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震例研究表明,在中强地震孕育过程中,一定区域中小地震活动会出现由凌乱、分散的分布转为集中成带的现象(刘蒲雄等,1969),即地震条带。地震条带的震兆性在我国的地震预报实践备受重视,广泛运用于日常震情跟踪与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目前地震条带分为背景条带和弱震条带,背景性条带可在中期或中长期预报中发挥作用,弱震密集条带可用于中短期预测。此外,条带主体走向一般与大震的主破裂面走向一致,故条带可能是未来主破裂直接有关的活动,即条带所在范围,特别是两个方向的条带交会处。一个条带的端部或空段上或条带上发生的震群部位是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区。
条带对于未来中强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具有中期预测。但在实践中发现,单纯使用地震条带来预测未来主震三要素存在一定风险。如何把握强震从孕育中期至短期阶段是目前我们预报的关键,也是目前地震人困难所在,下面介绍一种特殊情况,可用于日常震情跟踪地震条带的短临预报。
2 研究内容2021年3月5日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发生MS 4.2地震后,沿着西藏边界、青海内部短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MS 4.0及以上地震。通过日常震情跟踪,发现该区这一系列MS 4.0及以上地震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特征,即在2021年3月5日—2021年5月3日时段,在西藏日土至青海格尔木形成一条近NE向MS 4.0地震带状展布的格局,长约1 280 km,宽约为120 km;此外,这些4级以上地震短时间快速形成条带,且地震具有由西藏日土向青海柴达木地区迁移的特征,具体信息见图 1、表 1。通过地震条带的异常判定标准,认为此次地震条带符合规则。
本次地震条带位于西藏北西地区至青海西北部,从地质构造上看,该区域由于受东昆仑向北的推挤、阿尔金构造带的左行走滑以及南祁连向SW的冲断作用,构造复杂且发育(张博譞等,2022),其中包含可可西里断裂、阿尼玛卿断裂等,以左旋走滑逆断层为主。该条带区域附近发生多次强震,如1997年西藏玛尼MS 7.5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2003年西藏日土MS 6.1地震等。
此外,针对地震条带上9次地震进行地震调制比统计,可知其中,5次地震发生在固体调制时期,属于调制地震,占比0.56,说明这些4级以上地震受一定固体调制作用。
3 研究结果2021年6月16日茫崖MS 5.8地震发生在由西藏日土到青海柴达木地区形成的MS 4.0地震条带端部附近区域,位于由西藏日土向青海柴达木内部迁移的延伸段附近。从整个地震条带的演化过程来看,最早出现的4级地震为2021年3月5日西藏日土MS 4.2地震,结束条带地震为2021年5月3日青海格尔木MS 4.0地震,地震条带持续2个月。最早出现的西藏日土MS 4.2地震与主震茫崖MS 5.8地震的发生仅间隔3个月。结果表明,快速地震条带形成且向一个方向迁移后,在短期内发生地震的概率较高。该特点与2002年太原MS 4.6地震的发生过程相似,其在河北邯郸至内蒙古和林格尔形成2级以上快速地震条带,该条带持续约2个月,并于2002年9月3日在条带边缘发生太原MS 4.6地震(李丽等,2022)。
此外,在2020年1月1日开始在青海格尔木至甘肃敦煌出现一条NS向MS ≥ 3.0地震条带(张增换等,2021),与本研究中的地震条带存在交会现象,即茫崖MS 5.8地震即发生在交会区附近。
4 结束语2021年茫崖MS 5.8地震前形成的4级及以上地震迁移并快速形成地震条带的现象为震前发现,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积累。综合分析认为,在日常震情跟踪过程中,如若中小地震出现短时间内快速形成带状分布,且向一个方向迁移时,可能对该区域中强震的发生时间、地点有一定指示意义。今后应加强一定区域中小地震快速形成的中小地震条带活动跟踪,以期对震情研判提供短临参考。
李丽, 孟令媛. 山西地区6次MS ≥ 4.5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总结[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3): 89-100. |
刘蒲雄, 陈章立. 地震条带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J]. 中国地震, 1989(1): 25-34. |
张博譞, 郑文俊, 陈杰, 等. 柴达木盆地北部2021年6月16日青海茫崖MS 5.8地震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地质, 2022, 44(5): 1313-1332. |
张增换, 李敏娟, 毛冬瑶. 2021年6月16日茫崖MS 5.8地震前地震条带特征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42(Z1): 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