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北京 100871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2)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计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习近平强调:“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领域期刊。” ①。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 ②,并开始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然而,当前我国英文期刊的数量较少,其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尽管国家已开始倡导在本土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国内较长的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无法满足一些论文的时效性要求,导致发表的论文无法及时被国际学术界获取。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① 习近平.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 2018.
② 中国科协.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 2019.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积极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优化审稿和发表流程,加速发表周期,并提升发表平台的国际化程度。这样,不仅能够留住国内优秀作者的论文,还能吸引国际作者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他们的科研成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提升我国英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科研成果的国际传播和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期刊的国际地位,还能为全球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此大形势、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地震局主管的地震学科方向的英文期刊,《地震研究进展(英文)》(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下文简称ERA)编辑部抓住历史机遇,积极转型,在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支持下,借助期刊编委会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打造中国地震学研究与全球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平台,更好地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服务。
1 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需求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在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作为期刊大国,应当在国际科研领域积极争夺话语权,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祝叶华等,2023)。
1.1 中国英文期刊承载着研究成果国际传播的天然使命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使用和接受度。语种为英语的科技期刊,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全球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质量及其在国际期刊体系中的影响力,仍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中国现有英文期刊434种,而官方语言为英语的美国和英国,其英文期刊数量远超中国,官方语言非英语的法国、德国、韩国,英文期刊数与中国持平(表 1)。然而,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人数远超他国,但英文科技期刊则相对不足,科研成果的国际展示力度不够。
为此,我国不断加大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投入,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和资源,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姜旭等,2020),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在中国高质量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质量(丁佐奇等,2019);我国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我国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传播。
1.2 中国英文期刊需讲好中国故事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这些成就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有限,可能与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足有关。为了提升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
中国在高速铁路、移动支付、5G通信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应该被广泛分享和传播。在中国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一方面推动了成果的传播,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期刊的发展,增加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同时,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作为地震活动活跃的国家之一,中国地震学研究面临各种挑战。面对复杂的构造环境,我国地震学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利用我国的英文科技期刊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不仅可以展现自身研究成果,促进学术创新、交流和合作,也可以推动我国期刊发展,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雍文明,2022)。因此,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共同促进全球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 ERA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实践ERA期刊前身是《中国地震研究(英文)》(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简称ERC),作为《中国地震》期刊的英文版,刊发同期英译文章。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论文翻译已不再适应我国发展需求,原创英文刊逐渐成为主流。2019年,ERC编辑部开始尝试接收原创英文稿件,并参考其他英文期刊的办刊经验,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支持下,为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1 发表热点专辑,实现稿件原创化2019年,ERC期刊于第2期出版第一个原创专辑——主动震源专辑(图 1)。该专辑共18篇论文的发表,为期刊原创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同年,我刊筹备地震触发滑坡、AI与大数据以及黄土滑坡3个专辑,并于2020年出版。为增强期刊论文的学术性,邀请学科专家作为科学编辑,进行专辑的组稿、审稿及学术把关。专辑出版后,我刊在相关学科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到2023年,论文有了一定下载和引用,数据统计结果见表 2。
我刊进入原创后,不再局限于地震学科,论文学科分布逐渐丰富起来。据中国知网统计数据显示,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分布占比明显增多,其他学科内容也有所涉猎,如: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等(图 2)。我刊成功完成从翻译向原创的转型,并逐渐成长为一个以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为主的地球科学综合类期刊。
为进一步与国际办刊接轨,加快期刊国际化,我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刊名变更。期刊原英文名称与《中国地震》期刊的英译名相同,为避免混淆,经主管、主办单位审批,期刊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交刊名变更申请。2020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中国地震研究(英文)》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更名为《地震研究进展(英文)》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ERA不再是《中国地震》的英文版,开启了其转型为原创英文刊的道路。
(2)期刊编辑委员会调整。经主办单位审批,期刊编辑委员会做出调整,其中主编团队由1位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教授)、4位执行主编和10位副主编组成,编辑委员会成员含19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国际编委人数占比25.7%(图 3)。国家杰青、优青、青年千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以及各学科带头人的加入,有力提升了期刊的学术性、专业性,并为期刊创新性提供了可能。
调查发现,与国际专业出版集团合作,“借船出海”,已成为中国期刊“走出去”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地震局主管的3个英文刊中,《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办)与Springer出版集团合作,被SCI、EI两个主流数据库收录,《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英文)》Geodesy and Geodynamic(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主办)与科爱出版集团合作,2022年被E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主管、主办的地学英文刊与出版集团长期合作,均取得一定国际影响力。
在主办单位支持下,2020年12月,ERA与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科爱出版集团)科爱出版集团签订出版协议,期刊论文全文上线全球最大的英文出版平台——ScienceDirect平台,由此成功登陆国际平台,论文下载量大幅提升(图 4)。期刊论文在SD平台上线后,自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月均下载量由800余次达5 000余次,最高达7 427次,总下载量120 000余次,篇均下载量856次,单篇最高下载量8 000余次。
与科爱出版集团的合作,为期刊的国际宣传提供了便捷通道,如:论文一经上线,及时推送至ResearchGate、Google Scholar等学术平台,迅速将科研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2.4 推出封面论文,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软实力据调研,国内外诸多大刊、名刊均推出封面论文及特色封面,对期刊阅读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一般,封面论文的学术性、可读性在同期文章中具有独特优势,借助其显示度,可以提升整期论文的阅读量、下载量,进而提升期刊的引用。
ERA在进行每期封面论文选择和封面设计时认真对待,力图打造期刊名牌,逐步把刊名与封面做成期刊的优势IP,借助期刊宣传海报及各类宣传页(如约稿函、专辑推广),在不同场合、不同场景进行广泛宣传,如:借助中国地球科学年会期刊展,向与会人员派送纸质期刊和宣传页,强化读者对期刊的认知和记忆;每年评选优秀封面和优秀论文,进一步提高期刊显示度。
在进行持续且稳定的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介,如纸媒、数据库等固然重要,但新媒体的优势则更加突出。通过富有创意的内容包装及跨媒体矩阵组合,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将得以提升。此外,采用社群化的学术短视频运营策略,可进一步优化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效果,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精准且高效的传递。
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形式推出,将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国内外读者群体。ERA顺应新媒体潮流,设立期刊公众号,并通过国际学术媒体报道相关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关注度(图 6)。目前,ERA期刊公众号关注人数3 000余人,推文篇均阅读量超1 000余次。期刊发挥国际编委职能,创立推特账户,借助推特等国际社交媒体推送学术成果,进一步扩大ERA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保持严谨的态度,积极寻求适合期刊发展的道路;注重期刊的稳定性和理性,以官方语言风格呈现内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不断优化和完善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声誉。
本文从热点专辑、期刊更名、组建国际化编委团队、与国际出版集团合作、推出封面论文以及进行新媒体建设等举措,对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国际影响力提升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提升了ERA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促进了我国地震学研究成果在国际平台的传播,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地震学研究的认知和认可度。
为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地震学的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ERA需采取以下措施:①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际知名期刊、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活动,提升期刊的国际声誉。②坚守学术道德和规范,严格把控论文质量,强化审稿流程,鼓励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确保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可靠性。③积极推动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宣传和推广期刊,吸引更多国际读者和作者。④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加强与读者和作者的互动沟通,及时收集和处理意见和建议,持续提升期刊的服务质量和学术价值。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ERA将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并为推动中国地震学领域的进步和国际学术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同时,这些实践经验可为其他学科领域的英文期刊提供借鉴和参考,助力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舞台,提升中国科研的全球影响力。
丁佐奇, 王雅棋. ESCI收录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特征及对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启示[J]. 科技与出版, 2019(1): 20-30. |
姜旭, 谭玉燕. 提高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几点思考[J]. 出版与印刷, 2022(4): 68-77. |
雍文明.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办刊模式探索及启示——以《自然》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 33(7): 852-859. |
祝叶华, 卫夏雯. 我国综合性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实践与路径[J]. 出版广角, 2023(22): 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