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湖北 430014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
2) Wuhan Emergency Management Bureau, Hubei Province 430014, China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案件呈上升趋势,其执法依据主要为发布于2004年的《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下文简称“标准”)。从实际观测效果看,该规范保护范围较为保守,如仅按其开展执法,可能造成依据不充分或过度保护,对城市地震观测环境执法尤为不利。因此,有必要对地震监测设施的干扰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经查询,目前此类研究相关文献不多,有一定联系的主要分为2类:一类集中于地震台背景噪声现象和抗干扰措施,但未关联干扰源头开展研究,难以作为地震观测环境执法依据;另一类集中于法制问题的研究,成果未涉及具体要素和方法。
本文以武汉市蔡甸区测震台(下文简称蔡甸台)干扰源确定工作为例,通过分析多年来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的台站记录清晰度和识别能力、干扰信号特点、干扰源调查过程等,建立一种逐步推进的测震台干扰源确定方法,以期为今后地震行政执法、测震台站建设和相关规范的起草等服务。
1 台站概况蔡甸台位于武汉市西南部面子山山腰处(海拔64 m),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7 km。台址区构造呈向NW收敛倾状小背斜,倾向NE,倾角0°。台址基岩自下而上为中、上志留系砂页岩、上泥盆统石英砂岩(图 1)。台站座落于石英砂岩之上,岩性完整性良好,呈巨厚和厚层状,产状稳定(李国胜等,2017)。
该台站与黄陂大阳山、新洲道观河、江夏龙泉山子台共同构成武汉市数字测震台网(地方地震观测台网)。该台网2000年投入观测,网内地震监测能力设计为2.0级。2000—2016年各子台使用DS-2A短周期地震计(2 s—40 Hz)进行测震观测(程山等,2009),2017年更换为TDV-33S短周期地震计(5 s—50 Hz),两型短周期地震计对地方震的观测精度差别不大。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地快速发展,台网观测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蔡甸台最为严重,环境地噪声水平从观测初期Ⅰ类下降至Ⅲ类。
2 干扰程度与信号特点根据台站受干扰程度及信号特点来判断工作紧要程度和调查内容,是干扰源分析方法的前期环节,本次研究主要集中于台站震相的清晰度与识别能力、环境地噪声的时间、空间、强度和频率特点等。
2.1 台站记录的清晰度与识别能力研究台站记录的清晰程度,能够直观反映受干扰程度,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统计武汉市数字测震台网2017年11月至2021年3月(2021年以后封控频繁)记录的湖北省内地震,共计326次地震,具体结果见表 1,可知蔡甸台震相清晰度最差,占比约28%;新洲台清晰震相占比约96%,黄陂、江夏台震相清晰度占比也在85%以上。基于震相识别位置分布,以武汉东南部武穴小震群为例,对比分析震中距相近(约161 km)的蔡甸、黄陂台震相记录,结果见图 2(图中红点代表清晰震相、黄点代表不清晰震相),可见黄陂台震相记录清晰数明显高于蔡甸台,记录效果相差较大。2项分析结果直观表明,蔡甸台测震数据受到严重干扰。
环境地噪声数据中包含干扰源信号,可通过分析环境地噪声的时间、空间、强度和频率特点对干扰源“画像”。具体步骤如下:选取蔡甸台记录数据,截取长度为48 h的数据,抽取白天和晚上各4 h记录,采用珠海泰德公司Adapt软件的背景噪声计算子程序,计算各小时噪声功率谱密度PSD值,在1—20 Hz频带范围内,选用1/3倍频程滤波器计算噪声功率谱RMS值,取其平均值。由于台站数据为地面运动速度记录,因此计算结果即为环境地噪声水平Enl。
统计工作日与周末及昼夜环境地噪声水平,结果见表 2、表 3,分析发现:①时间特点。环境地噪声水平晚上优于白天,符合人文活动特征;工作日噪声水平略好于周末,但相差不大,说明干扰源长期、稳定,与旅游、度假等阶段性活动关系较小。②空间特点。垂直向环境地噪声水平优于水平向,表明干扰主要来自近地表活动。③强度水平。蔡甸台环境地噪声水平从建台初期的Ⅰ级(约-152 dB)下降至Ⅲ级(约-134 dB),已接近标准中短周期数字地震台的最低要求,干扰强度大。
若不考虑高频衰减现象,台站环境地噪声记录可大体反映干扰源的频率特点。以噪声水平良好的新洲台为背景,计算并对比分析新洲、江夏、蔡甸台水平向噪声功率谱密度分布特点,结果见图 3,分析发现:江夏、蔡甸台高于新洲台曲线的部分为噪声干扰造成,蔡甸台干扰频率集中分布在1—20 Hz,江夏台干扰频率集中分布在1—5 Hz。
综上所述,可知:蔡甸台受干扰程度较重,对地震台网整体监测能力已产生较大影响,应开展干扰源调查,为后续行政执法提供证据或经验(吕郁昕等,2021);干扰信号特点分析表明,蔡甸台周边干扰源为1处或几处位于近地表且长期稳定的人文活动,对应频率分布在1—20 Hz,白天干扰信号较夜间更为频繁。
3 干扰源调查采用排除法进行干扰源调查,即依据噪声特点和标准中各类干扰源的最小距离,逐项排除非干扰源。由于蔡甸台周边干扰源可能不止1处,为提高现场调查效率,首先对台站观测环境进行整体分析,排除部分非干扰项,得到8处不明活动点(图 4)和树木、水泵、公路、采石4类重点调查项目。
现场调查范围覆盖蔡甸台周边400 m区域(标准中规定的一般工厂和村落的最小安全距离),8处不明活动点和4类调查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见表 4。经排查分析,距台站西侧370 m的公路通行为干扰源的可能性较大。
使用排除法得到干扰源对于一般性业务具有参考意义,但在法律层面作为地震行政执法证据则不够充分,需分析干扰破坏前后的观测数据来固定证据(吕郁昕等,2021)。将公路历年通车状态与蔡甸台环境地噪声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见表 5,发现噪声强度变化规律与通车频繁程度的时间线吻合,即车流量决定了噪声强度大小,可以确定,距台站西侧山下水平距离约370 m的公路通行影响是台站干扰的主要来源。
本次研究建立的测震台干扰源分析方法包含法制要求、数据分析、调查要点等,是一种由具体工作研究总结出的方法,经由该方法确定的干扰源可同时满足特征性、排他性和相关性3项关键指标。特征性是指干扰源活动特点应与台站地噪声的频率、时段、方向等特征吻合;排他性是指除锁定的一或几个干扰源外,不应再有其他特征吻合的干扰源;相关性是指干扰源活动强弱状态应与台站噪声强度明显相关。在工作中还得到以下认识:
(1)由于GB/T19531.1—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制定时间较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速度,如:测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规定,县级以上(含县级)公路距Ⅰ级环境地噪声基岩型台站的最小距离为3.4 km,但新建和已有台站在日渐发达的交通网络中极难符合此技术规范。因此,干扰源的证据化锁定应结合长期数据、同类台数据、天气、人文、实验等因素综合判定,不应仅照搬国家标准而简单判定主要干扰源。
(2)应分时段计算并分析环境地噪声特点,如昼、夜、工作日、非工作日、节假日、各分向、集中频段等,以尽量全面描述干扰源的活动特点,为后续调查服务。
(3)对一些较难获取的信息,可以依托当地政府机关或应急管理部门协助调查。务必进行现场走访调查,针对室外或地表干扰源,有条件时可进行无人机摄像以辅助调查。
(4)若存在多个疑似干扰源且较难获取开展相关性分析所需数据,可进行断停试验,如水泵、排风设备等可进行该操作,而对于铁路、公路等无法进行该试验的疑似干扰源,建议使用流动监测仪器,以每个干扰源为中心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上获取地噪声数据,证明干扰扩散现象否存在。
(5)地震观测环境保护以预防为主,应主动加强与当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联系,及时获取建设信息,依法开展保护、提前规划选址、及时搬迁改造。在已受干扰的情况下,目前主要有数字滤波、深井(迁址)改造和限制干扰源等解决措施。其中,数字滤波成本低、见效快,但在干扰频率与观测频带相近时不宜使用,如短周期地震计叠加高频干扰。深井(迁址)改造效果明显,但成本高、周期长、受限于地理环境,如基岩山体台站开挖深井难度大。限制干扰源活动简单直接,但会影响当地经济效益,不易施行。因此,应综合考虑干扰特性、传播途径、地震计频带、资金、地理等条件,选取更适合的方法开展抗干扰工作。
陈曦. 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背景下城市保障体系运行研究——以疫情"封城"期间的武汉为例[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 11061106(4): 56-64. |
程山, 龚飞, 杨芳. 武汉遥测台网地震记录中小爆破的判据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 30(2): 68-73.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09.02.010 |
段昊, 安全, 郭雷, 等. 锡林浩特地震台背景噪声特性[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5): 94-99. |
李国胜, 张志成, 蒙核量, 等. 武汉区域地质与区域的稳定性分析[J]. 城市勘测, 2017, 11061106(1): 164-168. |
吕郁昕, 麻晓婧, 许世阳. 地震行政执法中的证据的收集与应用[J]. 法制博览, 2021, 11061106(6): 18-19. |
吴永权, 张彪. 高速公路对场地微振动背景影响的分析研究[J]. 华南地震, 2005, 25(3): 95-104. |