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 Vol. 45 Issue (2): 44-51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4.02.006
0

引用本文  

周志, 隆爱军, 赵希磊, 等. 安徽霍山区域科学台阵背景噪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 45(2): 44-51.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4.02.006.
ZHOU Zhi, LONG Aijun, ZHAO Xilei, et al. Analysis of background noise of Anhui Huoshan Regional Seismic Array[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4, 45(2): 44-51.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4.02.006.

基金项目

安徽省地震局地震科研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23QN04)

作者简介

周志(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E-mail:807545519@qq.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3-09-06
安徽霍山区域科学台阵背景噪声分析
周志 1),2),3)   隆爱军 1)   赵希磊 1),3)   樊冬 1),2)   陶方宇 1)   石英杰 4)     
1) 中国合肥 230035 安徽省地震局;
2) 中国安徽 233500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3) 中国合肥 230035 地下结构探测与震灾风险防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筹);
4) 中国安徽 237010 六安市地震局
摘要:安徽霍山地区区域科学台阵为“十三五”期间新建台阵,为了评估该台阵各子站背景噪声水平,采用噪声功率谱密度法和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法,进行背景噪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参照台基分类标准,Ⅰ类台基13个,Ⅱ类台基5个,Ⅲ类台基1个,Ⅳ类台基1个,台基噪声水平整体较低,各子站台基勘选较为合理;CLZ站UD分量背景噪声偏大,需要对观测系统运行进行检查;各子站背景噪声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结果同功率谱密度结果基本一致,但包含的细节或信息更多,特别是叠加噪声功率谱密度后,包含了背景噪声在时间和频率2个维度上的信息,能够显著显示人类活动、仪器标定等干扰在频率、时间上分布。
关键词安徽霍山    区域科学台阵    背景噪声    
Analysis of background noise of Anhui Huoshan Regional Seismic Array
ZHOU Zhi 1),2),3)   LONG Aijun 1)   ZHAO Xilei 1),3)   FAN Dong 1),2)   TAO Fangyu 1)   SHI Yingjie 4)     
1) Anhui Earthquake Agency, Hefei 230035, China;
2) Anhui Mengcheng National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Anhui Province 233500, China;
3) Anhui Key Laboratory of Subsurface Exploration and Earthquake Hazard Risk Prevention(in prep.), Hefei 230035, China;
4) Lu'an Earthquake Agency, Anhui Province 237010, China
Abstract: The Anhui Huoshan regional seismic array was newly built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o assess the background noise level of each station of the array, nois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nois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nd power spectral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methods on background nois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station bases, there are 13 ClassⅠ stations, 5 ClassⅡstations, 1 ClassⅢ station, and 1 Class Ⅳ station. The overall noise level of the station bases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station bases is reasonable. The background noise of the UD component at the CLZ station is relatively high, and it may be necessary to check whether the observation system is working properly.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distribution of background noise in each statio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background noise, but it contains more details or information. Especially after the superposition of nois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it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background noise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imension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display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ference, calibration, and other disturbances in frequency and time.
Key words: Anhui Huoshan    regional seismic array    background noise    
0 引言

安徽霍山地区位于秦岭—大别断褶带内,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条断裂带交会,历史中强地震多发,现代中小地震活跃,被誉为华东地区地震活动的“震情窗”(缪鹏等,2014)。为了加强对本地区地震活动的监测与研究,“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在霍山地区建设区域地震观测台阵,并于2022年底完成,与该区原有地震台站组成安徽霍山区域科学台阵(以下简称台阵)。

台阵建成后,对各地震仪器记录背景噪声水平进行分析,有助于台阵效能评估。一般而言,受台站位置、外界环境、摆墩布置、仪器自身等因素影响,背景噪声(有时也被称为地震环境噪声、台基噪声等)对地震仪器监测能力的影响比较重要,数据记录也较地震记录容易获取。目前,背景噪声分析方法主要有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简称PSD)法和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简称PDF)法。谢江涛等(2018)翁钊强等(2018)立凯等(2021)王良等(2021)段昊等(2022)利用以上分析方法对地震台站、地震台网背景噪声进行分析和研究,均取得较好成效。

考虑台阵实际工作状况,本文利用台阵记录的三分量地震数据,运用PSD、PDF方法,依次分析20个子站的背景噪声水平和特征,为台阵数据质量分析、本地区地震研究、数据干扰处理等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台阵概况与数据

台阵由20个子站组成,分布在安徽霍山地区0.5°×0.4°范围内,分为阵心(1个站)、内圈(6个站,半径约5 km)、中间圈(约8个站,半径约10 km)、外圈(5个站,半径约16 km),近均匀几何分布,除永康桥站为井下地震观测站,其他均为地面基岩台基(变质岩、砂岩等)。台间距最小2.9 km、最大33.7 km,平均约13.3 km,其中76%的子站间距在5—20 km。6个子站安装BBVS-60/GL-CS60宽频带地震计、13个子站安装FSS-3M/GL-CS2短周期地震计、1个子站安装GL-B10井下地震计,台站分布见图 1。各子站均配备北京港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EDAS-24GN/24IP数据采集器。台阵硬件设施配置较完备,均配有太阳能光伏板、智能电源,采用光纤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数据连续率和完整率均较高。

图 1 安徽霍山区域科学台阵子站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Huoshan area

选取2023年1—3月台阵各子站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2 功率谱密度法(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

功率谱密度法可用于地震台站背景噪声水平定量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一般需要将地球低噪声新模型(New Low Noise Model,NLNM)和地球高噪声新模型(New High Noise Model,NHNM)进行对比,用来确定地震台站背景噪声水平。

采用经典谱估计中的Welch算法计算功率谱密度。该算法将数据分段进行加窗处理再求平均,即求出每段谱估计后进行总平均。也就是说,把某一长度为N的数据x(n)分成L段,每一段为M(分段时允许每一段数据有部分重叠),求各段功率谱加以平均。每段数据使用汉宁窗或哈明窗进行加窗处理,以改善由于矩形窗边瓣较大所产生的谱失真。用P(ω)表示基于Welch算法估计的功率谱,则

$ P(\omega)=\frac{1}{M U L}\left|\sum\nolimits_{n=0}^{N-1} x_N^i(n) d(n) \mathrm{e}^{-j \omega n}\right|^2 $ (1)

式中,U为归一化因子,d(n)为数据窗。

文中采用3个步骤获得各子站功率谱:①选取安静时段(00:00—04:00)原始三分量地震数据进行去均值、去趋势预处理;②数据分段,每段32 768个点(采样率100,327.68 s),对每段数据应用hamming窗函数(窗长32 768个数据、50%重叠)加权,使用式(1)计算功率谱;③将速度功率谱进行观测系统传递函数校正,转化为加速度功率谱,并转换为dB值,绘制NLNM、NHNM曲线作为参考。同时,按特定带宽计算噪声(速度或加速度)有效值RMS,对照台基分类标准确定台基背景噪声水平。

1.3 噪声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

在噪声功率谱密度基础上计算背景噪声概率密度函数。具体步骤如下:将观测数据截取为多段,每段长度为1小时,计算每段数据PSD值,并进行1/8倍频程间隔采样,将各中心频率功率值求平均。功率谱密度值在上端频率fu与下端频率fl之间进行平均,获得中心频率fc,可表示为

$ f_{\mathrm{c}}=\sqrt{f_{\mathrm{u}} f_1} $ (2)

其中fu以1/8倍频程功率窗口(fu = fu×21/8)增加,计算下一间隔平均功率。对于每一个中心频率fc的概率密度函数P (fc),可以表示为

$ P\left(f_{\mathrm{c}}\right)=\frac{N_{P_{f_{\rm{c}}}}}{N_{f_{\mathrm{c}}}} $ (3)

其中,$ N_{P_{f_{\rm{c}}}}$是频率为fc时,功率落在某个1 dB间隔范围的数量,$ N_{f_{\mathrm{c}}}$为每一中心频率功率的总和。

为了减小非正常时段数据的影响,选取2023年1—3月垂直方向连续波形数据,包含地震事件引起的地震波信号(体波、面波)及系统产生的瞬变信号(如数据丢失、地震计故障),计算PSD值,在此基础上获得各子站背景噪声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将每日同时段不同频率PSD值叠加后平均,得到不同频率的PSD值日变化。

2 背景噪声功率谱分布

参照上述方法计算台阵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得到各子站N、E、Z三分量背景噪声功率谱,结果见图 2。由图 2可见,在地震仪观测频带内(BBVS-60/GL-CS60地震仪:60 s—50 Hz,FSS-3M/GL-CS2/GL-B10地震仪:2 s—50 Hz),大部分子站背景噪声功率谱均处于NLNM和NHNM之间,满足观测要求,而CLZ、XSM等子站背景噪声偏大或偏小,需要对观测数据准确性进行检查和确认。据立凯等(2021)的研究,全球几乎所有宽频带地震计均会观测到2个背景噪声峰值,即主微震带和次微震带。10—20 s周期的峰值称为主微震带,一般认为由深海重力波与海底的相互作用产生;次微震带主要分布在5—10 s周期范围内,次微震带主要噪声可能由于海水拍打海岸所致。基于仪器特性,短周期地震仪不能记录或不能清晰记录次微震带噪声,故在台阵各子站背景噪声分析中,仅有部分子站记录到次微震带噪声。

图 2 台阵各子站背景噪声PSD图 Fig.2 Seismic noise PSD curves of each station
3 台基分类

参照台基地动噪声分类标准GB/T19531.1—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004)要求,在1—20 Hz频带范围内,台基背景地动速度噪声RMS值分为5类台基(Ⅰ、Ⅱ、Ⅲ、Ⅳ、Ⅴ),具体评估标准为:Ⅰ类台基噪声水平:RMS<3.16×10-8 m/s;Ⅱ类台基噪声水平:3.16×10-8 m/s≤ RMS<1.00×10-7 m/s;Ⅲ类台基噪声水平:1.00×10-7 m/s≤RMS<3.16×10-7 m/s;Ⅳ类台基噪声水平:3.16×10-7 m/s≤RMS<1.00×10-6 m/s;Ⅴ类台基噪声水平:1.00×10-6 m/s≤RMS<3.16×10-6 m/s。

计算各子站RMS值,按照台基分类标准,将台阵20个子站台基噪声水平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台基13个、Ⅱ类台基5个、Ⅲ类台基1个、Ⅳ类台基1个,可见台基噪声水平整体较低,表明各子站台基勘选较为合理。台基分类结果见表 1

表 1 台阵子站在1—20 Hz范围内RMS值和观测动态范围 Table 1 RMS values and dynamic observation ranges in the frequency band of 1-20 Hz for each station
4 PSD、PDF分布特征对比

参照上述方法,计算台阵各子站PDF、PSD值,并绘制PDF曲线及PSD叠加图,结果见图 3图 4。对比分析发现,PSD和PDF分布特征具有如下异同点:

图 3 2023年1—3月各子站背景噪声PDF图(UD分量) Fig.3 PDF diagrams of the background noise of each station from Jan. to Mar. 2023 (UD component)
图 4 2023年1—3月各子站背景噪声PSD值叠加(UD分量) Fig.4 Background noise PSD value superposition of each station from Jan. to Mar. 2023 (UD component)

(1)较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而言,台阵各子站背景噪声概率密度函数(PDF)分布基本一致,但包含的细节或信息更多,更能反映子站背景噪声在不同频率变化的范围、幅度及其他因素(标定、断记、地震等)造成的背景噪声变化。

(2)PSD叠加结果包含背景噪声在时间和频率2个维度上的信息,能够显著显示标定等干扰在不同频率、时间点上的分布。如:SHZ、BYA、LEL、XSM、TZM、XGJ、LTZ、BLY等子站背景噪声,在特定时段、各频段内显著增强,查阅以上子站正弦波标定和脉冲标定时间记录(表 2),发现:除XSM子站,其他各子站噪声增强时间与标定时间相对应;FZL子站结果较好反映了白天高频(>10 Hz)背景噪声的特性,而LSD子站由于地处偏僻,白天高频背景噪声较FZL站显著较小;YKQ站为井下地震观测,白天高频背景噪声显著减小,而记录到显著次高频(5—10 Hz)背景噪声;在0.1—0.5 Hz频带内,各子站宽频带记录均存在一条不随时间变化的噪声带,显然记录到次微震带噪声;CLZ子站UD分量各频段全天处于背景噪声高值,需检查观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表 2 部分子站正弦波标定、脉冲标定时间 Table 2 Sine wave calibration and pulse calibration times at some stations
5 结论与讨论

背景噪声是地震台站日常观测内容之一,通过对其进行PSD、PDF处理,得到背景噪声PSD、PDF曲线处在观测频带内,一般位于NLNM与NHNM之间,若超出此范围,需要检查背景噪声数据是否正常,判断其是否因观测系统工作不正常所致。因此,通过对背景噪声的监测,可以反映观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通过对霍山区域科学台阵2023年1—3月的背景噪声进行分析,大部分子站背景噪声水平符合观测要求,但CLZ、XSM子站超出观测要求。参照台基分类标准,Ⅰ类台基13个、Ⅱ类台基5个、Ⅲ类台基1个、Ⅳ类台基1个,台基噪声水平整体较低,各子站台基勘选较为合理。

较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结果而言,各子站背景噪声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基本一致,且其包含的细节或信息更多。PSD叠加结果包含背景噪声在时间和频率2个维度上的信息,能够显著显示标定等干扰在不同频率、时间上的分布。次微震带背景噪声在各子站(装备宽频带地震仪)的PSD结果叠加图中基本一致,频带、强度基本恒定,且不随时间变化,为利用该频带背景噪声开展互相关、背景噪声成像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稳定的数据源。

文中计算数字地震计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使用童汪练基于PWelch方法研发的软件;地图绘制使用GMT软件(Wessel et al,2013),在此一并感谢。

参考文献
段昊, 安全, 海峰, 等. 乌加河地震台、乌力吉地震台台基噪声特征对比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4): 87-94.
立凯, 陈浩, 张朋, 等. 江苏省测震台网背景噪声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66-71.
缪鹏, 王行舟, 洪德全, 等. "霍山震情窗"动力学背景及预测意义分析[J]. 中国地震, 2014, 30(4): 534-542.
王良, 王杰民, 李铂, 等. 山东数字测震台站台基背景噪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42(5): 129-134.
翁钊强, 周坤隆, 林群, 等. 珠江口海陆联测-香港区域子台噪声测试及其观测效果分析[J]. 华南地震, 2018, 38(3): 105-111.
谢江涛, 林丽萍, 谌亮, 等. 地震台站台基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Matlab实现[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39(2): 84-89.
Wessel P, Smith W H F, Scharroo R, et al. Generic Mapping Tools: Improved version released[J]. Eos Trans AGU, 2013, 94(45): 409-410. DOI:10.1002/2013EO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