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S 6.9地震(37.77°N,101.26°E),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左旋走滑型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地震带托莱山断裂、冷龙岭断裂的交会部位,构造较为复杂。2016年1月21日在青海门源发生MS 6.4地震(37.69°N,101.62°E),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典型的逆冲型地震,震中位于2022年门源MS 6.9地震东侧约33 km,冷龙岭断裂西段附近(孟令媛等,2022)。可以看出,2次地震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震带冷龙岭附近,但发震构造不属于同一条断层,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两侧的介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在震源机制解方面也存在显著不同。
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机理解释明确,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辛建村等,2017;谭大诚等,2019),它基于大地电场的潮汐机理,即岩体裂隙水中的电荷是在Sq电流感应作用下以日为周期移动,或裂隙水在潮汐作用下以日为周期渗流,从而建立大地电场潮汐波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谭大诚等,2019),在地下介质应力积累过程中,会导致岩体裂隙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大地电场ET的强度或方向发生变化。基于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已成功开展地震预报工作,如在2021年漾濞MS 6.4地震、玛多MS 7.4地震前均提取到显著的地电场异常信息(赵玉红等,2022年),也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短期预报意义。
为进一步认识2016年以来2次门源6级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2次门源地震震中400 km附近的地电场观测数据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基于震源机制解及不同区域构造环境,分析2次地震在不同震源过程中所表现的显著差异,期望更好地认识异常资料变化与两次地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该区域异常的提取和震情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内容通过对门源MS 6.4地震前后震中400 km范围内共16个台站的地电场资料进行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计算结果显示,共有7个地电场台站在震前1—8个月场地岩体裂隙结构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图 1中红色三角),这些异常现象主要以优势方位角跳变范围出现持续突跳、快速偏转为主,具有时间准同步性现象,此外,这7个异常台站主要集中在震中200 km以内,见表 1。而金银滩台从异常时间上看,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出现相反异常现象,即在门源地震后1个多月后,裂隙方位角跳变由散乱到有序变化,也说明了金银滩场地受过压力挤压作用。此外,在距370 km的白水河台方位角在震前7个月出现了快速偏转现象;距380 km的大武台在震前3个月也出现了突跳现象。可见,此次地震具有很强的地表作用,异常出现时间较为集中,异常场地较为分散;易出现方位角偏转90°现象、且目标地震也更靠近岩体裂隙出现剪裂的区域(即方位角出现快速偏转90°的台站)。从构造上看,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受构造影响显著,异常响应多出现在同一地块内部或边缘,但也存在场地选择性现象。
通过对门源MS 6.9地震震中400 km范围内共16个台站场地的地电场资料进行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计算,共有5个场地在震前1—9个月场地岩体裂隙结构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图 1中红色三角),其异常现象主要以优势方位角持续突跳、快速偏转为主,部分场地在震前1个月再次出现快速偏转现象。其中黄羊川、兰州、武威3个站方位角变化具有准同步性。距离最近的门源台(60 km)在震前5个月出现方位角的快速偏转90°回转后又出现方位角的缓慢下降现象,直至地震发震后恢复正常变化。可见,此次地震虽震级比门源MS 6.4地震高,但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没门源MS 6.4地震明显。异常台站主要集中在震中一侧方向。
通过对2016年门源MS 6.4地震、2022年门源地震MS 6.9地震震中周围400 km附近的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的计算,在2次门源地震前均提取到部分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异常现象以优势方位角持续突跳、快速偏转为主,且具有时间准同步现象。从构造及异常场地空间展布看,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受构造影响显著,异常响应台站多出现在同一地块内部或边缘。可能是因为:当震中和台站处于同一断裂或地块时,断层活动导致的地球物理变化,如导电通道的建立,或者是岩体优势方位趋于一致等,都可以被及时观测到,而位于不同断裂带的地电场台站,由于没有优势的传播路径,可能造成地电场优势方位角震前异常表现出选择性现象。
此外,尽管在同一构造区域发生了2次门源强震,但2次地震周围地电场台站的优势方位角变化存在较大差异,门源MS 6.4地震震前异常比门源MS 6.9地震变化显著。从震前电信号传播角度说明,逆冲型地震具有更强的地表作用,异常出现时间较为集中,异常台站较多,异常场地较为分散,一般会出现方位角偏转90°现象、且目标地震靠近岩体裂隙出现剪裂的区域(即方位角出现快速偏转90°的台站)。
4 结束语通过对2次门源地震前地电场异常现象对比,发现震前优势方位角异常形态有较大不同,分析认为,可能与2次地震地质构造的差异性、震源机制以及发震断层属性有一定关系。此外,在祁连地震带上,逆冲型地震具有更强的地表作用,相应的优势方位角越明显。从异常分布可以看出,异常场地较为分散;而走滑型地震异常场地易发生在同一次级地块或断层边缘。
孟令媛, 解孟雨, 臧阳. 2022年门源MS 6.9和2016年门源MS 6.4地震序列比较分析[J]. 中国地震, 2022, 38(1): 1-11. |
谭大诚, 辛建村, 王建军, 等. 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模型的应用基础与震例解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 62(2): 558-571. |
辛建村, 谭大诚, 赵菲, 等. 典型干扰对岩体裂隙优势方位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J]. 地震, 2017, 37(4): 112-122. |
赵玉红, 苏维刚, 冯丽丽, 等. 2021年青海玛多MS 7.4地震前大武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特征分析[J]. 地震学报, 2023, 45(1): 7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