10%和6.57%(图 2)。据调查,平山县房屋建造年代跨度较大,整体房屋建造年代集中在1980—2010年,约占房屋总量的78.50%,2010年后房屋建造数量明显减少(图 3),其中1970年前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20世纪70年代房屋以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为主,20世纪80年代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随着经济发展,1990年后砖混结构比例大幅度提升。

图 2 房屋结构类型比例 Fig.2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housing structure
图 3 农村民居建造年代图 Fig.3 Age map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2.1 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房屋在平山县广泛分布且数量最多,占比约68.8%。此类民居以普通砖为墙体材料,单层房屋为主,少数二层,外墙和内墙厚度均约240 mm,约85%的民居为水泥现浇房顶,部分民居为预制板房顶。

砖混结构房屋分为无抗震措施(图 4)和有抗震措施(图 5)2种,其中2000年之前建造的大部分民居,无构造柱和圈梁,或只有构造柱和圈梁中的一种构造措施,或仅有窗、门上的过梁,且多数使用预制板顶,预制板与预制板、预制板与墙体之间连接薄弱,存在抗震隐患,在2022年平山MS 4.3地震中,部分房屋出现墙体裂缝;有抗震措施的砖混结构民居在建造过程中虽无标准化图纸和设计,但采取了圈梁、构造柱等构造措施,且在屋顶、屋面以及墙面进行了钢筋拉结,房屋抗震性能相对较好,抗震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墙体门窗尺寸过大,开间和进深比较随意。

图 4 无抗震措施砖混结构房屋 Fig.4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without seismic measures
图 5 有抗震措施砖混结构房屋 Fig.5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with seismic measures
2.2 砖木结构

砖木结构房屋(图 6)分布相对广泛,尤其是山区保存数量较多。此类房屋占比约12.0%,多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均为单层房屋,横墙作为承重墙,外墙和内墙厚度均约240 mm,屋盖采用木屋架体系,多为平屋顶,人字坡形屋顶占一定比例,属于硬山搁檩。房屋未经抗震设计,墙体与檩条连接性差,砂浆强度低,未见圈梁构造柱,抗震能力一般。

图 6 结构房屋 Fig.6 Brick and wood structure house
2.3 土木结构

土木结构房屋(图 7)多见于平山县中西部山区,占比仅次于砖木结构,约10.3%。此类民居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横墙承重,墙体由夯土或土坯砌筑,为了美观,常在土墙外加包墙砖(俗称“砖包皮结构”),在房屋整体抗震性能方面没有作用。屋盖多为人字坡形式,以檩上搁椽、椽上铺草、草上盖瓦方式建造。此类结构房屋墙体土坯本身强度远低于设计值,且早期使用黏土堆砌,土坯之间连接强度不够,抗剪能力不足。

图 7 土木结构房屋 Fig.7 Civil structure house
2.4 石木结构

石木结构房屋(图 8)主要建于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占比约8.9%。墙体多为毛石和稍加工的块石,且部分房屋墙体既有石块也有土坯,个别村庄的房屋使用较为规则的条石或料石砌筑。

图 8 石木结构房屋 Fig.8 Stone-wood structure house

石木结构房屋与砖木结构房屋类似,单体石块强度较大,但石块之间粘结不够牢靠,因建造年代久远,多数使用黏土连接、石灰勾缝,远不及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黏性强,墙体和屋盖之间缺乏有效连接,结构体系自重较大,震害隐患较大。

3 常住人口分布特征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山县常住人口423 333人,人口密度约159人/km²。城镇人口219 902人,城镇化比率约51.95%。常住人口中,男性占比约51.07%,女性占比约48.93%;年龄结构中,0—14岁人口占比约21.14%,15—59岁人口占比约56.5%,60岁以上人口占比约22.36%,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15.32%(图 9)。实际调查发现人口分布具有聚集性,常住人口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镇所在地,其中60岁以上人口分布比例存在明显差异,西部山区占比明显较高,西南部占比较低。

图 9 平山县人口结构分布 Fig.9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Pingshan County

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http://www.stats.gov.cn/zt_18555/zdtjgz/zgrkpc/dqcrkpc/ggl/

4 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评价

对该地区农村房屋抗震能力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建造年代、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及所处场地条件等(孙柏涛等,2017)。甄盟等(2015)对山西省农村民居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县级尺度的房屋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明小娜等(2018)通过对云南省完整的砖混结构房屋建筑震害矩阵平均震害指数对比、震例对比,建立了砖混结构房屋震害矩阵,用于评估现有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刘龙等(2019)在抽样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农村房屋震害经验,利用综合分析方法,构建研究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指数计算模型,得到各个乡镇的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指数。考虑到平山县无历史地震震害,且农村房屋选址随意,大部分为自建房,无统一建造标准,建筑年代跨度较大,房屋抗震因素难以量化,结合刘晓丹等(2019)的研究结果,并参照历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资料(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 2010, 2015),总结农村房屋各类房屋震害特点,给出房屋抗震能力评估表(表 2)。根据以往震害经验(国家地震局,1982河北省地震局,1986张国民,1999张启富等,1999),影响该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房屋结构类型,文中采用专家打分法,即震害经验丰富的专家根据调查数据,结合实践经验,为各调查点各类结构房屋打分,并将打分结果作为该调查点各类房屋抗震性能指数,综合考虑各乡镇每个调查点的打分情况,确定各结构类型房屋的抗震性能指数(刘晓丹等,2019)。结合河北省历史地震震害资料(郭秋娜等,2021)和平山县各类结构房屋比例,建立该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指数,并以乡为单位,绘制该地区农村抗震能力评价图。房屋抗震性能指数可表示为

$ R=P_{\mathrm{zh}} \times I_{\mathrm{zh}}+P_{\mathrm{zm}} \times I_{\mathrm{zm}}+P_{\mathrm{tm}} \times I_{\mathrm{tm}}+P_{\mathrm{yd}} \times I_{\mathrm{sm}} $ (1)

式中:R表示以县为区域的房屋抗震性能指数;PzhPzmPtmPsm分别指以乡为单位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房屋所占比例;IzhIzmItmIsm分别指以县为单位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石木房屋的抗震性能指数,采用专家打分法获得。

将专家打分分值进行平均,得到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的房屋的抗震性能指数分别为:0.18、0.10、0.07、0.05。结合抗震性能指数分级表(表 2),计算平山县各乡镇房屋抗震性能指数,结果见表 3图 10,并基于抗震能力等级(表 2),绘制各乡镇房屋抗震性能等级分布图,见图 11

表 2 农村房屋抗震能力评估结果(刘晓丹等,2019) Table 2 Evaluation results of seismic capacity of rural houses (Liu et al, 2019)
表 3 平山地区农村房屋抗震能力计算结果 Table 3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eismic capacity of rural houses in Pingshan area
图 10 平山县各乡镇房屋抗震性能指数 Fig.10 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 of buildings in Pingshan County

图 10直观可见,平山县温塘镇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指数较高,上观音堂乡房屋抗震性能指数最低。

结合图 1表 3,可知平原地区农村房屋整体抗震性能高于山区。在地理分布上,平山县西北的合河口乡、蛟潭庄镇、营里乡和孟家庄镇整体抗震性能相当,普遍偏低,此与当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有关;西南部的杨家桥乡、小觉镇、下口镇等地较西北部抗震性能相对提高,但明显不如位于东部平原地区的平山镇、上三汲乡等地。

图 11可见:除温塘镇外,平山县各乡镇抗震性能一般。分析认为,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与当地经济建设相关,其中温塘镇以温泉为支柱旅游产业,经济相对发达,砖混结构房屋较多,整体抗震性能较高;上观音堂乡位于平山县西北部山区,交通不便,且石木结构房屋较多,抗震性能一般。

图 11 平山县各乡镇房屋抗震性能分布 Fig.11 Seismic capacity distribution map of houses in Pingshan County
5 结论

对平山县各乡镇房屋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平山县地区地形复杂,地貌类型较多,实际调查发现,除东部平原地区外,大部分房屋沿山间沟谷分布;农村房屋结构类型主要有砖混、砖木、土木和石木结构,房屋数量占比分别为71.37%、13.10%、8.96%、6.57%,除部分砖混结构房屋有抗震设防措施,如圈梁构造柱外,其余结构类型房屋均无抗震措施;1970年前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在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房屋以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为主,20世纪80年代则以砖木结构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1990年后砖混结构房屋比例大幅度提升;平山县整体房屋建造年代集中在1980—2010年,占房屋总量的78.50%,2010年后房屋建造数量明显减少。

通过专家打分法,结合历史地震震害计算平山县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指数,评价房屋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除温塘镇民居抗震性能相对较好外,平山地区其他乡镇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整体一般,可能是因为当地经济落后、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和抗震知识缺乏所致。为了提升当地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建议加强防灾减灾宣传,从根本上引导当地居民深切了解抗震设防的重要性,提升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农村民居在抗震设计上并不完善,且施工相对随意,材料选择不够标准,建议尽快出台适应农村的免费建筑图纸,组织当地建筑工匠定期培训,提高房屋建造质量,提升房屋抗震水平。

参考文献
郭秋娜, 周月玲, 温超. 河北省地震灾害分布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77-82.
国家地震局. 1976年唐山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2.
河北省地震局. 1966年邢台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6.
刘贾贾, 温超, 范志伟, 等. 邢台西部山区农村房屋现状调查及抗震性能[J].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3): 34-39.
刘龙, 刘志辉, 刘晓丹, 等. 张北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2): 82-88.
刘晓丹, 刘志辉, 刘龙, 等. 张家口地区农村房屋建筑特征和抗震能力评价[J]. 地震研究, 2019, 42(2): 158-165.
吕国军, 张合, 孙丽娜. 张家口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分析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16, 38(Z2): 302-307. DOI: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02
明小娜, 周洋, 卢永坤, 等. 云南省砖混结构房屋震害矩阵修正研究[J]. 地震研究, 2018, 41(4): 605-612.
乔敏敏. 忻州市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现状及对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6(2): 63-71.
孙柏涛, 张桂欣. 中国大陆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分布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9): 1-7.
王挺, 叶佳宁, 陈修吾. 粤东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初步分析[J]. 华南地震, 2015, 35(4): 43-51.
姚新强, 王东明, 曹井泉, 等. 天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体系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22, 44(6): 1429-1440.
张国民. 1998年张北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9.
张启富, 兰青龙, 孟雁英. 河北张北6.2级地震中农村房屋破坏特征分析[J]. 山西地震, 1999(2): 36-38.
甄盟, 杨斌. 基于抽样调查的山西省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研究[J]. 山西地震, 2015(4): 33-39.
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 2001-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汇编[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10.
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 2006-201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汇编[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