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测作为一个世界难题,至今仍困扰着地震预测研究人员。为了有效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国内外研究人员展开持续深入的研究。可喜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孕震机理和前兆异常现象得以展现。然而,这些前兆现象和孕震过程的关系却乏善可陈。
要解决地震预测难题,不得不面对以下问题:
① 孕震过程中,地下介质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②介质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所观测的物理量和化学量;③如何从物理量和化学量中提取前兆异常(源和场);④前兆异常(源和场)和地震的时空关系如何;⑤如何综合利用前兆异常(源和场)预测地震的三要素。
以孕震过程为出发点,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可以将地下介质物理参数的改变归为3类(速度、电阻率和密度),因此用地球物理手段求解速度、电阻率和密度3个物性参数成为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关键点。
2 孕震过程中的物性变化地震发生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界传播,造成各种破坏。在地震发生之前的能量的积累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地下介质的应力—应变的积累,从而导致速度、电阻率和密度3个物性参数同步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获取,从而使地震预测方法的物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统一。
3 速度在应力—应变积累的过程中,通常导致波的传播速度发生改变,地震预测时使用的波速比参数即反映了该现象。波速比参数的缺点是只有地震发生时才能得到,受限于地震发生的稀疏特性,该参数的应用场景有限。
当介质受到挤压时,通常纵波速度的改变幅度较小,横波速度的改变幅度相对较大,这一点在岩石受压实验中已得到证实。原因在于纵波的传播主要与岩石的框架结构有关,当岩石处于完整状态时,主体框架基本不变,裂隙对其传播速度影响有限,因此其速度虽有提升,但幅度有限。而横波是剪切波,当岩石因受压导致裂隙闭合时,其传播速度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这种现象可以对波速比的变化给出合理的解释。
进一步引申,由于横波速度变化幅度大,在某种程度上横波速度会对应力—应变变化更敏感,使用横波速度可能会更有利于提取异常。因此如果利用背景噪声成像,提取横波速度,分析其时空变化,对地震前兆异常的提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 电阻率在应力—应变积累的过程中,电阻率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通常在主压应力的正交方向,电阻率会发生降低现象。当处于亚失稳阶段时,电阻率的变化会更加明显和频繁。因此,从直流视电阻率和大地电磁的角度计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监测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将对地震异常的发现具有积极意义。
笔者已经从大地电磁的角度,基于地磁场和地电场分别求解出了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变化。再结合直流地电阻率观测结果,就可以在电磁领域将3种电磁观测数据统一到电阻率参数上来,进而可以利用这3种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提取地震前兆异常。
5 密度在应力—应变积累的过程中,随着地下裂隙或空间的开闭,其密度参数也将发生明显的改变。现有研究证明,这个改变也是可以被监测到的。在地震预测中最有效的异常是重力场的四象限分布,可惜的是该方法需要定期进行流动重力的观测,无法达到连续观测。因此,开展连续重力相对观测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6 结束语综上所述,以地震孕育过程为出发点,分析物性参数在该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对解决地震预测问题具有积极意义。虽然这种研究方法耗时耗力,由于其具有明确的物理机理,求解过程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学理论依据,具有极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