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 Vol. 45 Issue (1): 174-180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4.01.023
0

引用本文  

张晋辉, 崔满丰. 防止地震后错误信息扩散的沟通指南介绍[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 45(1): 174-180.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4.01.023.
ZHANG Jinhui, CUI Manfeng. An introduction of a communication guide of how to prevent misinformation about earthquakes spreading[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2024, 45(1): 174-180.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24.01.023.

作者简介

张晋辉(198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科技情报研究和数字图书馆工作。E-mail:zhangjhseis@126.com

文章历史

本文收到日期:2023-11-13
防止地震后错误信息扩散的沟通指南介绍
张晋辉   崔满丰     
中国北京 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摘要:2022年2月25日,瑞士地震局联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等机构发布了《防止地震后错误信息扩散的沟通指南》,就如何预防和防止地震后错误信息的扩散提供了一般性建议。指南概述了何时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地震信息,以及如何在整个地震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信息扩散进行战略规划。详细介绍了指南的主要内容,以期为地震行业从事地震信息传播的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参考。
关键词地震谣言    震后错误信息    沟通指南    
An introduction of a communication guide of how to prevent misinformation about earthquakes spreading
ZHANG Jinhui   CUI Manfeng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 On February 25, 2022, the Swiss Seismological Offic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tedeth Zurich,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published a Communication Guide to provide general advice on how to prevent and combat the spread of misinformation after earthquakes. The guide outlines wh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information are available and how to strategically plan for the diffus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out the phases of the seismic cyc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guidelines, hoping to provide information reference for the staff engaged in seismic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seismic industry.
Key words: earthquake rumor    misinformation after earthquakes    communication guide    
0 引言

2022年2月25日,瑞士地震局联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等机构发布了《防止地震后错误信息扩散的沟通指南》(以下简称“沟通指南”),就如何预防和防止地震后错误信息的扩散提供了一般性建议。该报告由社会学家、地震学家、统计学家组成的国际团体合作撰写,概述了何时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地震信息,以及如何在整个地震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信息扩散进行战略规划。

地震信息发布是涉及地震学、计算机科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复杂性工作,也是决定地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的“最后一公里”。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展了地震信息发布的相关研究,从技术层面研究了如何快速、自动、精准地提供发布地震信息。李鸿庭(2019)孙艺等(2021)向姣姣(2019)郑通彦等(2021)研究地震应急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随着地震预警工程项目的深入推进,围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研究逐渐增加,蔡寅等(2019)陈旭等(2014)张力文等(2013)研究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和策略;李纪恩等(2013)介绍了日本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法律制度与实践,并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立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刘健蕖(2019)陆文静(2021)等从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地震谣言的治理问题。

地震信息,尤其是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政治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对国外有关机构的成熟做法和沟通指南进行介绍,有助于为地震信息发布人员提供相关参考和工作建议。

1 认识地震错误信息的重要性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信息对人们来说就像食物或住所一样重要。随着移动、数字通信网络的发展,社会对实时、准确的信息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可以实时获取、迅速分享在线信息。然而,由于信息过载和缺乏内容审核,在突发情况下快速、可靠、及时的通信面临挑战,这可能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进而引起不适当的行为,造成人员、经济损失。张鲜华等(2021)温家林等(2018)研究表明,由于社会心理和技术的原因,错误信息出现并迅速传播。任何时候,人类只可以在头脑中储存约3—4条信息。为了管理接收到的海量信息,人类已经进化为更倾向于使用捷径,或“认知启发式”来专注关键信息,而忽略那些不太相关的信息。这通常有助于作出迅速决定,然而,这种启发式思维可能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与更缓慢、更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相比,这种偏见会导致非理性的判断。

在危机期间,当焦虑和压力很大时,心智往往更加有限,因为压力使用了心智资源。这会导致更多地依赖这些启发式信息,并增加出现偏见的机会。此外,在危机期间,检查信息的时间也减少了,这些都会导致人们相信和分享错误信息,因为错误信息会给他们带来确定性,有助于决策过程。当机构之间缺乏交流或对交流信息的机构信任度较低时,情况尤其如此。此外,对错误信息的信赖和传播可能与缺乏科学、信息素养及缺乏与相关机构的沟通有关,这意味着人们可能不知道什么信息可以产生,什么时候可以获得这些信息。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与虚假信息相反,错误信息的传播并无恶意。就技术原因而言,与传统媒体相比,大多数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未经审核的,这简化了未经证实的信息的传播。此外,这些平台的社会技术特征决定了优先考虑可能获得用户参与并已经被其他人喜欢、评论、分享的内容(例如算法、机器人),这意味着那些充分反映受众对某些信息需求的错误信息可能会被放大。因此,错误信息可能会优先于更可靠的被证实的信息被传播。

虽然破坏性地震发生概率不高,但其影响往往会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它们会引起焦虑、恐惧甚至恐慌,从而容易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如在大地震后,社交媒体上就会出现对余震的虚假预测,这有时会导致危险行为。如2019年阿尔巴尼亚5.8级地震后,关于6.0级余震预测的虚假新闻被传播,这导致人们在恐慌中袭击了这座城市。然而,地震错误信息不仅限于余震预测,它还包括关于发震原因及地震活动与其他自然、人为事件之间的联系等相关错误信息。尽管错误信息往往不是故意传播或制造的,但由于其影响恶劣,仍应尽可能防止或减轻错误信息的影响。

由社会学家、地震学家、统计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试图解决以下问题:①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错误信息;②如何处理与地震有关的最常见的谣言。其次,研究中还进行了1项由167名地球科学家参与的调查。在调查中,科学家们被要求从完全错误到完全正确的范围内对所有潜在的地震谣言进行评分,并讨论了调查结果。基于上述基础和结果,编写了《防止地震后错误信息扩散的沟通指南》,该指南有助于帮助从事灾害和风险沟通工作的机构、科学家、从业人员应对地震错误信息。报告建议围绕常见谣言话题进行沟通,包括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震的产生”),是否可以预测地震(“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和气候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地震和气候”)。沟通指南的结构如下:①如何规避错误信息的一般性建议和策略;②地震后信息沟通的时间线,并沿着这个时间线定位了最常见的谣言。从业人员可依据该时间线来战略性地规划沟通策略;③总结了哪些信息是实际可用的;④为破除3个最常见的谣言提供了具体建议——地震的产生、地震的预测、地震与气候。

2 纠正错误信息的一般性建议

科普知识和数据共享有助于防止错误信息的产生。基于如何规避错误信息的一般理论,沟通指南总结了3个关键的沟通原则,这些原则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有效和高效的沟通过程(图 1)。

图 1 纠正错误信息的一般建议 Fig.1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on fighting misinformation

了解受众接受什么信息,如何、何时接收这些信息,对于设计一个满足其需求和兴趣的沟通指南至关重要。这也包括试图理解受众为什么相信错误信息及如何收到错误信息的。他们可能相信和分享的错误信息的来源和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最好的沟通方法是什么?为此,适应受众的科学知识、风险认知和文化水平,并考虑受众的多样性是关键。

为了避免出现错误信息,指南还使用了具体方法来重新定义信息传递。如在应急情况下使用图标和示例帮助公众理解信息。当涉及风险沟通时,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确保在地震发生前与受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与负责决策和沟通的管理部门进行定期交流,这些部门需要信息来作出决定;参与交流活动,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合作制作信息产品等)。提前管理客户的期望,使其知道可以或不可以从相关机构和其他权威机构得到何种信息,在何时和从何渠道获取信息。

3 如何安排最佳的沟通时间

当涉及地震信息通信时,时机至关重要。信息需求和期望会在整个地震周期(在地震发生之前、在主震之后、在余震序列期间等)发生变化,可用信息也会随之变化。

为了有效地规避错误信息,有效的通信应建立在地震通信时间轴的基础上。因此,沟通指南制定了一个时间轴(图 2),总结了如何进行沟通,以及在地震周期的各个阶段通常会出现何种地震谣言。此外,更详细地解释了何时、何种地震信息可被传播。

图 2 地震发生期间的沟通时间轴和相关沟通策略 Fig.2 Communication timeline and associate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during an earthquake sequence

在地震通信时间轴(图 2)上,沟通指南列举了1个典型的例子,即在各个地震序列中,包括震前、主震(危机)发生后、余震序列之后出现的最常见谣言和错误信息。如根据专家的经验,地震预测往往出现在大地震之前很久或之后不久,而有关地震与气候之间、地震之间潜在联系的内容则出现稍晚一些,通常是在一系列余震之后。因此,沟通的内容和传播者的注意力应转向最有可能出现的谣言。

3.1 地震信息及其可用性

由于相信、分享谣言可能与缺乏科学素养和对地震序列中何时可以获得何种地震信息缺乏了解有关,故将这些知识列于图 3中。由图 3可见,将可用地震信息归类至3个主要信息阶段(震前、震中、震后),旨在阐明地震学可以解决什么,不能解决什么,并澄清地震预测、预报、预警、快速影响评估之间的混淆关系。

图 3 震前、震中、震后阶段的可用地震信息 Fig.3 Available earthquake informatio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onset

然而,由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知识、资源并不相同,因此必须适应当地的情况。如果所在地区没有地震公共预警系统,就需要相应地调整传播策略,并向受众解释为什么当地没有这样一个系统,为什么他们目前不能得到地震预警信息。

3.2 可用的地震信息 3.2.1 震前

地震危险性:估计某一地区在几年(短期)到几十年(长期)的时间段内发生某一震级地震的可能性。为了得到这一估计,地震学家总结了敏感地区的历史地震活动,以及当地地质构造背景。

3.2.2 震中

地震预警:当地震发生时,次生波和面波(横波)携带了大量能量,造成了大部分的破坏,而非原生波(纵波)的作用。纵波总是比横波传播得快,地震仪器可以探测到纵波。因此,基于P波到达的地震警报系统可以使较远地区的人们提前得到警报,从而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免受即将到来的破坏性摇晃。因此,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但在地震波到达有潜在破坏风险的地区之前,非常快地传播信息(通常为几秒钟)。

速报信息:在地震发生后几秒钟到一分钟内,就可以获得关于地震的一般信息,如震级、震中、时间、受灾地区的快速信息。

3.2.3 震后

余震预报:估计在1次主震之后几天或几周的时间段内,主震区发生一定震级的后续地震事件(余震)的可能性。余震是不可预测的。然而,它们的速率、发生率、震级常遵循既定的经验统计规律:①平均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逐渐减少;②较大地震常比较小地震产生更多的余震;③较大地震常比较小地震产生分布在更大区域的余震;最大余震震级平均比主震震级小1.2个单位。

快速影响评估:包括对地面震动强度分布(所谓的烈度)、建筑物损失、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评估。震后的即时信息可被用来指导救援,并对受影响最严重地区进行应急响应。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成本效益高的替代方案和创新战略,以从感受到的晃动和观察到的损害来快速评估地震的影响。如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你感觉到了吗?”系统、欧洲地中海地震中心(EMSC)的“LastQuake”应用程序

4 找出应对常见地震谣言的方法和建议

关于地震,最常见的谣言可以归纳为3个主题,即“发生地震”“预测地震”“地震与气候”。对于这些主题中的每一个,列出了通常被问到的问题,然后提供了一个关于当前科学知识的一般性陈述,这些知识已经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的验证。此外,更详细地描述了科学知识,并给出了明确的例子。其后,解释了这些谣言存在信众的原因,并就如何规避谣言提出了具体建议。

5 防止错误信息产生的措施

错误信息一直以谣言、阴谋或恶作剧的形式存在。它可以在人类历史上所有文化和任何时期中找到。然而,新的沟通渠道已经将错误信息放大到了一个新水平,这让更多的人非常容易和迅速地与潜在的巨大受众分享这些信息。正如本沟通指南所关注的,错误信息涉及关于地震、其原因和后果的错误引导和虚假信息。这份沟通指南涉及向公众传达地震信息的机构、科学家、实践工作者可以做些什么来发现、揭穿、反驳错误信息的问题。简而言之,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当考虑一系列不同的方面时,机构可以反击错误信息,但前提是机构的参与是长期和持续的。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消除一个潜在的误解是很重要的。相信、传播谣言的人不一定有恶意,也不一定愚蠢。由于人类存在了解某件事的巨大渴望,因此常会产生误解。尤其是在不确定性很大的情况下,谣言往往会填补空白。在其他情况下,科学事实是不确定的或复杂的,并缺乏认知。了解错误信息的性质和来源,以及其传播的原因,是任何反击或揭穿策略的基础。这还涉及与不同的目标受众间建立关系并建立信任。因此,应该认真对待和积极应对常见的错误信念。应该与目标受众建立平等的对话,同时承认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为此,需要了解自己的受众。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其需要,设计充分的沟通材料,并使用适当的沟通渠道。

由于错误信息可以在地震周期的任何阶段传播:在地震发生之前、震中、震后,因此与其抗争将成为一项永久的任务。即使你的沟通活动不应该以避免错误为主导,但在任何时候为不同的目标受众提供相关的、可理解的、可访问的信息都有助于保持正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建议定期与不同的目标受众交谈,并在传播前测试潜在的广泛使用的传播产品。这只能通过一个跨学科的过程,即通过训练有素的人员和获得额外的资源来实现。这对大多数机构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具有挑战性的过程。错误信息主要是在资源短缺的危机期间传播的。因此,建议在应急计划中明确地阐述沟通问题,以帮助指导沟通行动。

6 结束语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对地震安全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计算机通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地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如何适应上述变化,成为摆在每一位防震减灾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地震预警信息即将为亿万群众提供服务,做好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传播流程的科学管理和精准控制,直接决定了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效能。本文通过介绍防止地震后错误信息扩散的沟通指南和国外有关机构应对地震错误信息传播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引进国外预防和防止地震后错误信息扩散的一般性建议,帮助地震信息发布部门更好地研究错误信息的产生机制和渠道,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填补信息发布漏洞,同时为防震减灾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地震信息传播方面的科学知识,以减轻地震谣言产生、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蔡寅, 张明, 赵瑞, 等. 地震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系统研究[J]. 震灾防御技术, 2019, 14(1): 247-258.
陈旭, 张力文.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与应对策略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 16(1): 6-10.
李鸿庭. 基于NetSeis/IP协议的地震信息自动化发布[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 40(6): 146-151.
李纪恩, 李一行, 陈平. 日本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法律制度与实践[J]. 世界地震工程, 2013, 29(3): 41-44.
刘健蕖. 地震谣言治理中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陆文静. 从新冠疫情谣言应对看地震谣言治理[J]. 中国应急救援, 2021(3): 45-49.
孙艺, 荆涛. 基于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的辽宁省地震应急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防灾减灾学报, 2021, 37(3): 53-57.
温家林, 张增一. 错误信息的产生、传播及识别和控制——错误信息已有研究评述[J]. 科学与社会, 2018, 8(3): 108-122.
向姣姣. 基于GIS的地震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J]. 科技资讯2019, 2019, 17(24): 10-11.
张力文, 陈旭.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策略的探讨[J]. 西北地震学报, 2013, 35(Z1): 178-184.
张鲜华, 王少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错误信息传播与矫正[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1, 39(4): 128-134.
郑通彦, 文鑫涛, 李华玥, 等. 地震应急信息速报视图自动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地震, 2021, 37(1): 2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